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天一件艺术品——董其昌·楷书《心经》

明代书法大家董其昌的书法,我们最常见的还要属他的行书。凭借一手飘逸空灵而又不失平淡古朴的精妙行书,董其昌在明代书坛享有极高的声誉,对后世的书法也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其实,董其昌的楷书同样超神入化,艺术水准极高。

艺术品简介

董其昌 楷书《心经》

此册作于他七十二之晚年,舟中无事,遂以精楷抄心经自娱,所谓“作意书”也。他自称:“当吾作意,赵(孟頫)书亦输一筹,第作意者少耳。”董书又好用淡墨佳纸,故点划每有浓淡变化。书法讲究用墨,当自董其昌开始,故此册之贵重可知。

董其昌楷书《心经》

此册笔笔着意,力不虚发,秀灵中更见生拙之态书卷之气,是其精作无疑。曾经李瑞清收藏,沈曾植题云:“老笔益嫩,斯为化境。”袁励宸称则曰“刚健含于婀娜,允推神品。”可称的评。封面签条为沈剑知所题,沈剑知建国初期任职于上海博物馆,古书画鉴定家,尤精于董其昌研究。

董其昌楷书《心经》

此册为董书至极无上妙品

周寿昌题跋称此文敏内擫纯熟,从真卿而上溯右军,为至极无上妙品。

董其昌自青年时期便研习颜真卿楷书,终身不辍,晚年愈发融会贯通,遗貌取神,将颜真卿的宽博方正、虞世南的虚和秀逸、杨凝式的疏朗洒落融为一炉,一派天然秀逸的本色风致令人沉醉。晚明时期,佛学兴盛,董其昌亦浸淫其中,名其室曰“画禅室”,于佛学亦颇有心得,常以笔墨作佛事。天启五年(1625),董其昌为避奸宦党祸,上《引年乞休疏》告归,沈曾植在册尾跋文中亦推测董氏写经有“为诸贤祈福”的意味。周寿昌称此册“从真卿而上溯右军,为至极无上妙品”。

楷书看似简单,其实最难写好

袁励宸称此作刚健含于婀娜,允推神品。

董其昌在谈起楷书的时候,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他曾说道:“楷书不易工”,意思就是说,如果楷书写的拘谨平正,状如算子的话,就算不上真正的好书法,法度之余的个性表达,才是精髓所在。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看到,董其昌的楷书并非像唐楷那么工整严谨,注重的是笔势的流畅和用笔的自然多变。

作品局部欣赏

董其昌学书法,不仅仅是学颜真卿一人,后期还深入的借鉴了虞世南、王羲之等人的笔意,特别是元代的名家赵子昂,对他的书风也有很大的影响。从此册就能看出,里面包含着多家的笔意。

董其昌:吾书最得意在小楷书

沈曾植在册尾跋文中赞此作老笔益嫩,斯为化境。

按照董其昌的自述,“吾书无所不临仿,最得意在小楷书”,尤其小楷书,董其昌自认为最为得意,力追晋魏,超越赵孟頫,“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亦输一筹”,“吾书因生得秀色”,从而形成了率意自然、生拙古淡的特色。

作品局部欣赏

“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董其昌创造性地将晋、唐、宋的书法审美价值观念和风格特征进行大范畴、主观性地融合、转化,写出了自己的面貌和特色。此册确实从中反映出董其昌楷书的主张、观点和看法。

书画家简介

董其昌小像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富收藏。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

作品局部欣赏

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并以其为代表,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沈剑知题:董文敏书心经真迹。
周荇农题:董文敏公楷书心经。宝唐阁珍秘。 

董其昌在此册中,通过用笔、用墨精湛技法的掌握,营造出不食人间烟火般的儒雅、幽寂、清和的精神气息,不愧为一代书画巨擘心象的自然流露与映显。

结束语

爱我所爱、谈我所见,用艺术装点生活,这里是北京华夏珍宝博物馆公众交流平台!我们下期再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馆阁体”到底算不算书法?
【引用】清-沈荃书法赏析
明代书法概述
中國極品書法(二)【42P】
董其昌楷书字帖放大欣赏,爱好书法的收藏哦!
【书画中国】明代书法 沈度 沈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