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鼠之间》:梦想的重量与现实的残酷


《人鼠之间》,诺奖得主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之一,豆瓣评分高达9.0。这部中篇小说带我们回到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大萧条的阴影笼罩下的美国,两个流动农业工人乔治和莱尼,一贫如洗却相依为命。

斯坦贝克通过这两个人的遭遇,描绘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无奈与挣扎,以及他们在绝望中对梦想的渴求。书中的人物常常说起孤独,梦想,但他们面临的生存困境,注定走向悲剧性的结局。

1
乔治与莱尼

小说的主人公,乔治机智而务实,身材瘦小却精明;莱尼则恰恰相反,他体格魁梧、心地善良,却智力有限。

小说的开篇和结尾设定在同一片静谧的水潭边,并且两次都有写到莱尼直接喝潭中之水。开头,乔治呵斥莱尼,担心他喝太多不干净的水会生病。也是在这里,乔治与莱尼定下了他们的约定:若莱尼再次惹上麻烦,便躲藏于此,等待乔治的到来。

最终,犯错的莱尼在灌木丛中躲藏,乔治如约而至,但结果却是出人意料的。乔治再一次向莱尼诉说着他们共同的梦想,然后扣动扳机,结束了莱尼的生命。两次的喝水场面其实也象征着人的基本生存需求,正如小说开头所写,“渴的时候臭水沟的水也会喝”。

乔治和莱尼自幼相识,乔治曾因莱尼的迟钝而戏弄他,但莱尼总是毫无怨言地听从乔治的每一个指令。有一次,乔治恶作剧地让莱尼跳入河中,不会游泳的莱尼毫不犹豫地遵从了,结果险些丧命。乔治及时将他救起,而莱尼对救命之恩感激不尽,全然忘记了自己所受的愚弄。这件事触动了乔治,他从此不再捉弄莱尼。他们之间彼此信任,也相互依赖。

他们怀揣着共同的梦想: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过上向往的自由生活。他们一直认为,身边劳作的其他人,都是孤单的,没有归宿。这些人从一个农场到另一个,辛勤工作,赚取微薄的工资,然后挥霍一空,生活没有指望。但是他们俩与众不同,他们有彼此关心和照顾,可以互相说话,也有共同的追求。

他们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攒够钱,买下一块土地,有自己的小屋,养上牛、猪,还有莱尼最爱的兔子。因为莱尼爱听,乔治一遍遍如吟诗般描绘美好的未来,在讲述中不断增添新的细节,梦想越来越具体,也仿佛越来越真实,可以接近。直到最后,乔治的坦白透漏了残酷的真相:“我想,我从一开始就知道。我想我知道,我们永远做不到。他太喜欢听了,我就也开始觉得,也许我们可以。”

乔治在与他人谈及莱尼时,总强调他没有坏心,虽总做错事,却从来不是故意的。莱尼惹得各种麻烦,也让乔治受不了,但是乔治也表示,和莱尼一起久了,习惯了,也就离不开了。

莱尼有着特殊偏执,他迷恋柔软的触感;他又力大无穷,下手没轻重,虽然在劳作中有优势,但在生活中引发多次悲剧,后果越来越严重,从最初弄死小动物,到工作被解雇,最终在意外中伤人致死。

这一次,乔治没有带着莱尼逃走,而是在无奈中结束了莱尼的生命。这时,一位农场同伴走过来,安慰乔治:“人有时候迫不得已。”这是为还活着的人提供的继续生存下去的理由,也是所有幻想彻底破灭的声音。

2
农场主的儿媳

这个女人在书中甚至都没有名字,就被称为科里的妻子。虽然婚姻让她生活物质无忧,但这样的选择也充满了梦想破灭的悲哀。

她不喜欢整天待在房间里,想要到处找人说说话。“我从来就没人说话。我寂寞死了。”这是她的心声。她还有着对过往梦想的追忆,她曾被电影导演看中,被形容为天生的演员,但母亲的反对让她梦碎,带着愤怒和失望,草率地嫁给了不爱的农场主之子。尽管身处农场,她依然在聊天时幻想:如果成为电影明星,穿着华丽的衣裳,坐在豪华酒店中,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爱。

在作者笔下,这个女人一直被骂放荡,但对她死后的描写,却是十分的宁静与美好。她的脸上不再有卑劣、算计和不满,而是展现出一种甜美和单纯的美。她的面容在死后显得格外安详,仿佛只是睡着了,做了一个短暂的梦。

作者在这里还写了时间的静止与流逝,那一刻,时间仿佛停滞,声音和动作都消失了。但随后,时间又缓缓苏醒,继续前行,生活还是要继续,痛苦依然无法避免。这是现实的困境,这是任何人无法躲避的时间与命运,如果在这一刻真得静止了,再也不用看后续莱尼被杀的悲剧了,但时间无法被阻止,悲剧还是要继续。

3
残疾老人坎迪

坎迪在许多个农场为不同人种过地,但他这一生的辛勤劳动却没有一粒麦子是他自己的,后来因工伤而残疾,只能做些杂务。他有一条狗,从小狗崽就养起,也曾是最好的牧羊犬,又陪伴他多年,早已习惯它的存在,但却被农场的工人嫌弃,又老又瘸,还散发着臭气。

坎迪也无力阻止,这条老狗最终被人枪杀。但他的无奈还是有坦露给乔治:“我该亲手开枪打死那条狗的,不该让个陌生人杀我的狗。”这其实已为小说结局乔治亲手开枪打死莱尼埋下伏笔。同时,这条老狗的死亡也象征着小人物们的悲惨命运。

当乔治向莱尼描绘可以便宜买个农场,实现梦想时,坎迪听到后也心动了。他表示愿意拿出自己的积蓄,加入这个梦想,这成为了他们三个人共同的秘密和期待,这种期待让坎迪重燃希望。他渴望有一小块地,有自己的房间,过自己的日子,不会再被赶走,这让坎迪感到离梦想很近了。所以,当听到克鲁克斯的讽刺,认为他们不可能实现时,坎迪激动地反驳,他坚信自己和乔治能够实现梦想,因为他们已经在为梦想努力攒钱。

然而,当看到农场主的儿媳死亡,坎迪意识到莱尼可能会遭受私刑,他的最大恐惧依然是梦想的破灭。他追问乔治:“你和我还是可以买下那个小地方,我们可以的对吧,乔治?你和我可以去那里,好好过日子,我们可以的,对吧,乔治?我们可以的吧?”不等回答,他就已经知道答案了。失望与无奈,已是生命中无数次面对的现实,命运再一次给他一记响亮耳光。

4
黑人克鲁克斯

作为一个破产的黑人,克鲁克斯更是孤独的,他的生活充满被排斥和寂寞,只能读书打发时间。正是因为这样的角色,他对孤独的理解,对乔治和莱尼的关系分析是独到的。“人需要别人——亲近他的人。假使没有伴,人会疯的,是谁无所谓,只要有人跟你作伴。一个人孤单得太久了,是会生病的。”而乔治与莱尼的相互依赖,正是有个人可以说话,失去彼此,也要变得孤单。克鲁克斯甚至羡慕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也让他回忆起自己家庭破产前,还有养鸡场,他也曾与兄弟们共度不孤单的美好时光。

对于梦想,克鲁克斯也是看得最明白的。当莱尼跟他提起乔治他们共同的梦想——拥有一块土地时,克鲁克斯指出,他见过来来去去的工人有几百个了,每个人脑袋里都有一块地,虽然都把这样的梦想挂在嘴边天天说,但是最终都把买地的钱扔在了妓院或者牌桌上,没人能够实现梦想,就像遥不可及的天堂。

即便克鲁克斯对于梦想持如此悲观的态度,但当坎迪说起梦想似乎触手可及时,克鲁克斯还是有那么一刻幻想着,如果乔治他们需要一个免费劳力,只要给口饭吃,他也可以加入帮把手。不过这样的幻想对于清楚现实的克鲁克斯也只是暂时的,他告诉坎迪,忘了吧,不要当真,只是开个玩笑,克鲁克斯知道那个梦有多虚幻,根本不可能实现。抱着梦想,也终归是要失望。


写在最后:田园的美好与结局的悲惨

小说开篇与结尾,都有对水潭边景色的描写,且形成对比,映射故事的起伏。另外,书中对一个礼拜天下午的描写,阳光洒在干草堆上,光影交错,营造出莫奈油画中的静谧而美好的田园氛围。然而,正是在这宁静的背景下,悲剧悄然发生。莱尼在干草堆旁埋葬了他无意中伤害的小狗,却也意外地导致了农场主儿媳的死亡。

田园牧歌与残酷现实的冲突,不仅是个人的悲剧命运,也是对整个时代的反思。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背景下,乔治和莱尼拥有一片土地的梦想与农业工业化的趋势背道而驰,注定难以实现。正如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在《致老鼠》中所言:“不管是人是鼠,即使最如意的安排设计,结局也往往会出其不意。”这首诗也正是这本小说名字的灵感来源。悲剧的结局也正是那个时代美国底层人民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


又及:完美的幻想

在读到莱尼和坎迪在克鲁克斯房间聊起共同的梦想时,我不禁幻想了一个完美的结局:精明的乔治、天真的莱尼、残疾的坎迪和被排斥的克鲁克斯,他们买下了便宜出售的农场,共同开始了新的生活。然而,内心深处我知道,这样的结局是没有可能的。

读完全书后,我构思好了文章的框架,却迟迟未能动笔。我陷入了深深的怀疑与迷茫,反思自己对梦想的追求是否也太过虚无缥缈。我开始面对他人的质疑:为了兴趣而写,不以赚钱为目的,是否真的有意义?生存,毕竟是现实的需要。

我也在思考,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我该如何抉择。虽然没有明确的答案,心情也未有太大的转变,但我明白,无论如何,我必须继续前行。今天,在动笔之前,我再次翻阅了此书。因篇幅短,倒是容易读完,只是这次,我确定了一点:即使面临乔治那样的艰难选择,即使环境恶劣,现实残酷,我希望能坚守内心,不做出“人有时迫不得已”的决定。

未来充满未知,但我还是想要告诉自己:生活不易,在困难面前,即使不能逆流而上,也绝不要顺流而下,随波逐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真正聪明的人,活得都很简单
人鼠之间:“伊甸园”抛弃的彪悍短工
最好的计划往往落空
约翰·斯坦贝克 | 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解读 | 下(周末好文)
豆瓣9.1,一本只有6万字的伟大小书!
《人鼠之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