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四大名绣”,中华民间传统工艺的瑰宝

刺绣,又称丝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据《尚书》记载,早在4000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另在《诗经》中也有素衣朱绣的描绘。宋代时在民间广泛流行,明代时刺绣已名扬大江南北,到了清代刺绣更是名震海内外,吸引着国内外商人们的眼光。

在秦汉时期,中国刺绣工艺就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两汉时期,刺绣和丝绸,是“丝绸之路”上运输的主要商品。中国刺绣最突出的有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和四川的“蜀绣”,合称“中国四大名绣”。

苏绣(代表作双面绣《猫》)

苏绣已经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宋代的时候已颇具规模,在苏州出现了绣衣坊、绣花弄、滚绣坊、绣线巷等生产集中的坊巷;清代为盛期,当时的皇室绣品多出自苏绣艺人之手,民间刺绣丰富多彩。

苏绣自古以精细、素雅著称,构图简练,主题突出。其技巧特点概括为“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八个字。最细的地方将一根丝线掰成48股,一般人用肉眼根本无法看清。苏绣的双面绣很有名。双面绣是在绣品的正、反两面绣图案,两面的形象、针法相同,针脚藏而不露。苏绣作品具有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等艺术特点,仿画绣、写真绣逼真艺术效果更是名满天下。

湘绣(代表作狮虎

湘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西汉初期,湖南地区的刺绣技术已高度发达,可在汉代以后,却莫名消失,直到清朝光绪年间,平江绣女李仪徽首创掺针法,才使湘绣重新再度问世并崛起。

湘绣是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吸收苏绣和粤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它以彩色散丝作绣线,除运用“齐针”、“接针”、“打粉针”等针法外,独创“掺针”法,掺针针脚参差自如,使不同色的线相互掺和,逐渐变化,色彩丰富饱满,色调和谐。湘绣的图案借鉴了中国画的长处,所绣多为山水、人物、花鸟、翎毛、走兽,生动逼真,长于绣狮、虎等题材。

粤绣(代表作《百鸟朝凤》)

粤绣包括潮绣和广绣,在唐代已经很发达,到明朝中后期形成特色。粤绣之一的广绣最初创始于少数民族,即黎族,古时绣工大多是潮州和广州的男子,实为世所罕见。

唐代艺人以孔雀羽毛扭为绒缕,绣制服饰,金翠夺目;用马尾缠绒,作为勒线,绣制轮廓,增强了表现力。新中国成立以后,粵绣得到进一步发展,不断出新。粵绣构图饱满,繁而不乱,装饰性强,色彩浓郁鲜艳,绣制平整光滑,金银垫绣富于立体感,富丽堂皇。粤绣题材广泛,以百鸟朝阳、龙凤、博古类最多。

蜀绣(代表作《芙蓉鲤鱼》)

蜀绣,亦称"川绣",是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刺绣产品总称。蜀绣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三星堆文明,东晋时与蜀锦并称"蜀中瑰宝"。汉末三国时,蜀锦蜀绣就已驰名天下,作为珍稀而昂贵的丝织品,蜀国经常用它交换北方的战马或其他物资。

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用晕针、切针、拉针、沙针等12大类122种针法,充分发挥了手绣的特长,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蜀绣题材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品种除纯欣赏品绣屏以外,还有被面、枕套、靠垫、桌布、头巾、手帕等实用品。蜀绣以其明丽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细腻的针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韵味与风格。

中国“四大名绣”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四大名绣”,体现了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高超技艺,凝结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中华民间传统工艺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骄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四大名绣 苏绣
【四大名绣】苏绣
中国四大名绣 湘绣
收藏:苏绣
惊叹!中国四大刺绣艺术~
国四大名绣 湘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