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氏渊源与古代董氏名人

广西  贺州   董全吉

 

董氏渊源简介:

 

《元和姓纂》记载:“陆终的二儿子叫参胡,即惠连,因住董地(今山东濮城),其后裔子孙就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董氏,世代相传至今。”。参胡是到董姓部落最早的官员,那时却没到赐氏的时期。而陆终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己姓后裔飂叔安之子,《国语。卷第十六》记载:“董姓,己姓之别受氏为国者也。有飂叔安之子曰董父,以扰龙服事帝舜,赐姓曰董,氏曰豢龙,封之鬷川,当夏之兴,别封鬷夷”。到春秋时期源于姬姓部落后裔的董狐。《左传·昭公十五年》记载:“辛有,周人也。其二子适晋为大史,籍黡与之共董督晋典,因为董氏。”。参胡、董父与董狐的董姓都与董姓部落有关。与董姓密切的氏有:豢龙氏、鬷夷氏、董氏、鬷氏、融夷氏。董狐的裔孙董翳秦末被项羽封为翟王,都高奴(在今陕西延安市延河东岸),子孙遂居陇西(今属甘肃)。西汉时的董仲舒为广川人(今河北枣强东),其曾孙自广川徙陇西,裔孙徙河东(今属山西)。可见,陇西郡望出自春秋时期,自西汉董仲舒裔孙时期而强盛。唐代的《元和姓纂》记载董氏有四个郡望:即陇西、弘农(今河南灵宝)、河东、范阳(今河北涿州)。此外还有济阴(今山东曹县)。堂号有“豢龙堂”、“陇西堂”、济阴堂、“正谊堂”、 “直笔堂”、“良史堂”、“ 醇儒堂”、“三策堂”等。

             董氏宗祠广西钟山理事会第二届秘书长董全吉编撰

                         201348

   

 

根据二十四史的记载,而进行对古代董氏名人的补充。(不完善之处,敬请各位董氏宗亲补充!)

1、董父:《左传》记载:昔叔安有裔子曰董父,甚好龙,能求其嗜欲,饮食之,龙多旧焉。乃扰蓄龙以服事帝舜。帝赐姓董氏,使豢龙,封诸鬷川。董父被赐予氏的第一个男性官员,以父系血缘承袭,被称为董氏始祖。

2、董双成:女,籍贯浙江,亡后于西湖畔修炼成仙,飞升后任王母身边的玉女。王母与汉武帝相会时,便是由董双成在一旁奉上蟠桃——这也是董双成的职责之一,替王母掌管蟠桃园。生活环境从小就陶冶着董双成,体似弱柳的董双成酷爱桃花,如痴如醉。看看董双成日渐长大,秀面明眸堪与繁花竟艳。有一天,忽然异想天开,采撷桃花,配以山中的芝草炼制丹药。初时仅能清痰化气,日久生巧,屡加研究,逐渐在火候及配方上有了大幅度的改进。所提炼的丹药,竟然能够治疗多种内科病症,远远近近,前来飞来峰下董家讨药的人络绎不绝。唐韦应物曾有《玉女歌》(一作《王母歌》)云:“众仙翼神母,羽盖随云起。上游玄极杳冥中,下看东海一杯水。海畔种桃经几时,千年开花千年子。玉颜眇眇何处寻,世上茫茫人自死。”也许说的就是这段故事。阮郜是五代南唐画家。曾为太庙斋郎、工人物,多画道教神像画。其《女仙图》,是以西王母的侍女萼绿与董双成的神仙故事为题材,画中人物霓旌羽盖,飘若凌云;背景有瑶池,琅苑琼林,笔墨精练,色彩艳丽,为传世品。

3、、董狐:被当时的孔子誉为"良史"的史官,是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董姓名人。春秋时期晋国沃曲人(今闻喜人)。周大夫辛有后裔,世袭太史之职,亦称“史狐”。后世将直笔记事者皆喻为“董狐笔”。 

4董伯:《水经·浍水注》引《纪年》:'庄伯以曲沃叛,伐翼,公子万救翼,荀叔轸追之,至于家谷。’据《御览》,此事当在平王四十九年。)…… 五年,(原注:曲沃武公元年。)芮人乘京,荀人、董伯皆叛曲沃。(《水 经·河水注》引《纪年》:'晋武公元年,芮人乘京,荀人、董伯皆叛。’

5董叔:《国语。卷第十五》:董叔将娶于范氏〔一〕,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二〕!」曰:「欲为系援焉〔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四〕祁,董叔之妻、献子之姝,范姓祁名也。案:「范姓祁名也」,札记:「此当读「范姓祁」三字为句,「名也」二字,浅人添之耳。」……〔八〕善,二子善谕而不逆,献子能觉改也。下邑之役,董安于多。

6董安于:董安于也就是董安。《春秋左传  .定公十三年》:夏六月,上军司马籍秦围邯郸。邯郸午,荀寅之甥也;荀寅,范吉射之姻也,而相与睦。故不与围邯郸,将作乱。董安于闻之,告赵孟,曰:“先备诸?”赵孟曰:“晋国有命,始祸者死,为后可也。”安于曰:“与其害于民,宁我独死,请以我说。”赵孟不可。秋七月,范氏、中行氏伐赵氏之宫,赵鞅奔晋阳。晋人围之。《韩非子。观行》:“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怨。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以致形成汉代常见的典故,董安佩弦、西门佩韦,也就是典故“佩韦佩弦”。,人们往往把董安于说成是董安;《诗?小雅?斯干》曰:“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当时镐京附近终南山(今秦岭)北坡一带,有不少竹林的分布。春秋时期董安修建晋阳城(今山西太原南)时,就使用了当地所产的大批竹材。从《诗?国风?秦风》诗句中“终南何有?有条有梅”也可以看出,梅树和竹类当时在终南山分布的相当普遍。另外,在宋朝也有一位董安,见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一首《董安员外之信州铅山簿》。

7、董翳:秦朝将军,与章邯、司马欣合称「三秦」。项羽为西楚霸王,负责分封天下诸侯王,消灭了秦国以后,把它的土地分为三部分,封立三个王,名叫雍王、塞王、翟王,号称三秦。其中,封董翳为翟王,称王于上郡,建都高奴。

8、董仲舒: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以"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是董姓有世系系谱记载的先祖。

9 董贤:(前22年—1年),字圣卿,西汉云阳(今陕西淳化)人。汉哀帝时期的美男,二十二岁官至大司马,问鼎朝政,其父、弟及妻父等并官至公卿。成语——“断袖之癖”因其而来!

10、董偃:十三岁时便跟随母亲出入窦太主家,得汉武帝宠幸,窦太主见其容貌俊俏,窦太主十分喜爱,后与窦太主合葬于霸陵。

11---14董渫---董赤----董军-----董朝,共记载四代:《史记。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国名:成,(索隐曰县名,属涿郡。)侯功:兵初起,以舍人从击秦,为都尉;入汉,定三秦。出关,以将军定诸侯功,比厌次侯,二千八百户。(高祖时期),六年正月丙午,敬侯董渫元年。《汉书。卷十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成敬侯董渫,师古曰:「渫音先列反。字或作绁。」初起以舍人从击秦,为都尉,入汉,定三秦,出关,以将军定诸侯,比厌次侯,二千八百户。正月丙午封,七年薨。子:节氏,孝惠元年,康侯赤嗣,四十四年,有罪,免。户五千六百。孝景中五年,赤复封,八年薨。孙:建元四年,共侯罢军嗣,五年薨。曾孙:元光三年,侯朝嗣,十二年,元狩三年,坐为济南太守与城阳王女通,耐为鬼薪。元康四年,渫玄孙平陵公乘诎诏复家。《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天玺元年,……乃遣兼司徒董朝、兼太常周处至阳羡县,封禅国山。(明年改)元,大赦,以协石文。

15董安国:西汉内史,曾着农书十八篇。

16、董承:时任车骑大将军,组织“七义灭曹组”, .曹操有耳目, 最终事情败露,慷慨就义。

17、董钧:东汉犍为资中人,字文伯。西汉平帝元始五年举明经,迁廪牺令。光武帝建武中举孝廉。明帝永平初为博士。时草创五郊祭祀,世称通儒。累迁五官中郎将。卒年七十余。

18、董卓:(?-192522日),字仲颖,官至太师。以“健侠”知名,充分显示了其军事才华,升为前将军,掌管重兵。时东汉政权摇摇欲坠,为了铲除宦官势力,应密召入京师。为维护汉室,远亲董太后,控制了中央政权,废怯懦的汉少帝,立能干的献帝。关东诸侯本不服中央政府的管,不想有个能干的皇帝,并联盟讨伐董卓。后裔改童姓。

19、董宣:字少平,东汉著名良吏,光武帝时为洛阳令,敢于搏击豪强,为民作主,京师震 栗,光武称其为'强项令’,豪强贵戚莫不畏惧,号其为“卧虎”,七十四岁死于任上。光武伤感下诏以大夫之礼葬之。

20----23董忠----董宏-----董武----董永绍,共记载四代:《汉书。卷十七?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高昌壮侯董忠,以期门受张章言霍禹谋反,告左曹杨恽,侯,再坐法,削户千一百,定七十九户。八月乙丑封,十九年薨。子:初元二年,炀侯宏嗣,四十一年,建平元年,坐佞邪,免,二年,复封故国,三年薨。孙:元寿元年,侯武嗣,二年,坐父宏前为佞邪,免。曾孙:建武二年五月己巳,侯永绍封,玄孙千乘。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西汉时被封高昌侯。

24董宪:《后汉纪校注. 第四》:,以周建为将军,苏茂为大司马,遣使拜张步为齐王,董〔宪〕(宫)为〔海西〕(西海)王〔二〕。〔一〕范书刘永传曰:「攻下济阴、山阳、沛、楚、淮阳、汝南,凡得二十八城。」按陈,陈国;汝,汝南也。按范书刘永传作「董宪为海西王」。两汉志无西海县,有海西,西汉末属东海郡,正是董宪活动地区。袁纪作「董宫」、作「西海」,均误。现据范书改之。《后汉书.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第十二》:明年,遣使持节拜茂为骠骑大将军,击沛郡,拔芒。时,西防复反,迎佼强。五年春,茂率捕虏将军马武进攻西防,数月拔之,强奔董宪。

25---26、董昭----董胄,共记载两代:〔《后汉纪校注. 第二十九》:五〕。符节令董昭说曹操曰:「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伯之功也〔一〕。……冀一〔朝〕获安〔二〕。二〕据三国志董昭传补。后汉书.郑孔荀列传第六十》:(建安)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三国志。魏书 程郭董刘蒋刘传》: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也。……昭年八十一薨,谥曰定侯。子嗣。胄历位郡守、九卿。董昭:定陶(今属山东)人,东汉时曹操谋士。

27:《后汉书.冯岑贾列传第七》:建武二年,使彭击荆州,下、叶等十余城。是时,南方尤乱。南郡人秦丰据黎丘,自称楚黎王,略十有二县;董起堵乡;许邯起杏;

28董勤:《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第三十九》:刺史董勤辟为从事,转治中,自免还家。友人同郡谢夷吾上书荐充才学,肃宗特诏公车征,病不行。年渐七十,志力衰耗,乃造《养性书》十六篇,裁节嗜欲,颐神自守。永元中,病卒于家。

29、董黯,字叔达,一字孝治,后汉时,句章县石台乡人(今大隐镇),为汉江都相董仲舒(六世孙?待考证)。据《董氏家谱》记载:东汉永元八年二月十五日,汉和帝颁布《征孝子董黯擢议郎诏》,诏书引用《大学》“孝者所以事君也”。 唐代宗根据明州刺史崔殷的奏请,于大历十年二月二十五日颁《赐汉孝子董黯庙敕》,赐名“董孝郎中庙”,称董黯“诚斯世之仪表也”。在宋代,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七日,颁《赐汉孝子董黯号纯德征君敕》,加封董黯“纯德征君”,并“祭以大夫之礼。”在明代,明太祖于洪武二年敕封董黯为“董孝子之神”

30、董玘:陈留(今河南开封县东南)人,东汉屯田都尉,著名女诗人蔡文姬之夫。蔡文姬,陈留董玘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31、董遇: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董遇,字季直。汉末三国魏国人物。董季中(字季中,名不详)之弟,魏国著名儒宗。黄初中,出为郡守。明帝时,入为侍中、大司农。

32、董厥:义阳(今河南桐柏县东)人,蜀汉时任职尚书令,被称为“良士”。 蜀辅国将军。跟随诸葛亮参加南征北伐。与姜维一起守备剑阁以阻挡魏国进攻。

33--34、董和---董允;董和:(?—220)字幼宰、枝江董市人蜀汉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共事多年,许多建议被诸葛亮采纳,为官二十余年,外牧殊域,内干机衡,清正廉明,深受人民信任和爱戴,诸葛亮对董和的高风亮节称赞不移:“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

董允:(?—246)字休昭,董和之子。秉承了董和的高风亮节,是时人所称的蜀中四英之一(诸葛亮、董允、蒋琬、费祎)。对董允的忠诚与才干,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给予了肯定,并力推董允主持“宫中之事”,董允受命,忠勤不懈,对后主言行,极尽诤湅之责。董允官至侍中、辅国将军、尚书令、大将军附贰等,文官武职集于一身,地位显赫,但他一身正气,正直不阿,治理蜀国业绩显着,深得民心。

35、董奉:(220280),字君异,侯官(福建福州)人,三国时神医,与南阳张仲景、谯郡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医”。为一代名医,治病不取利,使之种杏,久成杏林。为今医界称为杏林由来。董奉为避难而远徙苍梧者,恰逢交址太守士燮将死而愈之。晋。葛洪《神仙传》:解县令有女为精邪所魅,医疗不效,乃投奉治之,若得女愈,当以侍巾栉。奉然之。……女病即愈。奉遂纳女为妻,久无儿息。奉每出行,妻不能独住,乃乞一女养之。年十余岁,奉一日耸身入云中去。妻与女犹存其宅,卖杏取给

 36董恢:《三国志。蜀书 董刘马陈董吕传》:襄阳董恢诣允修敬。

:37董岑:《三国志。吴书 贺全吕周钟离传》:"所遣董岑、邵南少长家门。亲之信之,有如儿子。

38董袭:《三国志。吴书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董袭字符代,会稽余姚人,长八尺,武力过人。孙策入郡,袭迎于高迁亭,策见而伟之,到署门下贼曹。《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建安……十三年春,权复征黄祖,祖先遣舟兵拒军,都尉吕蒙破其前锋。而凌统、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十九年五月,权征皖城。闰月,克之。获庐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男女数万口。

39董正:东汉时番禺(广州)人,以雅性高洁,累辟不仕为世人敬仰。

40、董昌:东汉浙江余姚人,官至蜀郡太守。

41董景道: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西晋经学大师。董景道:字文博,弘农人也。《晋书。卷九十一?列传第六十一。儒林传》:明春秋三传、京氏易、马氏尚书、韩诗,皆精究大义。三礼之义,专遵郑氏,着礼通论非驳诸儒,演广郑旨。曜征为太子少傅、散骑常侍,并固辞,竟以寿终。

42董京:字威辇,不知何郡人也。《晋书。卷九十四?列传第六十四  隐逸传》:初与陇西计吏俱至洛阳,被发而行,逍遥吟咏,常宿白社中。末世流奔,以文代质,悠悠世目,孰知其实!

43董养:字仲道,陈留浚仪人也。《晋书。卷九十四?列传第六十四  隐逸传》:泰始初,到洛下,不干禄求荣。及杨后废,养因游太学。与妻荷担入蜀,莫知所终。

44董琬:南北朝外交家。北魏时人。《北史·西域列传》:于太武帝太延三年(公元437年)被派和高明等出使西域,并同附近十六国建立友好关系。他首次明确地提出了西域的地理分区,将西域分为四域-“自葱岭以东、流沙以西为一域;葱岭以西、海曲以东为一域;者舌(塔什干)以南、月氏以北为一域;两海之间、水泽以南为一域”。 

45---48董英---董虬---董征---董仲曜。董征:字文发,顿丘卫国人也。(今河南清丰南)人,曾官至平东将军。《魏书。卷八十四?列传儒林第七十二》:祖英,高平太守。父虬,郡功曹。征身长七尺二寸,好古,学尚雅素。年十七,师清河监伯阳,就河内高望崇受周官,后于博陵刘献之遍受诸经。太和末,为四门小学博士。后世宗诏征入琁华宫,仍诏征敎授京兆、清河、广平、汝南四王,后特除员外散骑侍郎。清河王怿之为司空、司徒,引征为长流参军。怿迁太尉,征为仓曹参军。出为沛郡太守,加扬烈将军。入为太尉司马,俄加辅国将军。未几,以本将军除安州刺史。永安初,加平东将军,寻以老解职。永熙二年卒。出帝以征昔授父业,故优赠散骑常侍、都督相殷沧三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相州刺史,谥曰文烈。子仲曜,武定末,仪同开府属。

49董洛生:西魏人。《魏书。卷八十六?列传孝感第七十四》:居父丧过礼,诏遣秘书中散温绍伯奉玺书慰之,令自抑割以全孝道。又诏其宗亲,使相喻奖,勿令有灭性之讥。

50董景起:西魏人。《魏书。卷九十二?列传列女第八十》、《北史。卷九十一?列传第七十九。列女》:陈留董景起妻张氏。景起早亡,张时年十六,痛夫少丧,哀伤过礼。形容毁顿,永不沐浴,蔬食长斋。又无儿息,独守贞操,期以阖棺。乡曲高之,终见标异。

51董僧慧:姑熟(今安徽当涂)人,南朝萧齐之义士。

52、董伯仁:生于西魏,历经北周、陈,隋朝初年尚在,汝南(今属河南)人。多才艺,官至光禄寺大夫殿内将军。工画佛像、人物、楼台、车马,与展子虔同时入隋,并称“董展”。又雅号:“智囊”。今画迹已无存于世。

53、董美人:刻于隋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21行,行23字,全称《美人董氏墓志铭》,又称《美人董氏墓志》。撰文者为隋文帝第四子蜀王杨秀。董美人为其爱妃,年方十九而病逝,这块碑便是杨秀为董美人所立的墓碑。美人董氏(578--597年),汴州恤宜县人,其体质闲华,生得貌美,倾国倾城,富有内涵,温文尔雅。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二月,董美人患病,然而无法治愈,于七月十四日戊子终于仁寿宫山,享年十九岁,正是青春年华。

5456、董和---董升----董纯。董纯:字德厚,隋代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以功进位上开府、拜柱国、爵郡公。《北史。卷七十八?列传第六十六》:祖和,魏太子左卫率。父升,周柱国。纯少有膂力,便弓马。仕周,位司御上士、典驭下大夫。从武帝平齐,拜仪同,进爵大兴县侯。隋文帝受禅,进爵汉曲县公。后以军功,进位上开府。开皇末,以劳旧拜左卫将军,改封顺政县公。后从杨素平汉王谅,以功拜柱国,进爵郡公,再迁左骁卫将军。时盗贼日益,纯虽克捷,而所在蜂起。有谮纯怯懦不能平贼,帝遣锁诣东都。有司见帝怒甚,希旨致纯死罪,竟诛。

57、董绍:字兴远,新蔡鲖阳人也。《北史。卷四十六?列传第三十四》:少好学,颇有文义。起家四门博士,累迁兼中书舍人,为宣武所赏。后除洛州刺史。绍好行小惠,颇得人情。尒朱天光为关右大行台,启为大行台从事,兼吏部尚书。绍议论朝廷,赐死。孙嗣。

58、董征:字文发,顿丘卫国人也,北周时代人。《北史。卷八十一?列传第六十九。儒林上》:身长七尺二寸,好古学,尚雅素。年十七,师清河监伯阳。宣武诏征入琁华宫,令孙惠蔚问以六经。仍诏征教授京兆、清河、广平、汝南四王。后累迁安州刺史。入为司农少卿、光禄大夫,后以老解职。永熙二年,卒。孝武帝以征昔授学业,故优赠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相州刺史,谥曰文烈。子仲曜。

59、董洛生:北周时代人也。《北史。卷八十四?列传第七十二。孝行》:居父丧过礼,诏遣秘书中散温绍伯奉玺书慰之,令自抑割,以全孝道。又诏其宗亲,使相喻奖,勿令有灭性之讥。

60、董德妃:后周太祖董德妃:《旧五代史周书 列传一》:“史臣曰:周室后妃凡六人,而追册者四,故中闱内则,罕得而闻,惟董妃(董德妃)、符后(符皇后)之懿范,亦无愧于彤管矣”。(案:是书无外戚传,考《五代会要》云:周太祖第三女乐安公主,为汉室所害,广顺元年二月追封,至显德四年四月,又追封莒国长公主。第四女寿安公主,降张永德,广顺元年四月封,至显德元年,封晋国长公主。第五女永宁公主,广顺元年九月追封,至显德四年四月,又追封梁国长公主。) http://www.qqywf.com/view/b_7888187.html

61---68、仁琬--大礼---伯良---董晋—全道、全溪、全素、全澥:董晋:字混成,唐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生于开元十一年 (723),死于贞元十五年(799年),仕唐,官至宰相。《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九十五》、《新唐书  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七十六》:子溪,字惟深,亦擢明经,三迁万年令。讨王承宗也,擢度支郎中,为东道行营粮料使。坐盗军赀流封州,至长沙,赐死。子居中,善诗,为张籍所称。《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七》:韩愈《赠太传董晋公行状》:曾祖仁琬,皇任梁州博士。祖大礼,皇赠右散骑常侍。父伯良,皇赠尚书左仆射。 “公既来止,东人以完,今公殁矣,人谁与安。”始公为华州,亦有惠爱,人思之。公居处恭,无妾媵,不饮酒,不谄笑,好恶无所偏,与人交,泊如也。未尝言兵,有问者曰:“吾志于教化。”享年七十六,阶累升为金紫光禄大夫,勋累升为上柱国,爵累升为陇西郡开国公。娶南阳张氏夫人,后娶京兆韦氏夫人,皆先公终。四子全道、全溪、全素、全澥,全道、全素皆上所赐名,道为秘书省著作郎;溪为秘书省秘书郎;素为大理评事;澥为太常寺太祝,皆善士,有学行。谨具历官行事状,伏请牒考功,并牒太常议所谥,牒史馆请垂编录。谨状。

69---72、全正、居中、从直、居敬:《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卷二十九·碑志六》:元和六年五月十二日,死湘中,年四十九。(州下方本无年月日,但于湘中下云:年若干,今以晁本定。按《唐书》“元和七年,立遂王为太子”,亦与下文相应。二月,粮料吏有忿争相告言。五月,溪、皋谟皆坐赃数千缗。敕贷死,流皋谟春州,溪封州,行至潭州,并遣中使赐死。《权德舆传》亦云:“董溪、于皋谟以运粮使盗军资,流岭南。宪宗悔其轻,诏中使半道杀之。”)明年,立皇太子,有赦令,许归葬。(元和七年七月,立遂王宥为太子,大赦天下。)其子居中,始奉丧归。元和八年十一月甲寅,葬于河南河南县万安山下太师墓左,夫人郑氏。公凡再娶,皆郑氏女。生六子:四男,二女。长曰全正,惠而早死;次曰居中,好学,善为诗,张籍称之;次曰从直,(下或有次字。)曰居敬,尚小。长女嫁吴郡陆畅;其季女后夫人之子。公之母弟全素,孝慈友弟,公坐事,弃同官令归,公殁比葬三年,哭泣如始丧者。大臣高其行,白为太子舍人。将葬,(将葬下,方有中字。云:“以上文考之,无者为是。然《世系表》,全素,太子中书舍人。《通典》:中舍,一云中书舍人。又安知全素不自舍人迁中舍邪?”今按:中字有,则前后皆当有,无则皆当无,不应前无而后有也。审如方说,此《志》亦必是未迁时作,况它本自有无中字者。今姑从之。不必曲为之说也。)舍人与其季弟,问铭于太史氏韩愈。(元和八年正月,公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愈则为之铭

73、董邵南:唐寿州安丰(今安徽省寿县西南)人,自幼家贫,孝亲而好学,刻苦上进,因董邵南在百炉镇隐居,后人改百炉镇为隐贤集。因当时不得志的士人往往投靠藩镇,而董邵南被投闲置散,他便决心到河北寻找出仕的机会。古时候,隐贤集西滨淠河,与霍邱县隔水相望。因有舟楫之便,鱼盐之利,帆樯林立,商业繁荣。该集有董子墓、董子读书台,明嘉靖八年(1529年)寿州知州王莹为之修有董子祠。韩愈写的《嗟哉董生行》:“淮水出桐柏,山东驰遥遥千里不能休;淝水出其侧,不能千里百里入淮流。寿州属县有安丰,唐贞元时县人董生召南隐居行义于其中。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门外惟有吏,日来征租更索钱。嗟哉董生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尽日不得息。或山而樵,或水而渔。入厨具甘旨,上堂问起居。父母不戚戚,妻子不咨咨。嗟哉董生孝且慈;人不识,惟有天翁知,生祥下瑞无时期。家有狗乳出求食,鸡来哺其儿。啄啄庭中拾虫蚁,哺之不食鸣声悲。彷徨踯躅久不去,以翼来覆待狗归。嗟哉董生,谁将与俦?时之人,夫妻相虐,兄弟为雠。食君之禄,而令父母愁。亦独何心,嗟哉董生无与俦。”。

74、董重质:本淮西牙将,吴少诚之子壻也。《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一》:元和十二年,委重质而拒度。时李愬乘虚入蔡,重质之家在蔡,愬乃安恤之,知城已陷,宪宗欲杀之,愬奏许以不死而来降,请免之,且乞于本军驱使。于是,贬春州司户参军。明年,转太子少詹事,委武宁军收管驱使,仍加金紫。十五年,征入,授左神武军将军,知军事,兼御史中丞。寻授盐州刺史,又迁左右神策及诸道剑南西川行营节度使、检校左散骑常侍。大和四年,又转夏绥银宥节度使。五年,就加检校工部尚书。重质训兵立法,羌戎畏服。八年八月卒,赠尚书右仆射。

75董思恭:苏州吴人。《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上?列传第一百四十上。文苑上》:所著篇咏,甚为时人所重。初为右史,知考功举事,坐预泄问目,配流岭表而死。

76、董昌龄:《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三。列女》、《新唐书。卷二百0五?列传第一百三十。列女》:董昌龄母杨氏。昌龄常为泗州长史,世居于蔡。少孤,受训于母。杨氏潜诫昌龄,志未果,杨氏复诫曰:“逆党欺天,天所不福。汝当速降,无以前败为虑,无以老母为念。汝为忠臣,吾虽殁无恨矣。”及王师逼郾城,昌龄乃以城降,且说贼将邓怀金归款于李光颜。宪宗闻之喜,急召昌龄至阙,真授郾城令、兼监察御史,仍赐绯鱼。昌龄泣谢。蔡平,杨氏幸无恙。元和十五年,陈许节度使李逊疏杨氏之强明节义以闻,乃封北平郡太君。

77、董氏1:《新唐书。卷二百0五?列传第一百三十。列女》:贾直言妻董。直言坐事,贬岭南,以妻少,乃诀曰:「生死不可期,吾去,可亟嫁,无须也。」董不荅,引绳束发,封以帛,使直言署,曰:「非君手不解。」直言贬二十年乃还,署帛宛然。及汤沐,发堕无余。

7879董勉,董振:董勉,唐朝大将,董振将领。《新唐书。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八十三》:韦皐字城武,京兆万年人。……九年,天子城盐州,策虏且来桡袭,诏皐出师牵维之。乃命大将董勉、张芬分出西山、灵关,破峨和、通鹤、定廉城,踰的博岭,遂围维州,搏栖鸡,攻下羊溪等三城,取剑山屯焚之。十三年,帝诏皐深入以桡虏。皐遣大将陈洎等出三奇,崔尧臣趋石门无衣山,仇冕、董振走维州。

80、董侹:唐朝时期人,“关羽显圣”最早出于陈、隋年间一个与佛教传布有关的传说。现知最早的记载为中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董侹《荆南节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关庙记》,其云:“玉泉寺覆船山东,去当阳三十里,迭嶂回拥,飞泉迤逦,信途人之净界,域中之绝景也。寺西北三百步,有蜀将军都督荆州事关公遗庙存焉。将军姓关,名羽,河东解梁人。公族功绩,详于国史。先是,陈光大中,智顗禅师者至自天台,宴坐乔木之下,夜分忽与神遇,云:'愿舍此地为僧坊。请师出山,以观其用。指期之夕,万壑震动,风号雷虩。前劈巨岭,下堙澄潭,良材丛木,周匝其上;轮换之用,则无乏焉。”关羽战死之地为临沮(今湖北襄阳市西南南漳县,《三国志.关羽传》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隋文帝开皇一二年(592),天台智顗于当阳县城西三十里处建玉泉寺,位于临沮南边,相距不远,当地可能一直有祠祭关羽的传统,属于民间私祭。

81、董彦弼:《旧唐书。卷二十三 本纪第二十上》:“唐昭宗光化三年,十一月庚寅,左右军中尉刘季述、王仲先发动政变,废昭宗,立太子德王李裕为帝。十二月癸未夜,朱全忠派护驾盐州都将孙德昭、周承诲、董彦弼杀王仲先等。第二年,昭宗又复辟了。实际是藩镇与宦官对中央控制权的争夺战。”

82、董璋:《旧五代史  卷七十?唐书四十六  列传第二十二》:姚洪,本梁之小校也。在梁时,经事董璋。璋叛,领众攻阆州,璋密令人诱洪,洪以大义拒之。《新五代史。卷三十三?死事传第二十一》:东川董璋反,攻遂州,鲁奇闭城拒之。后唐长兴元年 (930)九月至次年二月,明宗李嗣源遣军攻讨剑南东川节度使董璋与剑南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反叛的作战。 天成四年(929)五月,明宗为加强对剑南东、西两川的统治,遣客省使李仁矩招谕两川纳贡遭拒后,……次年正月,董璋先于剑门(今四川剑东北)筑七寨,后又于剑门北置永定关,布列烽火,集聚民兵扼守,以阻后唐军入川。

83、董庭兰:(约695年—约765年),陇西(今甘肃省)人,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善吹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县)古乐器筚篥和弹奏七弦琴。当时已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

84董平:(?-835 唐宣州溧阳人。顺宗永贞进士。累官门下中书侍郎。文宗太和末,与大臣贾梀等谋尽除宦官,诈称天降甘露,命宦官仇士良等往视。事泄,反为宦官捕杀。史称“甘露之变”。

85、董昌:(?-896),浙江临安南庄人。唐末任义胜军节度使,割据两浙,后自称大越罗平国皇帝。895年,当年2月,董昌据越州自立为帝,国号“大越罗平”,自称“圣人”,铸“顺天治国之印”,改元顺天,设置官吏。《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五下?列传第一百五十下 》:始籍土团军,以功擢累石镜镇将。中和三年,刺史路审中临州,昌率兵拒,自领州事。镇海节度使周宝不能制,因表为刺史。累拜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爵陇西郡王。浙江董顺庆考证:董昌是临安董溪人,败后,他的二子一改姓童,一改姓章,谐音董昌,隐居兰溪。

86、董源: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五代南唐画家。用披麻皴法画山水,平淡天真,后又巨然承其风格,并称"董巨",为五代,北宋间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等。    

87、董乙:五代时后梁农民起义军领袖毋乙(?-920),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位周口市东北)人。其名一作母乙。与董乙等人以宗教形式组织群众,夜聚明散,进行武装反梁,屡败官军。陈、颍、蔡(即今河南省淮阳县、安徽省阜阳市、河南省汝南县)诸州民众望风而来,众至千余人,他被拥为天子。920(后梁末帝朱友贞明六年)兵败,与其他诸首领八十余人同时遇难。

88、董思安:留从效(906—962年),永春人,后定居仙游慈孝里赤湖留宅村(今枫亭东宅留宅自然村),幼年丧父,事孝慈母,尊敬兄长,闻名乡里。从效少时喜读诗书,常习武艺,精通武略,少年应募从军,在泉州当衙兵。后晋天福末年,朱文进杀闽王王曦,自立为闽主,委派其亲信黄绍颇为泉州刺史,时留从效以功,为泉州散员指挥使。斯时,留从效邀请王忠顺、董思安、苏光海等人连夜在其家饮宴曰:“吾属世臣王氏,今其子孙为文进所鱼肉,我等坐视可谓忠乎?”于是募勇士陈洪进等52人,乘夜入城,劫库银,擒杀黄绍颇,请王延政之侄王继勋为主持军府之事。从效等三人自署为统帅,陈洪进为指挥使,继勋令洪进送绍颇首级于建州(今建瓯)。尔后朱文进从福州发兵攻打泉州,留从效率部将英勇反击,打败朱文进部。南唐保大三年(945年),元宗李攻陷建州,泉州留从效亦以兵劫王继勋送之金陵,王延政被擒获,闽国祚终。
89---91
董宗本---董遵诲---董荣:共记载三代。董遵诲:(926981)涿洲范阳人(今河北涿县)。干德六年(968)授通远军使,太宗时兼领灵州巡捡。《宋史。卷二百七十三?列传第三十二 》记载:父宗本,善骑射,隶契丹帅赵延寿麾下,尝以事说延寿不能用。及延寿被执,举族南奔。汉祖得之,擢拜随州刺史,署遵诲随州牙校。周显德初,世宗北征,大将高怀德,遵诲之舅也,表遵诲从行。太祖微时,客游至汉东,依宗本,而遵诲凭借父势,太祖每避之。宗即位,兼领灵州路巡检。遵诲不知书,豁达无崖岸,多方略,能挽强命中,武艺皆绝人。在通远军凡十四年,安抚一面,夏人悦服。尝有剽略灵武进奉使鞍马、兵器者,遵诲部署帐下欲讨之,夏人惧,尽归所略,拜伏请罪,遵诲即慰抚令去。自是各谨封略,秋毫不敢犯。历太祖、太宗朝,委遇始终不替,许以便宜制军事。太平兴国六年,卒,年五十六。帝轸悼久之,遣中使护葬,赗赙加等,录其子嗣宗、嗣为殿直。

92、董其役:《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太祖建隆三年(壬戌,962),诏县令佐检察差役【一○】,务底均平。或有不当者,许民自相纠举。京百司补吏,须不碍差役,乃听。是月,始大治宫阙,仿西京之制,命韩重赟董其役。

93---95,董俨-----董仲容、董仲宗:记载两代。董俨:字望之,河南洛阳人。兄弟董伟,有子二:仲容、仲宗。《宋史。卷三百0七?列传第六十六 》记载:太平兴国三年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饶州,加著作佐郎。召为京东转运使。时三司改易制度,置三计使,因留拜右谏议大夫,充右计使。使罢,出知扬州,迁右谏议大夫。徙潭州,转给事中,历知广岳洪三州、江陵府。大中祥符初,会赦,起知郢州,病疽卒,年五十四。东封恩,复其官。子仲容、仲宗,并为太子中舍。兄至殿中丞致仕。

96:董伟:董俨之兄至殿中丞致仕。(见上《宋史。卷三百0七?列传第六十六 》

97、董敦逸:字梦授,吉州永丰人。《宋史。卷三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一十四》记载:登进士第,调连州司理参军、知穰县。时方兴水利,提举官调民凿马渡港,云可灌田二百顷,敦逸言于朝,以为利不补害,核实如敦逸言。元佑六年,召为监察御史。仁宗即位,罢修宫观以息民力。宣仁后曰:「皇帝宜深知。」于是敦逸、庆基并罢。敦逸出为湖北运判,改知临江军。绍圣初,轼、辙失位,刘拯讼敦逸无罪。徽宗即位,加直龙图阁、知荆南,召入,为左谏议大夫,敦逸极言蔡京、蔡卞过恶。迁户部侍郎。卒,年六十九。

98、董必:字子强,宣州南陵人。《宋史。卷三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一十四》记载:尝谒王安石于金陵,咨质诸经疑义,为安石称许。登进士第。绍圣中,提举湖南常平。时相章惇方寘众君子于罪。进集贤殿修撰、显谟阁待制。卒,年五十六,赠龙图阁待制。

99董枢:河北元氏(今河北石家庄附近)人,北宋任职西京留司御史台。真定元氏人。《宋史。卷二百七十?列传第二十九》记载:后唐清泰中,以献书授校书郎。累历宾佐。晋天福中,为左拾遗、知枢密院表奏。周广顺初,为左补阙。世宗即位,诏常参官各奏封事,枢上平吴策。淮南平,迁浚仪令。恭帝即位,迁殿中侍御史。

100、董参:《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之一一载:“嘉佑二年(1057)同书选举一九之一二载:“二年正月五日,以翰林学士欧阳修等权知贡举,天章阁侍讲卢士宗、集贤校理张师中封印卷首,馆阁校勘张洞、王猎充覆考官,梅尧臣、张子谅、张唐民、董参、吴秉、鲜于侁充点检试卷,张师颜、刘坦、李昌言、孙固、崔台符充诸科考试官。

101、董毡:西夏攻董毡 ,辽朝为了对付西夏,将契丹宗室公主嫁给唃厮啰的儿子董毡,过了一段时间,辽朝统治者又准备将公主迎回辽朝,董毡坚决不同意。其后辽朝统治者派遣使者到青唐(今青海西宁)去游说契丹公主,董毡一怒之下,斩杀了辽朝使者,并将辽朝公主打入冷宫。辽朝与唃厮啰断绝了一切关系。西夏主谅祚得知此事后,于奲都六年(1062)、嘉佑七年八月,向唃厮啰发动进攻。双方在青唐遭遇,结果西夏军队大败。

102、董槐:(?—1262)宋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字庭植,《宋史。 卷四百一十四?列传第一百七十三》:嘉定十六年进士。嘉熙间历提点湖北刑狱、知江州、潭州,六年(1246)任权广西转运判官兼提点刑狱,宝佑三年(1255)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为佞臣丁大全派兵廹逐,避居湖州南浔。

103、董氏2列女.《宋史。卷四百六十?列传第二百一十九。列女》记载:沂州滕县人,许适刘氏子。建炎元年,盗李昱攻剽滕县,悦其色,欲乱之,诱谕三,女终不屈,遂断其首。刘氏子闻女死状,大恸,葬之,为立祠。

104、董先:(生不详——1156),字觉民,洛阳人,是岳家军先锋大将,曾在颍昌之战中,和岳云等一起大败完颜兀术率领的13万金军。20123月,在武昌区兴国南路上发掘一宋代古墓,从该墓葬规格、形制、墓碑内容等分析,其年代为南宋夫妻合葬墓经确认墓主身份为南宋岳飞手下先锋大将董先。《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五十”记载:“董先,字觉民,洛阳人。初从翟兴军,与金人战,勇功为多。”http://group.baike.com/news/bbs/LGgdcWgJBBQxSAnAc.html

http://www.baike.com/wiki/%E8%91%A3%E5%85%88

105、董节妇:宋朝时期,姓袁氏,江西吉安之永丰人也。年二十而夫死,以姑在,不从死,许身以节,事其姑良孝。有《宋故董节妇墓志铭》 崇宁二年 1103……blog.sina.com.cn/s/blog_4b6988a70102dy... 

106、董德元:(1096——1163),字体仁,小名丙哥,小字长寿。宋时吉州永丰(今属江西省乐安县流坑)人,恩榜状元,官至副相。历官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史部侍郎。隆兴元(1163)卒,年六十八。德元成为永丰县历史上的第一名状元,与欧阳修一起成为永丰的荣耀,因此,永丰县被称为“欧董名乡”。

107、董宋臣:《宋史。卷四百六十九?列传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记载:理宗朝宦者。淳佑中,以睿思殿祗候特转横行官。宝佑三年,兼干办佑圣观。景定四年,自保康军承宣使除入内内侍省押班,寻兼主管太庙、往来国信所,同提点内 军器库、翰林院、编修敕令所、都大提举诸司,提点显应观,主管景献太子府事。

108、董传:宋朝诗人,“古来风义遗才少,近世公卿荐士稀”。为名句。

109、董提举:文天祥的《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和《宴湖南董提举致语口号》:“西风八月楚江滨,争看星槎会汉津。露湿红绫旗影旧,云连翠簜辔华新。东西杜若洲连月,先后瑞芝堂上春。回首琼林拚一醉,使还总是凤池人。”

110111董师中,董师俭。董师中:字绍祖,洺州人也。《金史。卷九十五?列传第三十三》:少敏赡,擢皇统九年进士第,调泽州军事判官。迁绵上令,补尚书省令史,右相唐括讹鲁古尤器重之,再考,擢监察御史,迁尚书省都事。初,漏察大名緫管忽剌不公事,及忽剌以罪诛,世宗怒,削官一阶,降授沁南军节度副使。累迁坊州刺史。明昌元年,初置九路提刑司,师中选为陕西路副使,坐修公廨滥支官钱罪,以赎论。及御史台言其宽和有体,召为大理卿。御史中丞吴鼎枢举以自代,尚书省亦奏其才行,遂擢中丞。泰和二年,薨,年七十四。上闻之,甚悼惜,顾谓大臣曰:「凡正人多执方而不通,独师中正而通。」诏依见任宰执例葬祭,仍赙赠之,谥曰文定。弟师俭,初业进士,力学后遂登第。

112、董解元:金朝时戏曲家。他根据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为后来元曲作家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准备了条件。

113---131、董俊----文炳、文蔚、文用、文直、文忠----士元、士选、士贞,士亨,士楷,士英,士昌,士恒,士廉,士方----守忠,守悫,守思:董俊:字用章,真定藁城人。文忠字彦诚,俊第八子也。董俊(11861233),藁城(今属河北藁城市)人。1215年,木华黎帅兵南下,他率军加入元军,此后成为一位著名的世侯。《元史  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三十五》:赠翊运效节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封寿国公,谥忠烈。加赠推忠翊运效节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改封赵国公。子文炳、文蔚、文用、文直、文忠。文炳为藁城令,文蔚字彦华,俊之次子也。文用字彦材,俊之第三子也。生十岁,父死。文用自先帝时,每侍燕,大德元年,上章请老,赐中统钞万贯以归,官一子,乡郡侍养。六月戊寅,以疾卒,年七十有四。子八人:士贞,士亨,士楷,士英,士昌,士恒,士廉,士方。赠银青荣禄大夫、少保、赵国公,谥忠穆。文直字彦正,俊之第四子也。通经史法律,为藁城长官,佩金符。文忠字彦诚,俊第八子也。授正议大夫,俄授资德大夫、佥书枢密院事。忽病仆,遂卒,后制赠光禄大夫、司徒,封寿国公,谥忠贞。《元史  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四十三》:董文炳:赠金紫光禄大夫、平章政事,谥忠献。子士元、士选。士元,字长卿,文炳长子也。后加赠推诚效节功臣、资德大夫、中书左丞、护军,追封赵郡公,改谥忠愍。士选:字舜卿,文炳次子也。子守忠,云南行省参知政事;守悫,侍正府判官;守思,知威州。

132—137、董士珍守中、守庸、守恪、守逊、守简:欧阳园撰文《董士珍神道碑》“……俭德治内,有相成之道焉。(补入:子男六人,长守中,正奉大夫,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薨赠存诚守正忠亮功臣,正奉大夫,枢秘副使护軍,追封赵郡公,谥靖献;次守庸,资德大夫,江浙行中书省左丞;次守恪,赠奉训大夫,礼部郎中;次守逊,丰仪大夫,颖州知州;次守简,今资德大夫,中书左丞;次守康,早世。皆能保守家学,诚恳忠直,蔚为名卿。女三人,长侍镇阳王孙,正议大夫,兴国路总管史爕;次侍韩╳;次因母丧,哀毁一日而绝。孙男十七人:鎋,中奉大夫,甘肃行中书省参知政事;铉,章佩监异珍库使;鎬,宣徽院判官;钥,监察御史;鐄,上冠奉御;鐩,掌薄奉御;镣,内供奉;钺,内供奉;鉼、锴、镒、镔、雋(加“金”旁)钜、留僧七儿未仕,其行已服官,又皆榘蒦。先祖孙女六人,长适无为州同知郑鄈;次适崇福寺丞张歪头;次适右卫亲军都指挥使塔海帖木儿;次适平阳翼万户郑君用,余在室。曾孙六人,长辅臣,内供奉;次渊臣、献臣、良臣、靖臣。)以是年八月十三日,归葬于藁城之九门。……”

138139董抟霄,董昂霄。董抟霄,字孟起,磁州人。《元史  卷一百八十八?列传第七十五》:入为户部主事,升员外郎,拜监察御史。其才略有大过人者,而当时用之不能尽其才,君子惜之。,

140董伦,字安常,恩人。《明史。卷一百五十二?列传第四十》:洪武十五年以张以宁荐,授赞善大夫,侍懿文太子,陈说剀切。太祖嘉之,进左春坊大学士。三十年坐事谪云南教官。累官山西参政,与伦先后谪云南。建文初,召入翰林,修太祖实录。永乐六年卒于官。

141,董兴,长垣人。《明史。卷一百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三》:初为燕山右卫指挥使,累迁署都指挥同知。祥诛,乃夺兴爵,仍右都督,发广西立功。以锦衣李贵荐,复爵,总兵宣府,再予世券。宪宗嗣位,罢还。已,停世袭。家居十余年卒。,

142,董旻,乐平人。《明史。卷一百八十?列传第六十八》:成化二年进士。历吏科都给事中。为吏所讦,下诏狱,谪石臼知县。孝宗时,卒官四川参议。

143董杰,泾县人。董旻(又名:董子仁),《明史。卷一百八十?列传第六十八》:成化末进士。授沔阳知州,谪四川行都司知事,历迁河南左布政使。正德六年,巡抚王哲兵败召还,擢杰右副都御史代之。未几卒。《董旻传》:董旻,乐平人。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历吏科都给事中。为吏所讦,下诏狱,谪石臼知县。孝宗时,卒官四川参议。死于任上。《德兴县志/选举志》不载董旻名,其籍贯当为乐平而祖籍德兴。李东阳(14471516)作《送董子仁出使琉球》:“琉球东望海门开,圣代提封亦壮哉!万里风涛才七日,六年天使此重来。麒麟有服真殊宠,薏苡无车莫浪猜。归忆皂囊封事在,殿前丰采尚崔嵬。徐哲《送黄门董子仁使琉球》:“朝罢皇华拜冕旒,遥持玉节下琉球。文章绝域知名姓,剑气清霄逼斗牛。灯火吠厖蛮寨晚,楼船飞鹢海天秋。不须投却班超笔,谈笑堪封万里侯”。 《琉球国志略》卷五则记为:“ 成化十三年,封尚真,使兵科给事中董旻、行人司司副张祥”。

144董传策:字原汉,松江华亭人。《明史。卷二百一十?列传第九十八》:嘉靖二十九年进士。除刑部主事。三十七年抗疏劾大学士严嵩,疏入,下诏狱。谪戍南宁。穆宗立,召复故官。历郎中。隆庆五年累迁南京大理卿,进工部右侍郎。万历元年就改礼部。言官劾传策受人贿,免归。绳下过急,竟为家奴所害。

145---147董份---董道醇----董嗣成。《明史。卷二百三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一》,嗣成:乌程人。祖份,礼部尚书。父道醇,南京给事中。仍世贵显。嗣成以气节着,士论多之。名儒,真定人。赠官如初春。,

148董基:字巢雄,掖县人。《明史。卷二百三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二》:万历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终南京大理卿。

149---150董旸---董一元。《明史。 卷二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七》:董一元:宣府前卫人。父旸,嘉靖中为宣府游击将军。一元功最,超俸三级,万历十一年以都督佥事为昌平总兵官,寻徙宣府。十五年徙蓟州。久之,劾罢。进署都督同知,入为中府佥事。进一元左都督,一元历镇冲边,并着劳绩。与麻贵、张臣、杜桐、达云为边将选云。,

151董应举:字崇相,闽县人。(1538年-1625年),字崇相,号见龙,连江县管头镇塘头村人。年青时,勤勉好学,立志报国。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明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百三十》:万历二十六年进士。除广州教授。太常少卿,督四夷馆。比没,海滨人祠祀之。

152、董其昌:字思白、号玄宰,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书画家、书画理论家、鉴赏家。明万历十七年中进士,从庶吉士、翰林编修官至礼部尚书,以太子太傅致仕,终年83岁。他是明代著名画家,以他为代表的“华亭派”在山水画方面影响尤大。

153董邦政:明抗倭将领。山东阳信人,字克平。以贡生授六合知县。善骑射,嘉靖三十二年(1553)率兵讨倭寇,任按察司佥事,领海防道,驻上海县。次年,通倭头目萧显导倭进犯县城。他以弱兵固守,迫倭败退。所练士兵,识地势,知敌情,屡立战功。三十四年,率兵直捣沙倭巢,又会兵击倭于苏州。后受赵文华抑制,降调苏州府同知,不久引疾辞官。

154、董小婉:著名才女,为秦淮河八大名伎之一。容貌俏丽,善书画,通诗史,后来嫁给清代著名文学家冒襄为妾。

155、董邦达:(16961769)浙江富阳人,清代著名画家,被誉为清代画中十哲之一。因政绩卓著,累官至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又是著名画家,以善画山水而着称,画凤苍逸古厚,其绘画艺术誉满京华,乾隆帝特命他主持皇家画院,人称清代画中十哲之一。是继五代董源、明代董其昌之后又一董氏大画家,合称为三董 。与曹雪芹有深交,并为他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写过序言。终年七十四岁。

156、董天工:(17031771),字材六,号典斋。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曹墩人。清雍正元年(1723年)拔贡生,官至池州同知(州的副长官)。工清廉勤政,业绩可嘉。

157、董诰(1740---1818),字雅伦,号蔗林,浙江富阳人,董邦达长子。乾隆期间殿试一甲三名探花。因大臣子,降二甲第一传庐,因传庐可在金殿做官,称金殿传庐,授翰林院庶吉士,累官至东阁大学士、太子太傅,直军机先后四十年。善书画,有“大、小董”之称。

158、“董鄂妃”的女子共有三位,年长的一位是皇子福全的生母宁悫妃、还有一位是本文主人公的堂妹,她被称为“小董鄂”,封号是贞妃。从后来的事情发展来看,贞妃与端敬董鄂氏的关系要更为亲密。 广为人知的那位董鄂妃是清廷内阁大臣鄂硕的女儿,闺名珊瑚。她本来是顺治异母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嫡福晋(正式妻子),皇帝大伯爱上了她。襄亲王为此羞愤而死。董鄂氏服丧刚二十七天,顺治帝便召她入宫,立为贤妃。这时顺治十九岁,董鄂氏十八岁,时间是顺治13年(1656年)。立为贤妃后仅仅一个月零三天,她又被破格晋封为皇贵妃。少年皇帝为册立皇贵妃居然下令大赦天下。然而董鄂氏毕竟只有十八岁。长年过度的劳累、自责和惶恐,慢慢蚕食她的生命。1661年正月初七凌晨,二十三岁的福临驾崩于养心殿,离董鄂妃去世的时间,才不过四个多月。(他和董鄂妃死后都是火化的。)。后来, 轮到“小董鄂”贞妃了小董鄂从来没有过堂姐所拥有过的地位和爱情,却代替她承担了整个皇族的怒火与后宫的嫉火。命运逼迫她选择了死亡,追随他们而去。史书上称之为“从殉”。

注:在二十四史文字间的董氏名字,尚未全部统计上来。

补充:我在2013年5月6日《古代董氏诗词名人大全》列出董思恭、董嗣杲、董天吉、董颖、董、董端、董遘、董萝、董循、董德元、董传、董纪、董少玉、董董应举、董其昌、董养河、董法海、董晓山、董士锡、董恂、董以宁22名古代董氏著名诗词家。在古代诗词中,另有14名以上的著名诗词家,在诗词中涉及写董氏:“董娇娆、董庭兰、董炼师、董威、董邵南、董侍郎、董伯、董无益、董职方、董守、董安、董著作、董提举、 董京”的内容。其中,上面列出的有:董思恭、董德元、董传、董应举、董其昌、董庭兰、董邵南、 董京。那么,其余董嗣杲、董天吉、董颖、董煝、董端、董遘、董萝、董循、董纪、董少玉、董穀、董养河、董法海、董晓山、董士锡、董恂、董以宁17名古代董氏著名诗词家。在诗词中涉及写董氏:“董娇娆、董炼师、董威、董侍郎、董伯、董无益、董职方、董守、董安(宋代)、董著作、董提举”11人,共28人不再上面列举。

现代部分董氏名人:
  2
、董作宾:1895-1963),甲骨学家、古史学家、“甲骨四堂”之一。河南南阳人,原名守仁、字彦堂、又作雁堂、号平庐。1922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师从王国维,与商承祚、容庚等同为研究生。从1925年起,先后在福建协和大学国文系,河南大学文学院,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广州中山大学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63年病逝于台湾省台北市。

3、董寅初:(1915.9-——),安微省合肥县人。 “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1934年考进了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实业管理。是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中央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1947年回国到上海,任上海建源股份有限公司经理、总经理,上海中国酒精厂经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上海外留合营总公司副经理,华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当选为上海侨联副主席、主席。19933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9711月被推举为致公党中央名誉主席。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4、董浩云:(1912-1982 浙江定海人。名兆荣。早年在上海求学,通英、日、法等国文字。1959年建造七万余吨油轮“东亚巨人号”,为当时世界十大油轮之一。任美国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理事、香港星岛报业有限公司董事等职,是董氏航运集团创办人,被誉为世界七大船王之一。病逝于香港。着有《董氏航业丛书》四辑。

5、董辅礽:(1927 ),浙江镇海人。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教授,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委,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委。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6、董存瑞:1929-1948)河北怀来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多次立功受奖,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526日在解放热河隆化战斗中舍身炸碉堡壮烈牺牲。朱德为他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附制作的照片画像:

2、董父:《左传》记载:昔叔安有裔子曰董父,甚好龙,能求其嗜欲,饮食之,龙多旧焉。乃扰蓄龙以服事帝舜。帝赐姓董氏,使豢龙,封诸鬷川。董父被赐予氏的第一个董姓男性官员,以父系血缘承袭,被称为董氏始祖。

 
 

3、董狐:被当时的孔子誉为"良史"的史官,是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董姓名人。春秋时期晋国沃曲人(今闻喜人)。周大夫辛有后裔,世袭太史之职,亦称“史狐”。后世将直笔记事者皆喻为“董狐笔”。 

4、董翳:秦朝将军,与章邯、司马欣合称「三秦」。项羽为西楚霸王,负责分封天下诸侯王,消灭了秦国以后,把它的土地分为三部分,封立三个王,名叫雍王、塞王、翟王,号称三秦。其中,封董翳为翟王,称王于上郡,建都高奴。

 

5、董仲舒: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以"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是董姓有世系系谱记载的先祖。

 
6 董贤:(前22—1年),字圣卿,西汉云阳(今陕西淳化)人。汉哀帝时期的美男,二十二岁官至大司马,问鼎朝政,其父、弟及妻父等并官至公卿。

7、董偃:十三岁时便跟随母亲出入窦太主家,得汉武帝宠幸,窦太主见其容貌俊俏,窦太主十分喜爱,后与窦太主合葬于霸陵

 
 

8、董承:时任车骑大将军,组织七义灭曹组 .曹操有耳目, 最终事情败露,慷慨就义。

 
 
 

9、董钧:东汉犍为资中人,字文伯。西汉平帝元始五年举明经,迁廪牺令。光武帝建武中举孝廉。明帝永平初为博士。时草创五郊祭祀,世称通儒。累迁五官中郎将。卒年七十余。

  

10、董卓:(?-192522日),字仲颖,官至太师。以“健侠”知名,充分显示了其军事才华,升为前将军,掌管重兵。时东汉政权摇摇欲坠,为了铲除宦官势力,应密召入京师。为维护汉室,远亲董太后,控制了中央政权,废怯懦的汉少帝,立能干的献帝。关东诸侯本不服中央政府的管,不想有个能干的皇帝,并联盟讨伐董卓。后裔改童姓。

  

11、董宣:字少平,东汉著名良吏,光武帝时为洛阳令,敢于搏击豪强,为民作主,京师震 栗,光武称其为'强项令’,豪强贵戚莫不畏惧,号其为“卧虎”,七十四岁死于任上。光武伤感下诏以大夫之礼葬之。

 
 
 

12、董昭:定陶(今属山东)人,东汉时曹操谋士。

 
 

13、董玘:陈留(今河南开封县东南)人,东汉屯田都尉,著名女诗人蔡文姬之夫。蔡文姬,陈留董玘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14、董遇: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董遇,字季直。汉末三国魏国人物。董季中(字季中,名不详)之弟,魏国著名儒宗。黄初中,出为郡守。明帝时,入为侍中、大司农。

 
 

15、董厥:义阳(今河南桐柏县东)人,蜀汉时任职尚书令,被称为“良士”。 蜀辅国将军。跟随诸葛亮参加南征北伐。与姜维一起守备剑阁以阻挡魏国进攻。

 
 

16、董和:(?—220)字幼宰、枝江董市人蜀汉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共事多年,许多建议被诸葛亮采纳,为官二十余年,外牧殊域,内干机衡,清正廉明,深受人民信任和爱戴,诸葛亮对董和的高风亮节称赞不移:“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

  

17、董允:(?—246)字休昭,董和之子。秉承了董和的高风亮节,是时人所称的蜀中四英之一(诸葛亮、董允、蒋琬、费祎)。对董允的忠诚与才干,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给予了肯定,并力推董允主持“宫中之事”,董允受命,忠勤不懈,对后主言行,极尽诤湅之责。董允官至侍中、辅国将军、尚书令、大将军附贰等,文官武职集于一身,地位显赫,但他一身正气,正直不阿,治理蜀国业绩显着,深得民心。

 
 
 

18、董奉:(220280),字君异,侯官(福建福州)人,三国时神医,与南阳张仲景、谯郡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医”。为一代名医,治病不取利,使之种杏,久成杏林。为今医界称为杏林由来。董奉为避难而远徙苍梧者,恰逢交阯太守士燮将死而愈之。

 
 

19、董琬:南北朝外交家。北魏时人。《北史·西域列传》:于太武帝太延三年(公元437年)被派和高明等出使西域,并同附近十六国建立友好关系。他首次明确地提出了西域的地理分区,将西域分为四域-“自葱岭以东、流沙以西为一域;葱岭以西、海曲以东为一域;者舌(塔什干)以南、月氏以北为一域;两海之间、水泽以南为一域”。  

 

20、董伯仁:生于西魏,历经北周、陈,隋朝初年尚在,汝南(今属河南)人。多才艺,官至光禄寺大夫殿内将军。工画佛像、人物、楼台、车马,与展子虔同时入隋,并称“董展”。又雅号:“智囊”。今画迹已无存于世。

 
  21、董晋:字混成,唐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生于开元十一年 (723),死于贞元十五年(799年),仕唐,官至宰相。
 
 

22、董庭兰:(约695765年),陇西(今甘肃省)人,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善吹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县)古乐器筚篥和弹奏七弦琴。当时已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

  

23、董昌:(?-896),浙江临安南庄人。唐末任义胜军节度使,割据两浙,后自称大越罗平国皇帝。895年,当年2月,董昌据越州自立为帝,国号大越罗平,自称圣人,铸顺天治国之印,改元顺天,设置官吏。浙江董顺庆考证:董昌是临安董溪人,败后,他的二子一改姓童,一改姓章,谐音董昌,隐居兰溪。

 
  

24、董源: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五代南唐画家。用披麻皴法画山水,平淡天真,后又巨然承其风格,并称"董巨",为五代,北宋间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等。    

 
 
 

25、董遵诲:(926981)涿洲范阳人(今河北涿县)。武艺绝人,能挽强命中。后汉时随父宗本从契丹南奔投刘知远。后周时从世宗攻北汉、后蜀、南唐,以功至骁武指挥使。宋初太祖重用,从慕容延钊平李筠,干德六年(968)授通远军使,太宗时兼领灵州巡捡,在环州(斤即通远军,治今甘肃环县)十四年,团结各族酋长,使各守封疆,无所攻扰。董遵诲---董宗:涿州范阳人。《宋史。卷二百七十三?列传第三十二 》记载:父宗本,善骑射,隶契丹帅赵延寿麾下,尝以事说延寿不能用。及延寿被执,举族南奔。汉祖得之,擢拜随州刺史,署遵诲随州牙校。周显德初,世宗北征,大将高怀德,遵诲之舅也,表遵诲从行。太祖微时,客游至汉东,依宗本,而遵诲凭借父势,太祖每避之。宗即位,兼领灵州路巡检。遵诲不知书,豁达无崖岸,多方略,能挽强命中,武艺皆绝人。在通远军凡十四年,安抚一面,夏人悦服。尝有剽略灵武进奉使鞍马、兵器者,遵诲部署帐下欲讨之,夏人惧,尽归所略,拜伏请罪,遵诲即慰抚令去。自是各谨封略,秋毫不敢犯。历太祖、太宗朝,委遇始终不替,许以便宜制军事。太平兴国六年,卒,年五十六。帝轸悼久之,遣中使护葬,赗赙加等,录其子嗣宗、嗣为殿直。

 

26、董槐:(?—1262)宋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字庭植,嘉定十六年进士。嘉熙间历提点湖北刑狱、知江州、潭州,六年(1246)任权广西转运判官兼提点刑狱,宝佑三年(1255)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为佞臣丁大全派兵廹逐,避居湖州南浔。

  

27、董德元:(1096——1163),字体仁,小名丙哥,小字长寿。宋时吉州永丰(今属江西省乐安县流坑)人,恩榜状元,官至副相。历官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史部侍郎。隆兴元(1163)卒,年六十八。德元成为永丰县历史上的第一名状元,与欧阳修一起成为永丰的荣耀,因此,永丰县被称为“欧董名乡”。

 
  

28、董解元:金朝时戏曲家。他根据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为后来元曲作家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准备了条件。

  

29、董俊(11861233)字用章,金真定藁城(今属河北藁城市)人。擅长骑射。蒙古代金后, 1215年,木华黎帅兵南下,他率军加入元军,此后成为一位著名的世侯。

 
  

30、董其昌:字思白、号玄宰,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书画家、书画理论家、鉴赏家。明万历十七年中进士,从庶吉士、翰林编修官至礼部尚书,以太子太傅致仕,终年83岁。他是明代著名画家,以他为代表的“华亭派”在山水画方面影响尤大。

 31、董小婉:著名才女,为秦淮河"八大名伎"之一。容貌俏丽,善书画,通诗史,后来嫁给清代著名文学家冒襄为妾。
 

32、董邦达:(16961769)浙江富阳人,清代著名画家,被誉为清代画中十哲之一。因政绩卓著,累官至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又是著名画家,以善画山水而着称,画凤苍逸古厚,其绘画艺术誉满京华,乾隆帝特命他主持皇家画院,人称清代画中十哲之一。是继五代董源、明代董其昌之后又一董氏大画家,合称为三董 。与曹雪芹有深交,并为他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写过序言。终年七十四岁。

 
 
 
 

33、董天工:(17031771),字材六,号典斋。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曹墩人。清雍正元年(1723年)拔贡生,官至池州同知(州的副长官)。工清廉勤政,业绩可嘉。

 

34董诰(1740---1818),字雅伦,号蔗林,浙江富阳人,董邦达长子。乾隆期间殿试一甲三名探花。因大臣子,降二甲第一传庐,因传庐可在金殿做官,称金殿传庐,授翰林院庶吉士,累官至东阁大学士、太子太傅,直军机先后四十年。善书画,有“大、小董”之称。

 
 
 
       2013年4月13日 编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三百六十九卷
隋《杨异墓志》:清秀瘦劲,简练清拔,端严精健
朱熹《小学》外篇之善行11-20
睢宁(铜山)董氏渊源考
晋书--列传第六十三
宋代职官制度基础知识(六):检校官、试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