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宋史与地方史论修谱需严谨

   广西   贺州钟山    董全吉

【摘要】乱认祖宗可悲,来者不拒接纳可笑,甚至个别人提出“有谦公吗?”,这等低级错误行为不可取。泉溪熹公是后唐时期为官,其曾孙董有林为北宋时期进士,把南宋的德昭认作后唐德昭为一人,又以南宋德昭为世系,属于清朝乾隆辛巳年(1761)时期流坑董谟、董彦仪、董彩有等到处联谱造成的错误所致。由于迁徙,陕西镇安泉溪后裔保留这谱,某江夏土地堂人在宗亲不配合乱认祖宗后,数典忘祖,贻笑千古。

1.1、宋史记载的李纲有关联的董有林、杨志

《宋史·卷三百五十九·列传第一百一十七》记载“李纲,字伯纪,邵武人也,自其祖始居无锡。父夔,终龙图阁待制。纲登政和二年(1112年,北宋)进士第”;《宋史·卷三百五十九·列传第一百一十八》记载李纲,“九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大使,纲具奏力辞,……诏以纲累奏,不欲重违,遂允其请。次年薨,年五十八。……纲有着《易传》内篇十卷、外篇十二卷,《论语详说》十卷,文章、歌诗、奏议百余卷,又有《靖康传信录》、《奉迎录》、《建炎时政记》、《建炎进退志》、《建炎制诏表札集》、《宣抚荆广记》、《制置江右录》。” 。李纲(10831140),邵武(今属福建)人。宣和元年(1119),京师发大水,他上疏朝廷,言当以盗贼外患为忧,朝廷恶其言,谪监南剑州的沙县(今属福建)税务。新兴的女真族建立金朝,并已多次打败辽军。次年(金天辅四年,1120),宋金订立“海上盟约”,联合灭辽。宣和四年(1122),宋军两次攻打辽南京(今北京)失败。李纲一生著述甚多,其遗文由其诸子编成《梁溪全集》一百八十卷,刊行于世,另着有《易传》等。

(1)、如何寻找李纲与董有林、杨志等关联证据呢?

《钦定四库全书.梁溪集.卷五二.奏知赏罚董有林、冀景等札子》:“臣契勘诸道,约日会合,进兵之初,须令赏分明,足以劝沮。窃见武节郎董有林,权知隆德府数月,修茸城池,招复逃散人户,极有风绩;武节郎杨志,昨随种师中先次收复榆次县,大兵既溃志不免退师。诸将散逸志独收集残兵, 保据平定, 屡次立功, 杀退敌马, 理须激赏。臣已便宜作奉,圣上曰:董有林与合职。杨志与免合降官,更转一官讫;冀景昨于石岭关失守,近又于文水县溃散,王用昨统守御司人兵中路溃散,近又于文水县败刼。理须重罚,臣已便宜作奉圣旨,冀景王何各削夺在身官职,令白身充统制候立到奇功与甄叙,讫谨具奏知,御笔”,之后杨志改隶两河宣抚副使刘韐,于寿阳县界“攻击贼马及杀获近上首领, 赴坠崖谷, 死者甚众” 立下战功。此后其事迹史无明载。李纲当时出任两河宣抚使,这一奏章,是据军报上报的。李纲写给皇帝的奏章,在当时的情境下,可信度当是极高的。

董有林作为武节郎,徽宗政和年间,定武臣官阶五十三阶,第三十八阶为武节郎,约当于今日的少校

(2)、杨志的有关记载

    评点水浒人物,青面兽杨志是不可或缺的,在小说《水浒传》中,有一位名叫杨志的好汉,他绰号青面兽,武艺高强,位列梁山泊第十七位。然而在北宋末年,确实有一位名叫杨志的人物,他也曾落草为寇,后被朝廷招安 。水浒传有许多的人物都是根据真实历史改变的,而青面兽杨志,他就是一个真实存在历史上的人物,抗击金兵,却被宋朝将领害死。

2014514日,河南省济源市文物工作队考古人员在龙潭湖片区建设工地,挖出一座金代砖室墓,在墓内发现了一块“故赠登州防御史杨公墓碣”,对墓主人杨志的生平作了详细记述。由墓志铭可知,墓主杨志(1073-1127)与宋江是同时代人,为河南省邓州淅川人。杨志十六岁的时候因为伤人致死而充军,后因为在战斗中勇敢超群,屡立战功,官至武德郎,曾受到皇帝的召见赞誉。靖康元年(北宋末年,公元1126年),金兵攻打太原,都统王渊率师前往支持,杨志当时隶属王渊指挥,因王、杨私人之间存在过节,上下不睦,导致交战失利。墓志的记载 “时公受制于渊,不意缘私憾虚,坐失利”。靖康二年(1127,北宋最后一年),王渊假公济私,王渊居然趁机公报私仇,将杨志囚禁后杀害,“识与不识,闻者莫不痛悼”,以军法的名义将杨志杀害。在杨志死后三年,王渊激起了“苗刘之变”,结果被乱兵所杀。杨志也得到了朝廷的昭雪,被追封为登州防御使。

据【《三朝北盟会编.卷六》:“宣和四年(1123年),六月,……童贯至河间府分军。贯至河间府,分雄州、广信军为东西路。以种师道总东路兵,屯白沟。王禀将前军,杨惟忠将左军,种师中将右军,王坪将后军,赵明、杨志将选锋军;辛兴宗总西路之众,屯范村。杨可世、王渊将前军,焦安节将左军,刘光国、冀景将右军,曲奇、王育将后军,吴子厚、刘光世将选锋军。并听刘延庆节制。”;

《宋会要辑稿.兵八》:“宣和四年,三月二十七日,……遣童贯为陕西、河东、河北路宣抚使,勒兵十五万巡边。……五月十八日,续遣少保、镇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蔡攸为河东河北路宣抚副使。于是西师稍集。种师道总东路之众屯白沟,王禀将前军,杨惟忠将左军,种师中将右军,王玶将后军,赵明、杨志将选锋,辛兴宗总西路之众屯范村,杨可世、王渊将前军,焦安节将左军,刘元国、冀景将右军,曲奇、王育将后军,吴子厚、刘光世将选锋,并听刘延庆节制。”;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又以七事献纲,……二曰:杨志昨在燕,曾受高托山赇赂。志贪财色,今闻在军,可说之要击。”等多处都有对杨志进行记载。

1.2、北宋的建昌令戴如愚与董有林

建昌县(今江西永修县)公元104年设置,是汉朝海昏县地,南朝宋的时候,海昏被分拆和并入建昌,元朝升格为建昌州,明朝初始就被降为建昌县,属于江西南康府,直到1914年才改叫'永修县’。现在的修河当时叫建昌江。1492年,明孝宗分封张延龄担任'建昌伯’、1503年做'建昌侯’。

在今江西永修县艾城镇粮站内,有一座古墓,古墓的主人就是北宋的建昌令戴如愚。一首建昌令戴如愚《荫满甘棠海泽绵》修江作宰溯当年,荫满甘棠海泽绵;旧治卜居垂燕翼,执政功烈绘凌烟。歌颂建昌(今永修)令戴如愚功绩的。诗歌中修江是指永修的修河;甘棠是永修的一地名,现为甘棠镇,代指永修,甘棠又有美德之意。戴如愚,号悟斋。宋哲宗元佑丙寅年(公元1086年)生于一官宦世家。其远祖戴护为唐兵马使,父戴泰(派名文彩)为宋朝平定军教授,世居徽州府婺源县桂岩村。戴如愚为次子,生母金氏。戴如愚自幼喜读诗书,宋徽宗崇宁癸未年(公元1103年),与好友建昌董有林同登霍端友榜进士。 

公元1105—1120年任建昌县令,在任期间,宽仁厚义,忠国爱民。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适遇方腊农民起义,兵戈扰攘,乃弃官。因避兵乱难以回故乡婺源,加之同榜进士好友董有林挽留,乃选择建昌穆坑(今永修木坑)山里定居。(摘自https://www.jianshu.com/p/80fd9537c466

2、董有林的地方史记载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南康府志》一处记载董有林,崇宁二年1103,癸未年霍端有榜;另记载:董有林墓在县北三十里。

可见,有林考取进士,早于李纲在政和二年(1112年,北宋)进士第。与建昌令戴如愚同为宋徽宗崇宁癸未年(公元1103年)同登霍端友榜进士。

当然,天一阁藏明代方志,《南康府志》是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版本,其记载唐朝的内容,就同《钦定四库全书》增加墓碑等内容添加,唐朝部分的可信度难以全部与史料一致。但宋朝与明朝相距不远,可信度高。且董有林的记载与其他史料吻合,可采信。

3、泉溪派族谱记载董有林与墓碑

因历代修谱,现在保存的基本是清朝时族谱。而熹公之孙珪公第三子,之前写的是:“山字头加广”,现在的印刷字找不到,多用:“山广”或“旷”代替。根据兄弟取名,实际“屵”为:“高大”之义,比较符合。

3.1、族谱记载

熹公,字德昭,述幼子,居抚州府乐安流坑【注:其后,才有今流坑派始祖董合迁徙流坑。与今流坑派分】,贤良博学,后唐天成时(926-929年)为武宁令,转任临川太守,终为中书参知政事,追赠文忠公。为简略表述有林公世系,简图如珪公、屵公的其他兄弟,略载为:

-----行明十七郎,字朝瑞,号梅隐,随父在邑。爱泉溪山水秀丽,遂居焉。公直而好礼,壬辰932年起兵,癸丑公元953年秋奉命领兵出戌淮徐,多历艰险,后以老病告归,乐田园以终老焉。葬建昌黄田畈(今永修县白槎乡)-----an)----園、囿、圑、囮(官名有林)。

屵公,迁修坡,娶石溪雷氏,生子三:園(行杰三郎)、囿(行杰六郎)、圑(行杰八郎);复徙建昌麻溪,娶萧氏,生子一:囮(行杰九郎,又名有林);

囮,官名有林(1082~1144,72岁),字逊尧,号桂志,载登:宋徽宗崇宁二年进士(1103年),霍端有榜,任荆州刺史。墓志铭在县北三十里虬津新城乡董家岭江宅前,妣王氏,生子一:孝均(又名:仕)

孝均(又名:仕),生三子:汝明、汝霖、汝楫

……

3.2、有林公墓碑铭

董公囮,字淑英【此官后字,另原字逊尧】,官名有林,江西建昌麻溪禾场里(今永修麻溪镇虬津麻溪村),生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802),登宋崇宁二年(1103)进士,历任荆州刺史。……公之墓,因十年浩劫之故,导致墓残碑毁,经合族后裔商定,复墓立碑。……公元二〇〇一年岁次辛巳季春,永修、九江、星子、都昌、新建、宿松数县合族重立。

4、有林公后裔修谱

从上述谱载证实:熹(字:德昭,号啸壑-----------屵公-------囮(官名有林)-------孝均(又名:仕)---------汝明、汝霖、汝楫(生子二:艺伦、艺俊)-------艺伦、艺俊(生四子:硕、碏、、磎-------(字:竹梅,随子由江右南昌迁湖广通山,娶何氏,生子一:艺道)---------艺道行福三,娶周氏,生子:甫祥、甫寿)-------甫祥、甫寿   ……

这在多地泉溪派熹公后裔谱中,皆有记载。包括陕西镇安县,柞水县董氏族谱。

同时,《山溪口分迁序》“吾支祖山广公由其祖德昭公宦游武宁。长子珪遂家,泉溪,生嵩、崇、屵。屵居修坡旋迁建昌石门,至汝楫公迁麻溪禾场。后俊公长子硕,从麻溪迁湖北麻城。传一世至硕之子艺道字福三者,又由麻城迁通羊,石门,越其孙临六公迁咸峰山。迨十五世孙荣诏公由峰山迁义宁州四都、山溪口。又有从峰山迁武宁年丰乡三十一都大沙州者,则临六公十四世孙公策公也。其他有迁榔术源口、鸣泉牛、首岭河畈、长寿畈等处,及江夏之龙泉里。有登明进士官方伯讳进者,皆临六公裔也。”明确记载“硕之子艺道字福三”、“江夏之龙泉里”等其先祖是武宁珪公的后裔。

然有武汉市江夏区土地堂的福三公后裔者,从陕西镇安谱查到了“艺道字福三”从此,了解一点祖源,却不知道《乾隆辛丑重修谱序》:“……辛巳年(1761)有流坑庠士烈族,彦仪、彩有常以联谱事,来得彼所携诸箧中者核对之无殊也”。一联谱,就把流坑无后的南宋德昭,用泉溪后唐的德昭接到南宋德昭混为一人?岂不让人耻笑。而这陕西镇安董氏族谱偏偏是这错误连接的谱。

幸好咸丰九年 (1859)《泉溪董氏谱系订讹》纠正流坑联谱的错误。

然而,有林公生殁明确了,后人修谱却把有林公后裔生殁在原有的六十甲子基础上标注皇帝年号,造成人为时间偏差,这也需要纠正。

5、江夏福三公后裔的错误溯源

本来,仔细研究族谱就会发现流坑清朝错误联谱泉溪的错误,不该把后唐德昭公认为是南宋德昭。

从时间看,德昭公其后裔在五代十国、北宋,难道他的后裔还在他之前?这本就荒谬了。

可是,就有那么几个以一己之私的宗亲,执意要把泉溪后唐德昭,当做流坑南宋德昭。于是乎,就有一武汉市江夏区土地堂熹公德昭后裔,他一人“定好了带谱归宗时间,却不曾想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同行”。便独自一人于201511月跑到流坑乱认祖源,与几位所谓的“资深族老”确认,流坑印章一盖,弄了一篇《漫漫寻根路》在会议上大言不惭:“一字一句的在流坑宗亲联谊会办公地说:这薄薄一纸归宗证明,武昌董氏等待了近七百年,从此流坑家谱德昭公谱记那个止,永远没有了! ”,既可悲又可笑。

可悲的是数典忘祖乱认祖宗,可笑的是来者不拒一脸笑纳?甚至个别人提出“有谦公吗?”,这等低级错误行为不可取。

本文从史料、地方史、族谱、谱序等全方位揭示熹公即德昭公,属于后唐德昭公,不是南宋德昭公。

201972715:19荷香月暖初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建昌、杨立仁、杨立青and张志坚、黄志忠、孙红雷
嫁人要嫁董建昌交友要找范希亮(组图)
《人间正道是沧桑》里老董(董建昌)的20条语录你最喜欢哪一句
杨立青参加宴会,谁料副秘书长董建昌是姐姐的男朋友,有人罩了
华容进士—白竹
杨筠松、曾文辿师徒与流坑的风水情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