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众与违众

我读《论语》(186)

子罕篇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从众与违众

孔子坚持要“复礼”,他同时又认识到“礼以时为大”(《礼记·礼运》)。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与时俱进的,周礼是由殷礼而来的,而殷礼由夏礼而来,有所损益,在因革损益中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孔子对待礼也不是泥古不变的,他有时有所坚持,有时也会随大流。

孔子说:“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麻冕,就是用细麻布做成的礼帽。麻并不贵重,但把麻制作成很细的麻线并且织成细麻布就特别费事,费工费时,时间成本特别高,价格就不会低。用细麻布做礼帽,就显得奢费。纯,是指蚕丝,容易制成细丝,织成丝帛也容易。到了孔子时代,人们就用丝帛代替细麻布制作礼帽,虽然不太合礼的要求,孔子说自己从众。

在奢费与节俭比较中,孔子选择了节俭。孔子一向主张:“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对于礼的形式,孔子反对奢侈,主张节俭。况且,用细麻布还是用丝帛做礼帽,只不过是材质不同,并没有改变礼的本质。

孔子又说:“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在古代,臣子拜见君王,先在堂下拜,君王允诺之后上堂,在堂上再拜,这是君臣之礼。到了孔子时代,人们省去了堂下之拜,只在堂上拜君王。孔子说,这样做虽然是时尚,他却不愿从众。为什么?

孔子认为礼要敬,最见不得的就是“为礼不敬”(《论语·八佾》)。臣子只在堂上拜,并不是臣子有现代的要求君臣平等的意识,反对君王特权,也不是行君臣之礼是繁文褥节,而春秋时期君王大权旁落,权臣藐视君王,要与君王平等地平起平坐。孔子认为这是对君王的大不敬,是不符合君臣之道的。行君臣之礼,代表了君王的权威和尊严,否则就是僭越,是冒犯君王的失礼行为。在居傲与谦恭比较中,孔子选择了谦恭。

孔子有所坚持,有时也会从众,这是孔子中庸的处世方式。他说:“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他认为,没有什么事非这样不可,也没有什么事不可这样做,而是要看怎样做才合适恰当,要符合义。在礼的方面,是从众还是违众,这要看它是否符合礼的本质要求。礼的形式在某些方面有所改变,不影响礼的本质就可以,但是改变礼的本质要求就不行。

孔子对礼俗的变革所持的态度,在今天对于如何对待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化的发展是一种历久弥新的过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汲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源泉和根基。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文化,不能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割裂开来,不能厚古薄今,也不是厚今薄古。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错误观点,又反对复古泥古的错误倾向。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既要坚守其本根,又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再造和升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没有那么难
【第59期】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19章》孔子答鲁定公之问的侧重点在哪里?
论语连载(59)《八佾篇》第19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知礼用礼行天下——《论语》悟读【212】
论语日课211:懂变通,也要讲原则
《论语》共读,绘事后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