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富川县护塘村门楼记
广西    贺州    董全吉

 

我的家乡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村庄,以富江为界,富江以西至西边的崇山峻岭,算是老家护塘为比较大的村子了,单一的姓氏,至今有两百多户。

小时候,村子周边都有一片片的大石头砌起来,四周都是鱼塘,每到春季,芳香的樟树等各种树木,翠绿欲滴,池塘边长着三白草、菖蒲,蛙声长鸣,飞鸟翱翔。夏天荷花绽放,香气袭人。一闪一闪的萤火虫,闪烁着夜色。白天把蜘蛛留在房子的小窝聚合起来,放在长长的竹子,蹑手蹑脚地粘住清脆的鸣蝉……于是,村周边也成为我童年的乐园。

    那时候,出出入入最多要数两个大小门楼,当地人称呼“大门众”、“小门众”。“大门众”就在村子老寨(一部分迁徙不远的南端,称呼新屋仔,还有东面的龙潭田)的房子外围,前面有一堵风水墙挡住对面大岭脚村的向来“泰山石”,“泰山石”是一个张开嘴巴伸出舌头的狗头,其实是依据之前瑶族风俗祭拜瑶族盘王始祖盘瓠,于是在一堵墙上,画一个金灿灿的太阳,照射过去,让它老眼昏花,侵犯不得。然后村子依旧画葫芦,也立一个“泰山石”向过去。村子的东西主干道路都是厚厚的石块谱成的道路,其他道路则是鹅卵石铺成。路宽有3米左右,沿着一级级的石梯向北的道路而上,转至坐东向西的“大门众”,还是一步步的石梯。这里是道路最宽广的地方了,足足有6米宽,这里是每逢过年过节,都要来祭祀供奉“大门神”的地方,列于门左,有一个小神龛(kan),一块门神的牌位,年幼的时候,一群人喜欢看看谁放的鞭炮甩出去响不响,仍后一脚踩下去,成为小孩子的胜利品了。

“大门众”很高,首先就是那大门的两旁,是两块整齐的石块,宽20厘米,厚8厘米,高230厘米的石块,竖立两旁成为了门,门上面是砖块砌起的半圆形的门拱,门宽1.5,米。两页门扇是厚厚的木板做成,足足有8厘米厚。门的两旁上下有大小不一的炮眼,听说以前打土匪强盗,充满火硝、钢片、砂珠的大炮,一炮出去,四处通红,可以打几百米远,吓得盗匪魂飞魄散。挡住门的内部,两边各是大石头雕琢的圆孔,专门放大木挡住大门使用的。

门楼比一座房子的要高,毕竟楼上也是望风打击盗匪的地方,楼上需要随便站立活动,因此,“大门众”就有6米高。门上有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篤行風矩”。

《礼记·中庸》的《博学之》记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明李贤《答耿中丞书》:“公既深信而笃行之,则虽谓公自己之学术亦可也,但不必人人皆如公耳。”,“笃行”(dǔ xíng)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风矩:语出:(1).风度,气派。《新唐书·柳仲郢传》:" 牛僧孺辟武昌幕府,有父风矩"(2).文章的风采和法式。 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章以造阙,风矩应明;表以致禁,骨采宜耀。"“笃行风矩”四个大字就是一个村子的座右铭,就是要求: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做到“知行合一”,文章要有风采,做人要有风度。

    入内,“大门众”两侧各有2块刻字的石碑,小时候很少关注上面写什么,也不知道是什么内容。连接“大门众”就是丁字形的道路了,村内的所有道路从“大门众”出来,“小门众”就是大人们饭后聚集的地方,从“大门众”到内,道路开始变窄,留下一条排水沟贯通全村,洪水污水排除村外的鱼塘。

“小门众”显得小巧一些,雕梁画栋,门也小得多,挡门也不是“大门众”那样是石头雕孔,而是木头栓。门外有平整的石块,供人休息。

    我家就住在“小门众”,清朝嘉庆年间。董绍孔太公的雇工被他人害死,他人把尸体转弃于厅堂内,从此诉讼缠身,被迫卖地卖房,之前从“大门众”有石梯门,进入休息厅,再进入是厅堂,之后进入住房的大房子,就剩下当时留存下来最老住房的一栋房子。村子老人说有200多年历史。到1990年左右,该老房子崩塌,房地也由堂哥董早吉转给他人。

     之后,到1996年一位60多岁的万安村退休干部,询问我有关村子的历史,我要了一份涉及村子的宗谱之后,对寻根问祖的兴趣也就开始,并且逐步转入历史的研究。

应是成化元年(1465),华禄公让李氏太婆连同李氏亲戚,定居护塘,塘为军事报讯场所。至清顺治乙酉科(公元1645年董意字爱宇,广西乡试中试副榜第一名。生三子:长男董英荣、次男董英芳、三男董英俊,董英荣,字元首,庠生。董英芳字元章。庠生。董英俊字元彩,生五子:明哲、明庠、明序、明廷、明府。董怀生一子:元生,生一子:普瑞,于是成为六户的村子。…明廷长子正是董绍孔太公,绍孔公生于乾隆甲子年1744年甲子年十二月五日酉时,逝世于道光四年甲申年1824年八月廿七日。享阳春八十有一。斗转星移,至同治十年1871达到59户。 从绍孔公去世的1824年到老房子1990年崩塌,也有166年历史了。

每一次回到老家,有空的时候是少不了寻找留下的历史痕迹的。碑刻也就是最好的历史佐证。

    “大门众”内两边有石碑,左边镶嵌的石碑刻着:

    闻门楼为一村之保障,而道路利众姓往来,是门路之设所以卫人物,而便出入者也,如我村之有门楼也由来久矣。先创村东,历数代而移建于西侧,迨辛卯岁,前辈重修有十年矣,迄今虽木崩颓,堂局偏斜,不若复改旧基,别择方位,期归,于善也。于是会集同人添合众,论观形势之中正,就沙水之回还,辛未之夏,迁建于斯,正作山向巽山乾兼巳亥分金,拣用五月二十二辛亥日辛卯时,升梁立门,众皆娟功金并及雕果,经数月而功业告竣,未越年而雕果早成!今而后门楼永固,人物当得所之安固,如砥率履,有考祥之,庆岂特壮观矣。利往来而已哉,兹原厥由以致不朽!并将名姓照列于左:

     董广珍、永光、盛章、秉艺、盛仲、盛祯、馀光、启锡、书谨、各捐贰仟文;盛舜捐一千八百文、德华捐一千七百文、董盛广捐一千六百文。书璋、盛文、书球各捐一千六百文;盛孔捐一千五百文;盛季、盛通、盛瑞、盛细各捐一千四百文;盛坤捐一千三百文;盛祥、徳富、盛举、盛庭、盛敏各捐一千二百文;秉芨、董普、董光、盛孟、盛宗、盛作、徳宗、盛科、盛祖、盛志、徳通、盛学、盛显、盛球、盛恩、徳裕、徳章、徳杨、增进、书瑜、启荣、福珍、长赐、盛英、盛春、盛珂各捐一千文。福有所归。

                        同治十年岁次1871年辛未八月初七日立

     右边两块石碑字迹模糊,刻有:

门楼乃为众人之通衢,一寨之关门路乎,村里出入无倾跌之患,而致夜有守望之防,是门楼之奥也。原建经数代延年月已久,不免观心伤,不忍荒坠,厥结?是会集??诚心乐捐钱文,庶几得以共?及美,前徽足壮观,瞻亦因重修门固云尔,是为序。巽山乾向兼巳亥三分坐庚辰庚戌……四月初九日卯时安脚,七月……择用丁卯年……初一日卯时……生花山四里村……

董蒋世、董章、健世、董贵、徳廷、政世、宁世、董纯、董生、董裕、董仁秉华、董成……盛光。

                                  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孟冬月  

     而“小门众”左边仅有一块石碑,记载捐款该小门楼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有:门楼街巷各人……刻于后谨以序,……兼辰戌三分,则用……子年……初十寅卯日卯时安门。徳庭、董纯、董章、董明、徳朝、秉芝、秉、徳祥、宁世、董升、董普、董?、董光、书璋、董极、书琳、董维、秉华、盛信馀光、盛位、盛广。

通过这些文字,我发现很多迁徙外地的后裔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他们在哪,如何才回来寻根?

整理发现:第一:从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孟冬月也发现了除政世在宗谱变成振世之外,宗谱中没有发现董蒋世、董生、董仁、秉华等石碑的名字 

     第二:道光二十三年(1843)石碑中,除把董光,看作后人笔误为董先,以及把盛信读音近似盛显,就发现宗谱中没有的8名字:秉芝、董普董极、书琳、董维、秉华、盛位。

     第三:清朝同治年间《重建门楼碑》捐款名单一共是52户,对照97年前后的《宗谱》,这样,捐款碑上的父子关系是:秉芳---徳耀、德庭、徳祥,德耀---书球、德庭---董永光、德祥---馀光、盛连---启锡、秉兰---徳魁、徳朝,德朝---书谨、德魁---书璋、书瑜;秉思---徳华等六男;盛尧---启荣、盛季---福珍长子,那么,发现有盛字辈的有7户在《宗谱》有名字的:盛兰、盛芳、盛进、盛亮(无后)、  盛旦(生福秀、福德之后,后裔没有记载去向)、盛书、盛和 。那么,实际此时间未包括此迁徙外地的当时候已经有59户人家然而,由于《宗谱》对迁徙外地的没有列上,包括碑上捐款人盛祯,就没有记载去向,同时从碑上记载而宗谱没有记载的却有(除把董光,看作后人笔误为董先)董广珍、秉艺、盛通、盛细、徳富、秉芨、董普、盛宗、盛作、徳宗、盛祖、徳通、盛恩、徳裕、徳章、徳杨、增进、长赐、盛春、盛珂20户人家没有在宗谱。其中,董普道光二十三年(1843)石碑同样出现。那么,证明按此碑,此后就仅仅保留59201=38户人家。可见,迁徙外地或个别无后的合计共20户,至今无法联系的很多。那么,三个石碑统计就有20+(8-2)+4=30个名字,没有出现在宗谱上,同时出现在宗谱上的有一户记载后裔,之后没有交代后裔去向。

     我从清朝同治年间《重建门楼碑》,“先创村东,历数代而移建于西侧”言及在东面那么,从时间看,“小门众”虽在“大门众”东面,但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明显晚于今“大门众”第一次的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那么,东边则证明原来方位还在“小门众”后面。

      一些历史可以从碑刻中寻找,可是,没有碑刻的就很麻烦了。记得去年年底,一位平乐县的董氏宗亲询问我,“董佳成在解放前后搬到平乐县同安镇。当时就他一个人。属于佳字辈,董佳成---董喜荣----董明新------,”查阅钟山宗谱,只有包括护塘与另外一个村子在当时候存在佳字辈,但是依据迁徙的时间,大体初步分析所在世代的宗谱,两村宗谱都没有发现董佳成名字,看来需要查看墓碑才能最终确定。从石碑看,宗谱就缺少很多迁徙外地的名字。

结合这次考证护塘的“大门众”与“小门众”的碑刻,很多名字都没有在宗谱上记载;昔日的“大门众”与“小门众”留下的沧桑的历史,我从中看到至今185年前从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重新修建门楼那力量的凝聚,而今,这些古迹早已裂痕累累,屹立145年的门楼行将倒塌,昨日热闹的地方成为空心村,不免有些淡淡的伤感。

     201642621:22完稿,荷香月暖(qq35315992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腾讯新闻
喜洲古朴幽深的赵府及进士赵廷俊
皇思扬 (村落08 皇思扬)
【原创】牛家寨:毁坏严重的明清古寨
石塘镇石塘古村
清道光25年(1845)浦阳董氏宗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