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物答疑系列之三: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三、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137-207=71)

生物答疑系列之三: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三、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137-207=71)

137.细胞糖蛋白上有化学基团,它是抗原决定簇吗?

答:抗原决定簇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细胞糖蛋白不都属于抗原决定簇。

138.血清和血浆的区别是什么?

答:二者相比较,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

139.我看教材的插图时,神经冲动在纤维内由兴奋部位向末兴奋部位传递时,就整个神经细胞而言,膜内处于末兴奋的范围比兴奋的范围要大得多,也就是说在膜内总的负电荷比膜外要多。但很多题目有这一结论: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外负内正,整个细胞内的正电荷比细胞外多(在恢复静息电位之前)。这怎么解释?

 

答:

神经冲动在纤维内由兴奋部位向末兴奋部位传递时,就整个神经细胞而言,膜内处于末兴奋的范围比兴奋的范围要大得多,也就是说在膜内总的负电荷比膜外要多这句话是正确的。因为一个神经细胞的兴奋部位是局部的,当该兴奋在该神经细胞内部双向传导时,原兴奋部位又恢复为静息状态(外正内负)了。

 

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外负内正,整个细胞内的正电荷比细胞外多(在恢复静息电位之前)这句话有一点问题,错在整个细胞内的正电荷比细胞外多,应该是整个细胞内兴奋部位的正电荷比兴奋部位细胞外多

 

140.有人用天竺葵叶片进行实验,发现14C标记的葡萄糖向着生长素浓度高的地方移动。利用这一特性,可再生产实践上用于(    

A.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B.使子房及其周围组织膨大而获得无子果实

C.防止落花落果          D.促进植株的长高

答:选B。因为:葡萄糖生长素浓度高的地方移动。若人工给未受粉且去雄的雌蕊涂适宜浓度生长素溶液,可促进葡萄糖向此运输,使子房及其周围组织膨大而获得无子果实。注意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和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要求。

 

141.人体内钠盐和钾盐的平衡调节中为什么钾盐不吃也排?

答:因为钾盐容易过量;身体没有保机制。

142.人体内钠盐和钾盐含量过少,有没有相同的表现?有那些?

答:在临床上表现不同。钠盐对细胞外渗透压的维持起决定性作用;钾盐对细胞内渗透压的维持起决定性作用。钠盐过低→细胞外渗透压下降→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钾盐具有维持心肌舒张和保持心肌正常兴奋性作用,血钾过低会出现心肌自动节律异常和心律失常等症状。

 

143.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  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答:选B。因为:

①读懂题干信息1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痛觉等所有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痛觉消失了是有关信息不能传到大脑皮层,这是因为在神经元之间兴奋不能传递,神经递质的阻断,电信号不能转变为化学信号。

 

②读懂题干信息2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是回答问题的核心,说明不是所有的神经递质被阻断,进而说明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显然错误,因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方式传导的。

所有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更是错误,如果相同,所有的神经的传递功能将受阻,这与题意矛盾。

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与题意矛盾。

144.能给我分析一下关于肾上腺皮质和髓质的作用吗?

答:

▲肾上腺呈新月状覆盖在两肾的上极,其大小和重量随年龄和功能状态不同而变化,平均总重量为1O15g。肾上腺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周围有较多脂肪组织,其中少量结缔组织伴随神经和血管深入肾上腺实质。肾上腺实质由周围的皮质和中央部分的髓质构成。肾上腺皮质约为肾上腺体积的90%、新鲜状态下呈浅黄色;髓质约为肾上腺体积的10%,新鲜状态下呈红色。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在结构、功能和胚胎发育上均为独立存在的两个内分泌腺,皮质来源于中胚层,髓质来源于外胚层。

 

▲皮质:根据其内分泌细胞的形状、排列和功能的不同,由外向内可分为三个带,即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各带分别占皮质体积的15%80%5%。球状带:位于肾上腺皮质的外层、结缔组织被膜下。此带较薄,染色较暗。内分泌细胞呈团状排列,细胞团之间有窦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内分泌细胞较小呈多边形,核小染色较深,胞质呈嗜碱性,有少量脂滴。电镜下在胞质内可见到与类固醇激素合成有关的滑面内质网、管状嵴的线粒体和脂滴。另外还有少量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小泡和游离核糖体。球状带内分泌细胞主要分泌盐皮质激素,其主要成分为醛固酮,能促进肾远曲小营和集合管重吸收钠和排出钾,刺激胃粘膜、唾液腺和汗腺吸收Na+,从而使血中Na+升高,K+下降。束状带:位于球状带的深层,此层最厚。内分泌细胞排列呈单排或23个细胞并排的细胞索,由深部向浅部呈放射状排列。细胞索之间有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由于此带内分泌细胞内有大量脂滴,脂滴在制片中被溶解,故染色较浅酷似海绵。内分泌细胞s较大,呈多边形,细胞质内充满了大的脂滴,线粒体呈圆形、嵴呈管泡状。大量的滑面内质网围绕在唱滴和线粒体周围。此结构特点有利于类自醇激素的合成。细胞间有较多的缝隙连接,以利于细胞间物质和信息的交换。束状带内分泌细胞主要产生糖皮质激素。人体内多种细胞的细胞质内均有糖皮质激素的受体,所以该激素具有多种生物功能。在肝细胞,

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肝细胞对脂肪酸、氨基酸和糖的摄取以及糖异生和糖原合成等。在其他组织,如肌肉。淋巴组织和脂肪组织等,其主实作用则是促进这些细胞分解代谢增强。另外,糖皮质激素对机体免疫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网状带:位于皮质的最深层,内分泌细胞排列成细胞索,细胞索互相连接成网。网眼内有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的结缔组织。此带的内分泌细胞较束状带小,胞质内脂滴亦少和小,但有较多的脂褐素颗粒,且随年龄而增多。网状带细胞主要产生雄激素,也可以产生少量糖皮质激素和雌激素。

 

▲肾上腺髓质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的主要作用是:

(1)加强心肌收缩力,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加,有强心和升压的作用。

(2)使皮肤和腹腔小动脉收缩,心脏和骨骼肌等处血管舒张。

(3)使胃肠及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4)促进糖元分解,血糖升高。去甲肾上腺素也有相似作用,最显著的特点是能使全身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明显升高。升压作用明显,而且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145动物趋性是靠反射调节,不能一概而论吧,草履虫根本就没有反射弧?您说呢?

答:明确一般与特殊。草履虫等单细胞动物没有反射弧,却有趋性。

①趋性是动物接近(+)或离开(-)刺激源的一种定向运动,其定向运动的路线是通过动物身体的长轴延伸至刺激源的一条直线。这种直线定向的机理是靠身体两侧成对的感觉器官将等量刺激传至中枢神经系统。是动物对环境因素刺激最简单的定向反应。

 

②草履虫培养液与清水滴连通时,草履虫聚集在培养液滴处;当在培养液滴边放一粒食盐时,草履虫向清水滴处聚集。草履虫的这一行为属于趋性。

③除单细胞动物(如变形虫、草履虫等无神经系统)外,其他动物的行为无论趋性、非条件反射、本能,还是印随、模仿、条件反射,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神经系统越发达的动物,行为的表现也就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146.突触的类型有三种:轴突-胞体突触,轴突-树突突触,轴突-轴突突触,我能理解冲动在前两种传递是单向的,第三种怎样解释是单向的?

答:有轴突-轴突突触吗?神经元和神经元相接触的地方为突触。两个神经元只有功能上的联系,既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节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但在结构上并不联接。神经冲动也只能由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不能倒转方向传递。没有轴突-轴突突触。

 

147.在抗流感病毒感染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干扰素    B.抗毒素    C.免疫球蛋白

答:选A:。1957IsaacsLindenmann首先发现了病毒干扰现象,即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作用于其他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因而命名为干扰素。目前已知干扰素并不能直接杀伤病毒,而是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数种酶,干扰病毒的基因转录或病毒蛋白组分的翻译。根据产生干扰素细胞来源不同、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的差异,可分为α-干扰素、β-干扰素)和γ-干扰素。

 

148.人如果漂浮于海洋中,无淡水供应,就有生命危险,而喝海水只会提高这种危险性。这是因为喝海水后,内环境中的盐含量升高,致使(   

A.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人体排出的水要比喝入的海水多

B.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人体排出的水要比喝入的海水多

C.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人体排出的水要比喝入的海水少

D.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人体排出的水要比喝入的海水少

答:考查学生对醛固酮的认识。选D。因为:

醛固酮的成分:固醇类。

醛固酮的分泌部位:肾上腺皮质分泌。血钾含量升高或血钠含量下降时,可以直接刺激肾上腺,使醛固酮分泌增加。

醛固酮的作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分泌,维持血钠和血钾的平衡。

喝海水后,内环境中的盐含量升高,醛固酮分泌量减少。

⑤不管怎样,人体排出的水不可能比摄入的水多。

149.长期喝海水不知会不会象腹泻一样脱水?

答:

腹泻脱水是由于消化道吸水的部位病变等原因,水分难以吸收,组织液和细胞内液水分都减少,表现脱水;长期喝海水是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高,细胞内水分外渗而引起的细胞失水。因此不是一样的脱水,但问题得不到解决,也可导致脱水。另外长期喝海水对于淡水生物来说还有其它影响,可综合作用引起系列病症,甚至死亡。

 

②人不饮海水,因为,人类暂时是不能饮用海水的,海水也是水,只不过离子含量和浓度太高罢了。人类饮用海水,只会更加口渴,会脱水,人类细胞会明显萎缩,会脑水肿,会使颅内血压增高,会导致头疼、嗜睡、抽搐,严重时危及生命,盖因海水中高浓度离子与人类细胞内离子存在位差,人类细胞内平衡人体之离子会被交换出去。换言之,人类饮用不含任何杂质的只有水分子(H20)的水,会出现怎样的一种情形?实验证明,长期下去人就无力,会失去战斗力,也就失去了健康。

 

150.当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时,将会出现(   

A.所产生的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比细胞外的阳离子少

C.所产生的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D.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比细胞外的阳离子多

答:选D。因为:

当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时所产生的冲动在该神经原内部是双向传导,在上下相邻神经原之间是单向传递(由上一神经原的轴突→下一神经原的树突或胞体)。

②一个神经原的神经纤维在静息时地人外正内负;当其某一点受到刺激时,将产生局部电位变化内正外负,结果大量钠离子内流。

③神经纤维属于神经细胞(又名神经原)的一部分。

151.高三选修教材有这一段话:在这一阶段,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的抗原也因失去藏身之所而为抗体消灭。根据这一段话,是否可理解为:抗原最终要通过抗体来消灭?

 

答:

①从教材内容来看:效应T细胞发挥其作用最终是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抗体的作用是在体液中将抗原(包括靶细胞裂解所放出的细胞内的抗原)消灭。

 

②结合现行教材免疫知识,不难悟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二者起始作用时间可以是同时进行;若有抗原进入宿主细胞内时的免疫活动,才是先进行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所放出的细胞内的抗原,最后进行体液免疫。这与现行教材第23页最后一自然段所言的部分内容不符合,不知是这一自然段知识有误,还是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内容有误,

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152.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都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吗?

答:不!因为:①动物激素有专门的分泌器官——内分泌腺。②植物激素是由植物的一定部位分泌,无专门的内分泌腺。

153.白鼠脊髓横切面的显微视野中,一定可以找到的是:感觉神经元细胞体、运动神经元细胞体还是中间神经元细胞体 ,为什么?

答:白鼠脊髓横切面的显微视野中一定可以找到的是运动神经元细胞体、中间神经元细胞体。因为:感觉神经元细胞体在脊神经背根的神经节内;运动神经元细胞体、中间神经元细胞体在脊髓灰质中。

154.任何行为都是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吗?

答:所有行为都受神经调节,有的行为是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因为:

①行为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可分为先天行为(趋性、向性、反射、本能)和获得行为(后天学习和经验获得)。

②行为的生理基础:一般认为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与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有关。

③动物行为必须要有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参与。

④动物的许多行为也受激素的调控,特别那些变化缓慢的生理活动和行为。

155.在高三生物选修的血糖平衡调节中,为什么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呢?

答:这要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和调节来综合考虑。

①胰岛素的作用是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起降低血糖浓度的目的。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起升高血糖浓度的目的。二者互为拮抗。

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这是在血糖浓度本身就高的情况下发生的,此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到抑制。

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这是在血糖浓度本身就低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升血糖,在于用血糖。而血糖的利用必须进入细胞内。血糖能否进入细胞内,就取决于胰岛素了。胰岛素之所以起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是因为其能够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中,进一步实现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或合成糖元或转变成脂肪、氨基酸等。因此,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势必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156.把一对同卵双生的狗通过手术,将其中一只狗的胰脏移植给另一只狗,使其具有两个胰脏,后者很快出现的现象是高血糖还是低血糖?

答: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要受下丘脑的控制。虽然后者狗体内具有两个胰脏,理论上其分泌激素的能力强,但由于神经系统的反馈调节作用,不会过多或过少,因此该狗不会异常。

 

157.下列能导致严重低血糖和昏迷的可能条件是(   

(1)在饭前几小时注射了一次胰岛素的糖尿病1型患者

(2)注射了过量胰岛素的糖尿病2型患者(胰岛素受体无功能)

(3)进行了胰岛素注射的患胰岛瘤的病人

(4)在剧烈运动后注射了胰岛素的正常健康人

A.(1)(3) B.(1)(4) C.(1)(2)(3) D.(2)(3)(4)

答:选D。因为:

①明确严重低血糖和昏迷是由于血糖浓度过低所致。

在饭前几小时注射了一次胰岛素的糖尿病1型患者不可能患严重低血糖和昏迷。因为他本身血糖浓度高,饭前几小时注射一次胰岛素能使其血糖浓度在短期内维持正常。

注射了过量胰岛素的糖尿病2型患者(胰岛素受体无功能)可能患严重低血糖和昏迷。因为胰岛素受体无功能。

进行了胰岛素注射的患胰岛瘤的病人可患严重低血糖和昏迷。因为患胰岛瘤的病人本身胰岛素分泌就多。血糖浓度持续较低。

在剧烈运动后注射了胰岛素的正常健康人可患严重低血糖和昏迷。因为剧烈运动后血糖浓度本身下降,若再注射了胰岛素,短期内可出现血糖浓度过低症状。

158.将小蝌蚪的甲状腺切除后,在给它喂食含生长激素的饲料,一段时间后,蝌蚪将会长成巨型青蛙还是停止发育?

答:蝌蚪将会停止发育。因为:

①甲状腺所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将小蝌蚪的甲状腺切除后,不能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了。

②动物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喂食含生长激素的饲料并不能补充生长激素,更不能补充甲状腺激素。

159.人体的下列生理活动,不受下丘脑调节的是(   

A.维持血糖平衡                         B.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C.垂体等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D.体液酸碱平衡的维持

答:选D。因为:

血糖调节除激素直接调节外,还可受神经系统控制,间接发挥作用。如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②下丘脑也是调节体温的较高级中枢。如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同时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

 

③不少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下丘脑的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④体液酸碱平衡的维持是内环境中缓冲物质作用的结果。

160.下列反射活动中,不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幼儿见到手拿注射器的护士而哭闹

B.鸟类见到鲜明触目的毒蛾幼虫而却步

C.异常的音响引起人们的注视

D.精彩的哑剧表演引起人们阵阵笑声

答:

①条件反射:后天形成,有大脑皮层上的中枢参与。

幼儿见到手拿注射器的护士而哭闹属于条件反射。因为在幼儿从未打过注射器或未曾看到他人被打过注射器而哭闹的话,幼儿见到手拿注射器的护士将也不哭闹。

鸟类见到鲜明触目的毒蛾幼虫而却步是因为他曾食鲜明触目的毒蛾幼虫而得到了教训。形成了条件反射望而却步。

异常的音响引起人们的注视不属于条件反射。因为具体信号刺激引起的(如光、声、气味、颜色、形状等)反射才属于条件反射。该异常的音响性质不明,人们注视针对性不强。

 

精彩的哑剧表演引起人们阵阵笑声属于条件反射。因为哑语也是语言,语言、文字、图表的刺激,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161.一个健康成年男子在饭后不久不可能加强的生理活动是(   

A.合成肝糖原    B.分泌胰岛素    C.有氧呼吸    D.脱氨基作用

答:选D。因为:

一个健康成年男子在饭后不久,血糖浓度将升高,血液中氨基酸含量一般也有所升高等等。

胰岛素的功能是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原,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达到降低血糖浓度的目的。

③血液中氨基酸主要用于合成组织蛋白和蛋白酶,过多时也可经脱氨基作用进一步转变为其它物质。

④人体有氧呼吸时刻在进行,一般来说其强度相对稳定(耗能较大等特殊情况时例外)。进食后不久,其有氧呼吸的强度有所增强,释放的能量也有所增多,有利于主动运输吸收一些营养物质。

 

162.下列哪项生理活动是由脑神经直接支配的(   

A.心跳加快  B.汗腺分泌    C.皮肤血管收缩     D.味乳头内的味蕾

答:

①脑神经有12对:123动眼,456外展,789舌咽,迷走副神舌下全。

心跳加快是第10对脑神经——迷走神经支配。迷走神经沿颈下行,主要分布在胸腔和大部分腹腔的内脏器官。支配这些器官的活动。并与吞咽、发声、呼吸、心脏活动,消化等有关。

 

③其它几项属于脊神经中的植物神经支配

163.刺激蛙的左下肢,左、右下肢是不是都发生搔扒反射呢?蛙的运动是对侧支配吗?

答:

①反射弧的五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

②躯体运动的对侧支配是针对大脑而言的。即左大脑半球支配右侧躯体运动,右大脑半球支配左侧躯体运动。

③刺激蛙的左下肢所产生的兴奋经左侧脊神经的后根将神经冲动传入脊髓灰质,由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分别将神经冲动传至两侧灰质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引起蛙的左、右下肢活动。

 

④综上,刺激蛙的左下肢,左、右下肢都发生搔扒反射。

164.在生长素浓度为百分之一摩尔每升,对植物经的生长时抑制作用,还是促进作用?

答:

①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是不同的:根、芽、茎的最适生长素约为十亿分之一摩尔每升、千万分之一摩尔每升、千分之一摩尔每升。

②生长素作用具有二重性:适宜浓度(较高浓度)促进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生长。

③生长素浓度为百分之一摩尔每升>千分之一摩尔每升。

④从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第85页图4-5可知:生长素浓度为百分之一摩尔每升时,曲线在横坐标之下,茎的生处于抑制状态。

⑤所以,在生长素浓度为百分之一摩尔每升,对植物茎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165.少数马拉松运动员在竞赛进入最后阶段,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这是由于随着人体大量出汗而向体外排出了过量的(     

1.水  2.钙离子  3.镁离子  4.钠离子  5.尿素   6.钾离子。怎样选择?

答:

①当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剧烈运动(如马拉松竞赛)或是患某些疾病(如剧烈呕吐、严重腹泻)时,都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钠盐)。这时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和食盐,就会导致机体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昏迷等。这时只要及时补充生理盐水,就可以缓解上述症状。因此,对于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人、重体力劳动者、剧烈运动者或是某些病人来说,应当特别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和食盐。

 

②人在大量出汗、剧烈呕吐或腹泻时,除了丢失水和Na+外,还会丢失K+K+不仅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且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性等重要作用。当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如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等等。

 

③题干中要求回答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的原因。而不是问大量出汗排出了什么。如大量排出尿素不会出现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若大量排出钾还有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等等

症状。因此,此题应选:1.水,4.钠离子

166.血液对机体的防御作用和保护功能是通过以下那些项完成的(   

A.血浆运输药物到全身各处起作用    B.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C.血浆抗体的生理作用              D.伤口处的凝血反应

E.血清中凝集素对异型血的凝集作用

答:属于机体防御作用和保护功能的有BCDE。因为:

①血液的防御和保护功能主要有:细胞防御、化学防御、血液凝固。

②血液中的白细胞对外来微生物和体内坏死组织具有吞噬分解作用,这是属于细胞的防御机能;

③在血浆中含有各种免疫物质,如抗毒素、溶菌素等能够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使机体免于发生传染性疾病,这种作用不仅属于化学防御同时又称为免疫作用;

④当机体受伤而出血时,血液能够在伤口外凝固,防止继续出血,这属于保护机能。

血浆运输药物到全身各处起作用虽然属于防御或保护作用,但不属于血液防御作用,和血液保护作用。

167.高三选修课本的体温调节中,对处于高温环境条件下,只说增加散热,没有提到减少产热,难道产热真的没有减少吗?如果有,如何减少产热呢?在寒热情况下,如何维持平衡呢?

 

答:

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①散热中枢→促进皮肤辐射散热、汗液蒸发→促进散热→体温37℃。②产热中枢→抑制内脏活动,而骨骼肌、立毛肌舒张→抑制产热→体温37℃。

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①散热中枢→抑制皮肤辐射散热、汗液蒸发→抑制散热→体温37℃。②产热中枢→促进内脏活动、骨骼肌收缩、立毛肌收缩→促进产热→体温37℃。

168.如果损伤反射弧的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以及神经中枢,有无感觉,有无运动?

答:

①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所有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不属于反射。

②反射活动的完成及其途径:反射弧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这五个基本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中断,反射活动就无法完成。

 

③感觉的形成及其途径: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经上行传导束传到大脑皮层相应代表区。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中断,感觉就无法完成。

④若只损伤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则无相应感觉,也无相应运动。因神经冲动无法传入神经中枢。

⑤若只损伤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则有相应感觉,但无相应运动。因神经冲动能传入大脑皮层而不能经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

⑥若只损伤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则无相应感觉,也无相应运动。因神经冲动无法传入相应效应器和大脑皮层相应代表区。

16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传导的?

答:

1)兴奋的传导

○兴奋是指活组织在有效刺激下产生的一种能够传播的,并伴有生物电现象的反应过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叫做神经冲动。

○兴奋的传导是以细胞的生物电为基础的,它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细胞间的传递。

2)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使大量的钠离子留在膜外的组织液中,钾离于留在细胞膜内,由于钾离子透过细胞膜向外扩散比钠离子向内扩散更容易,因此,细胞膜内的阳离子比细胞膜外的阳离子少,造成离子内负外正。膜外呈正电位,膜内呈负电位。此时,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叫做静息电位。如下图A

 

○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大量钠离子内流,使膜内外离子的分布迅速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发生了一次很快的电位变化,这种电位波动叫做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就要迅速传导。瞬间可使整个神经纤维膜都受到一次同样的电位波动。见下图B

 

○兴奋就是这样以动作电位的方式不断地向前传导下去,当动作单位的波动过后,分布在细胞膜上的载体主动把钠离子带出膜外,使已经兴奋的部位又不断的依次恢复原先的静息电位。见下图C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用下面的16个字来记忆:内正外负→电流回路→刺激邻位→原位恢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3)神经元(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

○一般神经元之间并不是直接相连,而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或树突接触。我们把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互联系,传递信息的结构。如下图D

 

○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在突触内靠近前膜的部位含有大量突触小泡,小泡内含有化学物质--递质(包括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在突触后膜上含有各种特异性蛋白质受体。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前膜时,引起突触小泡破裂,释放出递质到突触间隙内,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殊受体结合,改变了突出后膜的通透性,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了兴奋或抑制。

 

○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就是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可用14个字来记忆:突触传递单方向,电化化电转换忙

4)传导与传递的比较

传导与传递的比较

       导传

      涉及细胞数目单个神经元多个神经元

      方向性双向传导单向传递

      实质电的传导电→化→电转换

 

170.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生的正常孩子神经突起及突触数量将会增多,这句话为什么错?

答: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生的正常孩子神经突起及突触数量将会增多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生强调的是的时刻,并没有说明怀孕母亲怀孕过程以及所生正常孩子成长过程。一般来说,胚儿发育(包括神经系统尤其是脑的发育)与母体营养、身体健康状况、心景状态等有关,小孩的发育(尤其是婴儿期脑的发育)除了与营养有关外,还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在优良刺激丰富的环境中成长的正常孩子神经突起及突触数量将会增多。在不良刺激丰富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神经突起及突触数量可能被抑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1.动物的行为一般是神经-体液调节吗?

答:动物的行为一般是神经体液调节。因为,动物行为的产生,不仅需要运动器官的参与,而且还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172.在人体生命反应中,能释放组织胺,他能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中滤出,组织胺的作用属于(      A.体液调解   

B.神经-体液调解

答:选A。因为:对体液调节的理解:体液调节就是机体某些细胞产生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各器官组织或某一器官组织,从而引起这器官组织的某些特殊的反应。对神经-体液调节的理解:如有些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是反射传出道路的延伸。这种情况可称为神经-体液调节。局部体液调节:除激素外,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虽不能随血液到身体其他部位起调节作用,但可在局部组织液内扩散,改变邻近组织细胞的活动。这种调节可看作是局部性体液调节,动物体内几乎所有的组织中都含有组织胺。当组织受到损伤、发生炎症或过敏反应时,都可以释放组织胺。组织胺对较大的动脉、静脉有收缩作用,最明显的是对肺血管的收缩作用。组织胺还能够使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的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漏入组织,导致局部组织水肿。综上,组织胺使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的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漏入组织属于局部体液调节

 

173.请问秋水仙素的用法和一些相关的知识!

答:

①人工创造多倍体:使原种或杂种体细胞内染色体数加倍,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用秋水仙素进行加倍。秋水仙素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鳞茎和种子中提练出来的生物碱。

②秋水仙素能使分生组织的分生细胞染色体数加倍,当秋水仙素溶液渗入分生组织正在分裂的分生细胞,分生细胞就不能形成纺缍体,有丝分裂过程就停滞在中期状态,每个染色体复制的两个姊妹染色体单体虽然彼此分开,却不能分向两极,当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后,加倍了的分生细胞,不再有秋水仙素渗入,它们就在比原来的染色体数多一倍的基础上恢复了正常的有丝分裂,最后长成多倍体。

 

③秋水仙素处理的有效浓度为0.01%0.4%,而以0.2%左右应用范围最广。

174.高中教材中说刚孵化的动物有印随学习,应该是刚孵化或出生的动物有印随学习。您认为我的想法对吗?

答:对孵化生出的理解不到位所致。①孵化:对卵生动物来说,在卵膜内完成胚胎发育后,幼体破壳或膜而出的过程叫孵化;②生出或出生:对胎生动物来说,是指幼体从母体子宫内生出。③刚孵化或刚出生的动物都将进行胚后的发育阶段。④教材上所说刚孵化的动物有印随学习并以刚孵化的小天鹅(卵生)为例进行了说明。⑤综上,刚孵化或刚出生的动物都有印随学习。

 

 

175.是不是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抗体、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非己成分的功能?

答: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抗体、效应T细胞具有识别抗原功能。

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

效应B细胞是在特异性抗原刺激下,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裂增殖而来,并产生特异性抗体来识别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

176.注射甘露醇尿量会增加吗?

答:会增加!因为:

①甘露醇主要用于医药工业。

a、作为大输液的原料和片剂的辅料。甘露醇口服不吸收,常用20%高渗注射液静注,可以促使组织液水份向血浆扩散,产生脱水作用,经肾脏过滤和重呼吸一部后,大量的以尿的形式排出。另甘露醇进入体内后2030分钟生效,使血浆渗途压在短时内明显升高,大量组织中、脑中水分被迅速转移至血管内,可有一过性血压增高。故主张先注射速尿2060

mg,利尿,脱水,空出血管内容积后,再注射甘露醇,就可避免血压升高发生的问题。8 g甘露醇可带出100

ml水,以每分钟10%的速率从肾脏排出,该药不被肾小管吸收,故对肾脏造成较大负担,在较大剂量或较长时间应用时易出现少尿、无尿或血尿,引起肾功能衰竭。因而,除非在因血肿恶化,有脑疝症状,才可短时大剂量应用甘露醇。一般1天不超过4次,每次250

ml,持续37天,然后减量。如需要大剂量应用时最好与速尿、甘油果糖、甘油盐水等配合交替应用。并应每天作尿常规检查,如发现有红细胞等即应减量或停用。此外,也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另外,甘露醇还有b.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c.治疗青光眼和脑水肿。d.可以作为糖尿病人的甜食代用品,治疗乙型大脑炎。e.可以作为片剂的填充剂和赋形剂添加在一些药物中。f.可用于烟酸醋的合成。

 

②甘露醇在其它工业方面:

a、可替代甘油生产牙膏。用甘露醇代替甘油生产的牙膏除耐雾性较甘油差外,其他指标pH值、耐热性能、耐热粘度、膏体稳定性均达到国家标准。

b、甘露醇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的合成。

以甘露醇为原料与环氧丙烷合成的甘露醇环氧丙烷聚醚,可制得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其优点:机械强度高,耐热性好;耐大气老化性能好,寿命长,发泡成型工艺性能好,制品质量稳定、均匀;消耗异氧酸酯的相对指标低。

 

c、甘露醇缩水后与油酸脂化成甘露醇酐油酸酯,在农药、化工、纺织、机械加工中用作乳化剂、缓蚀剂。

177.如果一个人体内既缺Na又缺K,机体怎么调节?

答:

人每天都要通过饮食摄取一定量的无机盐,同时也要排出一定量的无机盐。一般情况下,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钠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钾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人体会出现既缺Na又缺K吗?

 

①醛固酮:属肾上腺皮质激素。当直钾含量升高或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以直接刺激肾上腺,使醛固酮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瞥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分泌,维持血钾和血钠含量的平衡。

 

②人体内的钠离子、钾离子:

细胞外掖中,阳离子以钠离子为主,阴离子以氯离子为主,其次是碳酸氢根离子等。细胞内液中,阳离子以钾离子为主,阴离于以磷酸氢根离子为主。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钾高子浓度高,细胞外钠离于浓度高。钾离子不仅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而且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性的作用。钠离子则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

 

③对于钾盐和钠盐来讲,正常人容易缺少的是钠盐:一是人体容易缺的盐,可有这样几种情况:是需要量大的无机盐;是容易丢失的盐。从需求看是钠需求多;从丢失看,钠在细胞外液中相对易丢失,而钾盐是不吃也排,可能更容易丢失。二是从盐平衡谓节看.在血钠降低或血钾升高时,肾上腺分泌醛固酮,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或对钾的分泌。由此可见,人体易缺钠,正因为它易缺,我们的身体才有保钠的机制;相对而言,钾盐不但不易缺,还容易过量。正因如此,肾小管和集合管才有泌钾功能。

 

④综上所述,人体真是既缺Na又缺K的话,机体就难自动调节了,必须人工输液来调节。

178.人体血液中各种激素的含量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正常的水平上,这是通过下列的哪项实现的(    

A.激素间的协同作用  B.激素间的拮抗作用    C.神经调节  D.反馈调节

答:选C。因为:激素的相互作用。当多种激素共同参与某一生理活动的调节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协同作用:生长素→(血糖↑)←糖皮质激素;二是拮抗作用: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激素间的协同作用

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这可以通过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的作用来说明。生长激素主要通过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而达到促进生长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则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人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引起侏儒症;但是,如果生长激素分泌正常,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则会引起呆小症(身材矮小,智力低下,性器发育不全)。只有当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协同作用时,才能保证机体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激素间的拮抗作用 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和胰高血糖素的升血糖作用相互拮抗,共同实现对糖代谢的调节。

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机体机能活动的控制、协调和统一。是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机制其基本活动方式为反射。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即接受环境变化刺激的感受器,反感觉信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入中枢的传入神经,对传入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神经中枢,传递由神经中枢发生控制信息的传出神经和按照控制信息作出反应的效应器。由于体内效应器上也分布有特殊的感受器,效应器活动的情况可随时传回中枢,适时地调整中枢所发出的控制住处使效应器的活动准确、协调。所以神经调节是通过一个闭合回路来完成的。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调节过程迅速,作用准确和表现自动化,是体内最重要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机制是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使机体各个部分成为整体并与外环境相统一。健全的神经调节,使全身各器官的活动协调一致地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若调节功能紊乱甚至丧失。特别是在一些功能性疾病中,神经调节功能的改善往往有利于机体的康复。此外,技能技巧的训练、动物的调教以及本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生物质反馈疗法等,都是在神经调节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④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激素的分泌要受神经的控制,神经的调节要受激素的影响。二者中,神经的调节起主导作用。

179.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会导致组织水肿。这句话符合生物学原理吗?为什么?

答: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会导致组织水肿这句话是正确的。因为:血浆蛋白减少→血浆中水分外渗进入组织液→组织液过多而表现出组织水肿。

180.炎热的夏季,饮入大量的冷水,会引起皮肤温度(    

答:炎热的夏季,饮入大量的冷水,会引起皮肤温度略比先前低。因为:

①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人体处于炎热环境中,可通过减少产热、增加散热方式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人能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保持相对平衡所至。产热和散热平衡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实现的。人体各组织器官在代谢过程中都能产生热,但是肝脏和骨骼肌是最主要的产热器官,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占总热量的90%,剧烈运动时产的热量比安静时高1015倍,骨骼肌颤抖就能使体内热量增加。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皮肤散热的方式有辐射、对流、蒸发等过程。气温超过35℃时主要通过蒸发散热。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皮肤和内脏都分布着许多温度感受器。冷或热的刺激,通过感受器、传入神经到达大脑,在大脑皮层统一控制下及时进行调节。

 

②体温相对恒定的必要的。保持体内温度的相对恒定,是机体各种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体内各种化学反应需要酶作催化,而后者的活性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很好发挥,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均会降低它的活性,从而使生命活动受到影响,甚至危及生命,这在高等动物和人类更是如此。在进化过程中,高等动物如鸟类和哺乳类,产生了维持体温恒定的专门结构,使体温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经常保持相对恒定的水平。而爬虫类和两栖类等较低等动物,由于它们调节体温的结构,没有充分发达,身体温度常受环境温度改变的影响,以致生命活动过程,也受周围温度所左右,在寒冷的季节,代谢水平降得很低,活动能力大大受到限制,于是象蛇和蛙等一类动物,不得不进入冬眠状态。

 

③身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体内温度相对恒定是身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处在平衡状态的反映。一旦这种动态平衡遭受破坏,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则体温降低;反之,体温升高。

A.产热过程:体内器宫或组织在活动过程中,均会消耗氧气,产生热量。因此,可以从测定单位时间耗氧量,间接计算产热量,后者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从体温变化上表现出来。产热量的高低取决于身体活动强度。睡眠和休息时,代谢活动较低,氧耗量较少,产生的热量也不多,而剧烈运动时,则产热量显著增加。据报道,一名马拉松运动得胜者比赛结束时,体温竟高达41℃,可见其产热量之多了。身体各组织的产热量很不相同,其中牙齿和指甲的很低,脑神经细胞则很高而且相对恒定,其它组织按其活动程度而变异,如肌肉在休息状态时只有其最大活动时的5%左右。

 

B.散热过程:身体产生的热,如不能及时散失到体外,体温会很快升高。以休息时产热量计算。一小时内可使体温升高1℃左右。身体散热通过对流、传导、辐射和蒸发几种途径,它们遵循一般热传递的法则,但受生理过程的影响。

 

●传导与对流。与皮肤接触的固体,当其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会使体热通过传导而散失。由于与身体直接接触的物体,如衣服和椅子等均为热不良导体,因此,在正常情况下经传导方式向环境散热,只是很少一部分。临床上对高热病人采用冰囊、冰帽,就是增加传导散热的降温措施。//对流是以空气分子作介质的一种传导散热形式。人体周围包围着一层空气,当气温低于体表温度时,体热会不断地传给与体表相接触的空气。当这层空气温度与体表温度相等之后,两者间的热交换便停止了。由于经常的自然对流和有时的强迫对流,使已经被体表加热的空气不断被带走,而新移动来的温度较低的空气,又与体表进行热交换。如此,体热不断向空气散失。以对流形式进行热交换,称为对流散热。对流散热量决定于体表温度和空气温度间的温差以及空气运动的速率。由于体表温度与皮肤血流率有关,后者又受皮肤血管舒缩所左右。因此,皮肤血管运动的调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流热交换。

 

●辐射。引起热辐射现象的电磁波主要是红外线波段。两个物体的辐射热交换不受气温或风速的影响,但决定于它们间的表面温度差和表面的物理特性。冬季室内虽有取暖装置,使室温保持在舒适水平,但如坐在窗子附近,以其玻璃表面接近室外寒冷的气温,增大体表向环境的辐射散热量,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著装的颜色和结构,可以影响它的辐射率和反射率,例如表面抛光的金属,它具有高反射率、低辐射率的性质;而一个粗糙、没有光泽的黑色表面,其性能恰恰相反。热水在一个抛光的银壶中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温热,但如放在一个黑色的被煤烟弄脏的壶中,便会很快变凉,就是这个道理。基于热辐射的上述特性,在有强烈辐射热的场合工作,可以采用涂铝外层的服装防护,而夏季人们喜爱着用白色衣服,则是通过反射较短波长的能量,降低太阳对人体的热负荷。

 

●蒸发。在舒适的环境温度条件下,休息时由蒸发散失的热量约占总产热量的1/4左右。这时排出的汗液不多,在皮肤表面很快蒸发了,所以通称为不显性出汗。但在外界气温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汗液蒸发便成为身体散热的唯一手段。汗腺活动受热刺激而加强,皮肤表面可以明显地看到汗液,这时通称为显性出汗。据报道,在炎热情况下出汗量每小时可达1.6升。这些汗液如全部蒸发,则可从身体带走900大卡的热量,显示身体在高温环境下短时间维持热平衡的强大储备能力。汗液蒸发量既随风速而改变,又受环境中水汽压所影响。当环境湿度增大时,汗液便难以蒸发,这就是穿着不透气的胶皮雨衣或防毒衣,衣服下充满了水蒸汽和夏季空气湿度太大时,人们特别感到闷热的原因。//身体由蒸发散失的热量,除皮肤以外尚有一部分经呼吸道实现,其数量取决于呼吸深度、频率以及吸入气的温、湿度。在温热舒适环境下休息时,呼吸性散热约占身体蒸发散热量的1/3。在某些缺乏汗腺的动物如狗,则呼吸性散热极为重要。把戴口罩的狗放到夏季日光下逗留,引起体温急剧升高,就是妨碍呼吸性散热的结果。

 

●由上述热交换的几种途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对流、传导或辐射,身体散热的多少或散热的方向,受着体表与环境间温差所决定,而体表温度的高低,又受生理过程的控制,因此,身体与周围环境间进行热交换过程,与一般无生命物体间的热交换,显然有着本质的区别。

 

④在炎热的夏季,当环境温度超过体温时,人体散热只有靠水分的蒸发了。当在炎热的夏季,饮入大量的冷水,冷水被吸收后并吸热蒸发带走大量的热量,因此,会引起体内温度略低于先前温度,皮肤温度也略低于先前温度。

 

⑤高温和低温对机体的影响:

●高温对身体的影响,决定于逗留的时间,当时的气温、湿度、风速、热辐射强度以及身体的状态等因素。例如人们对干燥的气候,比对潮湿的气候,较易耐受。人体在疲劳或疾病以后,会降低对高温的耐力。对高温耐受力的高低,还取决于长期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能力。人们在炎热气候下进行繁重体力作业,往往会引起体温升高,这时心跳加快,呼吸频数,代谢增加,大量出汗,若没有适时休息和饮料补充,会出现血液浓缩,体内电解质成分改变。体湿如继续升高,便会发生中暑。

 

●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御寒机能处于积极动员状态,主要表现为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后者主要通过皮肤血管反应来实现。它是机体遇冷时的第一个反应。皮肤血管收缩,皮肤湿度降低,缩小了皮肤与环境间的温度梯度,使由辐射和对流散热达到最小的程度。加强骨骼肌的活动水平,增加身体产热量是在低温环境下继血管收缩之后的第二个反应,它是比血管变化更强有力的调节反应。如果通过减少散热、增加产热活动,仍不能保持身体的热平衡,则会引起体温降低。在同一低温下,如果湿度大,风速快,则因潮湿空气容易导热,空气流动又促使散热增加,这样,更易使体温降低。体温过低,将使循环机能减弱,氧和血红蛋白解离受到妨碍,组织氧化过程无法进行。缺氧结果首先使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发生障碍,严重时将会引起死亡。

 

181.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叙述正确的是(   

A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B.获得性免疫缺陷就是艾滋病

CHIV主要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

DHIV在离开人体后还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很大

答:选A

①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该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叫做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另一类则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叫做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大多数免疫缺陷病都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但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不只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即艾滋病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所有病毒结构非常简单,无细胞器(连核糖体也没有)。

④所有病毒专活细胞内寄生生活,离开活细胞的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将很快死亡。

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182.淋巴因子对效应B细胞有增强作用吗?淋巴因子的具体作用有哪些?

答:

①淋巴因子对效应B细胞增强作用,对效应T细胞有增强作用。

②淋巴因子的作用

T淋巴细胞合成许多淋巴因子,还有不少其它细胞因子,它们有的与肿瘤的治疗有关,如干扰素、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这些淋巴因子,有的能杀伤肿瘤细胞,有的能刺激造血组织,对抗化疗或放疗的副作用。

 

●干扰素:干扰素分α、β、γ三种,复合白细胞人干扰素对造组织肿瘤有一定效果,对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用中等剂量(10×106/m2),每周3次,共8周,有效率达44%54%,可有1655周的有效期,用α干扰素对淋巴瘤白血病有同样效果,对某些实体瘤也有一定的疗效,但所用剂量要提高。γ干扰素是T淋巴细胞的产物,对造血肿瘤及实体瘤有效,有些如毛细胞具有α干扰素受体,但没有γ干扰素受体

,提示γ干扰素对毛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无效。有人用胃癌细胞SGC-7901进行实验,经干扰素处理后,浸润淋巴细胞杀伤胃癌的敏感性有所提高。若将坏死因子与干扰素一起处理SGC-7901细胞,则使胃癌浸润淋巴细胞杀伤作用更加显著,但干扰素对IL-2诱导淋巴细胞没有影响。使用干扰素要警惕其副作用。α干扰素用量超过36万单位,将诱发严重的毒副作用,多数人表现性欲减退,行为有改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93)高中生物高频考点(新课标必修三)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
考试必备: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大总结
高考生物:选必一《稳态与调节》257道判断题集锦,含解析!
【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干货总结 |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总结精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