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小波和木心


01

我想店主肯定是个文学爱好者,王小波是她的精神偶像。

后来了解了下,果不其然,这间书店是痴迷王小波的书友合开的,店里放着很多与王小波有关的元素,他的书,他喜欢的作家的书,他的文创周边,每个角落,都有王小波的影子。

每年4月11日,他去世的日子,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书迷汇集在此,看书、读诗、聊他的书。

真诚而有信仰,克制而饱含热情。

不禁感慨,知识分子的文化崇拜力量有多强大,不同于荒诞虚假的娱乐圈idol,这是真正的精神引领,坚实有力,是一片黑暗的荒芜世界里的光。

02

分享会嘉宾是《卡夫卡的先驱》作者许志强,浙大教授,国内文学评论界的顶尖人物。

不禁想起来,初次接受文学评论是初中二年级,跟英语老师借了一本世界名著导读,50个故事,所以很多国外名著我没读过全书,但知道故事梗概。那是早期的文学启蒙之一。

他已经60岁了,我没有看出来。

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坐在那里,就有安静的磁场。

他说国内钦佩且喜欢的二个作家,一个是王小波,一个是木心。

王小波虽然死了,但精神不朽,仍然活在世界上,好比现在我在这里讲着分享会,能想象外面就有一个王小波在大街上游荡,王小波走进王小波书店,一看,有个家伙在这里大放厥词,不屑一顾,拿起一本书翻几页,扬长而去。

这很王小波,鲜活,有趣,真实。

他说现代文学披着一层温情外衣,把残酷的生活修饰得虚假美好,王小波会一把扯下来,他总是带着批判性眼光,一针见血毫不留情。

他说木心是他的偶像,79岁回国,耄耋之年,穿着自己设计的羊毛衫,胸前缝着大大的花纹图案,带一顶黑色礼帽,优雅至极。

跟他谈话,思维敏捷,跳跃极快,生动有趣,绝没有老年人的呆滞。

那是他向往的晚年知识分子形象。

他觉得作家早死并不可惜,反而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有作品传世,就是永生。

等到年纪大了,写不动了,没有创作灵感和激情,生命其实也就停止了。

他说拜伦就该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花花公子,36岁死掉挺好,永远年轻,无法想象一个白发苍苍的拜伦是什么样子,无趣极了。

03

他很可惜,木心和王小波都不被中国主流文学界所承认。

但那不是来自同行的竞争关系,是个人喜好不同,自古既有惺惺相惜,也有文人相轻。

他说总觉得时间来不及,以前追求完美,现在有什么东西会赶快写下来。

他说台上讲的几小时的PPT,听的人很喜欢,听众问他为什么出口能背诵,他说反复修改准备了一个月。

他说面对赞美,总会自我怀疑,因为能写的更好,但是时间精力有限,只能呈现出现在的样子。

他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背诵,中国传了几千年的法子,形成肌肉记忆。

很有感触。

我们只看到一个人的才华,就羡慕那样的天赋,但背后其实是夜以继日的努力和日复一日的积淀。真的没有任何人能随便成功,天赋只是起点,努力才是加持。

他说学习让人保持活力,保持思想的流动。

我常常感觉生活庸常无聊,好像机器人般日复一日的重复,我怀念那些有梦想有坚持的日子,我喜欢有努力有进步有收获的感觉。

踏实,厚重,与这个浮躁的社会相抵抗。

他说有机会下海经商,那是很好的时机,凭他的人脉才华,挣2000万还是很轻松,但他放弃了这条道路。

未必有钱就会幸福,各人有各人的路,各人有各人的困和执。

就觉得文人好纯粹好可爱啊,那样的坚守和追求,让人心生敬意。

真的很喜欢文人的儒雅,清高,孤傲,简单,纯粹,这个社会的精神鸦片太多了,他们有自己的精神洁地。

他很疑惑,很多大老板,医药圈,金融圈等等各个不同圈层的人,喜欢听他讲课,但是文学对他们产生不了经济效益。

我深深理解,人有生存层面和精神层面的需求,生存是钱,急迫现实,精神是文化追求,让人内心平静安宁。

浮躁的社会表象下,需要有更厚重的精神支撑。

0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木心、王小波、王安忆、冯骥才、残雪、 余华、梁晓声、方方——作家们的文学态度(摘录)
以性事表现反抗精神与讽刺意义?《黄金时代》是如何被吹捧上天?
中国文坛第一等有趣人,葬礼上却没无一作家吊唁
时代需要“智性”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一个有趣灵魂的思想盛宴
王小波逝世21年,回望他的精神家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