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半丁的山水画

陈半丁自幼家境贫寒,却较早接触笔墨,其自言“嗜书画入骨,饥饿犹不顾也”。青年时期,陈半丁在上海勤工俭学,努力学习绘画,并与任伯年、蒲华、吴昌硕等海派名家交往,从而“方知笔墨情趣,用意立法,超逸枯润与气味神韵、虚灵巧拙之奥”(《陈半丁自述》)。1906年,受金城的提携,陈半丁来到北京发展。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京派绘画中的老一辈画家如陈师曾、金城、姚茫父先后辞世,萧俊贤、汤定之、余绍宋相继南下。北平画坛遂形成新的格局,其中,已在北平画坛奋斗二十余年的陈半丁,逐渐成为北平画坛的中坚力量,日后还与齐白石同享盛名,成为京派绘画的领袖。1949年后,陈半丁主攻花鸟画,历任中国画学研究会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等。

陈半丁的山水画以宗石涛为主,从北京画院所藏陈氏的《盲人骑瞎马》《远山斜日》等作品中可见,陈半丁使用了石涛常用的拖泥带水皴,黄宾虹的《虹庐画谈》给予这种皴法高度评价:“(拖泥带水皴)实乃师法古人积墨、破墨之秘。从来墨法之妙,自董北苑、僧巨然开其先,米元章父子继之,至梅道人(吴镇)守而弗失,石涛全在墨法力争上游。”此外,陈半丁在处理画面虚实关系时,还常用石涛的点法,如尤无曲介绍老师陈半丁处理经验:“一幅画中,最多两处可画得细微,其余大片要留得天真。”所以,我们看陈半丁的《云作断续峰》,细致的地方并不多,而是多用苔点,且与石涛相似,点法丰富多样,或聚或散,或干或湿,或浓或淡,或大或小,继而有选择地在山石之间勾画出遒劲的杂草,使山石树木之间的空间布白方圆相容、强弱互补,画面的主次关系遂协调,进而产生天真与生机。
从画学理论来讲,虽然陈半丁的“法异寻常”的印款“心有所得,法异寻常”,颇具《苦瓜和尚语录》中“一画之法,乃自我立”的面貌。但陈半丁只有“心学”的面貌,而其本质是宗“理学”的,比如陈半丁的《拟罗两峰山水》的款识中,他提出了山水画创作的动静的辩证关系,即“一动一静,犹如和合出定、入定,皆放光芒。”所谓“和合”,即“二元和合”,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意为事物的各种因素和各种关系的和谐统一。而“入定”“出定”都是禅修中的方法,静心打坐为入定,打坐完毕为出定。所以,笔者揣摩该处款识的文意,应指的是创作主体作画时的动静关系,正如陈半丁所谓的“紧要只在一笔,成败得失都在毫厘之间,是非寻常者所能领悟”(《陈半丁自述》)。即创作主体实现画面(虚实关系、笔墨语言)的和谐统一,是为“动”或“出定”;创作主体思考画面和谐统一的途径,是为“静”或“入定”。所以,从主客体的互动关系来看,陈半丁的画学思想是偏向“理学”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这就决定了他把中国画创作体系视为一个脱离、先于并主宰物质世界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精神”。
因此,历来对陈半丁的评价都是笔墨功力深厚,如在中国画学研究会的《艺林月刊》(1931年第17期)中刊有的陈半丁拟赵松雪《放马图》,就被评为:“树石古厚,而人物渊雅,非时史所有。”相近的评价出现在《天津国民日报画刊》(1946年第13期)中:“陈氏曾问业于吴昌硕,其笔墨苍厚古茂□,颇似吴氏,□花鸟,山水,间作人物。山水似石涛,人物似任渭长,工治印,但不常作。左刊放马图,系背拟宋赵松雪笔,拟古而不失创造,惟陈先生有之。”其中,“拟古而不失创造,惟陈先生有之”一句,可以概括陈半丁重视“客观精神”的画学特点。这种“拟古而不失创造”就是“半丁老人”印款所讲的“从规矩中生变化,由范围内出个性,此之谓不失古意”。

陈半丁 盲人骑瞎马 纸本设色

纵77厘米 横32厘米 1937年 北京画院藏

陈半丁 远山斜日 纸本设色
纵80厘米 横28厘米 1950年 北京画院藏

陈半丁 云作断续峰 纸本设色
纵275厘米 横61.5厘米 北京画院藏
( 作者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士, 有删节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嗜书画入骨,饥饿尤不顾也”-----陈半丁的绘画艺术
国画的分类
苦瓜和尚石涛高清山水画欣赏:万千墨点,肆意挥洒
陈半丁写意山水画赏析!
萧谦中山水画刍议
被“定义”的陆俨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