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 古道博物馆

 
 
北京 古道博物馆
 

深藏西山的古道博物馆

2008年7月16日,门头沟区第一家村级民俗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这就是位于妙峰山镇水峪嘴村的古道博物馆。该博物馆地处村南山脚下,展厅面积200平方米,可谓小巧玲珑,但却是目前京城首家以介绍京西古道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前的墙壁上嵌有“水峪嘴关矿碑记”,记录了村里2007年6月为响应迎奥运,改善生态环境,打造首都绿色屏障的号召,毅然关矿停采另辟旅游等业的事迹。
展览分为古道历史沿革、历代对古道的修复、古道的功能及古道民俗风情四个部分,分别展出了从远古“东胡林人”、到明清兴盛时期留下的许多有关古道历史及文化的图片和文献,具有很高的保存价值,展示了京西古道的民俗文化底蕴和特点。
古道,《辞海》解释为“古老的道路”,即包括“古”和“老”两部分。且指历史上曾经人工修筑的,而今人多已不用的,至晚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曾经存在的道路。
京西古道距今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所蕴涵的厚重文化底蕴和灿烂的永定河流域文化叠聚成辉
时光回转几百年,那时的北京城,天刚放亮之时,远山近水,都在一片静谧之中。而城门一开,商旅出行,驼铃声声十里相闻,骡马嘶鸣缕缕飘传。店家迎来送往,商队络绎穿梭。山回人声,水返驼影。这样一幅京西古道图卷只能永远地封存在了历史的记忆当中。

门头沟地区的古道分为军用道、商用道、水运道及进香道等,可谓种类齐全,蔚为大观。

亘远的古道在门头沟区依依蜿蜒盘旋,日久年深,构成了无以伦比的与大自然相偕的人文奇观。

修桥补路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社会性和奉献精神,因为走路、用路的绝不仅限于修路者本身。所以,人们常将修桥补路视为积德行善,勒石树碑以颂扬,如:“盖闻造桥梁以济人渡,修道路以便人行,务民之义,此善举之第一也。”
远古的烽烟、民族的交往、宗教的活动、筑城戍边以及古道、西风、瘦马等数不清的神奇故事散落或留存在古道两侧。
漫步浏览,会依稀联想到古道悠悠、西风猎猎的远古情境以及商旅不断的盛况,当然还有古道沿边鳞次栉比日进斗金的商户,叫卖声此起彼伏。每日五、六千匹赖以长途运输的驼马浩荡而至,千磨万击,蹄窝遍布,而且有时拥堵,构成了一幅蔚为壮观的昔日风景。
因为京西古道地处门头沟煤炭采空区,为了安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山里的一些村子便已全部搬迁。那些从前因古道的兴盛而凝聚成的大小村落,很多也随着古道的荒废而成为断壁残垣。古道失去了路的功用,周围的一切也就被人们断然遗弃。

然而古道是那个时代经济、文化的具体象征,从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足音。古道博物馆为今后深入挖掘古道历史文化奠定了基础,并将有效带动古道民俗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水峪嘴村在2007年积极响应门头沟区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提前关闭了采石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采摘等业,努力实现二次创业。

古道博物馆对面的石岩上有一座已损毁的碉堡,村里人说是以前的防御设施,但具体年代已说不清楚。

博物馆前的桌椅上晾晒着柿子干,水峪嘴村盛产的盖柿古时为朝廷进贡皇帝品尝的贡品,百年来享誉各地,具有形态扁平均匀、色泽饱满鲜艳、体积大、含糖高、皮薄等特点。但是由于盖柿本身季节性强,而且不易携带,食用不便等限制,很难普及到百姓家中。

针对这种特点,水峪嘴村与农学院合作,将盖柿研制成为柿子冰激凌,这样不但可以反季节销售,而且携带方便、食用简单,成为水峪嘴的特色食品,也是该地区所特有的,更开创了国内以柿子制冰激凌的先河,填补了市场空白。名叫冰激凌,尝起来就是凉飕飕的柿子泥,味道别具一格,也算是此行的特殊体验之一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排!一天假期也精彩,不容错过的京郊赏秋胜地
门头沟牛角岭关城
妙峰山民俗文化大集
到门头沟去“寻美”!这些村落“美”在哪儿?
500年前的一个村子——爨底下村
“我在这头,你在那头”——仲秋访半扎古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