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家博物馆 古代中国展 一
中国古代历史部分
最早的藏品和展品是170 万年前云
元谋人的牙齿
南元谋人的牙齿,最后一部分内容是辛亥革命新中国文物。   原始社会的陈列为远古居民( 约170 万年前-1 万年前)、氏族社会( 约1 万年前-5000 年前) 和文明的曙光( 约5000 年前-4000 年前) 三部分。在远古居民部分可以看到中国已知年代最早的元谋人,稍晚的蓝田人、北京人、金牛山人,以及和我们同属于进步智人阶段的山顶洞人的形象。展柜中陈列着他们打制的石器、采集的树籽、狩猎的禽兽残骸。山顶洞人的骨针和用兽牙、贝壳制成的装饰品,表明人类已开始缝制衣物和有了审美意识。  距今1 万年前后,人类开始磨制石器,并开始了制陶、纺织等手工业生产,氏族的分布也更加广泛。陈列中有8000 年前的稻谷,7000 年前的骨器、陶器,以及在陕西姜寨发现的6000 年前的母系氏族村落( 模型)。距今5000 年前后,农耕技术有了较大提高,一个人的劳动除能满足自己的最低生活需要外,还能提供一定剩余产品,从而导致了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产生。这时出现了专门的手工业生产,出现了文字的萌芽,文化艺术和宗教也都有显著发展。人们在陈列中可以看到石犁,最早的铜刀,漂亮的彩陶、玉琮、玉钺、玉龙等重要礼器。
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陈列分为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时期和夏—春秋时期的各族共五部分。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它的统治中心在中原地区,今黄河中下游河南北部、西部、中部和山西南部。河南偃师出土的铜爵、陶杯等展品说明,夏代的经济活动以农业为主,青铜器生产已经过一定的发展过程。  商代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繁荣时期,能铸造许多造型复杂、纹饰精美的器物:展出的后母戊鼎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重的一件青铜器,重达832.84 公斤,为镇国之宝;另外四羊尊等均代表了商代青铜铸造业的水平。此外在陶瓷、漆器、纺织、玉雕等手工业
商代四羊尊
方面也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如河南郑州出土的原始瓷尊、妇好墓出土的玉雕和牙雕等,其中记日蚀牛骨和刻干支表牛骨,既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宝贵资料,也使人们看到商代甲骨文已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西周是商代之后中国青铜时代的全盛时期,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并建立了严密的礼制与刑罚制度。礼制用以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刑罚用以控制和镇压平民、奴隶。陈列中的利簋、大盂鼎、虢季子白盘等均是这方面的典型物证。  东周春秋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变革时期,周王室的力量大大衰落,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向外扩展自己的势力,展开了激烈的争霸战争。陈列中有各诸侯国的代表性器物和在山东临沂出土的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  夏至春秋时期,在中原以外生活着各种部族,展品中安徽的龙虎尊、湖南的象尊、四川广汉出土的古蜀国青铜器等,既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反映了这些地区与中原之间的联系。从战国时期到鸦片战争,是中国长达2000 多年的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公元前475- 公元1840)的陈列包括战国时期、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共七部分。
阳陵铜虎符
战国部分陈列的鄂君启节、曾侯铜冰鉴、武士斗兽纹铜镜、铁双镰范、铜编钟和各地流通的货币,表明战国时期既是兼并战争空前激烈的时期,也是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时期。  秦始皇像、阳陵铜虎符、秦兵马俑和小篆体十二字砖等文物,反映秦始皇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  两汉部分展出的彩绘兵马俑、金缕玉衣、铜犀尊、绿釉陶楼、陶船、五铢钱文铜鼓、扶风纸、击鼓说唱俑和地动仪( 模型)、张骞通西域壁画等,展示了西汉的强盛、东汉豪强势力的扩张、西汉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前发展以及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定而又有许多发展的时期,展品中有反映魏、蜀、吴三国鼎立的铜弩机,陶院落,说明南方进一步开发的青瓷羊形烛台,表现民族融合的陶武官俑、文官俑、陶牛车、陶骆驼,记录中外文化交流的《职贡图》卷和科学、文化的结晶——邓县画像砖等。
郑成功画像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统一的时期。当时封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内陆和边缘各民族关系更加密切,中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中国许多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部分陈列较重要的展品有李静训墓出土的文物,赵州桥石栏板,唐三彩骆驼载乐俑,越窑秘色瓷盘,定窑白瓷莲瓣座灯,联珠鹿纹锦,新疆出土的饺子、点心,榆林窑旧藏的牙雕骑象菩萨造像、玄奘题名石佛座,成都出土的雕版印刷品和浙江出土的鎏金铜观音造像等。  宋、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向后期发展的阶段,其明显特点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矛盾上升,但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联系仍不断加强。展品中有应县木塔( 模型)、西夏皇陵鸱吻、金双鱼纹铜镜、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针灸铜人、《卢沟运筏图》、铜壶滴漏和阿拉伯数码铁板等。  明清两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从1368 年明朝建立到1911 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共经历了543 年,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总趋势是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明清部分的主要展品有《北京宫城图》、《皇都积胜图》、景德镇官窑的瓷器、铜胎掐丝珐琅鱼藻纹高足碗、郑和铸大铜钟、清朝“皇帝之宝”玉印、郑成功画像、《乾隆南巡图》卷、英国制的纺织梳棉机、孙中山就任大总统时的誓词( 复制品) 等。
中国近代历史部分
“近代中国陈列”,以2300 多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展现了从1840 年鸦片战争到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 多年的历史。  正在筹办的“当代中国陈列”与“近代中国陈列”相衔接,反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  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将设国际展厅,通过多种方式向国人介绍世界优秀文明,也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悠久文化。[3]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2003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前身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同日,更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 1959年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前身为1950年3月成立的国立革命博物馆筹备处。1960年正式命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 1959年8月,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两馆大楼竣工,为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同年10月1日,在国庆十周年之际,开始对外开放。  中国国家博物馆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发展理念,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坚持“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地位相称,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相称,与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称,与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称”的建馆方向。以“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为建馆目标。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将会在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展示祖国悠久历史、弘扬中华文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体现中华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将成为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习历史和文化知识、接受文明熏陶、进行终身学习的文化阵地和课堂。  2007年3月至2010年底,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了改扩建工程,馆舍总建筑面积19.19万平方米,硬件设施和功能为世界一流。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展厅数量为49个,设有“古代中国”、“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设有十余个
国家博物馆大门
各艺术门类的专题展览及国际交流展览。  与我国现有的博物馆相比较,国家博物馆还会带给观众不一样的变化,即能够得到非常高质量的,文化精神上的一种享受。在历史含量方面,文化底蕴方面也是如此。在风格上,国家博物馆将保持庄严、宏伟的建筑风格,高度概括、浓缩我们的发展历程。展览手段上,将不局限于故有的陈列方式,而是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化展示方法,如大视屏,大屏幕,超薄电视等多媒体手段,尽量为观众还原历史氛围并增加展览的动感。  中国国家博物馆历经近百年的历史沿革,积淀了丰厚的博物馆文化的基础,为20世纪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在国内外公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21世纪,国家博物馆在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诉求中,获得了长足发展的历史契机,改扩建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面积有19.19万平方米,于2011年3月1日竣工。在这一世界最大的博物馆内,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和功能设置,将为公众提供高品位的历史和艺术类的展览以及其他文化休闲服务。不仅荟萃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艺术,见证中华民族百年的复兴之路,而且还有全方位和系列性的反映和表现世界文明成果的高品质展览。[2]编辑本段馆藏作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开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东侧,这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历史博物馆,馆内丰富的收藏和陈列,展现了中华民族祖先开创至今的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诗。该馆文物收藏极为丰富,陈列展出十分精彩,研究宣传力量也相当雄厚,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原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而成。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03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直属文化部。是一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将系统收藏反映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历史的珍贵文物。展出中国最顶级的文物,经常能在历史教科书中见到。  中国国家博物馆基本陈列以中国通史为主,通过举办有关历史、考古、文物等方面的多种专题陈列,以及临时展览、常设国际
)交流展览和捐赠品展览等不同形式的展览,向公众系统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秀的民族传统和当代主流文化精神,并全面地展示与宣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进程与辉煌文化,介绍世界文明与优秀文化。通过高水平的历史学、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研究,不断丰富和深化公众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国家博物馆还将成为首都中心区供公众进行高品位的文化享受的重要场所。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收藏本国古代、近代文物资料及研究历史科学和有关学术问题的机构,馆藏文物藏品62万件,并有一支专业的文物保护、修复队伍和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国家博物馆的考古研究力量拥有水下考古、田野考古和航空遥感摄影考古的专门机构。馆属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是中国唯一的水下考古专业机构,具备一支专业的水下考古队伍和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所属“中国水下考古培训基地”2003年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的四大博物馆之一,感受古代历史的文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夏朝时期的文物并不多,...
淄博市博物馆,带你走进战国七雄第一个称霸的国家——齐国
揭秘|《国家宝藏》里面的文物凭什么价值连城?
【文物】“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 之塔吉克斯坦!
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历史文化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