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粗略分析槐之子董丽避难富春阳陂湖董家弄的宗谱


    粗略分析槐之子董丽避难富春阳陂湖董家弄的宗谱

                        广西   贺州   董全吉

    

    今日,江苏宗亲发来以宗谱,我顺便把主要人物进行一下初步的核对,具体如下:

   一、浙江富阳宗谱选载:

54:仁琬:居河中。      

55:毓      

56:彦      

57:宗狐     

58:晋:(724--799)唐德宗时为相,陇西郡开国公,斥朱泚之不臣,讼元秀之非罪,士大夫皆壮其节。    

59:湲:商州刺史、御史中丞,生四子:居中、居正、从直、居敬。    

……

76世代:敏:(董元?)唐乾宁年间(894--897)为婺州判司一说生于梁(907--923)仕于后唐(923--936).

77:宗本:字庶中,携子从契丹南奔投后汉(947--950)为随州刺史兼领戎事,后周时(951--960)告归隐居乐林泉,生五子,长子遵训,次子遵谦居临安,三子遵诲(926--981)居四明,四子遵谋居凤阳府天长县,五子遵谟,

78:遵训:字道明,谥文亮公,为集贤校理、任抚军、后为吏部尚书。一说北宋建隆年间(960--962),一说北宋淳化年间(990--994),一说南宋绍兴元年(1131)。生三子:

    长子祈是肖山---稠溪之祖,子董正为浙江行都司事。

次子旺。

三子隆为富春江北杜墓、大根里之祖,其后人董槐(1191--1262)为宋理宗时为相,槐子董丽为尚公主驸马。

   二、宗谱的分析

第一:仁婉--大理--复初--董晋---全正、居中、从直、居敬 ,首先,不管名字如何,董晋---全正、居中、从直、居敬 ,之间增加的一代:,与史料矛盾;同样,仁婉---董晋,也增加了一代;

第二,董敏,就按照生于梁(907--923),与58世代董晋(史料:723~799),到907年,则相距184年,间隔18世代,就算间隔17世代,则每一世代间隔时间为10年?

第三,董敏,就按照生于梁(907--923),其遵诲(926--981),则遵诲的大哥应该在920~923年之间出生,就按照923年,那么,遵训与其爷爷出生间隔16年,不可能8年一世代?

第四,遵训---董槐,之间如暂按爷爷--孙子计算,我推定生于公元1186年即南宋孝宗赵昚11621189年在位27年中的第23年出生。现在按照该谱的董槐(1191--1262),上面推定遵训920~923年之间出生,则相距264~271年,该宗谱:董---……---董槐--董丽,按照此时间一般来估计,董至董槐之间,起码相距9世以上。至于后人是儿子还是后裔多少世代,我暂无资料考证。而从浙江 董仁青的《富春董姓由来》一文:肖山上董一支为小九公,……另一支是宋末宰相董槐之子尚公主驸马董丽,宋末元初之际,一为奸臣所害,二为元兵入侵,为避难先迁富春阳陂湖董家弄,后又迁江北大根里、杜墓、金沙里,……还有一支从肖山上董迁浦江县,对照该宗谱:三子隆为富春江北杜墓、大根里之祖,则依此宗谱只是说明其后裔出现董槐。

  第五:依据该宗谱:三子隆为富春江北杜墓、大根里之祖,其后人董槐(1191--1262)为宋理宗时为相,槐子董丽为尚公主驸马。以及 董仁青(春江山月)撰写的《富春董姓由来》:另一支是宋末宰相董槐之子尚公主驸马董丽,宋末元初之际,一为奸臣所害,二为元兵入侵,为避难先迁富春阳陂湖董家弄,后又迁江北大根里、杜墓、金沙里。尚公主在元乱中尽节,时仅21岁。对照《宋史。列传第七 公主》:周、汉国公主,理宗女也。母贾贵妃,早薨。帝无子,公主生而甚钟爱。初封瑞国公主,改升国。开庆初,公主年及笄,诏议选尚。宰臣请用唐太宗降士人故事,欲以进士第一人尚主,遂取周震炎。廷谢日,公主适从屏内窥见,意颇不怿,帝微知之。

  景定二年四月,帝以杨太后拥立功,乃选太后侄孙镇尚主。擢镇右领军卫将军、驸马都统,进封公主为周国公主。帝俗俚时见之,乃为主起第嘉会门,飞楼阁道,密迩宫苑,帝常御小辇从宫人过公主第。特赐董役官减三年磨勘,工匠犒赏有差。明年,进封周、汉国公主,拜镇庆远军承宣使。镇宗族娣姒皆推官加封,宠异甚渥。

  七月,主病。有鸟九首大如箕,集主家捣衣石上,是夕薨,年二十二。无子,帝哭之甚哀,谥端孝。镇官节度使云。

综合分析认为:理宗之女,母贾贵妃,诏议选尚。以进士第一人尚主,遂取周震炎。景定三年七月,主病。是夕薨,年二十二。无子。按照正史,理宗只有一女,选尚取周震炎,病逝二十二岁,无子。那么,“董槐之子尚公主驸马董丽,……尚公主在元乱中尽节,时仅21岁。”则推定在理宗至度宗时期因为:宋理宗,赵昀(1205年—1264年)1224年—1264年在位。宋度宗,赵祺(1240年—1274年)1264年—1274年在位,共10年。朝政日败,南宋危在旦夕。而其后的宋度宗的三个儿子分别继位,都年纪很小。退位或死亡分别为6岁、10岁、8岁,所谓的公主基本没有了。宋恭帝,赵显(1271年—1323年)1274年—1276年在位,共2年。即位时才4岁,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恭帝被俘。宋端宗,赵昰(1269年—1278年)1276年—1278年在位,共2年。恭帝赵显的弟弟,度宗第二个儿子。在福州即位,即位后,兵败逃亡,途中病死,时年10岁。宋卫王,赵昺(1272年—1279年)1278年—1279年在位,共1年。卫王赵昺,度宗第三子,兵败后,被元兵逼迫,丞相陆秀夫负卫王投海自尽。时年8岁。而尚公主元乱中尽节,时仅21,以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计算,则生于1255年,在1255年宋理宗50岁,宋度宗15岁,那也许是理宗时期把贵妃之外所生的作为公主吧,不然正史一定列上的。故有待考证。据称江苏文史馆中有记载董丽为丹阳县长,抗击元兵守城未及,跳城墙而死

   第六:至于该宗谱:15世,仲舒:居广川董家里,汉建元间(前140135)举贤良,为一代名儒。58世董晋,计算57世,按照百度查询,董仲舒(179--104。董晋,史上记载723--799,则出生相距902年,间隔42世代,每一代间隔21.5年。而宗谱出现史上记载的,董和---董允;董和:(?—220)字幼宰、董允:(?—246)字休昭,董和之子。宗谱排序这两代也正确,其他,就没有仔细去考证了。

    三、判断与初步结论(略,待资料充实再补充完善)

       仅作为参考分析,不作结论。一人之言,不到之处,敬请包涵见谅!

  

20154721:56荷香月暖(QQ353159928)作于贺州

 

【附注1】:《宋史。列传第七 公主》:秦国大长公主 太祖六女 太宗七女 真宗二女 仁宗十三女 英宗四女神宗十女 哲宗四女 徽宗三十四女 孝宗二女 光宗三女 魏惠献王一女 宁宗一女 理宗一女

  秦国大长公主,太祖同母妹也。初适米福德,福德卒。太祖即位,建隆元年,封燕国长公主,再适忠武军节度使高怀德,赐第兴宁坊。开宝六年十月薨,太祖临哭,废朝五日,赐谥恭懿。真宗追封大长公主。元符三年,改秦国。政和四年,改封恭懿大长帝姬。

  有姊一人,未笄而夭。建隆三年,追封陈国长公主。元符改封荆国大长公主。政和改封恭献大长帝姬。

  太祖六女。申国、成国、永国三公主,皆早亡。  魏国大长公主,开宝三年,封昭庆公主,下嫁左卫将军王承衍,赐第景龙门外。太宗即位,进封郑国。淳化元年,改封秦国。真宗至道三年,进长公主。大中祥符元年薨,赐谥贤肃。元符改封魏国大长公主。政和改贤肃大长帝姬。

  鲁国大长公主,开宝五年,封延庆公主,下嫁左卫将军石保吉。太宗即位,进封许国。淳化元年,改晋国。真宗初,进长公主。大中祥符二年,进大长公主。薨,赐谥贤靖。元符改封鲁国。政和改贤肃大长帝姬。

  陈国大长公主,开宝五年,封永庆公主,下嫁右卫将军魏咸信。太宗即位,进封虢国。淳化元年,改齐国。真宗初,进许国长公主。咸平二年薨,谥贞惠,后改恭惠。景佑三年,追封大长公主。元符改封陈国。政和改贤惠大长帝姬。  

   太宗七女。长滕国公主,早亡。  徐国大长公主,太平兴国九年,封蔡国,下嫁左卫将军吴元扆。淳化元年,改魏国。薨,谥英惠。至道三年,追封燕国长公主。景佑三年,进大长公主。元符改徐国。政和改英惠大长帝姬。

  邠国大长公主,太平兴国七年为尼,号员明大师。八年卒。至道三年,追封曹国长公主。景佑三年,进大长公主。元符改邠国。

  扬国大长公主,至道三年,封宣慈长公主。咸平五年,进鲁国,下嫁左卫将军柴宗庆,赐第普宁坊。宗庆,禹锡之孙,帝命主以妇礼谒禹锡第。历徙韩、魏、徐、福四国。仁宗立,进邓国大长公主。明道二年薨,追封晋曙,谥力靖。元符封扬国。政和改和靖大长帝姬。主性妒,宗庆无子,以兄子为后。

  雍国大长公主,至道三年,封贤懿长公主。咸平六年,下嫁右卫将军王贻永,进封郑国,赐第。景德元年薨,谥懿顺。景佑三年,追封大长公主。皇佑三年,改韩国。徽宗改封雍国。政和改懿顺大长帝姬。

  卫国大长公主,至道三年,封寿昌长公主。大中祥符二年,进封陈国,改吴国,号报慈正觉大师。改楚国,又改邠国。天禧二年,改建国。乾兴元年,封申国大长公主。天圣二年薨,赐谥慈明。徽宗改卫国。政和改慈明大长帝姬。

  荆国大长公主,幼不好弄,未尝出房闼。太宗尝发宝藏,令诸女择取之,欲以观其志,主独无所取。真宗即位,封万寿长公主,改随国,下嫁附马都尉郴遵勖。旧制选尚者降其父为兄弟行,时遵勖父继昌亡恙,主因继昌生日以舅礼谒之。帝闻,密以兼衣、宝带、器模式币助其为寿。遵勖宾客皆一昌贤士,每燕集,主必亲视饔饎。尝有盗入主第,帝命有司讯捕。主请出所逮系人,以私钱募告者,果得真盗,法当死,复请贳之。历封越、宿、鄂、冀四国。明道元年,进魏国。

  初,遵勖出守许州,暴得疾,主亟欲驰视之,左右白:须奏得报乃可行,主不待报而往,从者裁五六人。帝闻,遽命内侍督诸县逻兵以卫主车。其后居夫丧,衰麻未尝去身,服除,不复御华丽。尝燕禁中,帝亲为簪花,辞曰:“自誓不复为此久矣。”尝因浴仆地,伤右肱,帝遣内侍责侍者,主曰:“早衰力弱,不任步趋,非左右之过。”由是悉得免。

  主善笔札,喜图史,能为歌诗,尤善女工之事。尝诫诸子以“忠义自守,无恃吾以速悔尤”,视他子与己出均。及病目,帝挟医诊视,自后妃以下皆至第候问。帝亲舐其目,左右皆感泣,帝亦悲恸曰:“先帝伯仲之籍十有四人,今独存大主,奈何婴斯疾!”复顾问子孙所欲,主曰:“岂可以母病邀赏邪?”继白金三千两,辞不受。帝因谓从臣曰:“大主之疾,倘可移于朕,亦所不避也。”主虽丧明,平居隐几,冲淡自若。诫诸子曰:“汝父遗令:柩中无藏金玉,时衣数袭而已。吾殁后当亦如是。”

  皇佑三年薨,年六十四。帝临奠,辍视朝五日。追封齐国大长公主,谥献穆。徽宗改封荆国。政和改献穆大长帝姬。

  真宗二女。长惠国公主,早亡。

  升国大长公主,初入道。明道二年,封卫国长公主,号清虚灵照大师。庆历七年,追封鲁国,谥昭怀。徽宗改封升国大长公主。政和改昭大长帝姬。

  仁宗十三女。徐国、邓国、镇国、楚国、商国、鲁国、唐国、陈国、豫国九公主,皆早亡。

  周、陈国大长公主,帝长女也。宝元二年,封福康。嘉佑二年,进封衮国。主幼警慧,性纯孝。帝尝不豫,主侍左右,徒跣吁天,乞以身代。帝隆爱之。  帝念章懿太后不及享天下养,故择其兄子李玮使尚主。玮朴陋,与主积不相能。主中夜扣皇城门入诉,玮皇惧自劾。谏官王陶论宫门夜开,乞绳治护卫,御史又共论主第内臣多不谨,帝为黜都监梁怀一辈十余人。后数年不复协,诏出玮于外,主降封沂,屏居内廷。久之,复召玮,使为附马都尉如初。英宗立,进越国长公主。神宗治平四年,进楚国大长公主。

  熙宁三年薨,年三十三。以玮奉主无状,贬陈州。辅臣议谥,帝以主事仁祖孝,命曰庄孝,追封秦国。徽宗加周、陈国。政和改封庄孝明懿大长帝姬。

  秦、鲁国贤穆明懿大长公主,仁宗皇帝第十女也。母曰周贵妃。嘉佑五年,封庆寿,进惠国。治平四年,进许国大长公主。下嫁吴越忠懿王之曾孙、右领军卫大将军钱景臻。改韩、周燕国。徽宗朝,进秦、魏两国。政和三年,更封令德景行大长帝姬。

  靖康二年,诸帝姬北徙,姬以先朝女,金人不知,留于汴。建炎初,复公主号,改封秦鲁国。避地南渡,贼张遇掠其家,中子愕被害。公主至扬州朝谒,复避地之闽。  绍兴三年,自闽至会稽,请入见,因留居焉。后徙台州。上以公主行尊年高,甚敬之,每入内,见必先揖。靖康中,戚里例纳节,至是,公主为其子忱请还旧官,上以忱为沪川节度使,仍诏戚里不得援例。久之,又为忱请优赐推恩,上重违之,加忱开府仪同三司。时主有三子,愐、恺非己所出,故独厚于忱。上戒之曰:“长主寿考如此,乃仁宗皇帝四十二年深仁厚泽,是以钟庆于长主。长主待遇诸子,宜法仁宗用心之均一。”主感服。

  薨,年八十六。上辍朝五日,幸其第临奠,诏子孙皆进官一等。谥曰贤穆。二十九年,加谥明懿。

  衮国大长公主,帝第十一女也。嘉佑六年,封永寿。进荣国长公主。治平四年,进邠国大长公主。熙宁九年,改鲁国。下嫁左领军卫大将军曹诗。主性俭节,于池台苑囿一无所增饬。十年夏,旱,曹族以主生日将盛具为寿,主曰:“上方损膳彻乐,吾何心能安。”悉屏之。

  元丰六年薨,年二十四,追封荆国,谥贤懿。迁其二子晔、旼皆领团练使。徽宗追封衮国,又改贤懿恭穆大长帝姬。

  燕、舒国大长公主,帝第十二女也。嘉佑六年,封宝寿。八年,进顺国长公主。治平四年,进冀国大长公主。元丰五年,改魏国,下嫁开州团练使郭献卿。上,进楚国。徽宗改吴国,进吴、越国,改秦、衮国。政和二年薨,追封燕、舒国,谥懿穆,复改懿物大长帝姬。

  英宗四女。舒国公主,早亡。

  魏、楚国大长公主,帝长女。嘉佑八年,封德宁。治平三年,进封徐国,下嫁左卫将军王师约。四年,进陈国长公主。元丰八年薨,追封燕国大长公主,谥惠和。元佑四年,追封秦国。徽宗追封魏国,加韩、魏国,又改惠和大长帝姬。

  魏国大长公主,帝第二女,母曰宣仁圣烈皇后。嘉佑八年,封宝安公主。神宗立,进舒国长公主,改蜀国,下嫁左卫将军王诜。诜母卢寡居,主处之近舍,日致膳羞。卢病,自和汤剂以进。帝厚于姊妹,故主第池SP服玩极其华缛。主以不得日侍宣仁于宝慈宫,居常悒然。间遇旱□,帝降损以祷,主亦如之,曰:“我奉赐皆出公上,固应同其僳戚。”帝居慈圣光献皇后丧,毁甚,主曰:“吾与上同体,视此亦复保聊!”立散遣歌舞三十辈。

  元丰三年,病笃。主性不妒忌,王诜以是自恣,尝贬官。至是,帝命还诜官,以慰主意。太后临问,已不省,后恸哭,久稍能言,自诉必不起,相持而泣。帝继至,自为诊脉,亲持粥食之,主强为帝尽食。赐金帛六千,且问所须,但谢复诜官而已。明日薨,年三十。帝未上食即驾往,望第门而哭,辍朝五日。追封越国,谥贤惠。后进封大长公主,累改秦、荆、魏三国。

  主好读古文,喜笔札,赒恤族党,中外称贤。诜不矜细行,至与妾奸主旁,妾数抵戾主。薨后,乳母诉之,帝命穷治,杖八妆以配兵。既葬,谪诜均州。子彦弼,生三岁卒。

  韩、魏国大长公主,帝第三女,与魏国同生。始封寿康公主,改祁国、卫国,下嫁张敦礼。进冀国大长公主,改秦、越、楚国,加今封。政和三年,改贤德懿行大长帝姬。宣和五年薨。

  神宗十女。楚国、郓国、潞国、刑国、邠国、衮国六公主,皆早薨。

  周国长公主,帝长女也。母曰钦圣宪肃后后。封延禧公主。生而警悟,自羁丱习嗜宛如成人。年十二卒,帝后皆变服哀送。追赠燕国。元符末,改封周国。

  唐国长公主,帝第三女也。始封淑寿公主。初,帝念韩琦功德,欲与为婚姻,故哲宗缘先帝,以主降琦之子嘉彦。历封温、曹、冀、雍、越、燕六国。政和元年薨,追封唐国长公主。

  潭国贤孝长公主,帝第四女也。母曰宋贵妃。始封康国。绍圣四年,下嫁王遇。历韩、鲁、陈、郓四国。大观二年薨,追加封谥。  徐国长公主,帝幼女也。母曰钦成皇后。始封庆国,进益、冀、蜀、徐四国。年及笄,犹处圣瑞宫。侍母疾,昼夜不暂去,药饵非经手弗以进。迨疾革,号恸屡绝,左右不忍视。

  崇宁三年,下嫁郑王潘美之曾孙意。事姑修妇道。潘故大族,夫党数千百人,宾接皆尽礼,无里外言。志向冲淡,服玩不为纷华,岁时简嬉游,十年间惟一适西池而已。再生子,不成而死,滕妾得女,拊视如己出。政和三年,改称柔惠帝姬。五年薨,年三十一,追封贤静长帝姬。

  哲宗四女。邓国、扬国二公主,早亡。

  陈国公主,始封德康公主,进瀛国、荣国。大观四年,下嫁石端礼,徙陈国。改淑和帝姬。政和七年薨。

  秦国康懿长公主,帝第三女也。始封康懿,进嘉国、庆国。政和二年,改韩国公主,出降潘正夫。改淑慎帝姬。靖康末,与贤德懿行大长公主俱以先朝女留于汴。建炎初,复公主号,改封吴国。觐上于越,以玉管笔、小玉山、奇画为献,上温辞却之。避地至婺州。

  绍兴四年入见,其子尧卿等五人各进官一等。主奏言:“祖宗以来,驸马都尉石保吉、魏咸信、柴宗庆皆除使相。今正夫历事四朝,在汴京曾建议迎陛下,至杭州又言禁卫未集,预宜防变,乞除开府。”上不许。八年再入见。留宫中三日。时极暑,上每正衣冠对之饮食,又为正夫求恩数,上曰:“官爵岂可私与人,况今日多事,未暇及此。”时赵鼎当国,方论群臣绍述之奸,颇抑正夫。鼎去位,正夫始得开府之命。给事中刘一正言其非旧制,恐援例者多,乃诏:“哲宗惟正夫为近亲,余人毋得援。”显仁太后归,主同秦、鲁国大长公主迎于道。十九年,又入朝。子长卿、粹卿、端卿皆自团练使升观察使,从所请也。孝宗即位,进封秦国大长主。隆兴二年薨,谥康懿。

  主在日,正夫官至少傅,封和国公;温卿宁国军承宣使,长卿宁江军承宣使,端卿昭信军承宣使,清卿容州观察使,墨卿、才卿并带团练使,其盛如此。正夫薨于绍兴二十二年,赠太傅。  

    徽宗三十四女。政和三年,改公主号为帝姬,国号易以美名,二字。  嘉德帝姬,建中靖国元年六月,封德庆公主。改封嘉福,寻改号帝姬,再封嘉德。下嫁左卫将军曾夤。  荣德帝姬,初封永庆公主,改封荣福。寻改号帝姬,再封荣德。下嫁左卫将军曹晟。  顺淑帝姬,初封顺庆公主。薨,追封益国。及改帝姬号,追封顺淑。  安德帝姬,初封淑庆公主,改封安福。寻改号帝姬,再封安德。下嫁左卫将军邦光。

  茂德帝姬,初封延庆公主,改封康福。寻改号帝姬,再封茂德。下嫁宣和殿待制蔡鞗。

  寿淑帝姬,初封寿庆公主。薨,追封豫国。及改帝姬号,追封寿淑。

  安淑帝姬,初封安庆公主,改封隆福。薨,追封蜀国。及改帝姬号,追封安淑。

  崇德帝姬,初封和庆公主,改封崇福。寻改帝姬号。下嫁左卫将军曹湜。再封崇德。宣和二年薨。

  □柔福在五国城,适徐还而薨。静善遂伏诛。柔福薨在绍兴十一年,从梓宫来者以其骨至,葬之,追封和国长公主。

  孝宗二女:长嘉国公主,绍兴二十四年,封硕人,进永嘉郡主,三十二年卒。诏以医官李师克等属吏,孝宗时居东宫,奏:“臣女幼而多疾,不宜罪医。”遂寝。乾道二年,赠嘉国公主。次女生五月而夭,未及封。

  文安郡主,光宗长女也;次女封和政郡主;季女封齐安郡主。皆早卒。绍熙元年,并追赠公主。  安康郡主,魏惠献王女也。初封永宁郡主,改封通义。以父遗表,遂升安康。归殿前司前军统领罗忠信子良臣。诏王府主管邓从义谕旨:“皇女孙郡主宜执妇道,务成肃雍之德,毋敢或违。”赐申第居之。良臣以恩转秉义郎,除阁门祗候官。开禧元年,郡主薨,年三十九。  祁国公主,宁宗女也。生六月而薨,追封祁国。

  周、汉国公主,理宗女也。母贾贵妃,早薨。帝无子,公主生而甚钟爱。初封瑞国公主,改升国。开庆初,公主年及笄,诏议选尚。宰臣请用唐太宗降士人故事,欲以进士第一人尚主,遂取周震炎。廷谢日,公主适从屏内窥见,意颇不怿,帝微知之。

  景定二年四月,帝以杨太后拥立功,乃选太后侄孙镇尚主。擢镇右领军卫将军、驸马都统,进封公主为周国公主。帝俗俚时见之,乃为主起第嘉会门,飞楼阁道,密迩宫苑,帝常御小辇从宫人过公主第。特赐董役官减三年磨勘,工匠犒赏有差。明年,进封周、汉国公主,拜镇庆远军承宣使。镇宗族娣姒皆推官加封,宠异甚渥。

  七月,主病。有鸟九首大如箕,集主家捣衣石上,是夕薨,年二十二。无子,帝哭之甚哀,谥端孝。镇官节度使云。

 

【附注2】: 董仁青(春江山月)撰写的《富春董姓由来》:综合各地有关董氏宗谱记载,我董氏早在唐代就生活在浙江了:根本不是南宋初年才从山东迁来。
  1、先居于台州
  董姓始祖元,唐朝咸通年间居东瓯仙居县青平乡洞桥,后避难迁移到吴宁县怀德乡浦墟村安坑。董姓出于台州,我在温州、苍南的董氏宗谱上也得到查证,苍南马站董氏宗谱中明显指出,迁于台州,同时也标明一支分迁富阳,连董邦达、董诰也记载在上。
  2、后迁于吴宁安坑
  2005年我与梅林、东阳宗亲正荣前往安坑考察,一路上想,今有否安坑?安坑有否姓董之人?如有证明谱中记载正确。到那里一看,安坑村四周高山耸立,是个小村档。今永康属地,为东阳、义乌、永康三地交界山区,人不过二百余人,全为董姓。这祖居地显然是正确的,如果不是真祖地,有谁为攀一个无名气的小村?安坑附近有上董村,也是全部董姓、箬岭村有一半董姓。
  3、再迁肖山许贤上董
  在安坑居住数代后,为宋朝,我支迁居肖山党耆里花墙头,可能从安坑上董迁出,把肖山许贤这个董姓居住地也称为上董,上董今有千把人。上董可是个各支迁移的结点。今富阳数支董氏均迁于此。

  4、宋后期我支董氏到千一公董龙从上董迁到富春望仙。当年望仙即今八一村、高阳村一带,县志记载有望仙桥,在村南之低河里畈,低河在清朝时还是一条能并排停泊十八只粮船的大河道。神话传说仙女董双成就在这里升天,故曰望仙。
  肖山上董一支为小九公,先迁河上店之凤凰坞,该村董姓今有1300余人。凤凰坞一支辛三公又继迁富阳大源山里之稠溪、
  另一支是宋末宰相董槐之子尚公主驸马董丽,宋末元初之际,一为奸臣所害,二为元兵入侵,为避难先迁富春阳陂湖董家弄,后又迁江北大根里、杜墓、金沙里。尚公主在元乱中尽节,时仅21岁。
  还有一支从肖山上董迁浦江县,从浦江又分迁永康、富阳常安董家。

  5、元末明初时,富阳望仙董氏有董功,功生三子,思敬——下埠头之祖、思实——谊桥陇之祖、思德——董家塘之祖、堂弟思义先居马秣桥,后迁大源口大庄里一带。
  6、下埠头思敬派一、二、三房为士兴、士安、士常,又分小桐州董家、鸡笼山出门浦口、徐婆桥、里山水竹蓬、杭州等地。
  而四房士忠先迁永康后又迁东阳栗罡坞,四百年后他们还不忘根本,循原地名寻根而来,宗谱上所记还是老地名——下埠头,由此引出我《下埠头考》一文。东阳栗罡坞有一千余人,由于泥水木匠手艺,子孙又分迁许多县市。
  7、我思实派今分居谊桥陇、水竹园、栗树园、滩上、火烧秧、书房里、富阳城、杭州城、临安、青岛、洛阳、新加坡等地。董诰之承继人就是出在这一派,原董诰台门不久前还尚存,可惜今已不復存在。

  三、关于父子尚书董邦达、董诰与我族关系

  董邦达(1696—1769),因政绩卓著,累官至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又是著名画家,以善画山水而著称,画凤苍逸古厚,其绘画艺术誉满京华,乾隆帝特命他主持皇家画院,人称清代画中十哲之一。是继五代董源、明代董其昌之后又一董氏大画家,合称为三董。与曹雪芹有深交,并为他的《南鷂北鸢考工志》写过序言。终年七十四岁。

  董诰(1740—1818)董邦达之子,乾隆二十八年中探花乾隆帝将其改为二甲弟一作金殿传胪,形降实升。累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擢文华殿大学士(宰相)。他通晓军事,台湾、廓尔喀平定也列名功臣。在和坤当权时代,他与王杰独不与其苟合。嘉庆帝铲除和坤时他也发挥了较重要作用。他与其父一样都是当时有名画家精书法、善绘画。他五次归还故里,生活简扑,平易近人从不倨傲,深为邻里称道。终年七十九岁。嘉庆二十三年致仕归家,十月去世。父子历事三朝,虽身居显要,但两袖清风。嘉庆帝哀诗中云:只有文章传子侄,绝无货币置田庄

  董邦达先祖是徽州婺源海口人(今为江西),后人不知,以过去又有我董氏来自徽州之说,实误也,这里只是董邦达来自徽州。董邦达七代祖定安公迁居富阳城东与甘口,照推算应是明朝中叶。

  董诰生四子,但传至玄孙继曾与庆龄时均无后,继我族长龄为孙,长龄为董诰五代孙了。长龄生于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距董诰去世1818年有24年。在陆军骑兵少将董志刚所撰《东门董公祠记》文中,我们知道同治十一年(1872)长龄被承继为董诰五代孙。至董诰去世已54年了。

  最后说说东门董公祠:东门董公祠建于民国六七年(1917——1918年),並非嘉庆年代所造,在董诰去世后上(嘉庆)为之震悼,……,给银二千两治丧,制诗'只有文章传子姪,绝无货币置庄田’”,在南书房行走户部右侍郎管理钱法堂事务大臣姚文田所撰《文恭公行状》文中讲得很清楚的。在里山夏叙时民国十年所撰《四族合建祠宇志》文中,及上述董志刚此文中我们均可看到:董公祠是怎样造的?当年长龄后裔普源、质源二兄弟见先贤遗址犹存,对大家说,孙权是富阳人无专祠,董邦达、董诰二公是我之祖也在故乡无专祠,这样对先贤无法祀祭。为此由下埠头族长明福发起,会同谊桥陇、稠溪、大庄里族长同筹款,各族执议约一纸。而主祭为普源。在十余年后(民国二十五年)又建二进及其廂廊。)

 

   【附注3】:浙江富阳宗谱

1.董狐:居新田,晋国太史,直笔忤权贵,年八十五而卒。   
2.遵父命携眷六十余口,徙河东汾阴县,三年后复徙歙州,十二年又旋铜铿。        

3.像:为函谷镇将军,生儿子,长子捷,次子持迁洛阳。      

4.捷       

5.真:生二子,长子良为清溪令,次子京为本宗。      

6.京       

7.费:隐居万华圃山。   

8.钿     

9.瑜       

10.儒:生二子,长为本宗。次子圣,其长子宁徙居长安关中五里亭,二子康徙居关中,三子泰徙居开封城小羊村。     

11.道      

12安:公生值刘邦项羽逐鹿之际,人尼离散,惟有族富而庶贵且显,汉高祖采用刘敬计,徙元楚大族豪杰以充实关中,吾公遂居广川(今河北枣强、修县)。       

13.瑞       

14.顺    

15.仲舒:居广川董家里,汉建元间(前140---135)举贤良,为一代名儒。     

16.禹生:长子胜为本宗,次子滕其二孙分布高邮、尚陵。     

17.胜      

18.勖     

19.駘      

20.敏     

21.彝,生二子,长子据,其子居江西吉水,二子陵为本宗。     

22.陵    

23.忠      

24.宣:字少平,光武帝时为洛阳令,博击豪强,时京师歌曰:“报鼓不平董少平”,帝称为强项令。      

25.安:生三子,孟、仲、季,仲之四代孙居瓜州。      

26.孟       

27.龚:二子,次子智,其子居武昌       

28.仁       

29.宏:为福州刺史。    

30.和:字幼宰,先主定蜀,与诸葛亮并署将军大司马,外牧殊域,内斡机衡,二十余年,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亮甚追思之。    

31.允:字休昭,为蜀后主黄门侍郎。亮北征,表允志虑忠纯,必能裨补阙漏,寻迁侍中,累擢尚书令,尽心献纳。      

32.起         

33.微:二子,次子奇迁居荆州。       

34.阳       

35.并:为太尉      

36.均      

37.兴      

38.世安      

39.普       

40.召      

41.萧:二子,长子信,其子琳迁青州。      

42.义    

43.瑶      

44.熙     

45.迪:二子,长子信道,其子孙居蔡州    

46.体道:迁居睦州      

47.敌      

48.衢      

49.略:为武康节度使,有善政。      

50.九龄      

51.暐:隋文帝时(581--604)为都督,出征冲突莫抵     

52.楹      

53.行远      

54.仁琬:居河中。      

55.毓      

56.彦      

57.宗狐     

58.晋:(724--799)唐德宗时为相,陇西郡开国公,斥朱泚之不臣,讼元秀之非罪,士大夫皆壮其节。    

59.湲:商州刺史、御史中丞,生四子:居中、居正、从直、居敬。    

60居中:善诗,为张藉所称。    

61.道      

62.桓     

63.賧      

64.痊      

65.权:为唐太尉,弹劾不避权贵,污吏闻风解印。二子,长子球,次子琀为晋江令,遂定居于此。      

66.球     

67.仲      

68.律      

69.洪    

70.昱      

71.风:二子,长子福昌为青州刺史    

72.福海    

73.恒    

74.京      

75.起俊      

76.敏:(董元?)唐乾宁年间(894--897)为婺州判司,迁吴宁县怀德乡,浙江之始也。一说生于梁(907--923)仕于后唐(923--936),为唐潞王清泰二年(935)兵部尚书。一派居婺州吴宁县,一派迁范阳(河北)。      

77.宗本:字庶中,携子从契丹南奔投后汉(947--950)为随州刺史兼领戎事,远近畏服,后周时(951--960)告归隐居乐林泉,生五子,长子遵训为本宗,次子遵谦居临安,三子遵诲(926--981)居四明,四子遵谋为池州刺史居凤阳府天长县,五子遵谟,生一子隽,任安吉县尹。       

78.遵训:字道明,谥文亮公,为集贤校理、任抚军、后为吏部尚书。一说北宋建隆年间(960--962),一说北宋淳化年间(990--994),一说南宋绍兴元年(1131)。生三子:长子祈为员外郎,是肖山---稠溪之祖,子董正为浙江行都司事。次子旺。三子隆为富春江北杜墓、大根里之祖,其后人董槐(1191--1262)为宋理宗时为相,槐子董丽为尚公主驸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朝109位公主
续通志 卷七十六 ~~~~ 卷八十
宋太祖赵匡胤10个儿女生平简介
远观近鉴宋朝人•242·宋太宗的小女儿:贤良多才的公主
普宁公主(唐代宗女普宁公主)
大唐二百一十位公主简介(下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