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施芝鸿:努力实现中国“第五个现代化”(2)

  可以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看成是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之后的“第五个现代化”

  记者:您认为应该怎样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施芝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们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联、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既要靠制度,又要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干部队伍。从这个意义上,可以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看成是我们党继提出工业、农业、国防、科技这“四个现代化”之后,提出的“第五个现代化”。这表明,我们党和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正在不断朝着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目标前进,正在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运用。

  全会《决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化、定型化提升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这不是偶然的。在全会《决定》中,现代化这个关键词共出现了21次之多。这是因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所以,全会《决定》不但是以问题为导向,而且也是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指向的。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智能化平台来辅助实现。本次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据统一平台,推进部门信息共享”;“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等。这些举措也表明了信息化系统和平台将在现代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记者:“治理”同“管理”仅一字之差,如何理解其内涵的差别?

  施芝鸿: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所强调的治理,同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管理一般指自上而下的纵向管理、垂直管理,并且管理主体单一,由此而来的横不到边、纵不到底的管理空白、管理漏洞甚多。而治理既包括各方面的科学管理,也包括法治、德治、自治、共治等内涵。治理在内涵上比管理更宽泛,参与共同治理的主体更多元。提出国家治理这个概念,有利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国家对现代化建设各领域的有力有序有效管理,同各种范畴、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多元治理相结合,做到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全覆盖。

  记者: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施芝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从总目标、路线图到各项具体改革举措,都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角度考虑的。特别是《决定》关于“六个紧紧围绕”的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实际上已为我们指明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正确路径。这就是:推进资源配置更加市场化、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推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和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入人心、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更加开放化;推进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社会治理更加有序化;推进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更加科学化,等等。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朝着这些方向去努力,就一定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施芝鸿 赵登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简答题 | 简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如何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
理论征文|深刻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治理现代化”之关系
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