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

 

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于1946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推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初衷是增进民族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和宽恕,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的《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在青少年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为了使青少年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了解别国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产生、发展和现状,最终培养孩子关心人类的共同发展的情操担负起“全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行,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被写进了我们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1]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因此可以说,从生物课程的性质来看,在其中融入国际理解教育既是对素质教育的延伸,也是生物学科本身的教育功能。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四条基本理念本身就隐含了“国际理解教育”的思想[2]

虽然国际理解教育在西方已经实施了半个多世纪,但目前在中国来说,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对它还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国际理解教育还不是很成熟。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3]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下面简述人教版高中课标生物学教材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

1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渗透全球所关注的问题

生物教材通过资料搜集与分析、讨论、交流、论坛等方式,引起学生关注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比如:在讲绿色植物与水循环时,加入“节水农业,引导学生认识全球缺水的严重态势从而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在讲碳-氧平衡时,加入了需全球通力合作才能来解决的温室效应问题;在讲免疫学知识时,谈到了世界范围内的传染病(如艾滋病)及器官移植所面临的世界性难题;讲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谈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后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可持续发展;还有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弱碱、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破坏、酸雨……

这些内容都是生物学科本身所承载的,也是国际理解教育的基础。

2关注现代生物科技对全人类的巨大影响和冲击

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生物技术成果进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教材在介绍相关内容时,全面地反映了不同国家和人群对现代生物科技研究和应用的观点、态度、政策及争论,引导学生全面、辨证地看待生物技术,比如对克隆人、转基因生物人类基因组计划和生物武器的讨论。这些正是国际理解教育的基础。

比如,关于克隆人及人造生命的讨论,在必修1、选修2教材里都有涉及,而选修3重点给予了讨论,并在讨论之后,给出中国政府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人。教材所展示的,不仅仅是中国科学家和政府的观点和态度,更多的是全世界的。

由转基因生物引发的安全性争论也是世界性的,人教版高中教材由必修到选修都引导学生做深入探讨、辨证思考。在选修3从第17页开始,用了七八页的篇幅介绍世界各地基因工程的成果,为后面的讨论奠定了基础此后展示了在世界范围内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最后总结我们要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在上述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各个国家对转基因技术都制订了符合本国利益的政策和法规。”

3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描述,笔者认为,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应该首先强调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如果不首先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不真正理解我们的民族传统和文化,那么在理解吸收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时就会出现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不屑与遗弃的情况。

我国五千年的文明沉淀下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还有很多古文、古典名著、古代哲学思想。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一旦说到科学,我们可能首先联想到的是严谨,很少能与这些美好的诗句、古典名著和古文联系起来。而人教版生物教材,却能够自然地将这两者融合起来。

31 生物教材中的诗词

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可以发光,它们发出的光有磷光和荧光两种。大家最熟悉的是萤火虫,在夏天的傍晚,它们那“腾空类星陨,拂树若花生”的美丽荧光,曾引起人们的许多遐想……(选修3教材第20页)

读到以上这优美的富含感情色彩的句子,你能想到这是出自我们的生物教材吗?类似的例子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将近十来处。这些古诗词的运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还能抓住问题的实质,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掌握准确的生物学知识[4],同时又将我国深厚的文化融入其中,真是一举多得。

32 生物教材中的古文及古代哲学思想

除了古诗词之外,生物教材中还运用了很多古文、古典名著乃至成语故事等。比如:

(1)在讲人口增长及现状时,有如下一道题,反映了作者的忧虑:如果不节制人口增长,将会对家庭和社会增加沉重的负担。

我国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韩非子》中说:“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请你用现代的语言诠释这两句话,指出其中的含义,也可以结合已有知识对这段话进行评述。

(2)在讲“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时,有一道拓展题也运用了古文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老子说过,“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这些古文中所表达的含义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点不谋而合的:人类必须追求和实践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念,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下去。

33 生物教材中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

虽然现代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源于西方,但我国古代也有诸多的科学成果。

(1)在讲到植物激素时,引用了两处我国古代的科技成果,如我国宋代的著作《种艺必用》和苏轼《格物粗谈?果品》中所用的关于植物激素的例子。

(2)在讲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时,也引用了我国古代所发展的“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

(3)还有我们的名医扁鹊为病人所实施的心脏移植的例子……

4对世界其他国家文化的渗透

4在生物科学史中穿插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

在“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强调“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遵照程标准的要求,通过“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前沿”“科学史话”“科学?技术?社会”“与社会的联系”“拓展视野”“科技发展之窗”“科技探索之路”等栏目以及正文中的“资料分析”、科学史等展示了将近20个国家的约100名科学家的事迹,而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编写整本书就是一部遗传学史。

教材在介绍这些科学家时,不仅仅是介绍科学研究的内容,往往加入有趣的事例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同时也传递了由科学家所代表的国家的文化,举例如下。

(1)必修1“科学家的故事”——细胞世界探微三例:讲述了197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细胞生物学家,他们分别是勇于探幽入微的克劳德(曾经遭遇人们的冷嘲热讽)、具有敏锐洞察力的德迪夫和善于利用先进技术手段的帕拉德。

(2)必修2在介绍遗传因子的发现时,不仅讲了孟德尔的科学方法、实验设计、统计方法等,还讲了他的经历,讲他对于科学的痴迷、讲他的家境贫寒,讲他修道院里的小块园地

(3)必修2“科学家的故事”: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奠基人——摩尔根,不仅讲摩尔根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还讲摩尔根与果蝇的情缘。

……

生命科学史展示了科学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展示了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合作、科学家所持观点之间的碰撞和争论,呈现了科学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通过科学史的学习,让学生在厚重的历史感中体会世界各国前人的智慧,从而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也达到了国家理解教育的要求。

4适时加入世界其他国家的实例或图片

有关其他国家的报道也是让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生物教材在组织材料时,适时地将国外的素材拿过来。

比如,在讲到提倡慢跑运动时,给的图片是国外的由这张图片可以得出,这种慢跑方式是全世界人们都倡导的锻炼方式,教材中还提到:美国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爆发世界范围内的病虫害英国疯牛病对全世界的影响韩国如何对应禽流感……

另外,国外科学家的名言名句或诗歌等也是让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方面,教材里有一些这样的例子,比如爱因斯坦的名言、

 

 

综上所述,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中虽然没有“国际理解教育”的名词,也没有设置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专题,但是,教科书编写者还是做了以上相关的尝试。在教材里所表达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观点,也是国际理解教育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

当然,生物学教材本身所承载的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还是相当有限的,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因此要在中小学深入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仅靠类似的学科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辅以相关的校本课程或专门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希望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够意识到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渗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高考生物:高中生物学新教材疑难问题研究与解决!(必修二)
新加坡高中生物教材的课后习题及分析
高中教材中的生命科学史(必修1)
国外的中学生物学教育
教材会变?高中政治、生物学等学科将增加这些内容
张春燕:新课改背景下人文教育走进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策略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