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5年前郭沫若发掘明定陵,裸手取文物,三千余件瑰宝损毁大半

每一个研究人类灾难史的人可以确信:世间大部分不幸都来自无知。——爱尔维修

大家应该都清楚,古人从很早开始便实行了厚葬的风俗。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其实厚葬与否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距,因为人死后也带不走那些珍贵的东西,更不会到“另一个世界”等等。但古人之所以制定这样的风俗,除了有一些封建思想因素在内,其实最主要的是可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生前越尊贵无比的人,在死后的葬礼规格自然也最高。

古代的皇帝应该就是地位最高的人了,所以皇陵也是古代葬礼规格最高的表现。但这种风俗却催生了一个不道德的行业,便是盗墓贼,从很早开始就有人依靠盗墓为生,并且渐渐地形成了流派,一直传承到现在。

而像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官方考古,也是在近代以来才慢慢发展起来的。我国虽然在建国前就有不少知名考古组织,他们对祖国的文物保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真正开始进行官方考古活动还是在建国以后。

那个时候,并没有人专门从事于这种新型专业,只不过是将一些学者聚集到一起进行探索,而在探索的过程中,就有不少文物因此被破坏。其中比较知名的一个人便是郭沫若,在大家的印象中他是近代一位非常厉害的文学大师,有部分作品还被编写进入了教材之中。但很明显,他在考古活动中是一位“门外汉”,在他手上有数以千计的文物被破坏。

当时,刚刚接手考古重任的郭沫若一心想要做出一些成绩,并且经历了封建制度被推翻的他们,最痛恨的人便是古代的皇帝了。所以,郭沫若最早提出进行考古挖掘的对象便是秦始皇陵。但这个提议很快便遭到了反对,因为秦始皇陵无疑是一座非常传奇的陵墓。

且不说当初他们毫无经验,就算是现如今,在考古经验丰富以及有非常先进的科学仪器帮助下,还是不敢贸然挖掘秦始皇陵。于是,大家基于史料对秦始皇陵的记载,认为其挖掘的难度是所有皇陵中最大的,只好另找一个目标。之后,郭沫若又提出挖掘李世民与武则天的墓穴,也一一被否决。

最后,他们的团队决定对明十三陵进行考古活动,看来对皇陵也是十分执着。但恰恰是因为这种执着,造成了之后的失误。对于刚刚起步的考古事业,本应该选择一些挖掘难度较小的古墓积累经验,但他们一开始就冒进的选择了皇陵这种困难系数最大的古墓,无疑是最错误的选择。

刚开始郭沫若提议从明长陵开始,因为那里便于施工,最后的目标正是明神宗的定陵。就这样,对皇陵的考古活动从1956年浩浩荡荡的开始了。不过,他们没有想到长陵虽然便于施工,但并不好挖掘,毕竟是皇陵保护工作肯定做得很好,此次挖掘反而导致定陵附近产生了坍塌。

既然如此,他们直接对定陵开始了考古挖掘活动。为了加快挖掘进度,郭沫若直接令人使用炸药,现在想来这与盗墓贼的手段又有什么不同。使用炸药进行挖掘,很有可能会破坏整个墓穴构造与里面珍贵的文物,而他们这种不顾后果的挖掘活动也并不可取。

等到整个古墓被打通后,郭沫若又做了一个极其错误的决定,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令大家裸手取墓中的文物。要知道那些文物在地下埋藏了上百年,上面定然会有很多细菌,可能会对大家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裸手拿取文物可能也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对双方都不好。

此外,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那便是那些文物在地下一直处于隔绝状态,但突然被暴露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而破坏。据悉,当初墓中的明神宗身上还有龙袍,但因为经验不足,没有做好保护工作,最后和其他文物一样,在被拿出后第一时间变成了黑色。而那些工作人员中,有一些最后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而去世,据猜测可能是因为感染了病菌,当然了也不排除有其他因素。

所以说,在从事一项新的事业时,正因为没有充分的经验可以借鉴,才要更加小心、谨慎,如果他们在挖掘定陵之前已经通过其他挖掘活动积累了经验,也不会导致上千件古物被毁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沫若为啥那么热衷于挖皇陵?专家:看看他的家谱,完全可以理解
1994年,兵马俑出现怪事,此后,国家规定不得挖掘秦始皇陵
考古史上发掘的皇陵:明万历皇帝定陵,出土文物震惊世界
被郭沫若挖掘的万历陵后来怎么样了?
郭沫若为何执意要挖明皇陵?专家:建议你看他先祖是谁
郭沫若最失败的一次考古事件,很多专家事后暴毙,损失大量珍贵文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