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人说“宛平城的知县一年一换”,是什么意思?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上年纪的老北京人,会唠叨一句歇后语“宛平城的知县——一年一换”。这句歇后语有什么来历,代表什么意思?

这得从宛平城说起。

在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卢沟桥东面,有一座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总面积20.8万平方米的城池,叫宛平城。

宛平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638年,崇祯皇帝为了防止农民军攻击京城,命御马监太监武俊在永定河东岸的京畿咽喉要道上,主持修建了这座城池。城池位于宛平县境内,因而叫宛平城。

显而易见,最初宛平城承担着拱卫京城的作用,是一座卫城,与一般的城池不一样,城内只设置了两道城门,即东面的“顺治门”和西面的“永昌门”。清朝时期,“永昌门”改名为“威严门”。城里除了军营之外,也没有大街小巷、商铺、市场、钟鼓楼等一般县城常有之物。

宛平城扼守于京师通往蒙古和中原等地的唯一通道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久而久之,这里成为了南来北往的商旅必经之地,逐渐繁荣、热闹起来。清朝时期,宛平城吸引了许多商户和平民迁移进来,兴建了商铺、茶楼、酒肆、驿站、庙宇等,

在清朝,老北京城的城区范围,主要由宛平县和大兴县管辖。其中,东部由大兴县管辖,西部由宛平县管辖。宛平县的最高行政长官叫知县。众所周知,知县是“七品芝麻官”,正常情况下为正七品,但宛平县和大兴县属于“京县”,知县均为正六品。不过,哪怕是正六品,宛平县的知县依然不好当。

大致说来,有3点原因。

一是京城里高官云集,王公贵族到处都是。随便一个部院出来的办事人员,级别都比宛平知县高。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办事,宛平知县往往在夹缝里过日子,十分难过。

二是宛平城是进入京城的咽喉要道,京官外出办事,封疆大吏进京觐见皇帝,都要经过宛平城,并在这里稍作歇息。每当这时候,宛平知县都必须亲自迎接他们,设宴款待,并送上一笔银两,以尽东道主之谊。宛平知县的级别低,见了京官和封疆大吏只有叩头跪拜的份。

这样一来,他们一天到晚都在不停地叩头跪拜。于是另外一句歇后语“宛平城里当知县——跪着的差使”产生了。

三是宛平知县辖区内有一个先农坛,先农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诸神的地方,里面除了有各种祭祀建筑外,还有一块面积为一亩三分的田地,是皇帝的自留田。

从清朝顺治皇帝开始,每年农历仲春亥日,皇帝会亲临先农坛,在这块自留田里表演耕作。皇帝出行,总是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宛平知县要负责所有人员的安全和后勤保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导致吃不了兜着走。

这3点高风险,让宛平知县成了一个“高危”官职。但真正的“高风险”还在后面。

皇帝表演耕作完毕后,宛平知县并没有完事,还要尽心尽责地管理这一亩三分田地,保证秋天的丰收。要是庄稼欠收了,皇帝的脸面往哪搁?因此,宛平知县得安排专人负责插秧、除草、灌溉、施肥。到了收获的季节,他们还要负责将收获的稻谷存放在先农坛的神仓院,供九坛八庙祭祀使用。

先农坛的一亩三分田地有了好收成,宛平知县就安全过关了吗?不存在的。宛平知县还要完成一件艰巨的任务——向皇帝征税。

清朝从雍正皇帝开始,废除了汉唐以来实行的人头税,实施“摊丁入亩”制度,按照田地的多少征收“地丁银”。按照“摊丁入亩”制度,先农坛的一亩三分田地自然也应该缴纳“地丁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皇帝征收“地丁银”,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宛平知县的任务。

就这样,每年秋收过后,宛平知县就会向皇帝征收一次“地丁银”。皇帝为表示尊重国家税收制度,一律批准,由内务府负责缴纳。而在征收“地丁银”后,皇帝往往找一个借口,要么把宛平知县调任其他地方,要么提拔使用,总之不会将他留在宛平,第二年继续找自己收“地丁银”。宛平知县的任期,最多就是一年。

于是,老北京人常唠叨的一句歇后语“宛平城的知县——一年一换”产生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宛平城的知县--柳丛 崔永福 刘建业
趣味老北京歇后语
老北京话到底有多烧脑?说话犹如猜谜语,看这些例子就知道
【百科】涨知识!和税收有关的歇后语你造几个?
北京地区仅存的完整城池-宛平城
这些老北京歇后语您知道吗?接接老北京的地气儿,赶紧学起来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