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鲁北三河董氏渊源考》修改


鲁北三河董氏渊源考》修改
     广西  贺州   董全吉

    

     混沌初开,上古洪荒。生食野味,雷电过后,树木燃烧,发现烧死野兽,散发诱人香气,古人便获取火种,专人保管。从此“董”並赋于“管理督正”职能,后逐步扩大到管理火以外的工作,具有保护、监督、管理和深藏的职责,衍生出监督管理、深藏统率、主持督察的义长。

《始学编》说:“上古皆穴处,有圣人出,教之巢居,今南方巢居,北方穴处,古之遗迹也。”;《林邑记》载:“苍梧以南,有文郎野人,居无屋宅,依树上住宿,食生肉,采香以为业,与人交易,若上皇之人”《遁甲开山图》:“石楼山在琅玡,昔有巢氏治此山南。”《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项峻始学篇》:“上古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人类开始在南方巢居,之后燧人氏时期,迁徙北方穴居。董姓管理火的部落,有巢氏时期,推选发明巢居和穴居的人为董姓部落首领,命名称呼为“有巢氏”;董姓部落分为“重、黎”两个部落,以“祝融”命名该部落联盟,并以“重”部落观测太阳,同时“黎”部落开始迁徙;后来发明燧石取火,此人又以“燧人”命名,作为管理火的部落首领,称呼为“燧人氏”。

   《太平御览》卷八六九引《王子年拾遗记》:“申弥国去都万里。有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其人不死,厌世则升天。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云雾出於中间。折枝相钻,则火出矣。后世圣人变腥臊之味,游日月之外,以食救万物;乃至南垂。目此树表,有鸟若{号鸟},以口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钻火,号燧人氏。”。同书卷七八引《礼古文嘉》云:“燧人始钻木取火……遂天之意,故为燧人。”,遂明(今湖南常德市澧县东溪乡南岳村),燧人氏乃成为南方祝融部落首领。燧人氏继钻木取火之后,以打猎为生,当燧人氏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撞时产生火花,又发明了“燧石取火”。燧人,曾经经历漫长的时间,有其中一位遂人首领,在商丘市城西南2公里的燧皇陵,相传就是燧人氏的葬地,《尚书大传》云:“遂人为遂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也。遂人以火纪,火,太阳也。阳尊,故托遂皇于天。”是神话中以智慧、勇敢、毅力为人民造福的英雄。燧人氏死后葬于今天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建有燧皇陵。
     在有巢氏之后;华胥氏,传说是是中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部落的一位杰出的女首领,华古字通“花”, 陆思贤先生说:“华胥也即?花醢?,今言?花蜜?,华胥义为光华而又甜蜜的花朵,华胥氏是个美丽的女子。一位美丽的女子与遂人部落结婚、后期进入伏羲与女娲的兄弟婚时期。这个时期人类迁徙到雪山昆仑,是从南方古苍梧的古昆仑迁徙,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集韵》“昆仑,天形”;《水经注·河水》说“东海方丈,亦有昆仑之称”。 清代毕源注《山海经》“昆仑者,高山都得名之”。这是以龙祭日于高山得名,《水经注》云:“苍梧之野,峰秀数邵之间,罗岩九峰,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九嶷山,又名苍梧山。 与《楚辞》中的昆仑相呼应,最早以苍梧为神山,是古“昆仑”,又称“昆吾”即与“苍梧”、“苍龙”音义同转。《海外北经》记有“钟山之神曰烛阴,视为昼,冥为夜,吹为冬,呼为夏,身长千里……居钟山下”,这烛阴即烛龙,钟山何处?《淮南子》云“钟山,昆仑也”;吕思勉、童书业《上古史辨》(七册)考“烛阴”之“钟山,作苍梧之崇山”。 九嶷苍梧山也是众帝祭天的神山,“有众帝之台,帝尧台,帝丹朱台,帝舜台”(《海内南经》),即“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又有“帝药八斋”,“有巫山,十巫从此升降”,有“昆仑稻,百谷自生,冬夏播种,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的热带景观(《海内经》)。这就难怪《楚辞》记载的昆仑—苍梧—钟山连为一体了,《楚辞》中多记有“乘龙”而上的昆仑,庄忌《哀时命》“愿至昆仑之悬圃兮,采钟山之玉英”;屈原《离骚》云“朝发韧于苍梧兮,夕余至于悬圃”,“朝吾将济亍白水兮,登阆风而羁马”。这苍梧之“钟山”、“阆风”、“悬圃”,就是登昆仑为神祀天的圣地。

      从董姓部落,进入有巢氏,之后的燧人氏,再到迁徙之后的伏羲女娲部落时期,人类崇拜火,也就有了图腾,图腾最早以观测太阳运行的观测仪的祭祀活动为图腾。董就变成古老的图腾。之后,分化成为重、黎两大联姻部落。以祝融命名部落。“重”部落到达了甘肃的昆仑一带;从古昆仑迁徙到神话昆仑。因不是全部迁徙,为后来炎帝的战争力量源于南方祝融部落有了根基,也为南方百越、壮族等民族留下了延续。“黎”部落的逐步迁徙,发展农业,从江西等地的考古得以证实。黎与农业有关;犁即黎也。贾公彦周礼疏序引国语及尧典郑注,凡重、黎之'黎’皆作'犁’;“祝融的黎多从牛作犂,从厘从黍作黎或厘;而三苗九黎的黎则从虎作狸、李、俚等,又混作黎。黎开始的从牛作犂,到后来崇拜的变化,与从虎作狸、李、俚等,又混作黎。只是说明部落迁徙后,对管理的差别。从黍作黎,国语楚语作“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北正黎司地,以属民。”;祝融与共工大战,祝融成为炎帝时期的首领之一,后太子长琴迁徙到山西太行山南鬷川(闻喜)一带的董部落,以“鼎蕫”草结绳绪燃,保存天火,仍采取“钻木取火”取火保存火种。 “鼎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希望,得到古人崇拜。《说文》记载:“董,花的上部下加童。”“古蕫、董、重、童、东通用。”   

《山海经》等记载:炎帝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为部落首领,继续并负责火种保存工作,并以火进行战争。《山海经·大荒南经》:“瞻彼上天,一明一晦,乃有夫羲和之子,出于阳谷”。黎,在神话中即太阳(火)神祝融,蚩尤为九黎之君。从炎帝祝融的儿子太子长琴与共工争夺部落领导权之后,率领部落部分再继续迁徙在豫中的嵩山地区(包括今新郑、新密、登封、郑州一带)。最后,迁徙于河南昆吾(今河南濮阳市)、滑县一带,山东濮城、菏泽、定陶等地、山西南部的鬷川(闻喜)、翼城、曲沃、绛县、垣曲、左邑、桐乡、襄汾、新田(山西侯马)等地以及山东、江苏、浙江等地。与第一次迁徙于山东、山西等地的汇合董姓联盟即重黎形成之后黎分化的九黎融合,成为一支强大的部落联盟,蚩尤后来为部落联盟首领,祝融部落为主要的力量,发展了重部落的从事祭祀、动物驯养、战争管理;黎,主要进行种植,养蚕、冶金、管理水利的传统。而黎支系,由于范围涉及后百越地区,称呼为九黎。续夷坚志》:“华州界有蚩尤城。古老言蚩尤阚姓,故又谓之阚蚩尤城,城旁阚氏尚多。”按:华州在今山东费县,东北六十里是古九黎部族活动之地。蚩尤确为中国上古重要历史人物,蚩尤是苗族的一位大祖神,是九称部落联盟的重要首领,他所代表的九黎部落,活动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中原地区。《山海经。西山经。西次三经》:“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騩山,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钟磬。其下多积蛇。” 郭璞注:“耆童,老童,颛顼之子。”耆训作老,老童又作耆童。《经义述闻》卷三十一:“黎老者,耆老也。古字黎与耆通。”;又见于《诗·皇矣》“上帝耆之”毛传,《文选·西京赋》“持耆龟”薛注。耆省作老”。 《说文·部》:“童……,从重省声。”老者与重黎这种恰好颠倒的命名方式。“而东夷的传统是崇拜大火,而且用鸟象来表示大火崇拜,所以九黎集团中的祝融族后来成为颛顼的火正,祝融也成了一只鸟”间接证明了九黎部落与重黎部落的关系,同样崇拜火,也与董姓管理火部落分化有关。而至于变成出现鸟的图腾,则是到了少昊时期。

但由于管理火,都以火的形象特征作为部落联盟的称呼,即祝融。“重”以打猎、祭祀、观测太阳为主;而“黎”以耕种、稼穑、养蚕、冶炼、制陶等为主。由于从有巢居住之后迁徙,“黎”其观测太阳运行的仪器显得比“重”部落简单。之后“黎”部落,成为燧人氏的一支。在伏羲之后,并最早发现培育葫芦,古代莱又名华,是种莱的氏族,又叫华族。葫芦又名“瓜瓞”《诗·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形成“九黎”;帝俊的时期,就被众人尊称为瓠民。瓠民发现瓠不仅可食,还可作器物用。巨瓠剖之为舟作船,名盘瓠舟、天盘舟;小瓠剖之为盘、为瓢为勺;自蒂开口,为“瓶”,为“壶”,用以盛水;自蒂上下截半,为葫芦罐,或上段为盖覆之以扣如“盖天”;下段为“盆”,为“碗”,为“钵”,为“盘”,因而名盘瓠、槃瓠。才会瑶族传说的吴回与盘瓠氏族兄弟。

祝融部落的重黎、老童、卷章、都是祝融部落首领的不同时期的称呼;祝融部落是黄帝、少昊、颛顼时期的主要力量。《国语·郑语》韦昭注:“颛顼生老童,老童产重黎及吴回,吴回产陆终。” 《国语·楚语下》说:“及少昊之衰也,九黎乱德……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蚩尤为九黎之君,而祝融即黎,祝融即重黎,黎即九黎。传统是崇拜大火,而且用鸟象来表示大火崇拜,所以九黎集团中的祝融族后来成为颛顼的火正,祝融也成了一只鸟。舜帝之前,帝喾时期《史记·楚世家》记载:“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六曰季连,芈姓,楚之后也。”,以“九黎乱德”的罪名,以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帝喾辅佐颛顼,再因袭驱逐、分化重黎部落,吴回首领被盘瓠打败,就安排陆终入赘祝融部落并作为首领,肢解了祝融部落,结果三年也就是多年,最终把强大的祝融部落肢解为六大部落后,又肢解为八大部落(即祝融八姓)……《后汉书.南蛮传》:“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盘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盘瓠咬下吴将军首级而归,那真正的是吴回部落被镇压下去。在濮水的盘瓠氏应征,带领獒犬、潜入吴台防王吴将军大营诈降,乘防王大醉,獒犬取防王头,献与高辛,高辛以其第三女配盘瓠,封定界侯,封地在大茅山。后“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 史籍《玄中记》载:“高辛时,犬戎为乱,帝之狗曰盘瓠,去三月而杀犬戎,以其首来,帝以女妻之,不可教训,浮之会稽(浙江)东海中,得地三百里,封之,生男为狗,女为美人,是为犬封氏。”传说“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盘瓠”高辛氏女嫁盘瓠(五色犬),而繁衍后代(苗、瑶、畲、壮)。后来文献或传说中的畎夷、犬封、犬戎、狗王、犬王、狗明王、盘王、狗皇、高皇、盘瓠王等都为盘古氏,盘瓠之后裔。《后汉书·南蛮传》、 晋干宝 《搜神记》等书记载,远古帝喾 ( 高辛氏 )时,有老妇得耳疾,挑之,得物大如茧。妇人盛于瓠中,覆之以盘,顷化为犬,其文五色,因名盘瓠 。帝喾以诱惑吴回的族弟盘瓠自相残杀,即九黎的盘瓠咬下吴回的头颅,盘瓠成为瑶族的祖先。

祝融六姓从陆终作为祝融部落首领后分化:己,董,彭,妘,曹,芈。变成陆终的六个儿子(实际为留个部落)。分别是:昆吾、参胡、彭祖、会人、曹姓、季连。名字分别为:樊,惠连,籛,求言、安,季连。《元和姓纂》记载:“吴回有个儿子名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所以叫陆终。陆终有个儿子叫参胡,因住董地(今山东濮城),其后裔子孙就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董氏,世代相传至今”。

彭姓分出秃姓,曹姓分出斟姓。形成祝融八姓:己、董、彭、秃、妘、曹、斟、芈。《国语。卷第十六》记载:八姓,祝融之后。八姓:己、董、彭、秃、妘、曹、斟、芈也。侯伯,诸侯之伯在祝融部落分化之后,董姓仍为华夏民族最古老的巨姓之一《国语。卷第十六》记载:“董姓,己姓之别受氏为国者也。有飂叔安之子曰董父,以扰龙服事帝舜,赐姓曰董,氏曰豢龙,封之鬷川,当夏之兴,别封鬷夷。”。这样就成为昆吾,己姓,又再分族董姓,赐豢龙氏,后董姓豢龙氏、鬷夷氏。《九州要纪》云:“董父好龙,舜遣豢龙于陶丘,为豢龙氏。”。《《竹书纪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记载:帝孔甲。元年乙巳,帝即位,居西河。废豕韦氏,使刘累豢龙。(《左·昭二十九年传》:'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后纪》卷八又云:“有叔安异(裔)封于董,董甫(父同)以豢龙事舜,封于鬷川,别为 鬷邑,更为关龙,音豢龙。豢龙同关龙,龙逢其后也。廖、董、关龙,则夏灭之,鬷则商灭之。”。《国名纪》丙卷:“董姓豢龙在滑之韦城。古城内有豢龙井。”又曰:“豢龙井在韦故城内,有古记云'左右直殳上日汩木下八十一口’。”陶丘(在今山东定陶西南。《书·禹贡》:济“入于河,溢为,东出于陶丘北”, 现在的山东定陶附近)。韦城县(隋开皇六年(586)析白马县置,属汴州。治所在今河南滑县东南。而陆终的二儿子参胡,因住董地(今山东濮城),其后裔子孙就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董氏。可见古董国包括山东濮城、山东定陶附近、河南滑县东南、山西古鬷川等地的大范围。

  竹木简《董氏族谱》(待考证)载:夏朝太康十三年(原文记载公元前2018年,其后时间也以此推。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上溯中国文明起源,下启中国文明走向的夏商周三代终于有了较为明确的年代学标尺。根据这份年表,我国的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约为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太康(前2015年---前1987年),在位29年。那么,太康13年为公元前2003年。,48世董备战撰写的家谱记载:"董姓先祖在泰安境内董庄,是一大名门望族,传说神龙氏董荣活到500多岁高龄,早在远古三皇时代就开始有了董姓”。竹木简《董氏族谱》记载:在公元前2882年,立业公在泰安董庄居住42年,其子健成,在公元前2840年由董庄迁徙陕西岐山以西;前2680年的五帝时代,十二世言学,亦由董庄迁徙陕西岐山以西。因原载至立业,以上失传30代,计480余年,自公元前2882年,第二次作了明确记载,以立业的寿命高长(138岁),定为华夏董姓始祖。" 到舜帝把父封为豢龙氏,作为男性官员以父系进行排列世系的开始。父系氏族时期的“董父”作为董姓第一代父系始祖,至今有四千五百多年历史。舜帝设置“豢龙氏”的职位,专门负责养龙。从董父姓后繁洐有一百八十代之多,人群近8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61%,居百家姓第二十九位,董姓家族构成了汉族和中华民族的主体。董氏自父系氏族以来,五千余年世系绵延有条不紊,一脉相承;董氏源渊涌流枝繁叶茂,本正源清。

20152222156荷香月暖(QQ353159928)作于贺州

 荷香月暖 2015-2-22 22:44:28

"董姓先祖是在山东泰安董庄之地境内的一大名门望族,传说神龙氏董荣活到500多岁高龄,说明早在远古三皇时代就开始有了“董姓”(公元前2108年11月48世董备战撰写的家谱记载)。
   这个时间错了吧,请详细提供时间。
荷香月暖 2015-2-22 22:44:42
不会是2108年
山东潍坊董敬斋 2015-2-22 22:47:01
是公元前
山东潍坊董敬斋 2015-2-22 22:47:24
这个资料,我没有直接考证
荷香月暖 2015-2-22 22:48:27

山东潍坊董敬斋 2015-2-22 22:49:09
这个资料,网上也有。你可以查一查
荷香月暖 2015-2-22 23:21:18
"董姓先祖是在山东泰安董庄之地境内的一大名门望族,传说神龙氏董荣活到500多岁高龄,说明早在远古三皇时代就开始有了“董姓”(公元前2108年11月48世董备战撰写的家谱记载)。竹木简族谱原名叫《董氏族谱》、《董氏姓谱》。这次续修是七十次小续、第七次大续修,整续者是201世裔孙孝、弟、全、忠、信、楠、柠、杞、武、惺、棠、尉、骞十三人,总整续者是董全,撰书者是董信,写序言的时间是元朝至顺三年孟冬月癸丑吉日,即公元1330年10月28日。渑池东曲有两位研究董氏渊源的高人,一位叫董耀武,一位叫董好贤,他们对董氏渊源研究地非常透彻,也非常系统。他们找到了公元1330年我董氏先人续修的一捆竹木简。他们找到了公元1330年我董氏先人续修的一捆竹木简,于1989年4月到陕西省洛南县庵沟乡陈耳村董拴军家,1992年刻印成册。
夏朝姒孔甲(前1704年---前1674年),姓姒,名孔甲。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的第十四任帝王(—说第十六任)。以夏启计算,估计13×30=390,即夏启约在(前2094年---前2064年);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一称史狐。前607年,赵盾族弟赵穿攻杀晋灵公于桃园,他认为赵盾身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诛国乱”,罪责难逃,乃直书“赵盾弑其君”,以正视听。孔子以其“书法不隐”,赞为“古之良史”。一般来说,家谱若在公元前2108年,即公元前2108年11月48世董备战撰写的家谱记载。则属于进入夏朝。如此记载宗谱,应该还是使用甲骨文,使用甲壳进行记载。而查阅舜帝,在公元前2500年到2000年的时间里(这一段时间与文献记载的尧舜时代基本一致),(见http://baike.haosou.com/doc/5374728-5610781.html),那不是在舜帝时期了?此为疑问之一;
    二是找到了公元1330年我董氏先人续修的一捆竹木简,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一说1271年建立,定国号为元);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依据元文宗至圣元年(公元1330年),明洪武元年为1368年,文宗(1304-1332),其(1328.9-1329.1;1329.8-1332.11)在位,在位共5年;文宗,名图帖木尔,武宗次子。与拥立天顺帝的倒刺沙进行内战,胜利后即位。死于1332年,时年29岁。明宗(1300-1329)(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和世,元武宗长子。在位八个月被毒死。时年30岁。宁宗(1326-1332)(1332.10-1332.11)在位,在位月余。宁宗,名懿磷质班,元明宗次子。顺帝(1320-1370)(1333-1368)年在位,在位36年。顺帝,名妥欢帖睦尔,明宗长子。其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谴大将徐达率领明军攻入大都,顺帝出逃,元亡。1370年,顺帝病死,时年51岁。那么,公元1330年属于元朝末期,离明朝相距38年,当时,早就流行普及用纸张与印刷了,使用竹简有疑问;
    三是以前的官谱,是仅仅记载士大夫家族的,在五代十国就被烧毁,没有保留下了竹简了。只是到了北宋初期,才开始修各姓氏自己的家谱。
山东潍坊董敬斋 2015-2-22 23:23:19
对于此竹木简族谱,真需要考证。
山东潍坊董敬斋 2015-2-22 23:23:49
这个资料非常重要。一下子把董姓推到了5000多年前
荷香月暖 2015-2-22 23:24:13
仅作参考
山东潍坊董敬斋 2015-2-22 23:24:40
是啊,提供此资料的人,若能联系上就好了
荷香月暖 2015-2-22 23:25:41
没有必要了,这些文字记载的,估计是后人在元末明初杜撰

山东潍坊董敬斋 2015-2-22 23:27:14
从资料上看,他们出书了,等以后通过网络联系下。看一看。

【附注】:原文

2015-02-22

山东潍坊 15:04:45 

您好

山东潍坊 15:05:04 

我是山东董敬斋

山东潍坊董敬斋 18:18:04

 

                  鲁北三河董氏渊源考
        (一)混沌初开,上古洪荒,虫兽出没,生灵鸣吼。古人生食野味,难得裹腹,夕至蜷缩一起,冷饿惊怕。见雷电过后,树木燃烧,发现烧死野兽,散发诱人香气,便获取火种,专人保管,经年不息。《拾遗记》记载:“燧明国有大树名燧,屈盘万顷。后有圣人,游至其国,有鸟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氏。”燧人氏乃华胥氏之夫、伏羲与女娲的父亲。活跃在山西太行山南鬷川(闻喜)一带的董部落,以“鼎蕫”草结绳绪燃,保存天火,后“钻木取火”、“击石取火”, “鼎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希望,得到古人崇拜。《说文》记载:“董,花的上部下加童。”“古蕫、董、重、童、东通用。”《尔雅·释诂》:董,正也。“官”远古时称为“正”。“五官”即“五正”。金正之官名蓐收,相当于司徒职位,主管民政;木正之官名句芒,相当于司农职位,主管农业;水正之官名玄冥,相当于司寇职位,主管刑律;火正之官名祝融,相当于司马职位,主管军队;土正之官名后土,相当于司营职位,主管建筑。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设立的五官制。《山海经》等记载:炎帝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生老彭,老彭生女禄。女禄嫁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重黎及吴回复称祝融。祝融为部落首领,并负责火种保存工作,担任炎帝部落联盟的“火正”之职。祝融部落分为六个氏族,“己”为原祝融中的母族,并继承了燧人氏、炎帝、祝融“用火管火”的传统,后董氏族从己姓中分出,秃氏族从彭姓中分出,形成有名的祝融八姓:己、董、斟、彭、秃、妘、曹、芈。董姓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巨姓之一,其源流有记载的可以上溯到公元前3362年,公元前2108年11月,48世董备战撰写的家谱记载:"董姓先祖在泰安境内董庄,是一大名门望族,传说神龙氏董荣活到500多岁高龄,说明早在远古三皇时代就开始有了董姓”。竹木简《董氏族谱》记载:在公元前2882年,立业公在泰安董庄居住42年,其子健成,在公元前2840年由董庄迁徙陕西岐山以西;前2680年的五帝时代,十二世言学,亦由董庄迁徙陕西岐山以西。因原载至立业,以上失传30代,计480余年,自公元前2882年,第二次作了明确记载,以立业的寿命高长(138岁),定为华夏董姓始祖。"《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颛顼帝也。”颛顼(前2514~前2437),列为五帝之一,是一位有文治之功的帝王,他创制九州,定制嫁娶,改革甲历,定下四季和二十四节气等。《史记》云: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卷章即老童。《山海经大荒西经》云:“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吴回即火神祝融。《史记》载:吴回生陆终。陆终娶炎帝四岳族的一支鬼方氏的女媸为妻,生有六个儿子:樊、惠连、篯铿、莱言、晏安、季。  “董”初指能制绳索的草,惠连擅长制草绳,其后裔便以董草为图腾。其部落称为惠连氏族。惠连的儿子叔安被封于飂(蓼,今河南唐河县),人称飂叔安。古时蓼地气候温暖湿润,天欲雨时有生灵常隆隆吼叫,古人便呼之为“龙”。   到了舜帝(约前2277~前2178)时,飂叔安之子“父”善于驯养毛龙。《路史·后纪》记载:“当舜之时,人来效献龙,求能食之。高阳之后,有董父能求其欲,使豢之。赐之氏白豢龙。封于鬷川,于是始有豢龙之官。”董父精心驯养蛟龙,教它们学会各种舞蹈。舜帝很高兴,他为舜帝豢龙有功,舜帝便根据氏族特点,把其活动区域确认为封地——董国,把父封为豢龙氏,以封国为姓称为“董父”,是董姓第一代父系始祖,至今有四千五百多年历史。龙很难养,乃设置“豢龙氏”的职位,专门负责养龙,并赐姓董,为侯伯,因而可以在居邑设立天文仪器“重”,享有祭天权。董由天文仪“重”和四游表构成。“重”为主表居中。四隅方置四游表。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记载:“蔡墨对魏献子曰:'昔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  豢龙氏驯化饲养的毛龙,还可食用。后在大禹治水时曾作为坐骑。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董出自姬姓。黄帝裔孙有叔安,生董父,舜赐董氏”。其世系传承如下:颛顼→称→老童(卷章)→吴回→陆终→惠连→叔安→董父。从董父得姓后繁洐有一百八十代之多,人群近8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61%,居百家姓第二十九位,董姓家族构成了汉族和中华民族的主体。董氏五千余年世系绵延有条不紊,一脉相承;董氏五千余年源渊涌流枝繁叶茂,本正源清。从此“董”的含义从一种“草”、“氏族之称”转化为姓氏,並赋于“管理督正”之意,后来逐步扩大到管理火以外的工作,具有保护、监督、管理和深藏的职责,衍生出监督管理、深藏统率、主持督察的含义,如董统、董督、董正、董理、董事、董事长。因龙喜水,董姓后脔则选滨河而居。

山东潍坊董敬斋 18:19:06 

您看到不合适,不准确的,尽情修改。此文将放在家谱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董姓六个渊源
上古时期,五位玩火的祖宗!
上古神话中,盘古开天后最早出现的五个氏族,你听过几个?
麻庭光:过小年,说灶神
中华民族的远古祖先,三皇五帝,你都知道吗?
[图文转载] 中国历史纪年表(二)三黄五帝时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