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读《论语》(25)

为政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是知新的基础  知新是温故的提升

人类的知识都是在旧有知识的基础是发展起来的,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的量才会有质的飞跃,这是新知识产生的基础。但是,温故不仅仅是要知道过去的东西,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累积,而是重新认知的过程,通过温习过去,而知道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既增加了对旧知的认知,又能够有所发现并获得新知,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说明学问有了长进。

温故而知新,温故是方法,知新是目的。开卷有益,不但要有所学,钻进去,还要学有所得,能悟出道道来,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否则,就是读死书,死读书,也只能是两脚“书柜”。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强调的不是读,而在反复读的基础上能够悟出书中的意义,有所收获。

有创新思维的能力才能为师

当老师,不能只是传授知识,要有创新思维的能力,学有所得,与人分享,能够启迪智慧,使学生有所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否则,就不配当老师。一个老师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经书背得滚瓜烂熟,课讲得天花乱坠,却不能在实践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所悟,这样的老师只能叫“经师”。“经师易得,人师难得。”

《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说得就是仅具备记忆问答之类的学问的人,是不足以做老师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特别是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书永远是读不完的,一个人记忆力再好,即使再博闻强记,学的还是有限的。朱熹《论语集注》:“若夫记问之学,则无得于心,而提知有限。”学习不能有所得,不能举一反三,即使学习能力现强,所知还是有限的。庄子早就提醒人们,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记得多,学得多,只是知识丰富,只是知,而无所悟所得,自己不通达,怎么能教人通达,怎么能为人师呢?荀子荀子说,为师之道有四个,而广博学习不在其内。有尊严并能使人敬畏,可以当老师;五、六十岁的年龄并且有信誉,可以当老师;能够诵经解说又不逾越规矩、不违反师说,可以当老师;懂得精微之理而且能讲解,可以当老师。(《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六十岁称“耆”)艾(五十岁称“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逾越)不犯(违逆),可以为师;知微(精妙、深奥的道理)而论,可以为师。”)

孔子并不反对闻博强记的人做老师,但这样的老师难以培养更多的创新型的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有大批创新型的人才,更需要大批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老师。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以往事为师。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任何历史都是在历史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都是历史进程的产物。研究过去,找寻历史的轨迹,探求历史的规律,可以增强对当代社会的理解,更好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面对现实,可以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博古是为了通今,古为今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共读】《论语》为政第十一章
论语经典读解(19)
论语注释 温故而知新
徐强:温故而知新
《论语·为政篇第二》2.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