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文遇仙记

异文相与析

    ----孙中山普陀遇仙记

   《游普陀志奇》是孙中山先生与胡汉民等人察看象山军港时,顺道趣游普陀山时发生的事。写于民国五年八月廿五日。

   “一路灵岩怪石,疏林平沙,若络绎迎送于道者。纡回升降者久之,已登临佛顶山天灯台。凭高放览,独迟迟徘徊,已而旋赴慧济寺。才一遥瞩,奇观现矣!则见寺前愰矗立一伟丽之牌楼:仙葩组锦,宝幡舞风。而奇僧数十。窥厥状,似乎来迎客者。殊讶其仪观之盛,备举之捷。转行转近,益了然。见其中有一大圆轮盘,旋极速。莫识其成以何质运以何力。感想间,忽杳然无迹,则已过其处矣!既入慧济寺,亟询之同游者,均无所睹。遂诧以为奇不已”。

   “同游者,均无所睹”。使我联想到曹植写洛神赋所说,只有他一个人看见了洛神,随从仆夫谁都没看见。孙先生当时的处境,与曹植写洛神赋的环境差不多。都是旅途疲备的黄昏,都处在名山胜水之间。一个是洛神阆苑,一个是观音道场。一个凭高放览,迟迟徘徊;一个遥望远水,神驰思散。一个苦思冥想因情,一个惮思竭虑为国。然而眼前呈现的神异景象,一个是文学虚构;一个却是真实幻觉。先生当时,民国草创之初,军国缠身,当无心虚构什么旅游抒情散文,也不大象开玩笑。那这种幻象是在头脑中真的出现了。我当时戏作一首小诗:“耳吻潮音心印海,登临佛顶小乾坤。能劳菩萨排法驾,先生今古第一人”。

   我当然不相信真有位菩萨。也不同意《舟山市志》的说法,是什么海市蜃楼。根本原因是海市蜃楼是大气中一种物理现象,人人都能看得见。而先生看到的是种心理现象,带着领袖人物个人的心理特征。倘若普通百姓,饿的时侯只能看到菩萨化为一位老太太,挎着篮儿给她送吃的。不会看到那样盛大的欢迎仅式。那么,究竞怎样形成这种现象的呢?中山先生是学医的,还是听听他自己的解释:

   “余脑藏中素无神异思想,竟不知是何灵境?然当环眺乎佛顶台时,俯仰间大有宇宙在乎手之概。而空碧涛白,烟螺数点,觉生平所经,无似此清胜者。耳吻潮音,心涵海印,心境澄然如影,亦即形化而意消。呜呼!此神明之所以内通”。

   “神明”为何物?即人的神智、精神智慧,这里指人的显意识。“内通”,通到哪里?通到人的潜意识阈之内。此乃幻听、幻视、幻觉及梦境产生的心理、生理基础。亦即庄子所说:“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现象。   

    从中山的心理现象与曹植、顾恺之的艺术意象构成的对比中,难到不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吗?生理、心理中的潜意识或无意识,正是艺术神韵产生的生理基础。

 

    附原文:余因察看象山、舟山军港,顺道趣游普陀山。同行者为胡君汉民、邓君孟硕、周君佩箴、朱君卓文及浙江民政厅秘书陈君去病。所乘建康舰舰长则任君光宇也。抵普陀山,骄阳已斜,相率登岸。逢北京法源寺沙门道阶,引至普济寺小住。由寺主了余唤,将出行。一路灵岩怪石,疏林平沙,若络绎迎送于道者。纡回升降者久之,已登临佛顶山天灯台。凭高放览,独迟迟徘徊。己而旋赴慧济寺。才一遥瞩,奇观现矣!则见寺前恍矗立一伟丽之牌楼,仙葩组锦,宝幡舞风,而奇僧数十。窥厥状,似乎来迎客者。殊讶其仪观之盛,备举之捷。转行转近,益了然。见其中有一大圆轮,盘旋极速,莫识其成以何质,运以何力。方感想间,忽杳然无迹,则已过其处矣。既入慧济寺,亟询之同游者,均无所睹,遂诧以为奇不已。余脑藏中素无神异思想,竟不知是何灵境。然当环眺乎佛顶台时,俛仰间,大有宇宙在乎手之概。而空碧涛白,烟螺数点,觉生平所经,无似此清胜者。耳吻潮音,心涵海印,身境澄然如影,亦既形化而意消与乎?此神明之所以内通已。下佛顶山,经法雨寺,钟鼓镗声中急向梵音洞而驰。暮色沉沉,乃归至普济寺晚餐。了余、道阶精宣佛理,与之谈,令人悠然意远矣。民国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孙文 志(《普陀县志·普陀山朱家尖编普陀山文物诗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同游普陀山/杨祥云
弥勒佛菩萨常在
神龛尺寸
问道:忧游普陀山
朝礼普陀山
神高而听卑,报若响应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