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读《论语》(48)

八佾篇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态度比形式重要

常言说:“信则有,不信则无。”祭祀鬼神,是因为相信鬼神的存在。否则,祭祀就无从谈起。

祭祀重在诚敬。祭祀不只是一种仪式,而是通过这仪式来表达祭祀者的敬畏之心。程子曰:“祭先主于孝,祭神主于敬。”所以,祭祀时要有虔诚的心态,发自内心,表现于行动。如果心不诚,祭祀就失去了其实质,就成为一种毫无意义的仪式,只是做做样子,是让别人看的。

清明节上坟,就是一种对已故亲人的祭祀方式,不只是要带祭品,祭品也不一定丰厚,但是必须心存敬畏,态度要虔诚。祭祀时,恭恭敬敬,如亲人就在眼前一样。慎终追远,感念亲人的厚德,牢记自己的责任,把家族事业发扬广大,真正做到“事死者,如事生”。

由于时代的变迁,祭祀这行庄重的礼仪,现代很多人已经不了解其所要表达的内涵,把清明节上坟看作是一种单纯的风俗习惯,看别人上坟,自己也上坟,别人咋做,自己就咋做,至于为什么要上坟、如何做,却知之了了。因而,上坟就成了做做样子,没有实际的意义,如此费时劳力又浪费钱财,却没有价值,还不如不做。

回族没有上坟的风俗习惯,到坟去称之为“走坟”。走坟时,不带任何祭品,要诵《古兰经》,其意义不只是为亡者祈祷,赦免其生前的罪责,更重要的意义是教育生者要反思,反思人最终是要走向死亡,警示生者在活着的时候要多做功课,多做善事,不要做恶,少一些罪责。

这一章与前两章是一脉相承,表明了孔子对待祭祀之礼的态度,对当时鲁国上层对待祭祀之礼的不敬不诚的不满,间接批评了祭祀之中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错误做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丧事办理指南之祭奠仪式
“盥而不荐”和古代的祭祀大典《每天学一点周易》之(169)
清明扫墓或培土有什么讲究
清明扫墓不宜请友人陪同
新坟挂青不能过五戊大社
有官当,有钱拿,还能免罪,在明代给皇帝守陵原来是个美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