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山文化“鸽”“鹰”“鸟”篇


善至 寄语

       从近万年小西河文化,八千余年的兴隆洼文化,到距今四千余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历经了近五千余年,随着先民生产生活的不断改进、提高、发展,红山文化时期先民的艺术思维和审美观点也在逐步形成和提高,并以玉为载体设计制作出一大批各类造型别致,质地圆润精琢细磨的玉器之作。作为红山人佩戴的饰物,其中"鹰""鸮""鸟"器型的器物出土、传世的最多。

       红山"玉鹰、玉鸮、玉鸟."器物的特点主要是造型粗犷、凝重,概括洗炼,重点部位突出。初看简单,仔细欣赏会发现它们既生动,又拙朴豪放,给人一种灵动厚重的神韵。另外造型手法多样,既有浅琢又有纹线。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讲求神似,大都以熟练的线条勾勒和精湛的琢磨技艺,将鸟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恒古的气息扑面而来。

       在红山文化玉鸟器形中,玉鸮最为突出。玉鸮作展翅飞翔扑食状,短宽尾,用浅圆琢的技法琢出鸮首,注重整体轮廓,可以感觉出双耳和勾喙,这种五官虽不显露却可以真确表达出来的艺术手法,是红山文化玉鸮的一种特色。

       而玉鸟、玉鹰仔细观察有在起飞到空中飞行状态,也有降落过程的行态,还可看出在飞翔过程,尾羽平展,翅膀張开的姿态。出土传世的玉鸟各个古朴而精致。

       红山文化玉鸟出土传世器物中,即有写实又有抽象的器形之作。由于出土地点的不同,材质的不同,制作时的年代不同,受沁的程度不同。每件器物看上去表象都很大的差别。有的保留的十分完美,有的由于侵蚀严重呈灰白色,有的质变成整体鸡骨白。但看上去还是神韵犹在。

  下面我就将现有博物馆、国家文物部门公开展出收藏的红山文化"玉鹰""玉鸮""玉鸟"展示大家。

玉 鹰

       上图玉鹰是在巴林右旗巴彦汉苏木那日斯台遗址出土。高4.4厘米、宽4.6厘米、厚1.7厘米。

       透闪石材质,绿色微黄,玉质细腻,受侵蚀小,整体光洁温润。鹰体近方形,头上未有双耳、圆眼琢磨微凸起,三角形喙部外突十分明显,腹部琢磨丰满微鼓,腹部下两半圆形用四条阴线表示鹰爪、尾部呈长方形上琢出五条阳汶线,阳线之间为红山文化特有瓦沟纹十分明显。双翅上琢有三条隐地凸起的阳纹线表示鹰的翼翅羽毛。

       整体造型古朴、含蓄、内敛,抽象又写实的艺术手法体现了红山先民的极高的设计、制作水平。

此件玉鹰整体十分完美。出土后由于修复盘磨到位包浆明显如同新做,是一件难得的中华史前红山玉文化的瑰宝。

       此件文物是在1983年赤峰市文物普查时,由巴林右旗博物馆征集,现在巴林佑旗博物馆收藏展览。

玉 鸮

       上图玉鸮是在巴林右旗巴彦汉苏木那日斯台遗址出土。

       高6.1厘米、宽6厘米、厚1.8厘米。透闪石材质,淡绿色,泛微黄,玉质细腻,沁色、包浆十分完美,并有自然明显冰裂纹。头顶双短耳耸立,双眼微突起,喙短尖圆。双翅及尾平展,翅翼稍有外斜,尾端直,琢阴线表现出尾部羽毛,腹部自然鼓出,下有琢出斜而短的阴线表现双爪,爪外凸明显似作攀附状态,跃跃欲试的起飞恣态,是一件红山文化典型玉鸮器形。

       本件文物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文物普查时,由巴林右旗博物馆征集,现藏巴林右旗博物馆收藏并公开展览。

玉 鸟

       上图玉鸟在1980年巴林右旗巴彦汉苏木那曰斯台出土。高2.48厘米、宽3厘米、厚0.68厘米。

       透闪石材质,淡黄色,玉质细腻沁色包桨完美,下部有浸蚀孔洞。

       头部呈椭圆形,双眼及嘴均为隐地凸起的阳纹表示,双翼上有两条琢出的阳纹表示羽毛,翅膀与尾部琢出凹槽区分,梯形尾部琢出两条微凸的阳纹表示羽毛,并有浅浅的瓦沟纹。整体造型粗犷。现巴林右旗博物馆收藏。

玉 鹰

       上图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敖汉旗博物馆征集的,出土地不详。高5.4厘米、宽4.7厘米、厚2厘米。

       透闪石材质,黄色玉,质细腻温润,上面有桔红色沁斑,半透明。顶部双眼圆目突出,勾喙较短,双翅展开,上琢出两条方转阳线表示羽翼,并显示出瓦沟纹槽,尾部较窄而尾端较为平直,以琢阴线表现爪与尾羽。背部上方有对钻孔。此件实为难得的一件黄玉鹰。现敖汉旗博物馆收藏。

玉 鸮

       上图玉鸮是1972年在阜新胡头沟红山文化墓葬出土。高3.1厘米、宽3厘米、厚0.5厘米。

       淡绿色玉质,表面大面积受侵蚀并伴有玉质质变表面呈鸡骨白色。双翅展开,肩部圆而耸,翅及尾部处展都甚寬,显示出展翅飞翔的姿态。翅、尾琢有阴线表现出羽纹,尾部边缘的羽纹以波浪线表示。头部则以甚浅突出双耳和眼。背面平,侵蚀有小面积孔洞,颈下有对钻孔用以栓绳系挂作为饰物佩戴。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玉 鸮

       上图玉鸮是在阜新胡头沟红山文化墓葬出土。高2.5厘米、宽4.8厘米、厚0.5厘米。

       淡绿色玉质,表面受侵蚀并伴有玉质质变表面呈鸡骨白色。双翅展开,肩部圆而耸,翅及尾部处展都甚寬,显示出展翅飞翔的姿态。翅、尾琢有阴线表现出羽纹,尾部边缘的羽纹以波浪线表示。头部则以甚浅突出双耳和眼。背面平,侵蚀有小面积孔洞,颈下有对钻孔用以栓绳系挂作为饰物佩戴。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玉 鹰

       上图玉鹰,1972年阜新胡头沟红山文化墓葬出土。高3.7厘米、寬4.05厘米。

       透闪石材质,绿色泛微黄色,玉鹰正面由于受到侵蚀大片面产生白色皮壳斑,土沁明显。双翅平展,肩部、翅羽的两侧边较平直,尾部边缘略显出弧度。玉鹰正面光素无纹,头顶部隐约可见突出的双眼。背面由于在墓内放在朝上方,而受沁程度较少,边缘有钙化鸡骨白色斑痕。此件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玉 鸟

       上图玉鸟是敖汉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1257号墓出土。高3厘米、寬2厘米、厚0.5厘米。

       透闪石玉质,墨绿色,玉质细腻。形体不大,近于椭圆状,体面琢磨较平整,翅膀琢出三道沟槽突显出鸟头部及鸟的双眼。翅羽与尾部的边缘琢出较粗沟槽。借由形体、线条、的形式组合或结构来表现出鸟的体态,用抽象艺术的主题真实展示鸟的展翅翱翔时的姿态。但由于过分风格化、模糊化、重叠覆盖或分解至基本的形式,以至于难以辨认鸟的原貌。是一件红山文化时期典型抽象艺术创作珍品。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玉 鸟

       上图玉鸟是1979年凌源牛河梁遗址十六地点2号墓出土。高2.4厘米、宽1.9厘米。

       透闪石材质,淡绿色,以极为概略的手法琢磨出鸟形,仅以短阴线琢出双眼,用减地瓦沟凹槽表现羽毛,尾端平齐,尾翅稍显上翘。鸟正面下部有明显土沁,及白色瑕斑。背部有明显冰裂纹,并有三个钻孔。此件虽为筒化型,但仍略显鸟的 流线型外廓,动感极强。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绿松石鸮

       上图绿松石鸮是在1979年由省、市、县博物馆联合在东山嘴红山文化祭祀遗址进行发掘时出土。高2.4厘米、宽2.8厘米、厚0.4厘米。

       绿松石材质。正面为绿色,背面为黑色,整体上看为展翅形,正面琢磨出头部,头上方琢出鸮的嘴及双眼,头顶双耳耸立明显。此器小而薄,绿色松石正面薄,两翅琢磨出六条粗细均匀线条十分流畅,二线之间琢磨出甚浅的瓦沟纹,尾部用三条阴线展示鸮尾。背面有一对钻孔甪绳系挂佩带。

       此件松石鸮从选料,设计、琢磨、工艺俏色技法上堪称是一件新石器时代的艺术珍品。

玉 鸟

       上图玉鸟是1972年北票丰下遗址出土。残高3厘米、宽3厘米、厚0.6厘米。

       深绿色。展翅鸟形,顶部钻有单孔,正面两侧琢磨出瓦沟纹表现羽翅。背面平而光素。两翅及尾部有残缺。大面积沁成黑色皮壳。呈现年久苍桑之感。

       北票丰下遗址作为一处小型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也出土了红山文化玉器,可见红山文化玉器在夏家店下层文化中流传具有一定普遍性。现藏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玉 鸟

       上图玉鸟是巴林右旗巴彦汉苏木那日斯台遗址出土。高2.5厘米、宽3厘米、厚0.8厘米。

       透闪石材质。淡绿色,泛黄。形较小,溜肩,短翅,腹部隆起,以较宽的压底和较粗的阳纹表示翅羽。胸前下部有以三角形凹窝表现鸟爪。背面中上部有一竖钻孔。

       此件玉鸟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巴林右旗博物馆征集的。现藏巴林右旗博物馆。

玉    鹰

       上图玉鹰是阜新福兴地乡出土。高3.1厘米、寬3.6厘米。

       淡青色玉,透有绿色。琢磨简略分明,头及胸部厚,以下渐薄。头顶部琢磨出阴线凸显出双眼,喙部三角形,喙端呈尖状,平肩,翅下端略圆,尾端琢出波浪纹表示尾羽。腹部琢出突起的横宽带示鹰爪。背平直,上有一对钻孔。

       鹰体由于在墓内受到侵蚀,整体呈现鸡古白色,其间有露出玉质本色的地方。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玉 鹰

       上图玉鹰是辽宁省文物总店在20世纪80年代初或前收购。高4.8厘米、宽4.9厘米。

       浅黄色玉质。圆肩,方尾,双翼边缘稍显外弧形,上厚往下逐渐薄,上腹尤鼓,由中腹部向尾及双翅琢磨出斜面,近尾及翅边磨薄,侧面视翅与尾略有上翘,形成展翅飞翔的效果。正面琢出头部,尾部,双翅、头部圆厚,头顶琢出微鼓的圆眼。头下琢出深槽与腹部相隔。下腹正中隐约可见双爪。背面头下部有一对钻孔。现藏辽宁省文物总店。

玉 鹰

       上图玉鹰是辽宁省文物总店20世纪80年代初收购。高5厘米、宽4.5厘米。

       透闪石材质。深绿色,正面有淡黄色斑纹,近边缘泛黄色,整体表面橘皮纹明显,左侧翅膀有一条自然开裂缝。肩稍圆鼓上耸,展翅内收,翅尾尖,尾端稍圆。顶部有微凸的双眼,腹部鼓起。背面两翅及近尾部磨出斜面,翅及尾边薄,使双翅及尾部上翘,显示飞翔状态。背面有竖对钻孔。现藏辽宁省文物总店。

玉 鹰

       上图玉鹰为清宫旧藏。高4.6厘米、寬4.5、厘米、厚0.4厘米。

           此件玉鹰清代时就藏于故宫,因宫内失火时被火烧烤,呈黒、灰色。整体不厚,腹部较厚,双翅琢出纵向条纹,背部有钻孔时留下的痕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玉 鹰

       上图玉鹰是收藏家傳忠谟原藏。高3.7厘米、寬3.5厘米、厚1.3厘米。

       透闪石材质。黄绿色。玉鹰双翼微展呈现滑翔姿势,两爪收于胸前,整体琢磨得圆润,两翅各琢出一条阴线,头部琢出微鼓双眼。较为独特的尾部有一钻孔,呈喇叭口形。因背后原有对钻孔因残缺磨掉,所以可能改为尾部钻孔。鹰体表面有轻微的土沁,收藏者经过长期盘摸包浆十分饱满,十分完整。是一件难得的传世珍品。

        此件是傳忠谟收藏的红山文化玉器其中的一件,1992年由故宫博物院收购。现藏故宫博物院。

玉 鸮

       上图玉鸮由琉璃厂古玩商倪玉书原藏,1959年代由北京市文化局调拨故宫博物院。高2.5厘米、宽4.6厘米、厚0.4厘米。

       青绿色玉,器身有土褐色沁斑。呈展翅状,正面上部琢出头和尖嘴,双翅与尾部琢有数道较粗的阴线表示羽纹。背面光素无纹,有对钻孔,孔內残留有一圈圈的钻孔和磨损痕迹,即是螺旋孔,由此看出此玉鸮当时曾被长期佩戴。其造型与辽宁阜新胡头沟墓地1号墓出土的一件玉鸮相似,可证为红山文化玉器。现藏故宫博物院。

玉 鹰

       上图玉鹰遗于商周时期墓葬出土。高2.5厘米、宽4.6厘米、厚0.4厘米。

       透闪石材质。青黄色,微透光,翅膀下方有断裂残,尾部受侵蚀沁有红斑,应为朱砂所染红色。鹰头较小,展翅状,翅尾琢阴线以示羽,足爪略显胸前。两翅边缘处略薄。是一件典型红山文化时期的玉鹰。现藏故宫博物院。

玉    鹰

       上图玉鹰,是一件传世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高4.4厘米、宽4.4厘米。

       玉质呈黄绿色,表面有沁斑,造型作扁平状,头部圆凸,两翼对称平展,尾部平齐,全身光素无纹,背面有一对钻孔。类似玉鹰器型在内蒙古巴林右旗、辽宁阜新胡头沟等红山文化考古发掘中均有发现。现藏上海博物馆。

玉 鸮

       上图玉鸮是早年英国人塞利格曼遗赠大英博物馆。高5.2厘米、寬5.2厘米。

       黄绿色玉质,此玉鸮是红山文化时期典型器形器物,在玉鸮伸展的翅膀琢出明显的瓦沟纹,尾部呈三角形状也琢出三道瓦沟纹示尾羽。在其颈后有一对钻孔。同样造型的器物在辽宁阜新胡头沟也出土过。

       此件红山文化时期玉器,在1968年就定为新石器时代玉器,并定为公元前3500年所琢成,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红山文化玉器研究成果前有所认识、难能可贵。现藏大英博物馆。

玉 鹰

        上图玉鹰是大英博物馆陈列何鴻卿藏品高4.2厘米、宽5.1厘米。

       玉鹰是红山文化坠饰的基本器形。此件玉鹰随着时间的流逝被磨成圆形、整体微弓,在小的扁平头下有伸展的翅膀。翅膀两边有明显的瓦沟纹。突出的腹部略高于翅膀线。由于在入土前长期佩戴整体已被磨的圆平,出土后皮壳保护完好。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现藏大英博物馆。

玉 鹰

       上图玉鹰是台湾故宫博物院展品。是紅山文化晚期鳥形玉珮。青綠色玉质,有微量黑点,局部赭沁。以淺琢线纹,勾勒出圓眼和翼部、尾部的平行饰紋等,为典型的紅山文化遺物,距今約五、六千年前。出土和传世的紅山玉鹰多在3至5厘米左右。此件达7.4厘米,為難得的佳品。现藏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玉 鸟

       上图玉鸟是台湾故宫博物院展品。是紅山文化晚期鳥形玉佩。青黃色玉质,溫潤。琢作側身小鳥,彎喙,圓頭,立像,較相似於梟,背面有穿孔,可佩戴。高5.64厘米、 寬3.27厘米、 最厚1.11厘米现藏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玉 鸟

       上图玉鸟是台湾故宫博物院展品。是紅山文化晚期鳥形玉佩。青黃色玉质,溫潤。琢作側身小鳥,彎喙,圓頭,立像,較相似於梟,背面有穿孔,可佩戴。高5.64厘米、 寬3.27厘米、 最厚1.11厘米。现藏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玉 鹗

       上图玉鹗是紅山文化晚期鳥形玉佩。青黃色玉质。琢作一鶚(鷹之一種,會捕魚,俗称鱼鹰),有羽冠,足下似捉一尾魚。造型生动,维妙维肖。

       高5.7厘米、寬7.2厘米、最厚1.25厘米。现收藏台北國立故宮博物。

玉 鸟

       上图鸟形玉珮。青白色玉,溫润。琢成一展翼飛翔的鸟,鸟本是紅山文化玉器中常見的玉佩飾。但此件玉鸟比較抽象化,整体较短,正面略呈中央稍厚,左右兩边稍薄的弧形,背面大致平坦。正中央上方琢出三角形鸟头,以一双小圓单面穿口代表双眼,头下器表有一淺淺的圓凹,或曾填嵌某种有色美石。下方以筒单的线条表現似鸟爪抓立于树干状态。左右有丰厚的双翼,线条簡单。背面光素,但留有圓弧形切璞痕。二小穿孔的下方还見二條直凹槽,或許是曾由其它玉件修改所留下的痕跡 。

       寬6.4厘米、 高3.8厘米、厚0.7厘米。现藏台北国立故宮博物院。

鸟头杖首

       上图鸟头杖首是紅山文化晚期的一件权杖首。白色玉石材質。整体呈现鸡骨白色。局部有土蝕斑。琢磨一鸟头,厚实的勾喙显示属鷹、鶚猛禽类,以圓孔示眼。高9.7厘米。现藏台北国立故宮博物院。

玉 鸟

       上图玉鸟原天津健业红山文化博物馆收藏。高6厘米、宽6.7厘米、厚0.7厘米。

       黄白色,地方玉材质,白色根纹样沁痕。鸟体为长方圆形,头部凸起,整体呈璧形,上部钻一小孔。双翅微展开,下部"V"形琢出了鸟尾,中部钻一圆形大孔。背面颈部斜向有一对钻孔。通体素面磨光。左边翅膀有自然开裂纹,几处有土蚀痕。此抽象器型见于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

       此件在2015年公安部"部督2015号专案"中被收缴,并上交文物部门。现藏朝阳博物馆。

玉 鹰

       上图玉鹰原天津健业红山文化博物馆收藏。高4.7厘米、宽4.7厘米、厚1.3厘米。

       透闪石材质,青黄色,表面受云雾状白沁。呈飞翔姿态,头部呈三角形,琢磨阴线表现出圆形双眼,勾喙较短,双翅展开,用三道浅瓦沟纹表示羽翅。腹部琢出阴线显示长方形胸部轮廓,胸部饱满,下方减地琢出两道斜形凸起的鹰爪,尾底下方较宽呈展开状。足部和尾部之间琢出三角形网格汶饰。背面稍内凹,并有一对钻孔。整体造型生动传神,将降落瞬间的姿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此件在2015年公安部"部督2015号专案"中被收缴,并上交文物部门。现收藏阜新博物馆并公开展出

玉 鸟

       上图玉鸟原天津健业红山文化博物馆收藏。

       透闪石材质,青绿色,半透明,整体有隐约的沁色。鸟体为长圆形,头部凸起,整体呈璧形,上部钻一小孔。背部琢出起伏波浪形状显示为鸟的翅羽,下部琢出半圆形状鸟尾,头部写实琢出眼、鸟嘴十分传神。头顶部有一圆孔通体素面磨光。在头项下有三条隐条纹。此件玉鸟玉质莹润,颜色鲜明,写实、抽象的设计十分到位,琢磨精致。为传世红山文化玉器中的精品,极为珍贵。

       在2015年公安部"部督2015号专案",从案件中追徼红山文化玉器、陶器、石器就达989件(套)占追回文物总数的百分之50%。此件玉鸟就是在此大案中被收缴的。十分珍贵,并填补了红山文化考古发现的空白。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朝阳博物馆。

玦形鸟

       上图玦形鸟是巴林右旗巴彦汉木那日斯台遗址出土。高5.5厘米、宽4.9厘米、厚0.1厘米。

       白色玉石,质细腻光洁,硬度高,土蚀沁色明显,中间有一裂纹,圆眼有玉质质变呈白色斑。

       整体琢成玦形,扁圆蜷曲如鸟正在发育的胚胎,大大的鸟嘴,尖喙弯并且向下前伸,大大的圆眼几乎占据了鸟的整个头部,琢磨出二条阴线凸出鸟的眼睛,头颈相连呈漫圆流暢自然,尾呈圆弧形,翅为一朝下的尖琢出体呈尖形状凸起,颈下有一对钻孔。整体琢磨淳厚筒朴难得。现藏巴林右旗博物馆。

玉 鸟

       上图玉鸟,是1972年在旧金山布伦德洋博物馆收藏的中国玉器。长7.9厘米、宽5厘米。

       此鸟造型独特、整体成椭圆形,设计抽象,光素无纹,并立体感十分明显,沁色、包浆十足。具有红山文化玉器特点,但目前尚无出土类型。现藏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玉鹰首

       上图玉鹰首是牛梁河红山文化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墓出土。

       红褐色,本地石质材质。整体造型为一个鹰头,头顶部琢出三条瓦沟纹,纹下琢出鹰眼、鹰勾鼻。并有部分侵蚀痕。鹰头整体造型生动,构思设计巧妙。充分体现在距今5500年前的古代先民的审美意识和高超的工艺设计水平。

       2020年10月1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首次公开展出了这件"鹰头",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不可多得的这件史前艺术杰作,更加感悟到中华先民的智慧与精神世界,从中看到数千年前中华大地上耀眼的文明之光。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以上所展示34件玉"鹰、鸮、鸟"的图片,有我在参观博物馆时拍照的,有些是我从郭大顺、洪殿旭编著"红山文化玉器鉴赏"上收集的。可以说全部都是红山文化玉器的真品。仅供红山文化爱好者参阅!

                                        善 至

                                2021年12月6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虢国博物馆藏红山文化玉器赏析
凤的嬗变之古玉凤鸟形玉器
虢国墓地出土的红山玉器
兽形玉坠红山文化高4.3、宽2.2厘米现藏于天津博物馆玉质葵黄色
巴林右旗那日斯台红山文化遗址究竟出土了哪些宝藏
从“中华第一龙”欣赏红山文化那些玉雕龙【西安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