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矶钓的咬铅和水口

  浮游矶钓中的咬铅和水中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平衡线组的承载力和调整线组的水下状态。平衡线组承载力好理解,而利用水中和咬铅的不同配置方法调整线组状态就是浮游矶钓中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学问。有些时候,几乎一样的钓组就因为一个小小咬铅在使用时的差异却能够导致钓不到鱼或者爆钓的不同结果,这丝毫不是危言耸听。

  咬铅

  根据矶钓时的苛刻条件,对咬铅的质量要求主要有三方面:重量精准、形状规范、铅质较软。重量精准的咬铅同浮力精准的浮标相配合可以将钓组调整到最理想状态;夹到线组上外形比较圆的咬铅在水流中比较稳定,不易受海流的冲击使线组旋转摇摆,影响钓饵的稳定性;铅质软的咬铅可塑性比较强,可以毫不费力地夹到线上,线受到的压力小则不容易受伤,另外,软咬铅也比较容易从线上取下,更换咬铅比较方便。上述三条是钓友选购咬铅的基本要求,不要小看这三条不算太高的标准,市场上真正能达到上述要求的产品并不多。

  浮游矶钓咬铅的号数划分是根据猎枪子弹中铅粒大小的划分得来的,型号从最小的G8号一直到最大的6B划分为14个等级,每个号数对应相应的重量,同时也同浮标的号数相对应。使用时要依照浮标大小和钓场环境条件灵活搭配,既可以直接装一颗与浮标同号的咬铅调整钓组,比如5B丹锥只夹一颗5B咬铅,也可以根据浮标号数对应的浮力大小将几颗咬铅的重量相加进行调整,比如5B丹锥(1.85克)可以夹1颗2B咬铅(0.75克)和2颗B咬铅(0.55克)调整成丹锥顶部平水状态;既可以减少咬铅重量使浮标露出水面多一些,也可以增加咬铅重量使浮标沉入水下进行全层搜钓,各种调钓方法要灵活运用,咬铅配置要视情而定。

  需要注意的是,咬铅的号数从B开始,数字越大咬铅的重量越大,比如2B大于B,4B大于3B;而从G开始,数字越大重量越轻,比如G3比G2轻,G5比G4轻等等。另外还需注意的是,大小咬铅的重量差别并非简单的倍数或者简单地相加,比如2B的重量并不等于2个B重量之和,2B咬铅的重量是0.75克,2个B咬铅的重量是2个0.55克,也就是1.1克。这一现象其实给使用时带来很多不便,笔者真希望有人将其号数和重量重新对应划分,制定一个容易掌握的标准。

  (不同号数的咬铅)

  咬铅重量与配置对照表

  1、咬铅的作用和影响

  (1)使线组下沉,抵御风力影响。咬铅可以利用自身重量使线组下沉自不必多讲。在风力较大的天气,风会对主线施加一定的力量,这个力量会拉动主线使线组不容易下沉,如果这个力量大于线组的下沉重量,线组就不能顺利下沉,表现为主线上的线结不能到达丹锥顶部,钓饵也就不能到达预定深度,这时就需要比较重的咬铅来克服风的拉力。

  (2)克服海流的影响,使钓饵顺利到达钓棚并维持在这一深度。我们知道海流的力量作用于线组的结果是使线组上扬,并且海流的速度越快线组上扬的越厉害,如果这时不给线组一个附加的向下拉力,钓饵就不可能到达钓棚。使用咬铅后,就可以利用咬铅的向下重力来克服海流造成的线组上扬。

  (3)稳定钓饵。如果钓场的流速较快或者下层流水紊乱,搅动厉害,水流的力量就会将钓饵冲击的上下左右不停摇摆乱转,这种情况下,目标鱼会对钓饵产生戒心不敢咬饵或者不容易咬中钓饵,显然这种状况对垂钓有非常不利的影响。这时贴近钩子附近夹上一颗适当大小的咬铅就会使这种状况得到极大改观。

  (4)咬铅配置方法不同钓组的顺畅度也不同。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举一个例子:假如一个5B丹锥、子线长4米的钓组在有流水的钓场使用,我们采用两种咬铅配置方式,一种是用一个5B(1.85克)咬铅直接夹在距钩子1米的子线上,另一种是紧贴主、子线连接的8字环附近主线上夹一颗2B咬铅,然后再向下1.5米夹一颗B咬铅,再向下1.5米再夹一颗B咬铅。两组线组同样都是调整成平水状态,我们会发现,只夹一颗5B咬铅的钓组在夹咬铅位置由于受到海流的冲击,咬铅处的子线会出现一个明显折点。咬铅以上子线在咬铅重力作用下接近于垂直,而咬铅以下子线则明显上扬;后一种分段配置钓组由于将5B(1.85克)重量分成了一个2B(0.75克)和两个B(0.55克),咬铅处的折点明显较小,钓组明显顺畅的多。

  (重铅单独配置同分段配置的钓组差别)

  2、咬铅的具体应用方法

       在阐述下面的观点之前首先要说明,咬铅的配置没有一个固定公式,必须依据现场的风、浪、流、钓棚、水下地貌、鱼的活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因此,下列观点只能作为一般性原则进行参考。

  (1)咬铅的位置。在风大流缓的环境,如果仅仅为了应对风的影响,咬铅应该靠近8字环(直结)近一些,重量也应该集中配置,这样咬铅重力克服风的作用才比较明显,也比较容易创造出子线轻飘自然的效果;在流大风小的环境,如果为了克服水流造成的钓组上扬影响,咬铅应该夹在子线中下段,利用咬铅的重量压沉子线,垂钓效果较好;无风无流的环境有两种选择,一是为了使钓组下沉自然,可以在八字环附近集中配置咬铅,子线上不夹铅。二是如果仅仅为了下沉需要,可以将小号咬铅夹在靠近钩子附近的子线上,但这种配置方式容易降低钓饵活性使钓饵显得比较呆板,实际应用时要勤加配合“上提——停顿——放”的N字型操控;底流紊乱时,如果为了稳定钓饵也可以根据流的大小贴近钩子夹一颗小号咬铅;水面小杂鱼很多而底层杂鱼少时,为了快速穿过上面的杂鱼层,可以将适当大小的咬铅夹在距离钩子近一些的地方;既有风又有流又需要稳定钓饵时,最好采用分段式配置方式,在上、中、下不同位置分别夹咬铅。

  (2)分段式钓组咬铅配置的大小顺序。采取在子线上夹多个咬铅的分段式钓组,为了使咬铅既发挥抗击风、流的作用又能使钓组顺畅自然并形成合理的打斜效果,一般情况应坚持自上而下咬铅逐渐减小的原则,例如3B(0.95克)钓组想要夹两颗咬铅时就可以采用自上而下B(0.55克)、G1(0.40克)的配置方式。但有些特殊情况恰恰需要反其道而行之,比如在激烈翻搅的浪冲点如果想保证钓饵不被水流扬起,则需要靠近钩子的咬铅重一些。

  (咬铅大小顺序的不同排列方式对钓组的影响)

  (3)重铅和小咬铅的使用。重铅有利于线组的快速下沉直击底部,但下落过快的重铅容易使跟不上重铅下落速度的长子线同主线缠绕,因此,除非不得已应尽量避免采用重铅钓组,确实必须采用则应适当减小子线长度(重坠钓组下沉时发生的同子线缠绕问题)

  G4号到G8号的小咬铅除了可以用来微调钓组外,更主要的作用是夹在靠近钩子附近起稳定钓饵的作用。千万不要小看了这点重量,在应该使用时夹上一个适当的小咬铅不但会使信号增多,而且信号出的也更加漂亮,而不应该使用时如果仍然贴近钩子装上这个小东西,无形中等于增加了钩子重量降低了钓饵的活性,也不利于轻口鱼吸饵入口。另外还要注意,在采用N字型控带操作时,不加小咬铅的钓饵在释放线组时的下沉速度比较慢,而加了小咬铅的钓饵下沉速度会明显加快,这种速度上的差异会导致垂钓结果的明显差异。

  (小咬铅的安装)

  (4)超载配置。一般情况下咬铅的重量都会小于或等于钓组承载力大小,以便于使丹锥能够浮在水面。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却需要类似于全层钓法的超载配置,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一是鱼口非常不好时,经常表现的浮标信号是丹锥下沉了一些却不再有进一步的加速下沉,扬竿也中不了鱼,收起竿查看钓饵会发现有被咬过的齿痕。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流水缓和的水域,特别在以黑鲷为对象鱼垂钓的后半段时间比较多见,反应的本质是吃饱了的鱼在玩饵。这时可以利用咬铅使这种状况得到改观,方法是在已经平水的钓组上贴近钩子夹一颗小咬铅,让钓组慢慢下沉,有助于鱼大胆吞钩并使信号放大;二是在激流里下竿,由于水的能量很大,普通钓组的钓饵是不容易沉到钓棚的,这时可以采用重量超过丹锥承载力的咬铅组装在钓组下端对抗流水。

  采用超载配置操作时,一般不用过多顾忌丹锥是否沉入水下,只要间隔地采用“拉拉放放”的控竿动作控制着钓组下沉,多数时间可以通过直感体会鱼扯竿的信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认识浮游矶钓(二)
矶钓问题讨论--咬铅、水中、全游动
钓组分享|矶竿立漂串钩钓组
如何抛投钓组——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立漂调法(二)
钓鲫鱼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