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冰雪梅:瞎议“六尺巷”






关于“六尺巷”这个地方,不知你去过了吗?我是没有去过,但“六尺巷”的故事,却耳熟能详。“六尺巷”的精神激励人心,需要传承发扬。
早晚都要去的,我想。

文华殿大学士张英,从容地家书一封:“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最近几天,我的脑子里,老是莫名其妙浮现出“六尺巷”这个典故,“让他三分又何妨”这七个大字,时不时地就会漂移过来。

也是诡异。

生一路走来,它几乎是我所有遭受挫折,直面失败时的“挡箭牌”,是坚实的“避风港”。我一遍遍在心底书写,端详,恨不得裱起来,挂头上,奉为人生信条,遵为行为规则。多少次,我狼狈地夹起尾巴,收回锋芒,万般猥琐地高举着这七个大字,在它的遮掩下逃离。

短短的四句话,简直就是对人性的洗礼啊。给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感,什么都想通了,理顺了,不要了,想拱手送人。

反复读,仔细看。特别是在人生的低潮期,小人物,无能为力之时,你“不让”,还会有另外的法子吗?

搜了图片,这个看起来阴森森,宽六尺,长不足百米的小巷,整体的基调以灰色为主,地面以鹅卵石铺就。貌似两边的院墙等高等长,样式也是一样的。院墙内高树浓荫,自有一幅古朴谥静之状。

就是这小巷,古往今来,这里上演着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时间移推着它的坐标位,不变的仍是世间沧桑。

哪里的乡间,能少了这种常见的邻里纠纷呢?地界不清,实在是件令人烦忧不过的大事情了。你争呢,要惹气;不争呢,又气不过。就算你放得下,邻里百舍也不会放过你,有的是人等着看你笑话,看你个窝囊废的下场,还怎么在村子里抬头!

读“六尺巷”。

故事里说,是张吴两家因地界问题发生了争执,继而打起了官司,可越看我越有些不明白了呢:后面是张英大学士的大度,忍让,退后三尺。此举感动了吴家,继而也退地三尺,建宅置院。

“六尺巷”诞生。

可我就纳了闷了:两家各退地三尺,得六尺,这地界不是很明确的吗?何来不清之争呢?

他们到底在争的是哪一部分啊?如果有争议地基本来就是吴家的,何来“让出 ”一说?而且这一弄,吴家又白白损失了三尺,这也不公平啊?

要说这个张英大学士还真是聪明,出此上策,不但合平解决了矛盾,还落了个千古好名声。

但身居高位,能做到如此,也着实让人敬佩了,值得著书立传,让后人学习。

试想若是放在了现在,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吗?宰相大学士官府,百米之内,全给你征收了,划出来作旧居,商区,你也没啥话说吧。

还得亏人家是大官,放在平民,你让出三尺,六尺,又怎么样呢?一百尺咱也不是没让过,什么谦让啦,美德啦,跟你边都不会沾。充其量你也就是个胆小鬼,窝囊废,没用的家伙罢了。

要说我也很佩服那个吴姓邻居,能不畏强邻,敢于维权。人家都那么大官了,他还敢去较个真,可谓勇气可嘉。搁现在某些人,攀上这么个高枝,还不早跟条哈巴狗样,粘人左右,俯摇周围,哪天拱手托出仨瓜俩枣,三尺,两米,一个院子……顺带借势上位,换他个一官半职,别处逞威,广置田产了。

“故事中,人们都在称颂张英大学士的高尚品,懿德流芳是对他的最高褒奖。将这个古老的故事镌刻在屏风上。包容忍让,平等待人,作为一种美德,渊源流传。”

这是一个正能量的故事,不要受我的“瞎议”影响。

“让就让他让呗,秦始皇的墙那么长,他不还是死了。”

反正该让的时候,不想让,也得让;让不让的,也不会有人跟我们好好商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六尺巷的故事
六尺巷
让是种智慧
桐城六尺巷的故事
是谁打造了六尺传奇
游安徽桐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