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闻时讯学习工作!学习休息?

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列宁

学习工作!学习休息?

特约记者 房增华

矿工不易!休息应该是使你恢复疲劳、放松神经、使你重新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如果你的休息方式并不能为你带来这些,那么,无论听起来多轻松,看上去有多High,它都是一种错误。抛弃它们,来一场休息革命!

早晨4:15,51岁的王怀方在家人的熟睡中悄悄起床,15分钟后收拾妥当出门,行车20分钟后到了矿门口,在早餐铺要了面条、鸡蛋茶,匆匆吃完,步行到单位会议室, 5:30班前会开始,然后换工作服、下井到接班,从接班到交班,从升井、洗澡、班后会,等回到家第一件事开始吃妻子备好的饭菜时,已经到了下午3:30。劳动时间(四六制作业时间)加变相劳动时间——一切顺利,王怀方从出家门到回家完整完成一个班时间是11个小时。

晚上8点准时上床睡觉。他必须每天保证8个小时睡眠,才能使第二天的工作拥有旺盛精力。

这样的工作与生活节奏,王怀方从1995年调到生产一线干采煤算起,已经20年了。

王怀方所在单位是山东兖矿集团鲍店矿。他说工作累不可怕,只要有时间休息就很知足。去年,他每月休班在8个左右,加上年休假15天,春节放假3天,全年休假114天,如果摊上3年轮一回的10天海边健康疗养,作为一线职工有时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可以正常休息。如果经选举再轮到为期一周的荣誉疗养,更是幸事。

王怀方不是个例。每年年初的职代会上,鲍店矿都会把休息休假和疗养在劳动合同上给予重申,而井下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还特别注明了在法定节假日因矿井正常生产必须给予的加班报酬。合同书中连婚假、丧假、陪产假以及3天的迁居假也都详细规定。

那么,休假和疗养能否满足职工休息需求呢?为了更好地工作,他们的愿望又有哪些呢?还有哪些顾虑、不满意的地方又有哪些呢?

煤矿作业的特点是:高危、耗时、重体力

——我们需要有效休息

作为天天与水、火、瓦斯、冒顶、机、电等不安全因素相伴的

煤矿工人,这样的需要当然是发自心底的呼唤

王怀方说,他和工友们最讨厌的就是加班、延点,和倒班时的打连勤。

去年的一天,采煤工作面受地质构造限制顶板破碎,到了交班时间,整个工作面却被煤与矸石掩埋。接班的按照交接班要求不接班,但是要清理干净两个小时也弄不完,最后卫生工没有拿回交接牌就上井了,按照制度扣除当班600分,而当班总共才挣了2100分。

“事后,我们都很理解,并没有埋怨卫生工。”王怀方说,如果延点清理卫生,一是人的体力受不了,就会造成安全隐患;二是接班的人站在一边看,他延点干活,心理上也很不情愿,同样也是安全隐患。

干采煤,高危、耗时、重体力。稍不注意,就会得不偿失。

王怀方举了两个身边的例子:1992年有名职工因为休息不好,工作中跑到隐蔽的地方睡觉,工作面放炮喊话清理人数,他也没有听见,炮响后被弹出的矸石击中头部当场死亡;前两年有名职工由于太疲乏,上井的途中精力不够集中被绊倒,小腿骨折两年没能上班。

“我还是很庆幸的。”王怀方说,自己是1995年来干的采煤,当时还是三八制作业,一个班下来需要15个小时,当时真是受不了,好在没过多久遇到矿上大改制,三八制作业改成四六制作业至到今天。

即便如此,王怀方说也要量力而行。一起工作的李慧去年冬天腰部受凉,主动休病假一个月,等完全康复才上班。他说:一个月损失7000多元,但是为了保证安全和健康,值!

所在的综采二区共有职工234人,去年有210多人按时歇了年休假。15天带薪休假,奖金减少2000多元。除了管理人员,很少有职工愿意放弃。

为了保证休息质量,就连每个月8个休班,他们也是反复盘算如何合理地休班。王怀方说,自己休班一次必须连续休两个,第一天的休班就是在家里睡觉,第二天的休班才出去转转走走。

他还说:等你预感到身体不适的时候,就已经晚了,所以,休息需要的是过程化、动态化,不是结果化。

断想:强弩有末。在探讨制度建设的同时,如果能把如何缩短职工劳动与变相劳动时间,作为科学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一并探讨,找出办法,哪怕缩短1个小时,那也一定是矿工之大幸。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边的世界很无奈

——我们需要精神生活

钱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重要的。在基本满足生活需要的

前提下,精神的满足比金钱更重要

生活在三线城市,且居闹市区,工友戏称“城里人”。王怀方自己调侃“住在都市,但灯红酒绿不属于我,我只是占了一张床。”

王怀方是个多才多艺的活宝,年轻时酷爱音乐,在八十年代还自学了单簧管,参加工作后,在矿军乐队吹了7年单簧管,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主动要求到了采煤一线工作。

“到了一线,收入高了,生活却没了。”王怀方说的生活,指的是业余休闲和娱乐。

刚到采煤单位的时候,以往的老朋友三天两天地找他玩,一次两次还能接受,接下来就直接回绝了。“吃顿饭就要三四个小时,时间达不到,身体更是耗不起。”王怀方说现在自己的生活就像螺丝钉一样固定在了“两点一线”上,原来最爱的单簧管早就不知道扔哪儿了。

在工作劳累或者短暂休息的时候,王怀方会不由自主地哼个小曲,这个时候才能让工友感受到他的文艺细胞。

在这个单位,现在的人员结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234名职工中,60年代的有80多人,70年代40多人,80年代的占了110人。人员结构的变化也反应了知识结构、个人追求与爱好以及观念的不同。这也说明,他们不再是“井底之蛙”,但又处在观念释放与时间束缚的结合点上。

去年,鲍店矿举办拍摄微电影大赛,四部微电影有三部来自采煤一线职工拍摄。在综采二区,摄影发烧友就有10多人,年轻职工高谦光反复更换摄影机就花了8万多元;成立的QQ群,现在全区130多人活跃其中。

“一线矿工,每天的劳动时间加变相劳动时间都在十一个小时,精力体力支出很大,同时又需要充足的睡眠,业余时间实在不多,对自己和对家庭的照顾也实在太少。”这个矿工会主席赵玉珠认为,时间不充裕,就要在导向上和氛围营造上丰富和活跃他们的业余生活。

断想:喜欢与好心情呈正相关,与对职业的投入度呈正相关。因为心情好,从业者就很自然的不会再把所从事的职业当作苦差,而是把它看作正常的职业、快乐的职业,愿意努力做好的职业。

生存在社会的最底层,又生活在煤矿的最底层

——我们需要心理呵护

粗犷的性格常常掩饰了他们心理的脆弱。

其实,他们最敏感,更把稍许的体面引以为荣

提及尊严,王怀方说这些年变化很大。首先,打骂职工现象没有了,遇事商量的余地增多了。再次,人性化的东西管理内容增加了,牵强附会的少了。

王怀方曾给车间工会提议,下井在工作面上行走,碎煤容易顺着裤脚灌进靴子,干活时总是硌脚。该工会负责人反复思考调研后,设计了靴套,现在一个班都不用磕靴子。

过去对煤矿工人的评价是靠力气吃饭,傻大黑粗。现在工区都有娱乐室、阅览室,职工群众乐于在队里消遣。下了班,总有一些人在学习室、活动室或闲聊室再待一会,自寻其乐。上班的也不愿紧踩着点地赶到,总是有一些人早早的来到队里或聊天,或翻翻报纸杂志。且不要小看职工群众的这一表现,从心理学的角度,这正是“喜欢——这一”情感“的自然反映。喜欢什么就亲近什么,讨厌什么就疏远什么,这是人类的普遍情感,也深藏着“家”的温暖。

“当受到应有的尊敬的时候,人由此产生的光荣感就会放大很多倍。”王怀方说家里有事总是在第一时间感受到温暖。去年,儿子因为工作不顺心辞职在家呆了大半年,那个时候他的心犹如油煎一般,告诉了单位一个领导后,主动给儿子打电话说服。现在儿子已经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月收入也达到了8000多元。

可以说,当情绪像乌云一样长期郁积职工心头的时候,这样的集体还有什么凝聚力、主动力和创造力?还谈得上什么“敬业爱岗”?到头来,恐怕连一般的“执行”也会成为让干部经常头疼的问题。

鲍店矿常年组织职工家属下井体验生活,每每参观,总有矿工妻子流泪满面,主动表示要对丈夫更好地照顾。

断想:矿工往往会有太多的委屈和烦躁隐埋在心头,所以,他们特别需要组织的体贴和同事之间的温暖,不然他们就很容易把这些委屈和烦躁带到人际交往中去,带到工作中去成为负面因素。

休息不是一味地瞌睡,脑清目明才能实现轻装上阵

——我们需要知识充实与完善

最好的休息,是让你重燃生活与工作的热情

煤矿一线的工种、岗位都在十几个。文化高、技术好的,可能上班就是摁摁电钮、晃晃把手的活。文化低、技术差的,虽然有时很忙乎,那就只有拼体力流大汗了,差别很大。所以大家都希望有学习提高的机会。至于因个体素质,给了机会也起色不大的,那他也不会再怨天尤人,其心理自会归于平静。

王怀方文化水平不高,但有一个最引以为豪的事情,就是自己比多数同龄人多了一个技师资格证。这是他在刚来采煤一线时通过参加中专学历培训班获得的。他说,知识就是力量,矿上每年雷打不动地学习与培训给了他解疑释惑的平台。有一次,采煤面皮带机新更换了设备,由不懂得,焦头烂额忙活了一个班没有处理好,还受到了200元的罚款。原来只是操作一个按钮的问题便解决了。

一层窗户纸,不捅开,会让你焦头烂额,知道了,就是件简单的事。王怀方说,熟能生巧,熟能生妙,干工作累,原因就是不懂得、不会干造成的。当你什么都懂都会的时候,你也就变得轻松自如了。

断想:

休息,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两者满足了,才是快乐的源泉,才让你轻松、愉快,心情舒畅,有劲愿意使,有劲知道怎么使……

(作者系鲍店煤矿党委工作科副科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大学生挖煤工:年薪10万 不屑当北上广白领
爆笑矿工小笑话,不怕你不笑
“博士矿工”和他的“供给侧菜单”
煤矿工人头上的三座大山!
唐亚军:煤矿工人
“金牌矿工”的经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