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翡翠鉴定:翡翠的“底”
   翡翠的底,又称地,底张,地张,看到用法有玻璃地,冰地(感觉就是所谓的玻璃种、冰种),底干净等等。

  一般来说,“底”是一眼看上去,翡翠饰品给你的一种直观的感受,包括翡翠的内外部,可以说是一种对翡翠综合评定的一项指标。评价一件翡翠制品“底”的优劣,从专业术语角度来讲,就是看翡翠的种、水之间相互照映所表现出来的效果。

  评判翡翠的标准有“种、水、色、工、瑕、底”,分别对应的是质地粗细,透明度,颜色,工艺,瑕疵,地张,其中,地张的评价是最让人捉摸不透的,在国家标准翡翠分级中并没有地张的相关解释。“底”是除去绿色外的浅基色部分的特征(这应该是对飘绿翡翠所言,因为如果是颜色深的地方就看不出底干不干净了),是种、水、光泽、净度以及浅基色综合的表现。

  翡翠的底,更多是一项主观审美性的标准,所以,关于此标准并不具备科学客观的计算方法来定量。

  底色可以看作是除了绿色以外的其他颜色(因为绿色最为常见,可以说绿色是主色)。以无色翡翠为例,“底”就是种、水、光泽、净度的综合表现,也就是打眼看无色翡翠给你的感受;若是满绿(黄、黑等)翡翠时,因为都有颜色,所以不可避免会加入颜色给你的感受,一般来说,看有色翡翠的地张就是想象成无色翡翠来观察。

  由此可见,翡翠的“底”有着两个十分关键的要素以及三个一般要素。重要的因素就是种(质地粗细)和水(透明度),剩下的要素是光泽、基色和净度(也就是给你感觉的瑕疵)。综上所述,翡翠制品的“底”的好坏,最为关键的还是种水间相互照映的效果。

  翡翠的底,因为是审美性的标准,其评判的要求就十分庞杂,可以从质地是否细腻、坚实,结构是否致密,透明度是否高,表现光泽是否柔润,主色和基色间是否协调得好等等。

  “底”干净细腻的翡翠毛料经过加工后,它的表面会十分光滑,在自然光的照射下会显得通透而富有润泽质感,能够充分展现翡翠制品的灵气以及神韵,这种现象被翡翠界从业人士称为“宝气足”。“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翡翠毛料加工后的质量以及表现效果,从而影响着翡翠制品的品质和价值。

  由于翡翠知识的庞杂难懂,“种”和“底”也常常被初学者们混淆。可以这么来理解,种是注重翡翠质地表现颗粒大小,是否细腻,是客观性质的指标。而底张比较主观,是对翡翠的整体评价。一般来说,种差底子也差,种好的话底子可能会不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种≠底,如何正确的去判断翡翠的“底”呢?
翡翠这个地方不好,颜色再绿也白搭!
玉石
翡翠:甚么叫水头 甚么叫地子
珠宝鉴定要素(转载二)
【翡翠课堂】第三十四讲:翡翠的种—干青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