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丰金厢三个耐人寻味的村名

陆丰沿海村镇的地名很朴素,如甲子,因港口有60个礁石合甲子之数而得名,碣石因有一粒碣黑色的大石而得名,金厢也是如此,因大路边的狮山脚下有一粒长约3米,宽1米多,高约50公分的金黄色,形如厢子的大石而得名。因“厢”在当地方言的发音与“伤”相同,故聪明的金厢先人约定俗成的改了发音,有说是改喊“金生”,但笔者听来的印象是“金升”。反正是改个喊法,既保留金厢的字义又搏口彩。金厢石的位置在金厢圩内的狮山脚下,现陆城通往金厢公路的路边。前些年因水产建设一个晒脯町,平整地基,可能把该石埋于地下,现在看不到了。

但金厢镇内有三个村名却耐人寻味。它们是官路厂、蕉园、和前厝。

几年前笔者有位同学从广州回来,邀我到他家乡金厢官路厂做客。当时只觉得那一带的渔村很宁静,时近中午,田野已没有劳作的农夫,平坦但弯曲的水泥村道少有行人,只有田野四周鸟在欢叫。同学成了理所当然的向导,跟我介绍路过村庄的名:这是顶蕉园,那是下蕉园,这是前厝,再前面的那个村叫洲仔,而我们当天的目的地俗名叫厂,行政区域名叫官路厂。但没有厂房车间,我当时问老同学,这厂的村名从何而来?他也不清楚。只知历史以来大家就这样叫。

最近随金厢乡史编写组深入调查,方知这几个当地人日常随口叫喊的村名竟是历史的活化石!

金厢地处碣石湾湾肚,是海防前哨。历来是国家重视的军事要冲。因金厢自古以来是产盐基地,盐税是历代朝廷的重要税赋,明朝时朝廷在碣石设卫,在金厢设所,所下面设寨,金厢湾肚所下设有平乐寨、开封寨和寨仔三个寨。卫、所、寨都有驻军。另官府在海盐生产、盐税征收也设有常驻机构。当时朝廷有一个遍布全国的特务机构叫东缉事厂(俗称东厂)。征收盐税这样的肥差东厂当然要介入。于是在金厢就有一个“厂”,设在官道边,叫官路厂。也就是说金厢官路厂的厂不是搞生产的厂,而是朝廷东厂的分支机构。这些官吏都是朝廷从外地调派而来,可谓来自五湖四海,这些官吏有可能在金厢安居下来。这也是金厢全镇数万人口竟有49个姓氏,且有一些不同于周边其他地方很罕见的姓氏,如韩、龚、雍、骆、车、祝、缪、文、关、房、卫等等的原因。军队与税吏在这里驻扎,当然就要附带后勤、仓库保管、及随从家眷。这些外来人员在金厢碰到的突出问题就是水土不服。就是现在,大安、东海等地的人到金厢生活也觉得金厢的水土难适应。大便秘结是水土不服的突出表现,也是最要命的。而舒缓这一症状的最有效办法是吃香蕉。于是数百年前香蕉成了这些外来人员的抢手货。香蕉有销路当然就有利可图,于是周边民众就大力发展香蕉种植,在“厂”的附近种植香蕉,规模成片成园。而且有多个香蕉园,遺存下来的地名就有“蕉园仔”、“顶蕉园”和“下蕉园”。但水土不服是有时间性的,一段时间后,外来人员适应了。香蕉的销量减少了,获利当然就减少了,村民也就懒得再去管理了。再加金厢是沿海地区,经常受台风破坏,且香蕉树招风,这样一来蕉园就没了蕉树,只剩地名沿伸下来。

前厝作为地名很普遍,很多乡里都有前厝,后厝的地名。但这些地名都有一个参照物来比较其前后。如在一个老村、一间祠堂的前后来取名。但金厢的前厝是没有参照物的,因为它本来就不是什么前厝后厝,而是在当地方言中与前厝发音相同的“征处”。即是当时官路厂设置来检查过往路担,征收税款的常设关卡“稽征处”。这个“稽征处”估计当时就应该有卖茶水、点心等摊点,日久了成了一个居民点。这就得有个名。也许当时的人觉得“稽”字难读,就简称“征处”。“征处”与“前厝”在当地方言中发音相同。

明朝设置东缉事厂是在1420年,随后延续了近200年直至明朝结束而止。也就是说金厢的“官路厂”、“前厝”、“蕉园”是叫了五、六百年的古地名!这些古地名是当年金厢社会活动的缩影。庆幸的是它们一直没有改名。

  吴志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杂粮走地鸡”——好货不怕比,好鸡不怕试
大型!陆丰这个村做戏,观众上万人!据传“10万一夜”?
清平乐·(观看陆丰南溪村滚地金龙有感)
清代的赋税制度是怎样的?
邢希池:不愿当官的张伯乾——武邑一村一故事(一)
黄帝世纪之帝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