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站在巨人的肩上才看得远

我读《论语》(214)
 
先进篇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站在巨人的肩上才看得远
 
孔子的弟子子张向孔子请教善人之道,《论语》中提到善人只有3次,孔子对善人没有进行具体地阐释,在《论语·述而》篇中把善人与圣人、君子、有恒者列在一起,善人的学问、修养是高于有恒者,而低于圣人、君子。善人应该指的是这样一类人,有一定的学问、修养,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提高。所以,孔子就回答说:“不践迹,亦不入于室”(《论语·先进》)就是善人之道。

“不践迹,亦不入于室。”践,循,遵从;迹,足迹,旧迹;践迹,沿着前人走过的路径走;入于室,就是登堂入室的入室,是儒家提倡的学习的第三个阶段,学问修养达到的最高层次。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向前人,就达不到入室的境界。反过来说,就是要以前人为榜样,学习前人的学问修养,才能达到学问修养的最高境界。

孔子的话,反映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向前人学习是继承,达到入室的境界是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基础,沿着前人指明的正确路径前行,就能发展得更快,就是事半功倍。如果抛弃前人的成果,在黑暗中摸索,看似勇气可嘉,实在是瞎倒腾,只能是事倍功半。牛顿说得好:“如果说我能看得比别人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学习前人积累的成果,就是创新的捷径。

有人对孔子的这段话解释与上述相反,既不走前人走过的路,也不做入室弟子,就是要独辟蹊径。把向前学习看作是循规蹈矩,要创新就不能走前人的老路,这恰恰割裂了发展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任何的创新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绝不是凭空而来的。

孔子向来不以向前人学习为耻,他说自己“述而不作”,他觉得先王之道说得很有道理,值得后人学习推广,发扬广大。他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和时间来整理之前的文献典籍,并进行阐释,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决定了中国文化的走向,使中国文明绵延几千年没有断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281期】音频学《论语·先进篇第19章》孔子怎样阐释善人进德修业的方法?
《论语讲义》——先进第十一(7)
​11.20【辉光日新1522】(子张问善人之道)踩着前人的脚印,站到巨人的肩膀上
《论语·学而篇第一》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11.20
苟有用我者|《论语》没有那么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