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落日楼头,栏干拍遍

  我们今天读诗词,会把辛弃疾当做是豪放派最典型的词人,他的祖父辛赞曾经在金朝的开封做过知府,他自己完全可以再去做金朝的官,但是他却一生力主抗金。他二十岁的时候在山东老家,就曾经集结两千人,加入耿京的起义大军。三年以后,耿京的军中出了一个叛徒张安国,杀死了耿京,解散了义军。辛弃疾带着自己身边仅有的五十多人,杀入金人的重重包围之中,活捉了张安国,束马衔枚,夜行疾驰,一路奔回了南宋的领地,到临安把张安国斩首。那一年辛弃疾只有二十三岁。这样一个人,你能只把他看做是一个文弱书生吗?

  看看他的登楼,看看他的气概。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山的北固亭,一眼望断长江。他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还有什么地方能去望见他的神州啊?有多少中原大地已经在异族的铁蹄之下了,此一刻此一地,满眼北固亭楼头的风光,望见了古今的那些兴亡,悠悠远去,眼前只有这带走了千秋往事的不尽长江。

  在另一座著名的楼上,辛弃疾的心事百转千回:“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十斗是一斛,千斛得是多少?他给自己的忧愁一个量词,让后世读到的人望向天际,细细铺开千斛忧思。他上这个高高的楼头来吊古,忽然觉得心头被那么多的怅惘满满地堵塞住了。“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建康,如今的南京,一直被称为是虎踞龙蟠的帝王之都。而今纵目四望,看到的只是破碎的山河,朝代的兴亡。“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斜阳在袅袅烟柳外,水边有觅食的飞鸟缓缓归来,风吹着陇上的乔木黄叶萧萧。“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水上孤帆西去,不知什么人,吹起一声笛子的悲鸣……这一刻所有的忧伤无法言说,这半阕词,悠悠喟叹着自己一眼望见的古今兴衰。

  还是在建康赏心亭上,他还有另外一首最著名的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长江水里流淌着光阴,远远望去,徐徐展开的是又一个辽阔的清秋季节。“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那些小山,因为离得太远,望过去有的像美女头上的螺髻,有的像横陈的一支支玉簪。这么灵秀的江南山水,在他看来不过是“献愁供恨”而已。只有江山见证了兴亡,虽然江山不改颜色,但在这个清秋的季节,还是隐隐地把那种物是人非的忧伤衬托出来。辛弃疾总想领军抗金,收复失地故乡,但是又做不到。一个山东大汉流落到了江南,自称为游子,就算腰间带吴钩,他又能够做什么?唐朝的李贺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可辛弃疾的吴钩此刻无处搏杀,在这个时分他能够做的事情只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几个短短的句子,地点是落日楼头,声音是断鸿声里,主人公是江南游子,动作是拔出吴钩看了,无奈之下把栏干拍遍。为的是什么?“无人会、登临意。”

  为什么我们要向古诗词学习呢?因为它会把人的情绪变得动作化。我们现在总在描写一个人心中悲伤啊,难受啊,失落啊,空虚啊,这都是什么感觉呢?辛弃疾用一连串电影画面般的动作,把夕阳迷离断鸿哀声之下无可托付的一段心事表现得酣畅淋漓。接着他连用了晋朝张翰和三国刘备的典故。“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我不能像西晋张季鹰,可以忘怀时事,见到秋风乍起就想起家乡苏州美味的鲈鱼,居然弃官归乡。于我而言,那不是一份安顿。“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我也不愿像只为自己置备田地房产的许汜,不然应该心存惭愧,无法去面对雄才大略的刘备吧。仅仅为安顿生计,我心有不甘。“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这里又用了东晋大将桓温之典故,桓温北伐,看着自己早年间种下的那些树苗已经几围粗,抚树流泪,“可叹流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树都长这么大了,人怎么能不经过流光的蹉跎?辛弃疾借此抒发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惆怅。“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当时他正在建康通判的任上,南投八九年,但一直都被闲置着,英雄蹉跎了最好的年华,犹自不得报国。他看山看水都是愁绪,心事无法寄托,只有美人的红巾翠袖来擦掉这一把英雄之泪。

  都说词小,有人认为“词”是“诗余”,就是诗人的余兴之作,所以小词往往都是儿女情长。而词也能写得如此之大,有苏东坡之旷达,辛弃疾之豪放。我们只要读一读中国诗词,它的美就在这种音韵跌宕之间回旋,境界悠远。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词人想起了当年京口这个地方曾是孙权的屯兵之地,孙吴政权的那种风光,那样一种雄迈,与曹刘对峙、鏖战时,何等英雄气概!难怪当年曹操感叹:生儿子要像孙权这样啊!这种对手之间的惺惺相惜,更让辛弃疾感叹时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痛惜不已。

  人在高处,会向两个方向眺望,一端眺望无比辽远的世界,另一端望见无比深邃的内心。辛弃疾就是这样一次一次向外眺望,向内反省,无限辽远,无比深沉。

  辛弃疾在江西造口壁上写下来这样一首词:“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郁孤台就在现在的赣州,他望见的那条江其实是赣江。他是向“西北望长安”吗?他以唐代的古都代指宋代的汴京,因为这时候已经是南宋了,他的痴情远望,望向的是原来的北宋汴梁,从赣州到汴梁,视线穿越了无数青山叠嶂。在这一路,像他这样不计其数从北方漂泊而来的难民洒下的泪水,都汇聚在郁孤台下滔滔的赣江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伤心江水浩荡东流,即使重叠青山也阻挡不住。而他站在这样一个孤台之上,在江边听见了鹧鸪声声,越发使得自己的心缭绕在深深的忧愁之中。一座一座的楼台,连成了他的人生,一次一次登楼的兴叹,有种老将的忧伤,有种英雄的豪情,有他的不甘,有他的无奈。

  但是你能想到吗?同样是登高,这样一个传奇英雄,也可以写出来缠绵辞章。

  他曾经在楼头上写下这样的《鹧鸪天·代人赋》。“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晚日中寒鸦归巢,为什么牵绊出了心中的愁绪呢?柳塘新绿一片温柔,他又想起了什么样的人呢?“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如果人间都没有了离愁别恨,我们大概也就没有这些苍苍白发了吧。当鬓染霜华的时候,有多少蹉跎的心意都不得言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小红楼里面藏着故事,那些温柔记忆大概还在,由于相思又重来寻寻觅觅。“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当年在这里留下温柔往事的那个人,已在远方,千山阻断,但是你还是想见她,所以人和自己的情思都困在楼上,“频倚栏干不自由”,心怎么也放不下,怎么也忘不了,怎么也丢不开,在栏干上这里看看,那里靠靠,终究无法展颜。这写得何等温柔曲折啊。登楼这件事,可以让我们不同的心事在高处片片洒落。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温度,种种人的情绪,都在楼头飞扬。

  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有句“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鹅湖归来,病体初愈,纵使美景如画,自己的心已自万事休休。既然英雄有志,报国无门,不如学殷浩整日书写“咄咄怪事”,不如像司空图那样建个“休休亭”做位隐士吧,就把自己安顿在山水之间去看“一丘一壑也风流”。他曾写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进退之间两相纠结,想要真正放下心事,也需要一个说服自己的过程:原来这颗心真的老了,虽说不清楚筋力衰了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一个上遍了楼头的豪杰,终于有一天懒得上楼了。

  辛弃疾还写过一首特别有人生辗转况味的小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年轻人没有真正经历过人间的离恨,但是为了写词,他总得找点忧伤的感觉,去哪儿找感觉呢?就去登楼,只要一上楼,就觉得很孤绝,就会觉得能望向无边的远方。“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不出的委屈才是真正的委屈,轻轻一声“天凉好个秋”,你以为他是真潇洒吗?那是无法言说的伤痛,都付与一把云淡风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教案 辛弃疾
辛弃疾《水龙吟》:代表千百万群众和爱国志士的呼声,是千古名篇
名家解读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163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