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安碑林博物馆 北魏皇兴五年造石佛像
《皇兴五年造弥勒石像》
皇兴五年造弥勒石像,1949年前出土于陕西省兴平县,1953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北魏佛像造像艺术主流和中心地区的代表作品。此造像为减地平刻,其正面造像为弥勒像,像通高86厘米,宽55厘米,弥勒交脚坐于狮子座,下有地神托举。背面纵分七栏,刻十五图,有佛祖降生、九龙灌顶等,均为《弥勒降生经》中故事。与前面主尊弥勒呼应为统一内容,艺术及问无价值极高,蜚声海内外。佛像丰面圆颐,穿通肩大衣,衣纹细密,有厚重感,交脚坐于狮子座上,下有地神托足。身后附舟形背光,浮雕火焰和化佛。由于受印度犍陀罗雕刻艺术的影响,这件造像还保留着高鼻、大眼、宽额的特点,早期佛教造像的特征十分明显。
背光的背面纵分为七栏,每栏又横隔为若干小区,共十五幅图画,分别浮雕藻饰佛教故事:佛祖降生、九龙灌顶、树下思惟、乘象入胎、礼弥勒佛、儴佉王与二大臣商议出家、弥勒往耆阇崛山等。画面安排呈跳跃式,雕刻也采用中国传统的减底平雕方法,形象生动,雕工精细,如同一幅生动的连环画。基本表现的都是弥勒下生经的内容,这与石像正面交脚弥勒佛造像是一致的,体现了明确而统一的图像志特征。背面的图像,除了最下层的四身天人像与石像正面下方四像相对应外,上面均与弥勒下生经有关。
弥勒信仰在北魏已十分流行,然而更多的是弥勒上生经造像,即表现成佛前的弥勒菩萨。至唐代才大量出现弥勒佛造像,主要是倚坐式。交脚式是中亚、甘肃以及长安一带在北朝时盛行的样式。佛像造型和衣纹,也体现出中亚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背面的下生经内容与下部的八身天人像都没有用阴线刻出五官细部,这应是陕北汉代画像石类似的刻造方法,即墨线描绘甚至是上彩。
下部残存大段铭文,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因正面佛像浮雕甚高,故仅传拓背面刻发愿文与浅浮雕图像。由于背光的优美形状、丰富构图和率真的书法,该拓本常被用于《中国美术全集》等多部大型美术类图书的封面,是半个世纪以来新出碑刻拓本的大名誉品。该造像是北魏佛像造像艺术主流和中心地区的代表作品。
《皇兴五年造弥勒石像》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甚至其拓片都极其珍贵。
拓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魏佛造像赏析【陕西篇】
“长安佛韵”(下)of西安碑林博物馆
一窥长安造像之美。 西安·西安碑林博物馆...
博物游| 上博古代雕塑馆是一本“石头史书”
西安碑林博物馆(三)石刻艺术馆
长安佛韵:宝相千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