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故宫青铜器赏析(2)


北京故宫青铜器赏析(2)



玉刃矛,通高18.3cm,宽4.8cm,重0.1kg

  矛由青铜柄和玉刃两部分组成。柄呈锥状,中空,两侧各有一系,一端有銎,另一端为桃形,有槽,叶形玉刃镶嵌其上。柄饰兽面纹及叶形纹。

  矛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出现于商代早期,延续到汉代,是战争中常用的兵器之一。玉刃矛不是实战兵器,而是用于礼仪之器。

  青铜柄嵌玉刃矛保存完整者很少见。



亚□盘,通高12.8cm,宽35.3cm,重4.24kg

  “盘”圆体,宽口沿外折,浅壁,高圈足。盘内饰龙纹,龙首硕大,双目凸起,双目间有一锥形凸棱,龙尾绕盘一周,龙纹间隙饰夔纹。外壁饰菱形雷纹,并饰三只浮雕兽首。足上有6条凸棱,以凸棱为中心饰三组兽面纹。盘内底龙首处有铭文“亚(音疑)”二字,“亚”是活跃于商代后期至西周初年的一个部族的族名。

  青铜器中的盘一般为承水器,多与匜、盉配合使用。其用法据《礼记·内则》载:“进盥,少者奉槃(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沃盥,即洗手,以匜或盉浇水于手,盘则用来承接弃水,宴飨前后行之,也称“沃盥之礼”。此盘形体颇大,也可作盛水之用。青铜器中的盘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战国时逐渐消失。



□勺,口径7.8cm,长12.3cm,重0.32kg

  勺直口,圜底,腹侧有一柄,柄中空,其近勺端处上下穿孔,另一端铸铭文“”。“”为勺之所属者的族徽



兽面纹甗,通高80.9cm,口径44.9cm,重40.02kg

  甗侈口,双立耳,三蹄形足。颈、腹部起扉棱。颈部饰由夔纹组成的兽面纹,腹部饰变形三角形夔纹。三足上部饰长有牛角的大兽面纹,下部饰弦纹三道。

  此甗花纹精细,型体高大,为青铜甗中之较大者。



王生女□方彝,通高29.5cm,宽18.6cm,重4.65kg

  彝方体,平底,长方形圈足,足上有四豁口,屋顶形盖,盖上有一屋顶形钮。盖、腹、足上出八条棱脊,饰兽面纹和夔纹。

  盖内侧与器内底有对铭“王生女”。铭文标其所属,表明此方彝是王的外甥女称女的器物。



ㄐ毌父戊方卣,通高38cm,宽21.5cm,重5.78kg

  卣方体,斜肩,腹部平直,有盖,盖顶上有一屋顶形钮,有提梁,提梁两端各有一兽首,盖、腹、足上均有8条纵向凸棱,肩部正背两面各有一浮雕兽首。盖饰兽面纹及夔纹,颈部饰夔纹,腹部饰夔纹及兽面纹,足饰夔纹,通体无地纹。

  盖、器有7字对铭:



二祀□其卣,通高38.4cm,宽36.9cm,重8.86kg。传1940年前出土于河南安阳

  椭圆腹提梁卣。盖、颈、圈足、提梁皆饰夔纹,颈中部两面饰小兽头各一。

  该器外底铸铭文39字,盖及内底各铸“亚獏父丁”4字,是现存商代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几件之一。外底铭释文如下:

  丙辰,王令(命)(音义)

  其兄(贶)丽,殷

  于夆,田雍。宾

  贝五朋。在正月,遘

  于妣丙,肜日,太乙(音是)。

  唯王二祀。既

  (音扬)于上下帝。

  (丽:《周礼·校人》“束帛丽皮。”《注》“两皮也。”指一对兽皮。兄(贶):即赏赐。宾:金文通例,王派使者出使诸侯称“使”,被使者按例需对使者有所馈赠,馈赠称“宾”。)

  ㄐ毌六六六父戊

  铭文大意是:该器是为去世的父亲戊做祭器,在做器时进行了占筮,得出的卦画符号是“六六六”。“ㄐ毌”是作器者的族名。



十字洞腹方卣,通高34.5cm,口径6.6cm,重3.54kg

  卣圆口微侈,长颈,方腹,圈足。有盖,盖钮作立鸟状。卣肩两侧各铸一浮雕卧鸟,双鸟背向,尾上卷与卣的提梁相连。卣腹四面正中各有一方孔,形成四面穿透、内部相通的“十”字形孔洞。卣盖、器腹和圈足上以细密的云雷纹为地纹,均饰以兽面纹。

  此卣的腹部采用了奇巧的形式,器外部四面相通,器内曲折相连,两者结合,既有贮酒之功用,又有观赏之效果,构思巧妙,匠心别具,反映出当时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



□贝鸮卣,通高17.1cm,宽14.2cm,重1.18kg

  卣为双鸮相背而立形,盖为鸮首,两侧各出一尖喙,顶有一菌形钮,器底下有四矮蹄形足。腹部饰浮雕翼纹,颈部饰雕浮双兽首。

  盖、器对铭“贝”二字。“”通箙,指箭囊。“贝”为族徽。“贝”表明器之所属“贝”是一个武官氏族。



山妇觯,通高17.5cm,口径8.6cm,重0.66kg

  觯侈口,束颈,鼓腹,圈足。有盖,盖顶有一菌状钮。钮上饰火纹,盖面饰乳丁雷纹一周,颈、足部饰夔纹。

  器内底有铭文“山妇”二字。“山妇”即“妇山”,表明此器的所有者是以“山”之族名作为自己私名的一位贵族身份的妇人。

兽面纹大钺,高34.3cm,宽36.5cm,重5.8kg

  形体厚大,器身方正,弧形刃,两角外侈,平肩,长方内。肩上有二穿,用来缚扎和加固钺柄。钺体上方装饰三个带花蕊的圆形浮雕,间饰细腻的兽面纹,下方为兽面三角形纹。钺体两侧镂空。

  此钺气魄恢弘,造型与纹饰别致而和谐,雕刻细腻华丽,是青铜钺中的精品。



三羊尊,高52cm,口径41.2cm,重51.3kg

  尊为大口广肩型,厚唇外折,细颈上有三道凸弦纹。肩部等距离地装饰三只高浮雕形式的卷角羊头,间以回形纹为地的目形纹饰。腹部较肥硕,纹饰更为华丽,在回纹地上有三组兽面纹,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兽面上最能传神的眼睛,增加了肃穆庄重的气氛。圈足较高,上边有两条凸弦纹,中间有三个等距离的较大圆形孔,这是商代铜器的典型特征之一,圈足的下部在回纹地上饰有六组兽面纹。全器图案布局错综复杂,繁而不乱,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同类器物中之最大者。

  这件尊是经过两次铸造而成的,先铸尊体,并在肩部相应的位置上预留孔道,然后在孔道上再搭陶范,铸制羊头。这反映了三千年前我国先民的智慧与技巧,表现了当时冶铸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从大口、广肩、低体、高圈足以及圈足上的三个大孔和繁缛的纹饰、华丽而又庄重的造型等特点来判别,此尊应属于商代晚期器物,其时代相当于公元前十三世纪左右。

  三羊尊造型端庄富丽,制作精美,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佳作之一。



友尊,高13.2cm,口径20.7cm,重2.72kg

  尊侈口,束颈,圆体,鼓腹,圈足。口下饰一周叶形纹,颈饰两道圈带纹,间饰雷纹,腹部用雷纹作地,上面平雕九只象纹,足饰瓦纹,上有三个“十”字孔。器外底铸铭文“友”字,为该器作器者的家族名号。铭文在外底较为少见。

  九只象纹是该器的主题纹饰,简练的线条勾画出象的形象:硕大的身躯,垂尾,圆目凸起,目旁有一大耳,夸张地描绘象的长鼻,上卷后又向下勾,其长度超过了象身。九只象首尾相接,似在行走,形象生动逼真,因此,该尊又称九象尊。



作尊彝尊,通高27.6cm,宽22.5cm,重3.35kg

  尊圆体,侈口,直颈,深腹,圈足外撇。腹部饰三层纹饰:上层饰四牛纹,牛曲腿而卧,嘴微张,目视前方,二牛间各饰一个半浮雕兽首;中层饰四条锥形凸棱,间饰四只目纹,目纹四周为四瓣叶纹;下层饰单首双身龙纹。

  此尊通体纹饰均采用半浮雕艺术手法,无地纹衬托。

  器内底有铭文1行3字:

  作尊彝。



亚□方尊,高45.5cm,宽38cm,口径33.6×33.4cm,重21.5kg

  尊方形,侈口,肩上四角各饰一象首,象首间夹饰兽头,颈、腹、足均饰八条棱脊。兽面纹和夔纹是其主体纹饰,以雷纹作地。

  口内侧铸铭文2行9字:

  亚(音酗)者(音司)以

  大子尊彞。

  铭文大意:亚族祭祀诸位王后和太子的宝器。

  尊是盛酒器,流行于商早期至春秋战国时期。方尊传世较少。传世的亚器有50件上下,器型不一,有方簋、方尊、方罍、方爵和兕觥等,仅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15件。70年代在山东益都苏埠屯出土了几件带有亚铭文的青铜器,从挖掘的墓穴来看,规模都不小,其中一座还是有四个墓道的大墓。加上众多的带有亚铭记的器物,说明它们所代表的可能是一个大族。再从本器铭文看,能祭祀诸王后和太子的,也不会是一般的部族。此外,早年间苏埠屯还曾出土过一些“亚器”,也有学者就此推测苏埠屯是亚族的墓葬区。



蝉纹觯,西周早期,高14cm,口径7cm—10.5cm

  觯撇口,束颈,扁圆腹,圈足。

  器身自上而下装饰多层纹饰:颈部饰蝉纹,颈下为一圈蜗身兽纹,腹部及以下分饰两层兽面纹。

  古人认为蝉每日只是靠餐风饮露维持生命,而且能够飞天入地,又会蜕壳变化,是一种很奇特神秘的生物,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崇敬。蝉纹作为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多见于商末周初时期。

  觯是饮酒器。据《礼记·礼器》载:“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觯主要流行于商代晚期到西周时期。



有盘鼎,通高20.2cm,宽16.4cm,重2.26kg

  此鼎圆形浅腹,二直耳,三夔形扁足,足中部有隔似盘。颈部饰兽面纹带,兽面中间凸起一道扉棱,恰似兽面的鼻子。

  在以往的考古发掘品和传世藏品中,带盘鼎较少见。此种形制的鼎在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西周墓中曾出土一件。



寓鼎,高26.5cm,宽22.2cm,重3.76kg

  鼎为深圆腹,三柱足,二直耳。口沿下饰兽面纹带,纹带的上列有一排旗状图案。

  内壁有铭文4行30字:

  唯十又二月丁丑,寓

  獻佩于王,王赐寓

  曼丝。对扬王

  休,用作父壬宝尊鼎。

  铭文大意:在十二月丁丑这一天,寓献给王后佩饰,王后赐给寓美丝。为答谢王后的美意,特做此宝鼎,用以纪念死去的父亲壬。



史斿父鼎,通高41cm,宽19.5cm,重2.52kg

  此鼎口微侈,有立耳,分裆,实足。颈部饰列旗兽面纹,兽面中部附饰浮雕牺首。内壁铸铭文3行9字:

  史斿父

  作宝尊

  彝鼎。七五八。

  记史游父做鼎。铭后所附数字是八卦符号,表明铸造此鼎时曾经进行过一次占筮。

嬴霝德鼎,通高10.5cm,宽8.3cm,重0.36kg

  此鼎平沿外折,深圆腹,二直耳,三柱足较短,腹饰二道弦纹。

  腹内铸有铭文2行6字:

  嬴霝德,

  作小鼎。

  做鼎自铭“小鼎”者,较少见。




堇临簋,高16.7cm,宽33.5cm,口径21cm,重3.66kg

  器圆形,侈口,大腹,双耳,圈足。双耳上饰兽头,耳身饰鸟头,长珥上雕鸟尾及足,腹前后各饰一大兽面纹,口及圈足各有一带漩涡纹,间以变体夔龙纹,中间有一凸雕兽面纹。

  器内底铸铭文1行8字:

  堇临作父乙宝尊彝

  堇临是占有这件铜器的主人,堇临作这件铜器是为祭父乙。

  堇临簋腹部兽面纹简洁洗练,簋耳却十分复杂,生动的圆雕极为罕见。此簋原为清代内府藏器,曾藏颐和园。




荣簋,高14.8cm,宽28.8cm,重1kg

  簋为浅圆腹,平沿,高圈足。四兽耳,每耳的兽头均高出口沿,并有下垂的长方形小珥,小珥近地,上面雕饰兽尾、兽足,使耳与小珥在构图上成为一个整体。腹部饰圆涡纹和夔纹,夔作倒置状。圈足饰有四组兽面纹。

  簋内底铸有铭文5行30字:

  唯正月甲申,荣

  格,王休赐厥臣

  父荣瓒、王祼

  贝百朋。对扬天子

  休,用作宝尊彝。

  铭文大意:在正月甲申这一天,荣到了这里。他是王的叔父,同时也是朝廷中的大臣,故称其为“臣父荣”。王赏赐他一个玉勺以及王用于祭祀的贝一百串。为答谢天子的美意,荣做了这件用于祭祀的宝贵的彝器。



团龙纹簋,高15.8cm,宽27.3cm,重2.24kg

  此簋侈口,圆腹,圈足。腹有二兽耳垂珥。腹饰浮雕团龙纹。龙张口,双齿外露,鼻上卷。龙纹两两对峙。圈足饰弓身卷尾蚕纹。通体以细云雷纹填地。



鲁侯爵,高20cm,宽16.2cm,重0.76kg

  爵体略长而优美,流尾上翘,爵壁较直,无柱(唐兰先生认为:附柱,柱折后被磨平者。),鋬较小,饰有兽头,圆底,刀形足外撇。腹上下饰二层云雷纹带,中间隔以凸起的弦纹。

  尾部口壁内铸有铭文2行10字,是爵中铭文较长者。

  鲁侯作觝,甹,

  用尊臬盟。

  铭文大意:鲁侯做了这个爵,用来放置祭祀父亲的庙里的酒和聘礼、盟礼。



成周铃,通高8.5cm,宽6.5cm,重0.164kg

  此铃平口,顶上有半环形钮,铃身一侧倾斜,形成不平衡状态。体内有舌,舌碰击铃内壁时可以发声。

  铃正面有阳文2行4字:

  成周

  王铃。

  标明其为成周(洛阳)王室用铃。



顶卣,通高27.5cm,宽21.3cm,重3kg

  此卣为扁圆形体,盖顶隆起,折沿明显,圈形捉手。器身子母口,鼓腹,圈足有宽边。提梁两端之兽首似羊形,面饰蝉纹。盖与器身四面有较高的扉棱,盖面和器腹饰无地纹的分解式兽面纹,颈部饰相对回顾的卷尾夔龙纹,以浮雕兽首相隔。盖沿和圈足饰两两相对的四组以分尾夔纹组成的兽面纹。

  盖和器对铭,均4行17字:

  顶作母辛尊

  彝。顶赐妇

  曰:用

  于乃姑宓。

  记顶为其死去的母亲辛做祭器。顶赏赐妇,说:“用来在你婆婆的宓庙(求子庙)中祭享。”



叔卣,高19.3cm,宽21.6cm,重2.82kg

  卣为椭方体,方口四角发圆,大腹,圈足,有盖,盖顶作喇叭形捉手。器颈与盖沿均四面铸有贯耳,两两相对,贯耳是穿系的地方。盖面与器颈部均饰兽面纹带,圈足饰细弦纹两道。

  卣盖内与器底有对铭,均5行32字:

  唯王宗周。

  王姜史叔使于太

  保,赏叔鬰鬯、白

  金、芻牛。叔对太保

  休,用作宝尊彝。

铭文大意:周王在宗周行祭。王后的史官叔被派出使太保,太保赏给叔浸过香草的酒、白色的青铜、经过豢养的祭礼用牛牲。叔为答谢太保的美意,做了这件宝贵的彝器。


伯盂,高39.5cm,宽53.3cm,重35.8kg

  此盂圆腹,卷沿,有二附耳,圈足。颈部前后饰浮雕兽首,兽首两侧饰夔首鸟身的变形夔纹,也称夔鸟纹。腹部饰宽叶纹,圈足上饰对角夔纹。

  盂内底有铭文2行15字:

  伯作宝尊盂,其万

  年孙子子永宝用享。

  大意是说:伯做了这件宝贵的盂,希望后代子孙永远享用,并以此为宝。



微师耳尊,高25.7cm,宽23.2cm,重3.48kg

  尊为圆筒形,侈口,鼓腹,圈足。颈下与圈足上部均饰弦纹两道,腹部上下两周纹带均饰以双线勾勒的变形夔纹,夔纹带上下用圈带纹镶边。

  尊内底有铭文7行52字:

  唯六月初吉辰在辛

  卯,侯格于耳,侯休

  于耳,赐臣十家。微师

  耳对扬侯休,肇作京

  公宝尊彝,京公孙子

  宝。侯万年寿考黄

  耉,耳日受休。

铭文大意:在六月第一个吉日辛卯这一天,侯到了耳的住处。侯赞扬耳,赐给他十家奴仆。微师耳为答谢侯的美意,做了这件纪念先祖京公的宝贵彝器,希望京公的后代子孙永以为宝,并祝愿侯万年长寿,耳日日得到侯的好处。



□尊,西周中期,高17.8cm,口径16.5cm,底径11.7cm

  尊侈口,腹部下垂似袋,形体较宽,圈足浅窄。

  尊内铸有铭文2行8字:

  作厥皇

  考宝尊彝

  由此可知,此尊是为其死去的父亲所作的祭器。

  此尊颈部装饰凤鸟图案,颈肩过渡处亦为一周凤鸟纹,其上装饰一对浮雕虎头。上腹部为直条纹(旧称沟纹),下腹部仍为凤鸟纹,整件器物从上至下共有三层凤鸟纹装饰。 ]

在周代的礼器中,凤鸟纹被广泛地使用,这种装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商末周初到西周中期的昭、穆王时期,凤鸟纹大量出现,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凤纹时代。这件铜尊上的花冠凤纹更是西周时的流行装饰。

  尊,在酒器中属于大型盛酒器,常与彝成组出现,是重要的祭祀用礼器。《周礼·春官·司尊彝》中载有“六尊六彝”。六尊是指献尊(牺尊)、象尊、著尊、壶尊、大尊、山尊;六彝是指鸡彝、斝彝、黄彝、虎彝、蜼彝等。祼礼用六彝,朝践再献用六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简介我国青铜器文化一[130P]
香港翰海2016青铜时代
中国古代青铜器各种器型以及名称
中国古代青铜器
青铜器欣赏(1-2)
博物馆高清藏品,西周时期铜器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