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随娟动:在李娟的新疆找到自己的角落


李娟,这个名字在中国极为常见,百度百科上就有257个不同的人物词条,涵盖女排运动员、书法家、政界人士、秦腔、越调演员、律师、教授等各行各业,遍布全国各地。然而,加上“作家”、“新疆”两个标签,就有了独特的李娟,她的文字读来虽朴实,却充满乐趣,一读就很容易陷进去。

王安忆对她的评价是:“她的文字一看就认出来,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变得很小,人是偶然出现的东西。那里的世界很寂寞,人会无端制造出喧哗。”

1
作家梦

对于某些原著作品,我总有一份特别的钟爱,以至于不愿看改编的影视作品的,担心破坏我心中已有想象画面。刘慈欣的《三体》、《流浪地球》便是如此。读完李娟的《我的阿勒泰》之后,我继续读《阿勒泰的角落》,这让我产生了观看其改编剧的念头。

李娟的作品以散文形式呈现,我好奇这些散文故事如何被改编成剧集,并赢得高度评价。我期待看到女性导演、编剧如何将李娟笔下的女性故事呈现在屏幕上,用影像捕捉文字中的情感和景象。

改编剧中,李文秀(以李娟为原型)对写作充满热情,参加了作家刘老师的签售讲座,并求教如何成为作家。刘老师建议:“有天分的作家通常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和明确的书写对象。如果你不知道从何开始,应该先去上学。如果不打算上学,那就从自己的生活写起,去爱,去生活,去受伤。”

“上大学”和“记录自己的生活”,李文秀选择了后者,早早退学,因为她在学校找不到乐趣。剧中的刘老师原型,正是现实中李娟的伯乐,新疆作家刘亮程。

剧中感人的一幕是,李文秀被解雇后,提着行李走在楼道里,看到墙上挂着的先锋女性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照片歪了,她刻意停下来,细心地扶正。这个细节让我感动,它象征着一个女孩对成为作家的梦想。

李娟的梦想最终成真,她在《阿勒泰的角落》的序言中写道:“尤其满意的是,这一回书的封底再没有贴名人荐语了……感到这才是一本真正属于自己的书。”

2
少数民族印象

李娟在书中描写的哈萨克族人,打破了我们对这个游牧民族的刻板印象。她强调,“当地人礼性很重”,即便是日常的互访,也少有空手上门的,正式的拜访或宴会更是要精心挑选礼物。

我第一次对哈萨克族有了直观认识是在我第一次去新疆旅行时。天池作为新疆的标志性景点,我自然不会错过。那时,尽管没有现在这么多的网红打卡点,但我还是在天池遇到了几家出租民族服装的摊位。出于好奇,我租了一套,价格合理,用手机就能轻松拍摄。

由于我是独自旅行,出租服装的大姐热心地教我摆出一些当地的舞蹈动作,并帮我拍照。尽管她不会汉语,但我们通过手势和表情也能交流。我不停地夸赞:“维吾尔族的服装真好看,你们的舞蹈也很美。”这时,一位懂普通话的年轻姑娘回来了,她纠正我说,她们是哈萨克族,我穿的是哈萨克族的传统服饰。

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好奇非常肤浅。我从小就对民族服装、饰品、舞蹈和文化充满兴趣,但却未曾深入了解。那次之后,我再也没有在景点穿当地服装拍照,因为我渴望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民族的文化和故事,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欣赏。

3
现实不浪漫

李娟的文字对我有种魅力,那就是她的非虚构文学作品能够唤起我对生活的无限回忆,激发表达和记录生活的欲望。她的文字温暖而真挚,让我渴望像她一样,用文字传递自己的生活点滴。

这几天一直读李娟的文字,写自己的故事。这天晚上,我下楼吃晚餐,顺便散步放松。很巧,没走多远便发现一家新开的新疆烤串店,老板是新疆人,正值试营业,烤串和啤酒都有买一送一的优惠。新鲜的肉串摆放在路旁的冰柜里,看着就让人垂涎。

连续两天沉浸在新疆的故事中,面对这样实惠又正宗的新疆美食,我自然无法抗拒。我点了烤串,老板拿去烤。年轻的老板对我颇感兴趣,一直夸赞我好看。戴着口罩的我,受宠若惊,心想莫不是读多了新疆的故事,不自觉地沾染了新疆的气质?为了避免在店里应酬聊天的尴尬,我匆匆打包,带回公寓独自享用。

这让我想到李娟书中提到的恋爱对象卡车司机林林,以及她在舞会上见到就喜欢的漂亮温和的年轻男子麦西拉。我承认,当时同意加老板微信,部分原因是最近读李娟的书,对新疆有天然的好感。不过,当我离开后,老板直接发来的视频聊天邀请被我拒绝,半夜两点他又问我“在吗”,这份好感便彻底幻灭了。李娟笔下的新疆是美好的,我幻想的新疆也是美好的,但现实中,没有一见钟情,也没有文学作品或电视剧情那般的浪漫。

4
离乡的故事

李娟的母亲年轻时在,李娟也出生在兵团。我首次了解到兵团生活的故事,来自在新疆认识的一位兵团女孩。情期间,她在朋友圈分享,每日新闻报道会提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增确诊病例数量,她的母亲因看到特意提到兵团而激动到泪流满面,感激政府没有忘记他们。这位年轻女孩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特别的自豪感,她讲述着王震将军带领新疆开发的历史,以及她父辈的援疆故事,还有她们这一代人从小就接受军训,准备为国家站在前线。

在乌鲁木齐的一家美甲店,我遇到了另一位女孩,她的父母是内陆与新疆的结合。她的母亲曾因不满家里安排的婚事,决定离家出走,响应国家的号召,支援边疆。她从湖南跑到新疆,嫁给了当地的一名工人。然而,这段婚姻并不幸福,夫妻二人因生活习惯的差异争吵了一生。据她所说,这并非个例。许多人当年怀着梦想来到这里,度过了一生,未能再回故乡,也未能再见到父母。

我的家族中也有类似的故事。奶奶的妹妹因中原地区的灾荒,跟随丈夫迁往新疆,从此便没有再回来。爷爷的弟弟曾有机会参军,最终留在了海南,也未曾重返故土。他记忆中的家乡是贫瘠与饥饿,他发誓再也不愿回去。尽管随着时间发展,老家的生活条件已有所改善,但他的记忆仍停留在那些艰难的岁月。

多年前,在他去世前,我和母亲曾在海南探望他。我们告诉他家乡已经变了,愿意出机票让他回家看看。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到倦鸟归巢的渴望。但遗憾的是,由于身体和其他原因,他最终没能踏上归途。


写在最后

李娟写河边洗衣服的自由,虽非我亲历,却听姥姥讲过。洗衣对我来说,总是一件难事。记得大学假期回家,羽绒服被我扔洗衣机里洗了之后,袖口依然有污渍。姥姥接过去,手洗之后,干净如新。姥姥总是告诉我使劲搓,但怎么也达不到。看李娟写洗衣服的情景,我仿佛看到了姥姥年轻时在河边洗衣的身影,那些年轻时的历练,让她在我心中如同一位无所不能的女超人。

读李娟,我常常陷入深深的回忆,无法自拔;读李娟,让我想家,想姥姥;读李娟,也触动我内心深处对亲情无法回报的愧疚和痛苦。就此停笔,愿有一天,我也能像李娟一样,用文字回报那些深爱我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李娟:“边地”的孤独创作
《我的阿勒泰》后劲太猛了
100年才出一位,梁文道惊为天人:ta值得所有女性一读
一个人的阿勒泰,千万人的“制氧机”
5本治愈散文,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李娟的《我的阿勒泰》一举封神,她的这5本书也是封神之作!(强烈推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