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要再擦身而过……带你走进8大北京胡同!
userphoto

2023.11.15 北京

关注

无论地道的北京人,
还是北漂或五湖四海的游客,
可能对北京的胡同都有一份亲切或好奇吧。

这两年,断断续续看了电视剧

 《正阳门下的小女人》《芝麻胡同》。
 虽然剧情有些夸张有点狗血,
老北京言谈举止的“有礼有面”,
日常生活的有滋有味,
还是让人不禁对胡同、对京味文化着迷。
 
时光不老
胡同就在
胡同,没有长城的雄伟,没有故宫的气派,
但可以说,是路边的博物馆,
蕴含着时代社会的印记和文化生活气息。

周末无事,漫步胡同,闹中取静,

穿越时光隧道,可感受历史变迁

或有名胜古迹、文艺场所,可细细品味;

或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百姓情趣,

可体味帝都已不常见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去年首都博物馆的

《读城——发现北京四合院之美》展

前情提要——啥是胡同?

参考资料:
《北京历史地理》,侯仁之
《北京的胡同》,翁立

提起京味儿,离不开“胡同”或“四合院”,老北京和很多外地人对胡同有着特殊的感情。

有种说法,“胡同”一词来自蒙古语Hottog,即水井之意。北京的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最多时有6000多条。而“北京”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明代,比“胡同”晚了一个世纪。

根据侯仁之先生的描述,元大都城共有11座城门,城内主干道相交,形成若干长方形居民居住区。居住区中又有等距离、多为东西走向的若干条胡同,从而组成了整齐的城市街道体系。

“以步代尺”,元朝还对大街、小街和胡同制定了具体宽度标准,大街宽24步(约合37.2米),小街宽12步(约合18.6米),胡同宽6步(约合9.3米)。

昨天我去东四那边的胡同,特意走步量了量,确实是6步左右,加上两边的杂物,大约也就是3辆车的宽度。

东四三条

马可·波罗曾对元大都的街巷赞不绝口,

“周围皆是美丽道路,行人由斯往来,

全城地面规划有如棋盘,

其美善之极未可宣言”。

随着改朝换代和各种原因,从明清开始,胡同的规格就不那么严格了,很多胡同的名称也一再变更。

 藏经馆胡同、柏林胡同一带

但不变的是,大多数胡同离闹市很近,但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经过岁月的洗礼,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更显时间的流逝和穿越的历史沉淀之感。

今生故事——8大胡同

特精选自己出去过的8片儿北京胡同,

(此8片胡同,非八大胡同哈)

绝对没有南锣鼓巷的人山人海,

和亲们分享!

(部分为广义的胡同,含有街巷在内)

1、砖塔胡同

胡同之称虽然始于元朝,但当时出现的29条胡同中,只有一条胡同从当时到现在,一直有文字记载,就是砖塔胡同,被誉为北京的“胡同之根”。

离西四地铁站不远的砖塔胡同,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胡同因东口南侧的万松老人塔得名,名称从元朝一直叫到今天,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万松行秀禅师,是金、元时期高僧,俗姓蔡,自称万松野老,世人尊称为万松老人。他深得佛法,又精通儒学,故深受金章宗器重,赐居燕京(今北京)西郊的栖隐寺,直至81岁圆寂。

元朝著名政治家耶律楚才就出自万松老人门下,当了宰相后,极力推行老人的“以儒治国、以佛治心”的主张。万松老人塔即为后人纪念他而修建的墓塔。塔八角,用元代特有的薄砖叠砌而成,是北京城区内仅存的砖塔。

砖塔胡同曾是元朝杂剧活动的中心地区。鲁迅先生住在这条胡同时,创作了《祝福》等小说。刘少奇同志也曾在胡同里住过一段时间。

现在,除了砖塔仍在,胡同内已经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塔院里的正阳书局,藏有很多图书馆、档案馆都没有的珍贵资料,被称为“京味儿书店”。

2、钟鼓楼附近胡同

2号线鼓楼大街地铁站往南,钟鼓楼与周边形成的胡同、四合院居住区,已经成了探寻老北京古都风貌难得的去处。去年夏、冬两季,老心儿和孩子各去了1次,把钟鼓楼附近走了个遍。

铃铛胡同、豆腐池胡同等几个胡同是相连的,相比南锣鼓巷,小店更少,商业化更淡。

豆腐池胡同往东,有杨昌(毛主席岳父)故居,还有个宏恩观。查了下资料,元代时是千佛寺,明代改称清净寺,到了清末已是摧残朽落。1923年,紫禁城里的一千多名太监被驱逐出紫禁城这里就成了太监们的容身之所。

再往南,就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钟楼和鼓楼。全国各地、各种寺庙里都有钟鼓楼,但在城市钟鼓楼的建制史上,北京钟鼓楼规模最大,形制最高。钟楼是古都北京南北中轴线最北端,而“暮鼓晨钟”现已成为市民对老北京的记忆。

作为元、明、清代都城的报时中心,钟鼓楼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是见证中国几百年来历史的重要建筑。

关于钟楼上的铜钟,流传着铸钟娘娘的动人传说。鼓楼上,被八国联军破坏的鼓,诉说了历史的沧桑和无奈,也激励着一代代国人的奋发图强。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作家刘心武创作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钟鼓楼》,并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天气好的时候,鼓楼和钟楼很值得买票,爬上去看看。鼓楼上,能看到景山和北海,每个半点还有击鼓表演。因为是古代的报时中心,两个楼上有许多计时、节气等知识的介绍,带孩子去的话,不失为传统文化的一种熏陶。

3、帽儿胡同&雨儿胡同

网络图片

南锣鼓巷附近的玉河遗址是元朝通惠河的一部分,附近的胡同也是历史悠久。帽儿胡同上可园,是清末光绪年间大学士文煜的宅第花园,仿苏州拙政园和狮子林营造。


网上介绍说,可园是北京保存较好的宅园之一,也是中国北方私家宅园中保存较好的实例,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果什么时候对外开放了,老心儿一定第一时间一探究竟。

离中戏不远的雨儿胡同里,有一座建于清代中期的四合院建筑,是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的旧居纪念馆。

195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国家拨款购买并提供了这套院落给齐白石居住,老人晚年在此创作了许多重要的作品,步入了艺术的最后辉煌时期。今年五·一去的时候,院内两棵茶花树开得正艳,在北京公园也是很少见过。

网络图片

中戏所在的东棉花胡同,也保留着几处老四合院。其中15号比较特别,宅院的二道门是一座中西合璧的青砖雕花拱门,上刻花卉走兽,纹饰、刀工十分繁复、精致,实属罕见。

4、北锣鼓巷

北锣鼓巷,北起安定门西大街,南止鼓楼东大街,成南北走向。虽然只是一道之隔,北锣鼓巷却和喧闹的南锣鼓巷,有着天壤之别。

上次去是初夏,树木还不那么郁郁葱葱,不甚晴朗的阳光透过树枝,照射在古老的街道上。置身小巷,有些恍惚……

因为去的早,胡同两边的小店还没开门,巷子分外安静,漫步其中,身心也变得平静下来。

到了秋天,黄叶飘落,小巷更增添了魅力,浓浓的秋意中会有种萧瑟的美。郁达夫的“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踏进北锣鼓巷,会有更真切、更深的感受。

如果喜欢拍照,深巷里的宁静之美,加个心仪的滤镜,怎么拍应该都是ins风吧。

5、东交民巷

北京胡同里,最长的要数与长安街平行的东、西交民巷了。

和砖塔胡同一样,东交民巷诞生于元朝,当时和西交民巷连在一起,有元代控制漕运米粮进京税务所和海关,故得名江米巷。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东交民巷成了使馆街直到1959年,所有的使馆都迁往三里屯一带。现在,这条巷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两旁树木繁茂,西洋建筑掩映其中。除个别建筑不让拍照外,走走停停,宁静中感受下历史,不失为一种别样的体验。

东交民巷由东往西走,有中国警察博物馆,前门附近有中国铁道博物馆和北京规划展览馆,再往南在鲜鱼口对面,就到了这两年广受好评的前门三里河公园。

6、国子监街(成贤街) 

我国古代设立的最高学府,唐朝开始称“国子监”。这条胡同因国子监得名,清朝时改称成贤街,东西走向。

街上有北京城内已很少见的四块牌楼。两侧路边,立有下马石碑,用满、汉、蒙、藏、回、托忒六种文字,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因离北京最大的佛教建筑雍和宫很近,国子监街道两边有许多佛教用品小店,书店里也有不少相关书籍。

“左庙右学”设置的孔庙和国子监,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建筑规制。

孔庙规模宏伟、红墙黄瓦,是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

先师门内两侧数排高大石碑,为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

国子监始建于元代,是至清代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主体建筑经历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院内柏树参天,肃穆谧静。清代每一位皇帝即位,都会到此讲学一次。清乾隆年间,又增建“辟雍”一组皇家建筑,形成现在的规制。

老心儿最近去参观时,听导游介绍,国子监不烧明火香,祭拜一次不用还愿,寓意着世世代代香火不败、保佑一生。

除了有不少研学团在孔庙和国子监参观,这条街在两旁古树掩映下很是静谧,街边小店也似乎与世无争,有时间可细细转转。

7、方家胡同

元朝时所辟的方家胡同,北临国子监,东临雍和宫、保利剧院,南临首都剧场,西临南锣鼓巷、中戏、国家话剧院、钟鼓楼。可以说,这条胡同被传统文化环抱,植根于丰厚文化沃土中。

老北京下棋的场景,在南锣是不可能看见的。精美的砖雕诉说着历史的故事……

胡同13号、15号,清朝时是循郡王府。循郡王永璋,是乾隆皇帝第三子,死后追封循郡王爵。1918年9月,老舍在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被任命为现方家胡同小学校长。

胡同46号院是原中国机床厂的厂址,原来有锅炉房、车间、办公楼等各种建筑,如今成了艺术聚集地,如小剧场、文化沙龙空间、现代艺术中心、电影主题餐厅等。

        8、东四胡同

(东四头条~东四十条)

东四片区,元朝叫十字街,明朝叫大市街。现在是北京保留完整并延续发展传统居住形态的社区,特别是东四三条至八条,历经元明清,传承至今,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拍摄于东四胡同博物馆

从亲王贝勒、文人雅士、商界大亨到政坛领袖,东四胡同上演过数不清的历史故事和市井传说。

一直对东四胡同长草,为了写这篇推送,趁着天气还不太闷热,老心儿昨天从东四头条到十条走了个遍,历时近4个小时

虽然整个东四片区在梳理整治,绝大部分四合院外都没有任何文字介绍。参考着下面这张图,一路上网搜索,才能把徐世昌、崇礼、海兰察、叶圣陶等历史名人的府邸或故居,在各条胡同里一一定位出来。

网络图片

而要想快速了解东四胡同的历史文化,一定不要错过东四四条77号院的东四胡同博物馆,可以体验东四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温馨提示,每周二至周六,免费开放,整点左右有讲解,有不少适合小朋友的体验活动。)

昨天拍了200多张照片,查了一些资料,打算稍后专门弄篇东四胡同推送,感兴趣的朋友,敬请期待~~

当各大热门景点一年四季人山人海,

当四合院正在成为记忆,

城市里的天际线开始让人感到压抑,

不妨去胡同走走看看,

感受下历史的味道、记忆的味道,

人情的味道……

ps上篇“秦晋之好”推送,感谢大家热情转发和支持,福利送给行动力极强的这位:

相关推送:

“童颜夫妇”亲密泛舟了,韩商言老家到底在哪呢?

内有福利! 秦晋之好,不止“长安十二时辰”?

塞罕坝:一种精神,一种秋色

西北大环线,穿越历史去!

东南西北,5年亲子游“吐血”整理,给你好看!

北京(部分推送)

收藏&转发:帝都遛娃地2.0版,8对CP大放送!

甄嬛、魏姐,故宫赏的花,你也可以拥有!

北京下雪了,何必去故宫!

我准备了6年,最爱的帝都遛娃地一次分享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最浓京味,你不可错过的七条街巷
[?] 如果你来北京,才不会带你去住什么星级酒店!
西城区砖塔胡同四合院,不要看大小,适合最重要
北京十大胡同
北京胡同游玩全攻略
来北京不去天安门,不去故宫,不爬长城,感受北京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