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豆瓣9.3分:《棋王 树王 孩子王》的感动瞬间


贾平凹对他充满敬意,称赞他才华学养杰出;王朔形容他是“北京这几十年来孕育出的杰出人物”;莫言将他视为心中的偶像;陈丹青更是赞誉他为“作家中的作家”。这样一位受到众多文化名人追捧和赞誉的作家,就是阿城。

豆瓣上评分高达9.3分的《棋王 树王 孩子王》,堪称阿城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汇集了三个中篇小说,分别描绘了棋王的痴迷、树王的执着以及孩子王的追求。阿城的文学成就吸引了无数解读与讨论,汪曾祺亦曾感慨:“这样的小说,我写不出来。”

周国平认为,一部伟大的小说,其所以伟大之处不在故事本身,而在对故事的叙述。阿城的叙述正是如此,它让每个读者都能从中读出不同的感受,并且每次重读都能带来新的思考。

正如“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对阿城的三王故事也有个人的感悟。以下是我从个人阅读体验出发,分享那些打动我的部分。

1
《棋王》中母子情

棋王王一生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情感,触动了我的泪点。他的母亲,是那个时代女性的典型代表:勤劳、隐忍、善良和保守。她的生活态度和对儿子的期望,对王一生的人生观和性格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一生母亲,解放前是窑姐,后来从良,但命运多舛,多次遇人不淑。尽管如此,她始终为儿子的未来着想,到处找活干。其中一个工作是给印刷厂叠书页,正好是本象棋书,这本书激发了王一生对下棋的浓厚兴趣。 

然而,母亲担心王一生沉迷棋艺而忽视学业,对他的教育既严格又充满期望。在物质匮乏、生活艰难的背景下,母亲甚至跪下恳求王一生放弃下棋,专心学习。她的话语“先说吃,再说下棋”,是对王一生的生活教诲,也是她自己面对生存压力和对饥饿记忆恐惧的真实写照。

母亲临终前,留给王一生的是一套亲手用牙刷把磨成的无字象棋,叮嘱他念完初中就去挣钱养家。王一生将这套棋子视如珍宝。因此,当倪斌用祖传的乌木棋为他换取参赛机会时,他是拒绝的。对他来说,倪斌父亲给他的棋和他母亲留给他的无字棋一样,都是珍贵的信物。

王一生在比赛中大获全胜,想到母亲,他不禁崩溃大哭。他多希望自己的成绩能让母亲看到,对母亲的感情之深,显而易见。 

王一生对无字棋像性命一样保存着,也始终不忘母亲的教导与嘱咐。他在棋艺上取得卓越成就,同时也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没有辜负母亲的期待。母亲“先说吃”的教诲深深影响了王一生,阿城极细致写他对吃的虔诚和精细,一粒米,一点渣儿都不浪费。同时,这个棋痴下棋也同样是精细的,不过比起吃,要有气度得多。

阿城在这篇结尾写道:“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读到这里,一时语塞,心中说不出的感觉。

故事中通过“吃”与“棋”的对比,展示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张力。王一生的生活虽然充满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但他通过象棋找到了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这不仅仅是王一生一个人的故事,也反映那个年代青年们的精神追求。

今天,我们大多数人已经远离了饥饿的困扰,但对物质的追求似乎永无止境。阿城的这句话也提醒我们反思,不应仅仅满足于物质层面的富足,而应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价值。

难怪当年莫言读中文系时,读阿城的《棋王》彻底把他征服了。这一篇确实是精彩之作。

2
《树王》的父子情

树王肖疙瘩与儿子六爪之间的父子情虽着墨不多,但我依然被触动,从中我读到六爪对父亲的敬爱和依赖,以及肖疙瘩对儿子的严厉与深情。

六爪常在家门口等待父亲的归来。肖疙瘩,一个典型的中国父亲,在外人面前对儿子严厉,训自己孩子“小狗日的!找打吗?”,这样熟悉的父亲形象,即便在今天的农村依然能看到。

当“我”给六爪糖时,六爪对糖果极其珍视,先拿着仔细看,闻了闻,才小心拨开糖纸,吃到嘴里,眼睛都发亮。请假去县城时,“我”又给六爪带回来很多糖,六爪珍惜地装进瓶子里,装满后剩下三块,都留给父亲。他将有金光的糖纸展平夹进连环画里,梦想着将来能将这糖纸粘在刀把上,成为全农场最好的刀。之后,六爪甚至睡觉都抱着装糖的瓶子。

当大树被砍时,肖疙瘩守在树旁四天,六爪失了往日的顽皮,天一黑下来,便和母亲坐在草房前等待父亲。肖疙瘩病倒后,六指更懂事,开始帮助母亲做家务,闲了也常默默地站在父亲身边,呆呆地看着父亲。肖疙瘩也只有在儿子面前,才渗出一些笑容。

肖疙瘩去世后,六爪的举动令人动容。他翻出两张残破的糖纸,轻轻地将它们放在父亲的手中,一边一张。“阳光透过草顶的些微细隙,射到床上,圆圆的一粒一粒。其中极亮的一粒,稳稳地横移着,极慢地检阅着肖疙瘩的脸。那圆点移到哪里,哪里的肉便如活起来,幽幽地闪光,之后又慢慢熄灭下去。”这个细节看得不觉落泪。

在父亲的坟前,六爪将装糖的瓶子立放着,糖粒还有一半,割舍了自己最爱的宝贝,陪伴着父亲。

肖疙瘩的形象之所以感人,除了与儿子的情感外,还有一个小细节。小说一开始提出了一个疑问:肖疙瘩家三口人,每月有七十元收入,却过得紧紧巴巴。这个谜团在肖疙瘩临终前得到了解答。他每月寄十五元给一个残废的老战友,月月不怠慢。临终前,他请求“我”代为写信给战友,表达他的歉意和无奈。肖疙瘩的无私和对战友的深情,让人动容。

阿城通过这些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平凡生活中的伟大和光辉。肖疙瘩的形象因此而更加立体,更加感人。

3
《孩子王》的父子情

在《孩子王》中,王福与其父亲王七桶之间的父子情深,通过极少但细腻的笔触,感动了我。 

为了支持儿子赢得一本字典,王七桶不惜在夜晚陪伴王福上山砍料,直至半夜,确保儿子有足够的素材写作文。这份父爱,简单而深沉,无需多言。

王福的作文《我的父亲》更是情感真挚,他写道:“我的父亲是世界中力气最大的人。”他赞美父亲在队里扛麻袋的力气,吃饭的量,以及对家庭的供养。王福深知父亲的辛苦,以及他在队上所受的欺负。他明白,只有通过学习文化,才能为父亲发声,为家庭带来改变。

作文中,王福对父亲的描写充满了敬爱和理解:“父亲是一个不能讲话的人,但我懂他的意思。”这句话道出了王福对父亲沉默中的坚强和牺牲的理解。王福的心愿是好好学习,以便有一天能够替父亲分担生活的重担。

“早上出的白大阳,父亲在山上走,走进白大阳里去。我想,父亲有力气啦。”这句话感人至深。王福的父亲,虽然不能言语,但他的行动和支持,成为了王福努力学习的动力,也从王福文字中读到对父亲的深深感激和爱。这种情感,简单而纯粹,却充满了力量。

写在最后:最精彩的写作课

在《孩子王》中,“我”的经历与阿城本人的过往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文革期间,阿城被迫中断学业,开始了知青的生活。由于身体状况不佳,他无法承担起农村的重体力劳动,而是被安排到农场的子弟学校教书。

“我”在给孩子们上课时,挑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那一节精彩的作文课,至今读来仍颇具启发性。我想,这是阿城借小说人物讲出了他的写作理念。

他教导学生们以真实、直接的方式写作,告诉他们:“听好,你们自己写,就写一件事,随便写什么,字不在多,但一定要把这件事老老实实、清清楚楚地写出来。”

他鼓励学生们摒弃空洞的修饰和夸张的表达,转而用简单、清晰的语言描述具体的事情。例如,如果写上学的经历,就描述起床的时间、做了什么、如何走到学校、路上看到了什么。

当有学生提出以前的老师批评这种写法像是“流水账”时,他坚定地回应:“流水账就流水账,能把流水账写清楚就不错。别看你们上了几年学,你们试试瞧。”

这种鼓励观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理念,在当时是颇具挑战的。即便在今天,它依然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这堪称文字大师阿城留给我们的一节经典的写作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折服王朔、莫言的大神:“拼命干,其实浪费生命,我们不妨有胆量闲一闲”
读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
阿城《棋王》一个棋痴的传奇故事:好的小说,可以反复阅读
《棋王》《树王》《孩子王》:阿城值得你字字精读
刘元旦:我们为什么要读阿城?
双雪涛 | 谈阿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