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四家”之一吴镇:有钱任性才能无欲无求,绘出洒脱隐逸的渔夫

导语:吴镇是元代著名画家,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吴镇性情孤高,一生隐居不仕,也不愿意和权贵往来。他的这种人生态度和思想倾向,在其《渔父图卷》中有着非常全面的展示。

吴镇、黄公望、倪瓒、王蒙并称“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这三人在艺术上并驾齐驱,但在人生经历上却大不相同。

黄公望年轻时渴望功名,45岁才当了一名书吏,上任没几天就被牵连入狱,50岁后开始学画,晚年隐居富春江,80岁才完成人生的觉醒,作《富春山居图》。

王蒙年轻时虽隐居在黄鹤山,但对仕途再三留恋,在明初出任泰安知州时,也因牵连入狱而卒。

倪瓒少时家境富裕,然家道中落,半生浪迹天涯,漂泊无定,他人生的转折也带来了画风的转变,自成荒疏萧条一派。

与历经人世磨难的三人相比,吴镇的一生显得波澜不惊。吴镇年少时便深知元代汉族文人的苦痛,笃定了出世之路,他终生不仕,也从不与权势者往来,与黄公望和王蒙的归隐相比,甚至是与“隐逸之宗”陶渊明的归隐相比,吴镇的隐居,比任何人都来得彻底,来得不假思索。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元四家之一的吴镇一直以来都是个清高清贫的人设。但要说穷人,元四家中应该是黄公望才对,倪瓒、吴镇、王蒙都有钱,倪瓒前半生有钱,吴镇应该没缺过钱。

有一个故事这么说:

相传吴镇住所与同时期一个叫盛懋画家离的不远,盛懋是当时远近闻名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作品通俗受到大众的追捧。吴镇的妻子笑话吴镇“盛家门庭若市,众人拿重金求画,你这边可是门可罗雀、无人问津呀”。吴镇说“二十年后你再看吧”。虽最后果然反转,然而,以吴镇的家境完全不需要为画卖得好不好担心。

吴镇的祖父吴泽乃宋朝一员抗金猛将,其叔父吴森为元朝官军千户,吴镇的父亲吴禾经营海运事业。元初海上交通与贸易的迅速发展,吴家的航运事业也蒸蒸日上,以至巨富,人号“大船吴”。

吴镇有如此显赫的家族背景,然而他却无视权贵,不谄媚不攀附,他的画作常常以渔隐为主题,绘过多幅渔父图,他的生活就如他所绘画的画面一样,远离尘嚣,隐于山水,将所有的烦恼都溶解于秋水明月之中了。

隐逸生活和隐逸心态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为支撑。吴镇生活在这样一个累代富庶的家庭里,淡泊、低调应该是他作为富家公子的清高,绝非仅仅是隐士的孤傲。

在吴镇所处的时代,有人为了生计顺从朝廷做了小官小吏,而那些不愿在世俗中消磨年华的文士,有的出家皈依佛门,有的终老山林,也有的在追求超凡脱俗的隐逸生活的同时却又舍不了对世俗生活中的耳目声色的迷恋,过着名隐实显的名士生活。

和那些以隐居为托词,在山林广筑别业、纵情风月的“风流”名士相比,吴镇是一名真正的隐士。他始终以一颗平常心,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所以吴镇的作品又与其他画家有所区别。

比如说黄公望、王蒙等人的渔夫图,常常透着一股伤感和消沉。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黄公望和王蒙最开始的时候有志于仕途,最后未能达成自己的心愿,所以带有此种心情。

吴镇因为从来没有想过当官,也没有去当过官,所以他的渔夫就更带了一种洒脱,一种天生的隐逸之感。吴镇的许多渔父诗中虽也略微透露出凄苦之情,但更多表现了渔父自在逍遥、甚至乐观的情怀。

68岁时,吴镇作画开始以“梅沙弥”署名,“沙弥”为梵语音译,在《释氏要览》中解释为“此始落发后之称谓也”。也许那个时候的他已经斩断了所有尘缘,正式削发为僧了。

吴镇晚年的书画,多留下诗跋,全然都是远离尘世、不食人间烟火的释者情怀。这个在江湖中悠游了一生的孤独隐士,最终在佛门找到了终极的依托。公元1354年,75岁的吴镇长离人间。在临终前,他为自己选定墓址,并亲书碑文“梅花和尚之塔”。

画山水喜用湿墨,画墨竹喜用干墨

吴镇十八九岁开始学画,年轻时游历杭州,吴兴,饱览太湖风光。开眼界,长见识,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启迪了他创作灵感。

吴镇师承于董源、巨然。他曾说:“董源画《寒林重汀图》,笔法苍劲,世所罕见,因观其真迹,摹其万一。”他工山水、花卉、人物,尤以山水竹石最精。

吴镇的图式经营大体是近处土坡,远处低矮山峦,中间大部分是辽阔的水面。这种图式,吴镇是以湿笔为之的,有一种烟雨茫茫之感,从而使远处山峦愈显遥远,中间水面愈显开阔,似乎带领观者进入一种凄静、孤寂、超尘脱俗的世界。

吴镇巧妙的把渔父安排于水面一个较突出的位置,形象是模糊的,但给人的印象却是深刻的。结合吴镇多幅渔父图象,我们仍能从模糊的渔父形象中发现,他们神态的丰富、动作的多样非一般画家所能同日而语。

吴镇画山水喜用湿墨,其实吴镇未尝不善用干墨,在吴镇传世几十余幅墨竹中,几乎全是用干墨画的,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吴镇曾说墨竹之法:“疏不至冷,繁不至乱,翻向正背,转侧低昂,雨打风翻,各有法度”。

吴镇注意枝、竿在淡墨层次中的浓淡变化,竹叶以浓墨为之,聚散分明,往往在细枝末节处用笔繁密。画家对竹叶分解、组合得十分自如,尽得自然生态。竹枝有的呈“S状”,有文同墨竹造型的遗韵。

坡、崖上的墨竹用墨趋于浓重,坡、崖则用粗笔淡墨,点苔用浓墨重笔,突出了墨竹的形象。画中墨竹的布局,特别是枝干之间的穿插关系,都展现洒脱疏放的风姿。

吴镇的墨竹把文学意蕴融入到艺术表现手法中,开创了文人画重意蕴之风,使中国文人画得到了关键性的发展,之后的姚绶、文征明、唐寅等名家均不同程度受到了他的影响。

诗画一体,情系渔父

吴镇笔下的渔父形象是模糊的,只能约略看出五官眉目,但给人的印象却是深刻的。他在作品中把自己化身为画中的渔父,并通过渔父这个象征性的形象来传递自己淡泊名利、放浪隐逸的思想状态。

《渔父图卷》

总共画了渔船十五只、渔父十四人,分布错落有致。全图下笔清奇,风神潇洒,有清雅隽永之致。从左至右欣赏这幅长卷,但见渔船、山川、草木依次展开,淡墨渲染,层次分明,烟波浩渺的水面则采用大块留白来表现,含余味于清淡之中,寄妙想于挥染之外。

《洞庭渔隐图》

描绘嘉兴东洞庭的湖山景色,秋峦葱郁,长松劲拔,渔舟细小如叶在水面飘浮,虽然布局简略,但添加边角的签名,以及上方的题词之后,别具一番宁静典雅的情调。

《双松图轴》

虽然这件画轴的画题是「双松图」,可是从画上两棵树的枝干看来,吴镇画的应该是桧树才对。画中桧树的纠结,仍然保存了李成、郭熙画树的风貌。树皮以长披麻皴来表现,笔法又和董源、巨然相似。坡岸多作矾头,也是董巨山水画的重要特色。全作的笔力雄劲,墨气沈厚,有一种平淡天真的韵致。

《芦花寒雁图》

远岫平溪,芦叶随风摇曳,芦塘深处,一叶扁舟横斜。两只寒雁惊飞,打破了芦塘的沉寂,船头渔夫抬头眺望,远处浩渺的湖面,起伏平缓的远山,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笔墨疏简秀逸,自然平淡,苍润华滋,彰显了画家幽栖超脱、自鸣高雅的情怀。

《溪山高隐图》

“一水两岸”构图形式比较典型,近处是土坡,中间留出宽阔的水面,而远处是起伏的山峦。这样的构图正好应和了,当时元代文人与世无争,隐居世外的心境。

后记:

笔墨之外,是吴镇清远淡泊、快意豁达的情怀。他正如苏东坡的词中所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镇:闲情归隐逸 野竹作风骨
水墨江南平淡心——元代吴镇的水墨画境界
中国美术:元四家
“元四家”之吴镇:偏爱渔夫半生、老年专画墨竹
他们使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巧达到了一个高峰03
“元四大家”之一,吴镇画作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