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
国博《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重新开馆后,首轮推出“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览,以展示中国古代瓷器美轮美奂的艺术魅力,可见其对古代瓷器艺术的重视。此展分为青瓷、颜色釉瓷、青花瓷和彩绘瓷四个部分。
青瓷是颜色釉瓷中最早出现、持续时间最长和最具东方艺术特色的瓷器;彩绘瓷中的青花瓷,直到今天仍是产量最大、最为有名的瓷器品种,所以国博将青瓷和青花瓷单列出来,作为展览的独立单元。希望观众在短时间内通过这百余件展品能了解各个瓷器品种的演变过程,并深入理解其历史内涵,较全面地欣赏我国古代瓷器的艺术魅力,得到美的享受。
青瓷莲花尊(南北朝,南朝),盛水或盛酒器,河南省上蔡县出土,高49.5厘米。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许多建筑、日用器物都用佛教图像加以装饰。这件莲花尊颈部有2个天人、4个交脚而坐的佛像。“天”是佛教对神的称呼,佛经中有20种“天”和其他小神,许多神住在天上,叫做天人,表现他们时多作飞腾状,故今日又习称“飞天”。飞天能奏乐、散花,又能护法,是佛的弟子和侍卫。莲花在佛教信仰中象征洁净。尊腹部作出浮雕式莲花4层,上3层下覆,下1层上仰,把器物形体配合得很华贵。
后为绿釉贴花连珠纹盖碗(北齐),通体满施绿釉,满釉支钉烧,器身装饰不同大小的连珠纹,辅以贴塑,精美异常,为非常少见的北齐瓷器精品。前为绿釉连珠纹碗(北齐),器形挺拔饱满,也是非常少见的北齐瓷器精品。
秘色瓷盘(唐),高6.1厘米、口径23.8厘米,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造型简洁,通体素面无纹,釉质匀净。秘色瓷是越窑青瓷中的精品,以青绿釉器为主,也含少数青黄釉和加银扣或金银装饰者。
青瓷双螭耳尊(唐),盛器,高60.8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15.5厘米。唐代陶瓷器的某些造型曾受到西亚和中亚的影响,如盛行于初唐的凤头壶和双龙耳瓶均吸收了“胡瓶”的特点。这件青瓷双螭耳尊也是初唐的此类作品,设计巧妙,造型雄伟。
官窑菱花形洗(宋),釉层肥厚润泽,开片满布,是宋官窑之精品。
龙泉窑弦纹贯耳壶(宋),盛水具,高33.3厘米、口径11.1厘米、足径12.7厘米。龙泉窑遗址在今浙江省龙泉县,是宋代南方重要产瓷区,以烧制民间生活用具及各类文具为主,也烧制香炉、塑像等。龙泉窑属南方青瓷,北宋时釉色艾绿,多用刻花、蔑划的技法表现各种花纹;南宋中期以后釉色粉青,多采用划花、堆花装饰。女真人和蒙古人占据北方大部分地区后,定窑、汝窑、钧窑、耀州窑等名窑相继衰落,龙泉窑的地位更显突出,人们普遍使用龙泉窑的青瓷。浙江、福建、江西等地制监业受其影晌,也纷纷烧制与龙泉窑风格相同的青瓷,形成特有的青瓷窑系。龙泉窑青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到东亚、东非、阿拉伯各国。
越窑青釉划牡丹纹盘口瓶(宋),造型端正,纹饰线条舒展流畅,底足露胎铁足,为南方越窑的典型作品。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宋),器形仿古玉琮,成对尤为难得。
磁州窑白地剔划黑花玉壶春瓶(宋),通体施黑釉,瓶身剔黑缠枝牡丹花,肩部剔卷叶纹,瓶口内壁满施黑釉。此瓶剔划花技法犀利流畅,釉黑如漆,是北宋磁州窑剔黑典型作品。
官窑粉青釉葵口洗(南宋),薄胎厚釉,造型精巧。
钧窑盖罐(元),高19.8厘米、口径13.5厘米、底径8.5厘米。盖为山形小钮,斜平顶,直壁,子口。罐为子母口,矮颈,双环系,鼓腹,圈足。釉色月白,釉面光亮,匀净细润,呈现不规则玫瑰紫色窑变。内外壁皆施釉,足底无釉,垫烧。此盖罐釉色匀净光亮,积釉肥厚,窑变瑰丽,是元代钧窑中的佳品。
甜白釉僧帽壶(明永乐),高19.7厘米、通流长16.7厘米、足径7.5厘米。壶因口部形似僧人之帽而俗称“僧帽壶”。阔颈,鼓腹,瘦底,圈足。壶身一侧口边至颈部置宽带形曲柄,相对的另一侧出鸭嘴状流槽。通体施甜白釉,无款识。此壶造型端庄秀丽,釉面恬静莹润,釉色白如凝脂,优美的器形配以甜美的釉色,相得益彰。此壶式借鉴于藏传佛教使用的金属质器皿,瓷制品始见于元代的青白釉瓷。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汉藏文化交流频繁,景德镇御器厂曾大量烧造僧帽壶,其中以白釉和红釉制品最为名贵。清代康熙朝曾仿烧永乐和宣德时的白釉、红釉僧帽壶。
郎窑红釉观音尊(清),高42.8厘米、口径11.8厘米、足径14.6厘米。撇口,束颈,溜肩,敛腹修长,至足外撇。器施郎窑红釉,釉色浓艳鲜丽,釉面有冰裂状开片。器形颀长俊美,似观音菩萨亭亭玉立,故名“观音尊”,又称为“观音瓶”。“郎窑”是指清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景德镇窑务时所烧的瓷器。其中著名的仿宣德红釉而烧造的高温红釉瓷称为“郎窑红”。其特点是釉色深艳,釉面光亮,开有纹片,因釉汁较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器口沿部釉层较薄,底部边缘釉汁垂流凝聚呈色较深,聚釉处呈滴珠状,却不下流,故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
天蓝釉刻菊花纹长颈瓶(清康熙),撇口,长颈,鼓腹,腹以下渐收,圈足。肩、腹部暗刻缠枝菊花纹,通体施天蓝釉,为康熙年间首创的名贵名釉,基本为小件器。此釉釉色浅蓝,莹洁清雅,为康熙天蓝釉的代表作。
鱼子绿釉菊瓣式茶壶(清雍正),直口,扁圆腹,通体施鱼子绿釉。外底露胎处刻有“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外环以花瓣纹。绿釉为传统釉色之一,如宋定窑曾烧制“绿定”,自元以后,孔雀绿釉占据了主导,明代后逐步丰富,如嘉靖朝的瓜皮绿。清代康熙时期,绿釉的的烧制达到高潮,雍正时期延烧,多为小件器物,此器小巧玲珑,颜色鲜艳,制作精细。菊花主题为宋人推崇,仰慕宋风的雍正也颇为珍视。
天蓝釉花盆(清雍正),花盆造型端庄秀美,内外满施天蓝釉,是以1%以下微量钴为原料,发色呈晴天蓝空之色而得名,釉色纯净。下承洒蓝釉透孔底座,采用喷吹法施釉,在浅蓝底上呈现水迹般深色点子,如洒落水点,故称洒蓝。器底暗刻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雍正色釉瓷中全器施两种釉的情况极为罕见,传世数量甚少。
粉彩过墙枝桃纹碗(清雍正),胎质匀净细白,色彩淡雅,层次丰富,桃蝠纹寓意“福寿双全”。雍正粉彩之精美细腻如此者,恐无出其右。
粉彩莲台八宝(清乾隆),高25.2厘米、口径13.5厘米、底径14.3厘米。一套八件,每件由两部分组成,底座呈覆盘式,置变形鱼纹支柱,上承以莲花式座,座置圆框镂雕扁形法轮、海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肠八宝,均施粉彩,器底施松石绿釉,上矾红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八宝是藏传佛教中象征吉祥的器物,又称为“八吉祥”,八宝通常做为法器陈设于佛堂。
仿朱漆菊瓣盘(清乾隆),器内心金彩隶书乾隆御制诗一首,下钤“乾”、“隆”篆书印记,外底施黑釉,上刻填描金“大清乾隆仿古”六字三行楷书款,精湛工艺令人称绝。
仿雕漆描金双龙戏珠纹冠架(清嘉庆),通高27.9厘米、足径15.8厘米。冠架由冠伞、柱、底座组成。冠伞为球形,其下有托,柱为葫芦形,底座呈海棠式。仿雕漆制品,辅以金彩装饰:冠伞刻饰云雷地双龙戏珠纹、云蝠纹,外底施矾红釉,上金彩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外环以四朵小花。冠架即帽托,用以放置冠帽的器具。它在宫延内既是生活用品,又是陈设品。在皇帝、皇后的寝宫內,都置有各种质地的冠架,有瓷、木、竹、漆、玉质等。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冠架多球状形制。嘉庆时期开始创制帽筒,器呈圆柱形,并成为传统形制,延烧至清末宣统时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值得一玩儿的高古瓷
你见过多少种青釉瓷?这里几乎都有!
南京市博物馆 :南京地区明代墓葬出土龙泉窑青瓷浅析
中国瓷器--宋五大窑和八大窑系
瓷器基础知识 西北大学
宋元青白釉的时代特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