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西城天宁寺塔(辽·国保)


安东老王


 

年代:辽大康九年(1083);形制特点: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砖塔;现状:1988国保 

 

 


天宁寺塔,称天宁寺舍利塔,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北滨河路天宁寺,建于辽代。

天宁寺在北魏孝文帝时叫光林寺,隋仁寿二年改名弘业寺,唐代叫天王寺,以后历代都进行改建和修缮,寺名也更换几次,到明永乐二年(1404),才名天宁寺。辽代在寺后建塔,元末寺院毁于兵火,只余高塔。天宁寺塔是北京现存古建筑中最古老一个,也是中国现存密檐式砖塔中较典型一座。现存天宁寺塔是辽所建,个别细部在明、清时重修过,经过九百多年风雨考验依旧完整,为北京最珍贵建筑艺术遗物之一。

据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考证,天宁寺塔的建造年代为辽代大康九年(公元1083年)。 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通高57.8米。砖塔修建在一座巨大的四方平台上。大平台上是两层 八角形平台塔基,塔基上为雕有莲花、狮头、佛佛、力士等雕刻的莲花座。莲花塔座上为高大的塔门层,塔门层以上为十三层密檐塔层。塔一般为“七级浮屠”,十三层为最高级别,一般为皇家特许。天宁寺塔上过去每层还悬挂有铜塔铃,迎风作响,悠扬悦耳,声闻数里,到清代铜铃渐落。

1988年1月,天宁寺塔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北京天宁寺 

 

据清《日下旧闻考》引旧籍考证,寺始建于5世纪北魏孝文帝时,初名光林寺。隋仁寿二年 (602)称宏业寺。唐开元改天王寺。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更名大万安禅寺。元代寺院毁于兵火,殿宇无存。明永乐时重修,宣德间改今名。天宁寺坐北朝南,现存古塔 1座,清代重建山门、弥陀殿及乾隆二十一年(1756)、四十七年(1782)两次重修天宁寺碑记等。天宁寺塔始建无明确纪年。据梁思成考证应为辽代所建,明、清两代曾进行过多次修葺,是北京现存著名的古塔之一。1988年随着北京市西厢工程的竣工,天宁寺塔被修葺一新,并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天宁寺塔老照片 

北京天宁寺塔老照片,拍摄年代未知 

 

北京天宁寺塔欣赏 

  天宁寺塔塔高57.8米, 为八角十三层檐密檐式实心砖塔。整体结构自下而上为:基座、平座、仰莲座、塔身、十三层塔檐、塔顶、宝珠、塔刹。基座呈八角形,分为上下两层。

  

   

下层基座各面以短柱隔成6 个壶门形龛,内雕狮头。上层略内收,每面为5个壶门形龛,内浮雕坐佛,上下层转角处均浮雕金刚力士像。仰莲座共3 层,上承塔身,塔身四面设有半圆形券门,门两边雕有金刚力士、菩萨、云龙等,雕像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十三层塔檐逐层收减,呈现出丰富有力的卷刹。整座塔造型俊美挺拔,雄伟壮丽,体现了辽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塔檐为飞檐叠栱十三层,逐层收迭,使塔的外轮廓形成缓和弧线。每层塔檐下施仿木结构的双抄砖雕斗栱。

塔顶用两层八角仰莲上托小须弥座承宝珠。天宁寺塔在整体造型和局部手法上表现了辽代密檐砖塔的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佛塔的重要实例。同时该塔又是研究辽代南京(今称北京)城址地理位置的重要依据。   

该塔年久失修,再加上自然灾害,已受到严重破坏。1976年 7月唐山地震波及北京,顶部受损严重,塔刹坍塌,塔杆外露,个别砖雕也被震坏。

 

 

 

塔为密檐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塔基为方形平台。底部为须弥座,在须弥座束腰部位的壸门雕有狮兽头,间柱上浮雕缠枝莲纹,转角处雕金刚力士像。须弥座上又加一道束腰,其壸门内雕刻坐佛像,间柱及转角处均雕有金刚力士像。

 

 

基座上部是平座,勾栏、斗栱均仿木结构,再上施三层仰莲座承托塔身。塔身四正面辟拱门,门侧砖雕天王像。余之四面为直棂窗,窗侧砖雕菩萨像,形象生动,是辽代雕塑艺术的精品。

 

  

 

 精美的砖雕,下图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6、辽代佛塔(二)
中国名塔欣赏——天宁寺塔
全国重点文物
京城地平线上的辽代砖塔——天宁寺塔
许永保张文英在北京参观游览天宁寺千年古塔
(182)[转载]广安门外的天宁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