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一定要学会的这种说话套路,否则将被人引入事先设计好的陷阱。

伍子胥离开吴王僚投靠公子光后,恨自己不能亲手杀了平王,愁的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后来楚平王也懒得等他了,就自己先死了。伍子胥听说后哭的差点背过气去,即便楚王先死了,也绝不这么便宜他。

这天,伍子胥想到一个既能攻打楚国报大仇,又能帮公子光(他就是春秋五霸之一吴王阖闾,杀了堂哥僚登上的王位)解决编制问题的妙主意。

伍子胥必须将攻打楚国与公子光上位的事情结合起来,否则难以取得公子光的全力协助,理由大家懂。

他对公子光说:“如今楚平王刚死,朝廷里没有能干的大臣,公子何不秉告王僚,趁楚国丧葬混乱之机,发兵伐楚,待国内空虚,然后乘机图霸?”

意思是借着攻打楚国的名义,把王僚那些强大势力都支开,然后便可乘机上位。

吴王僚当时身边有“四公子”护权,他们分别是掩余、烛庸、公子庆忌(僚的儿子)、季子(僚的叔叔),所以要想办法把这四人给支开。

整个计谋的思路已经出来了,接下来执行是关键。

如果你是公子光,你要怎么做?你是不是回家喝几口酒压压惊,就直接赶去吴王那劝说吴王伐楚了?

如果是的话,说明你思考问题非常不周密。

我们看公子光是怎么做的。

公子光问道:“要是王僚派我当领兵的大将,那可怎么办?”

伍子胥说:“公子你假装从车上摔下来伤了脚,王僚就不会派您去了。然后您再推荐掩余、烛庸当大将,再让公子庆忌联络郑卫两国,一块进攻楚国。这样一下子可以除掉王僚的三个羽翼,王僚就死在眼前了。”

公子光要是没有提前料到吴王会反过来让他领兵伐楚,那就是搬着石头打自己脚了!编制没解决自己反而要战死沙场了。

当你想将他人拖进事先设计好的陷阱中时,首先要确保自己能不能一直站在安全处,围绕这个问题,你就可以思考出很多防范措施出来,比如公子光就思考了吴王是不是会让他带兵,围绕这个问题,他要想出措施。

伍子胥建议公子光“先摔伤腿脚,再去说服吴王伐楚以免被派去领兵”是非常明智的。

当我们想推脱一件事时,在等对方开口前,一定要先发制人。如果等别人先开口,你一时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只能就范,事后你编造的借口都没有说服力。

《女医明妃传》里,皇帝被群臣三说两说答应御驾亲征,事后后悔,于是装摔伤,第二天让人抬着去上朝,结果担架一出现,群臣开始议论皇帝是不是贪生怕死故意装摔断腿了。这就是事后找借口的结果,无论是否摔伤,在群臣眼里皇帝都是在装。

我们来捋一捋这整个复仇的思路:让公子光把腿弄骨折,然后一瘸一拐的去吴王僚那说服他伐楚,支开王僚身边的四支势力后咔嚓他。

这件事的难度是要说服吴王伐楚,而且还必须要他派掩余、烛庸两位大将领兵前去,还要把庆忌、季子也打发到其他国。做这些事时还不能让王僚怀疑他别有用心。大家都知道,公子光和王僚之间有故事。

所以这事一般人干不了,需要有一定才智的人才能胜任。我们看看公子光是怎么做的。

第二天,公子光将伍子胥攻楚的好处和原因原话带给王僚。当时吴国与楚国势均力敌,一直都想收拾楚国,奈何找不到好的机会,这下听公子光说的这么有板有眼,王僚自然很高兴地答应了。

说服他人,先要知晓他对这件事是否有意。还要知晓他心里的顾虑和担忧,如此才能对症下药一击即中。口才是一个人才智的外在体现,没有智慧的人,口才一定拙劣,因为他根本想不到那么周全。这里的公子光知道王僚有想侵占楚国的欲望,也知道他的顾虑(怕打不赢楚国)。所以,只要去撩拨他攻打楚国,再分析吴国的胜算,如此投其所好,便大事可成了。

吴王答应公子光攻打楚国后,公子光立即又说:“这事本来我应该效劳,怎奈我因为从车上摔下来,把脚摔坏了,正在医治,不能担此重任了。”

未等吴王开口商量战事细节,公子光先发制人,说按理应该是自己去才对,但是如今摔断了腿,实在无法效力了。这就最大程度减少了吴王对他的怀疑。

其实如果吴王先开口喊他带兵,他再说腿摔了,吴王也不会有疑虑(毕竟腿是之前摔断的),但是效果打了折扣,因为吴王喊他带兵时他才说:啊?你喊我带兵啊,我腿断了,没有办法为你效力呀!显得很被动。

而公子光自己先开口,意思就成了:这件事,按理我应该带兵,我也很想亲上沙场为你效力,只是腿前几天摔断了没办法。这样显得公子光积极主动,早就有自己带兵出征的意思,根本不用吴王来问,足以见公子光的真心。

好,既然公子光不能去领兵,那总要有领兵的人。猜测吴王一定会问公子光谁去,这时他便可以发表自己意见了。

公子光与吴王的对话中,一直掌握话语主动权,把自己成功撇开的同时,不断引导着吴王往自己想要的话题上窜。果然,王僚开始问他了。

“那么谁可以当大将呢?”

公子光说:“像这样的大事,不是特别亲信的人,决不能交给他。大王自己挑吧。”

公子光是不能直接说让掩余、烛庸去领兵的。这样有特意指向这俩人的嫌疑,容易引起吴王的猜疑:为什么你一定要举荐这俩人去打仗呢?这俩人都是守护我的,把我身边的势力调开是几个意思?所以千万说不得。

公子光很聪明,没有点他们的名,却在暗地里引导着吴王,他补了这么关键一句:“这种大事不是特别亲信又善战的人,绝不能交给他,大王自己挑选吧。”

名义上说让大王自己挑,实际上用“特别亲信的人”把掩余、烛庸给拉出来了。

说到特别亲信又能打仗的人,王僚自然会首先想到掩余、烛庸。

于是王僚自己问:“掩余、烛庸行吗?”

公子光说:“正合适。”

整个过程,公子光没有给吴王任何明确的建议,只是不断引导吴王主动选掩余、烛庸这俩人出征,这和公子光可没有半毛钱关系,吴王也不会多疑。

公子光不愧是后来的春秋五霸之一,说话非常有水平。这种引导他人说话的技巧大家自己去体会。和我上篇文章《学习伍子胥如何引导他人说出我们想要说的话》可简单多了,那里还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这里只要动动脑筋,把说话的方式调整一下即可。

现在,掩余、烛庸这两支势力已经调开了,只剩王僚儿子和叔父了,再把他们也弄走,就大事可成了。

对话还在继续。

公子光说:“向来是晋国和楚国争霸,吴国总当属国。如今晋国已然衰弱,楚国老打败仗,诸侯和他们离心离德,还不知道投靠谁好。如果派公子庆忌去招集郑国卫国的兵马,联合起来进攻楚国;再派延陵季子去晋国讲和,顺便察看中原有什么破绽;大王在家训练水军,为将来作准备,这样霸业就有希望了。”

这一段话说的王僚心花怒放,觉得消灭楚国指日可待了。

于是就派掩余、烛庸率兵伐楚,季札去晋国讲和,惟独不派庆忌出去。

公子光说的很有道理,但是王僚却没有把庆忌安排出去,为什么呢?我们说过,王僚身边就是三拨势力护权,如今调开了两拨,身边只有自己儿子这一股势力了,再调开,是人都会觉得不安全,当年楚灵王就是因为攻打徐国时,都城没有牢靠的心腹势力,导致丢了王位。吴王可不能不引以为戒。

不过没有关系,现在没有支开庆忌,那就等下一步安排,王僚没有让庆忌去郑卫,一来是没有安全感,其次也是因为相信吴国能胜楚国,根本不要什么郑卫帮忙,可是一旦战事吃紧,吴国步步沦陷危险重重而掩余、烛庸又在楚国无法脱身时,王僚在形势的逼迫下,将有可能被迫重新安排人去联络郑卫两国求得帮助。

所以有时候我们被人拒绝,或没有把人引诱到我们设计好的陷阱时,也不必自暴自弃,只要在保证自身不被拖下水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按原计划行事。他不钻你圈套,只是因为形势还未到非要走那一步的时候,随着后期整个局势的不断推进,一步步把人推到没有选择的地步时,就非你的套不钻了。吴国后来伐楚失利,吴王又把儿子派到郑卫两国就是一个例子。

后天为大家继续讲解,从吴王之死,学习如何判断哪些是名义上是要帮助我们,实际是要坑我们的人。本来应该是今天的文章要分析,但篇幅太长了,只能分两篇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夏古国(6)——吴国
吴王诸樊小传
吴国
正史上记载的伍子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十世家之吴太伯世家第一
吴越春秋之姬光夺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