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四印象


朋友对我说:有时间写一写西四吧。我虽然答应了,却一直没能理出个头绪来,只好随心所欲,把能够想到的记叙述下来。

早些年间,我住家离西四不算太远,时不常的,会去西四买东西,或是去看场电影。来来往往次数多了,便有了较深的印象。

这么多年过去,依我看来,世事尽量变化,在老北京各个商圈中,只有西四还是老样子,变化幅度最小。这一片的主要街巷,北边的十字路口,南边的丁字路口,还基本保持着原样。街边一些商店的铺面,仍旧是单层平房居多,没怎么大拆大建。因此走在这条街上,寻找昔日痕迹,一些往事便会涌上心头。

西四的历史是很悠久的。近几年来,因为关注查阅得以知晓,至少在明代,西四就是商品集散地了。那时这里称为“西市”,是一个有名的集市。

这个说法应该是可信的。从地理位置说,这里东距皇城近在咫尺,西边是白塔寺,再向西边去则是阜城门。外来的生意人在这聚集,一买一卖之间,既惠及民间又兼顾御用,选择地点极佳。

市场从路口向周边幅射,肯定带来了很大的商机。从现有的地名不难看出昔日情景,比如羊肉(过去叫羊市)胡同、缸瓦市等称谓,还能反映出一点商业氛围的余韵。

西边那个白塔寺,时不常总是有庙会的,商业气氛也很浓,与西市商圈遥相呼应。十字路口西北角是广济寺,位居闹市旁边,也是善男信女的膜拜之地。几百年之间,西市周边积蓄的商业气氛,不可谓不旺。

西单商业区后来居上,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事,因此只能算小字辈了。

至于说到地名与称谓,从先前的西市,到后来的西四,得从所建的牌楼说起。

小时候听坊间老人讲过,地名叫西四是有缘由的:西单路口原有一座牌楼,简称叫“单牌楼”。为与东单牌楼区别,俗称就叫作西单了。同样道理,西四各个路口均有一座牌楼,简称为“四牌楼”;为了与东四区别开,所以称之为西四了。

话虽如此,在许多人的印象当中,却从未见过什么牌楼。又是大人补充说,京城路口那些个牌楼,在五十年代初就拆了。为的是要拓宽道路,不致影响交通,但其名称却留下了,固化为了地名。原来如此。

十字路口牌楼的内外,想来就是集市市场了。

还有一点须交待,就是路口正中的街心,在大明二百年间,还是秋决犯人的刑场。据史料上记载,明武宗时的大太监刘瑾,即是在这被凌迟处死的。更为悲壮的是,明史上的两住忠臣良将——北京的守护者于谦与袁崇焕,明明是有功于国的功臣,却蒙冤屈死于西市,造成人神共愤的大冤案,让后来人忿忿难平。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使得西市有了几分悲壮。

据说,路口往北一里地远,早年有一座“当街庙”——正修在路的中央,人与车辆来往,得从两侧绕着走。修庙的是明代第六个皇帝明英宗,他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部俘虏;一年后被放还。七年以后,他在“夺门之变”中又得以复辟,即位之后,首先杀了守城功臣于谦(因当初拥立景泰帝即位),然后修建了这座“当街庙”。这座庙一反常规,朝向是坐南向北。所以要建这么一座庙,供奉瓦剌领也先(也叫额森),是为感谢也先的不杀之恩。奴颜婢膝,可见一斑。如今这庙早已不在,只留下民间的一点传说。

西四作为刑场,在满人入关定鼎以后,才迁往南城的菜市口。

现路北两侧的各一幢小楼,也是历史遗迹,只是建于更晚的清朝末年。当年慈禧太后去颐和园,来回总要经过西四路口。据说一八九四年,为筹办她的六十大寿,专门建了两座临街楼,既为了警戒,也为了美观,本想好好风光庆贺一番。谁知不久之后,中日甲午战争全面爆发了,清国战败,颜面尽失,祝寿的事便不得不取消了。于是留下的这两座楼,便成为了屈辱的记忆。

西北角的新华书店,住在西城的人,很少有人没光欣过,尤其是学生们。它与东北角的银行相对,都是上下两层,形制完全一样,都是红色廊柱,窗槅对称齐整。

以上算是一段史话。实际生活当中,从十字路口往南,延伸到丁字路口,路东的一溜原来有:卖水产的小店,规模很大的西四菜市场,一家邮电局,吴裕泰茶庄,以及两层楼的百货商场。

路西一侧从北往南:有家叫“二友居”的包子铺,接着是同和居饭庄,一家无线电商店,一家花纱布公司,还有一家很大的饭馆。

那时候,偶尔来菜市场转转,买条鱼或是买点菜。有种感觉,这里比西单菜市场清静。

去同和居吃过两次饭,一次是参加婚宴,品尝了山东风味,其中烤馒头很有特色。一次是赶上秋凉蟹肥,与好友来这吃蟹喝酒,至今记忆犹新。如今这已成了地铁车站。

南边丁字口的周边,小商店也不少,大都是单一经营的。往东边路南那家化工商店,曾是我们买喷漆水的地方。少年时代做航模,用小瓶子买来喷漆水,泡上绞碎的乒乓球皮,然后完全密封好。待碎屑溶解了,便可粘材料用。这就是那时做航模的粘合剂。

丁字口东南角上陈旧的红楼,一层是上海迁京的“造寸服装”。玻璃橱窗里展示着模特时装,西装笔挺,看去甚是华丽。走红楼的西边或北边,各有一条通道,进去就是红楼电影院。

西四周边共有三家影院,十字路口东边的是“胜利”,羊肉胡同里是“地址礼堂”,再就是这个“红楼”了。看电影去得最多的地方,还是“红楼”。

这家影院内部场地狭长,很像一条大胡同,坐在哪看也不会觉得偏。电影放映起来,一束光柱从头上划过去,落在大屏幕上,成为活灵活现的人与物。

影院虽然不大,外边倒有个大院子,顶上搭着凉棚;看电影中间想方便,就去院里活动一下。

那时看电影不算贵,赶上放假期时,学生票才五分一张,尽是些老片子,有时一连看上两场,不过足瘾决不回家。

丁字口路东边路北不远,记忆有间不大的小店铺,曾经卖过一阵子晶体管。那还是文革当中,玩半导体最火的时候。文化革命闹到一定的阶段,人都逍遥了,没事可做了,便热衷于攒半导体收音机。听说要卖处理晶体管了,人们赶快来排队,省吃俭用也要买上几个。高频的八毛一个,低频的六毛一个。拿回家去,装一台来复式四管收音机,调试后听到有声音传出来,那个时候,心里别提多有多高兴了。

离东北角的商场南门不远,胡同里有一间洗澡塘。冬天里天气较冷,来这洗个热水澡,浑身上下会通泰舒服。洗澡先在大池子里泡,然后再去洗淋浴;洗干净了往床上一躺,白浴巾身上一盖,点上支烟便小憩一会。若赶上节前人多时,则要先脱筐里,洗过后才能有床位,哪就得将就了。

澡堂子胡同口外边,有家小小的冷饮店,卖一种叫作“冰霜”的冷饮。服务员端着小盘子,用勺子挖一勺,看上去都是小冰凌,颜色是粉红的,轻轻放到盘子中间。买来用小勺舀着吃,入口极凉,有一种惊悚的感觉。虽然凉得肠胃挺难受,仍然还不舍弃,只为贪图那一份清凉。

吃完了一份冰霜,过马路就往家走,从砖塔院子的门楼前边走过。看那七层宝塔穿墙而出,感觉那塔形态真妙,恰与对面红楼彼此辉映。

猛然间想起来,塔旁边砖塔胡同深处,曾经走出作家张恨水,写过《啼笑因缘》《金粉世家》那位,民国鸳鸯蝴蝶派的作家。如今昔人已经离去,却留下众多的作品,以飨后人。

西四这京城一角之地,有历史,有文化,更多的是市井的欢趣,真的如同一本大书,回味的感觉很绵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人念念不忘的西四把角包子铺,原址回归了!!
明珠串成朝阜路之二十 西四(下)
无标题
西四北的历史变迁——《胡同百姓系列》之二十七
北京的东单、西单、东四、西四
走过西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