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讨论

事情要从我发了一个朋友圈说起......

刘英锋教授:那就说,水停心下,用桂枝无益,用白芍能散吗?临床用白芍散水饮之结吗?

林:......

马程思远:林老板,刘夫子的意思是,李克绍主张去桂留芍,核心原理是芍药可以破水;但是临床上没有用芍药破水的做法,所以刘夫子不认同李克绍这个观点。芍药破血不破水,破水要配伍,比如真武汤。

林波:所以这个方子配合了茯苓、白术啊......

马程思远:林哥你看看?

林波:......

马:他这个实际上是这样的,首先第一个呢,李克绍犯的一个错误什么呢?这条实际上指的是一个变证,就是他首先是服了桂枝汤或者下之后没有好。因为按道理说,你如果是头项僵痛歙歙发热对吧,有汗或无汗的那种,其实桂枝法都可以的哈。但是看起来像是一个桂枝汤证,结果开了桂枝汤以后,没卵用,仍头项僵痛、歙歙发热、无汗,这个时候又新加了一个什么呢?第一个呢“微痛”对吧?第二个呢,是多了个“小便不利”,解不出尿来,那么这个时候用啊,不管你是桂枝去芍还是去桂啊,用这个汤治了以后,这个就好了。

马:那么呢,这个就存在这样的一个情况,是什么呢?首先第一个这是个变证,李克绍没把它当作一个变证来看,当作一个直接的出现的病症了。那么问题来了,你从这个情况,如果我们来给它归类总结一下的话,这个确实是心下或者有水啊,或者有饮啊,当然你不管是水还是饮还是别的什么东西,反正你心下肯定有个东西对吧,有痰,乱七八糟的,先不管。那你这个心下的东西是怎么来的?是你原来就有的,还是你那个吃了桂枝汤以后,或者说下之后新出现的。要分两种情况来看待,李克绍认为他是原来就有,所以你看他说“太阳中风兼素有水饮”,这个是错误的。

林:是的。你说的这个辨证,我是认可的。

马:如果这个病人一到你面前来就是怎么样的呢,头项僵痛对吧,然后呢,又发热心下满,有点痛,这个时候你应该用什么方子呢?应该用柴胡桂枝汤一类,这是正常的思路思考,而不是说这个病人到你面前来说,哎呀,我头痛发烧,心下满微痛,上来就给你开桂枝汤?一定是开柴胡桂枝汤这一类的,而一上来开桂枝汤说明什么呢?说明他之前的症状呢,胃痛是不存在的,因此是药物作用导致你心下有结,这个结我不管他是什么东西,反正肯定有个结啊。

林:按照张仲景写书的习惯,他肯定是有类似桂枝证才会用桂枝汤,用了桂枝汤没好,心说是不是辨证错了?用下法吧。然后也是不好,反而出现了心下满微痛。

马:所以呢,这里就有两种,第一种是表证未罢,第二种是表证已罢。表证已罢的痛啊,比方说像我们前两天看的那个结胸,包括说像一个结胸病如柔痉状,脖子痛,那个是表证已罢。但是还是有头项僵痛这种情况,这里的头项僵痛到底是表证未罢,还是表证已罢呢?应该是表证未罢,为什么呢?因为这里讲的是“心下满微痛”。如果是结胸,他不会心下满微痛的,要么是大结胸的疼痛不可近手,那个就很严重了;要么是小结胸病按之则痛。第二个,结胸一定是有汗的,这里是无汗,所以表证未罢。

马:那么桂枝汤里面的解表药是什么?桂枝汤里面,用的是生姜和大枣。桂枝、白芍实际上不是解表,它是解肌透风的。很多人用桂枝汤,桂枝、白芍用的好,让他们把生姜、大枣去了,他那个效果就不会特别好了。所以你看,无论是去桂还是去芍,管你去什么,没有人会去生姜、大枣,这就说明什么?这就说明你的那个心下满微痛,跟生姜、大枣没关系。

马:那么我们讲啊,导致颈项僵痛,除了结胸,也可能是痰饮导致的。还有一个苓桂术甘汤对吧。苓桂术甘汤,包括说五苓散他都会有头项僵痛的症状。苓桂术甘汤和五苓散,都是里证哈,没有表证的对吧。都是水饮嘛!但是依然会导致头项僵痛,因为它饮郁清阳。这里呢,实际上应该也是一个饮在这里啊,是一个饮不是水。那么呢,我们看苓桂术甘汤对吧,桂枝、茯苓、白术、甘草,这里假设他是去芍不去桂,无非就是苓桂术甘汤加生姜、大枣,他跟苓桂术甘汤的区别在哪里?

林:苓桂术甘汤主要还是去水吧,去水饮停心下。但是加了生姜、大枣,按你所说的话,那应该还有解表的功效。

马:苓桂术甘汤的秘诀在于什么?在于你的邪气内陷。我们知道疾病无非就是邪胜正衰,对吧。要么正气衰,要么邪气重,要么正气衰的同时邪气重。所以呢,我们讲那个辩证法抓主要矛盾,你虽然这个疾病千变万化,症状多样,什么都有,但是呢,为什么仲景能够用很小的方子?包括我们现在都是越小的方子,把这个越复杂的病治好,水平才越高。就是因为切入点抓得准,把主要矛盾抓住。那么苓桂术甘汤的主要矛盾在哪里?它的主要矛盾就在于说是外感之后,不论经过误治还是说是疾病自身的推演。邪气内陷到身体里面去了。如果说是经过误治,或者说经过疾病自身的推演,邪气慢慢的变少了,只是正气弱,不需要用苓桂术甘汤。需要用什么呢?需要用真武汤或者理中汤,或者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他们这些方子治水病的特点在于哪里?在于这些病的邪是由正虚产生的,因为正气弱。比方说脾弱就不能化水,或者说阳气弱就不能运水,就这个道理。苓桂术甘汤的秘诀就在于他要把这个邪气顶出来,所以用桂枝去顶,不用桂枝就不行,就是这个原理。

林:说的很好!前几天我们治的那个结胸证的患者,你也是白天用苓桂术甘汤,晚上服小陷胸汤。

马:这个呢是这样,可以参考一张方子叫做什么呢?叫做苓桂枣甘汤。苓桂枣甘汤呢,是发汗后其人脐下悸,欲作奔豚。他把白术换成了大枣,但是呢,没变的是桂枝,为什么呢?苓桂术甘汤,是若吐若下后,那个脉沉紧身为振振摇;苓桂枣甘汤是发汗后脐下悸,欲作奔豚。所以我们讲桂枝的一个作用是发汗解表,平冲降逆,温阳化水或者温阳化气,这是总结出来的,但是他基本的原理是什么呢?

马:就是邪气陷入冲脉以后,冲脉病理性的上冲,因为正常来说冲脉是往下降的。这个尤其是林老板,你好理解对吧,你是练功的。冲气正常来说是往下降,但是呢,因为邪气进入冲脉里面去了,冲气就会往上冲与邪气对抗。桂枝平冲降逆是因为什么呢?把邪气从冲脉中给顶出来了,顶出来了以后,你的冲脉这个冲气、逆气他就平了,就继续往下降,就好了,这就是桂枝的这个特点。

林:

马:那么我们又回到原本的这个条文里面去啊,条文里面服桂枝汤或下之,原先的那个症状没有解,新添了两项,一个是心下满微痛,另外一个呢是小便不利,这个时候呢,如果要温阳化气,你再加茯苓、白术就可以了。对吧,利小便用桂枝、茯苓,心下满用桂枝、白术嘛。根本用不着说是去桂或者是去芍。张仲景,为什么要去桂或者去芍啊?事实上不应该,这样的思维是有问题的,不应该这么想。就现在包括很多注家,他的思维都有问题,他不应该想的是什么呢,那到底是桂枝起作用还是芍药起作用?

马:他应该想的是什么呢?是桂枝没有起作用还是芍药没有起作用?为什么要去他呀?就比方说桂枝去白芍,对吧,你像那个桂枝去芍药汤,胸满喘促啊,对吧,把芍药去了,因为什么呢?因为芍药加重你的胸满。那它这个就应该写,这里到底是桂枝对这个病有负面作用,还是芍药对这个病有负面作用?而不是说是桂枝有正面作用,还是芍药有正面作用。不应该用加法,应该用减法来想。不妨请林老板思考一下。

林:思路决定出路啊!那按照这个你刚刚的这个思维方式啊,再结合我所了解的东西,如果张仲景条文没有错的话。当然这个刘渡舟还是谁,他说这个条文错了,应该是去芍啊,李克绍说这个应该是去桂没错。如果条文没有错的话,这个还是去桂吗?那去桂的话,表示这个桂枝在这个条文里面,在这个病里面,他就没什么作用啊。我就觉得张仲景的话就不是无用的。《伤寒论》是刻竹简上的啊,废话不会说的。

林:李克绍可能这个没有说得太清楚,或者他起手的认识有错误,但是我还是比较认可,就是因为它这个水饮有牵挚,有牵挚的话,用桂枝他是发不了的啊,就是这个“发汗则动经”嘛。我觉得他举的那个例子也是非常好。当然这个我的认识是比较浅薄啦。

马:所以说这一条呢,我个人认为啊,去桂也是可行的啊。但是事实上呢,你也可以说我的这个认识比较特殊一点,就是说这条很多人是非此即彼,要么去芍要么去桂,我是两家都占,去桂,我占个六分;去芍,我占四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时候既可以用苓桂术甘生姜大枣,也可以用苓芍术甘生姜大枣。这个我们后面再讲。先跟你说为什么去桂是可以的,就是刚刚说的。

马:他这个情况心下满微痛,头项僵痛、歙歙发热,无汗。他是服桂枝汤以后仍然无汗,不可再用桂枝汤啦。为什么呢,因为热邪入里了。比方说麻杏甘石汤那个叫什么呢?那个“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甘石汤”。这个实际上是个倒装,应该是那个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麻杏甘石汤主之。

马:借到这里原理是一样的,你这个是什么呢?服桂枝汤实际上就是发汗的,服桂枝汤本来是为了发汗嘛对吧。所以这个就相当于什么呢?发汗后头项僵痛、歙歙发热,无汗,兼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不可更行桂枝汤了,不但不可更行桂枝汤,你连桂枝也不可更行了,为什么不可更行了呢?就是刚刚讲的,他邪气没有深入到冲脉,因为你邪气没有深入到冲脉,所以你不需要用桂枝再去把它顶出来了,因此呢,她就桂枝去桂,芍药留在里面是干什么的呢?李克绍讲的破水没有错,但是他是配伍破的。

马:芍药破水,有白术不一定能破,但是有生姜是一定可以破,对吧。你看像那个芍药破水一般是用这两个配伍,一个是芍药配生姜,另一个芍药配附子,比方说什么呢?芍药甘草附子汤,它是寒邪入血。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去破,芍药可以去恶血嘛,那个《神农本草经》里面写的嘛。如果他是有水,他要配生姜去破,所以这是一个配伍关系啊,这里不是用芍药和白术,因为白术利腰间水,他不是腰间有水,它是心下有水。

马:那么有这个东西反过来讲,你再看另外一张方子,你就会发现这种方子很巧妙,什么方子呢?吴鞠通《温病条辨》里面有一个叫什么呢?人参泻心汤啊。对吧,人参泻心汤里面就有芍药对吧,这个呢是参考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里面有一个讲那个痢,古称“滞下”。第一个打头就是芍药,应该是,我理解啊,他参考的是张仲景的哪一张方子呢?枳实芍药散以及大柴胡汤。他就是芍药和枳实相配,去肠胃间气血互结。

马:那么为什么我讲剩下四分我赞成去芍药,也就是说这个成方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生姜大枣。原因很简单,当他的邪气入了冲脉了,你就应该把芍药去掉留下桂枝,因为张仲景的这个条文里面,你是鉴别不出来这个病到底入的哪里的。你病位没法定位,你定位不了。假如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主要情况对吧,一般来说你要定一个东西,除了外证你还要见到脉,你像那个苓桂术甘汤就比较典型,脉沉紧对吧。

马:桂枝汤是典型的太阳中风脉浮缓对吧,你像那个大青龙汤是中风脉浮紧,或者说是那个伤寒脉浮缓,他都有脉,这一条它是没有脉的。

马:如果说他的这个脉是个沉弦脉,那么应该用什么呢?应该用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说明你邪气入冲啊。如果这个病是一个什么脉呢?打一个比方说,像那个浮滑脉,那么应该用什么呢?应该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

马:上次判断是结胸用那个小陷胸汤的,早上之所以用苓桂术甘汤就是为了截她的病势。我从一个她的症状,一个是她的舌象判断这个邪气要往冲脉陷,所以我拿苓桂术甘汤先把这个冲脉的气先截住,不让他陷。但是呢,如果他是没有那个小便不利这种情况。再一个呢,他的那个就是不存在那个无汗,你知道吧,他还是有汗出的,有汗出呢,那么这个汗出还是由结胸带来的。因此呢,我用苓桂术甘汤就没有加生姜、大枣,就不解表,只是一个那个截断疗法。

马:所以其实这里两者都成立,既可以去桂,也可以去芍。区别仅仅在于定位上,这个定位的缺失就导致了关于条文中描述的症状的本质的争论。仲景的本意我猜测啊,是为百病立法而已。就像原序里写的,虽不能尽愈诸病,庶几可以见病知源,思过半矣。

林:这个我认同你。说句实在话,我虽然水平不行,但是我看这个条文这么多大佬在争论到底是去芍还是去桂,而且有很多医案,这大佬的医案这个去桂也有效,去芍也有效。这就表示说句实在话,就是你开始所说的,去芍去桂并不重要,他保留了生姜、大枣,这个就非常非常关键。

林:而且这个我觉得不排除文字有遗漏,就是竹简可能漏了一两根,按照仲景行文的思路,相对来讲应该会说明白一点。

马:缺失也有很大关系,的确有可能是亡佚。

林:因为从《伤寒论》里面很多条文来看,仲景还是非常注重于诊断鉴别的,所以这条还有这么大的争议,我觉得有可能就是缺了。那如果是说条文没有问题的话,那肯定还是倾向于你前面的这个分析。

马:所以说,假如服桂枝汤、下之后,邪气陷入冲脉,则应去芍留桂,因为桂枝平冲散邪而芍药敛邪;如果是邪气入血、气血相搏、血不利则为水,则应去桂留芍,因为芍药破血,而桂枝动血。

本条争议非常大,我们的讨论也是粗浅的认识,欢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说出您的观点和建议,合适的时候,可能会考虑一起来做《伤寒论》的学习,到时候欢迎大家报名参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到底是去桂枝还是去芍药?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1
jt叔叔经方本草 笔记7
(12)再谈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卷十七14,订正伤寒论注正误存疑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