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迎、气口脉辯釋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整本《伤寒论》都是以这种体例书写,沿着文意读下来便是:如果一个人得了太阳病,同时又表现出“头痛发热, 汗出恶风”,则这个人的处方就是桂枝汤,思路简洁易懂。但问题是张仲景并没有告诉我们怎么知道这个人病在太阳,虽然太阳病有提纲证,但是很多太阳病人没有提纲证的表现,通过提纲证无法辨别六经病。那如何准确知道病在哪一经便是六经辨证的首要问题。幸运的是《内经》中提到的人迎气口脉法详细记录了如何明确辨明六经病,或许是因为《内经》里已经详细记载了怎么辨六经,故而张仲景书中未再提如何明辨六经。
“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 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素问·六节藏象论》)
“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 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数, 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一盛而躁, 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在手太阴。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灵枢经·终始》)
《脉法赞》云: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魂、魄、壳、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顺男,右大顺女。关前一分,人命之主, 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神门决断,两在关后。人无二脉, 病死不愈。诸经损减,各随其部。察按阴阳,谁与先后。阴病治官,阳病治府。奇邪所舍,如何捕取?审而知者,针入病愈。”(《脉经·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
凡诊脉法,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①俱出尺部。脏为阴,腑为阳②。心部在左手为寸口也,以小肠合为腑,合于③上焦也④。肝部在左手关上也,以胆合为腑,合于中焦⑤。肾部在左手尺中是,以膀胱合为腑,合于下焦,在胞门⑥。肺部在右手寸口是也,以大肠合为腑,于上焦,在呼吸之腑⑦。脾部在右手关上是也,以胃合为腑,合于中焦。脾胃之间,名曰章门⑧。肾部在右手尺中是,以膀胱合为腑,合于下焦,在子户⑨
·校注·
①门:原脱,据《平脉略例》乙本补。
②腑为阳:此3字与前后文义不连贯,疑有脱文。读语:据意补脱文“脏为阴。”
③合于:原作“为”,据《平脉略例》乙本改。.
④以小肠……上焦也:原作小字,据《脉经·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 顺》改成大字原文。
⑤以胆合……中焦:原作小字,据《脉经·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 顺》改成大字原文。
⑥以膀胱……在胞门:原作小字,据《脉经·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 顺》改成大字原文。胞,原假作“饱”。读语:胞门,男女皆有,精室所显之处
⑦以大肠合……呼吸之腑:原作小字,据《脉经·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 阳逆顺》改成大字原文。
⑧以胃合……名曰章门:原作小字,据《脉经·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 逆顺》改为大字原文。间,原作“关”,据《脉经》改。
⑨以膀胱……在子户:原作小字,据《脉经·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 顺》改成大字原文。读语:子户者,时之始,元之生处也。
·按语·
本段原文系节自《脉经·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其中“肝心出 左……肾与命倶出尺部”系《脉经》引自《脉法赞》。
图解:原理来自《内经.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脉法赞》原文如下:
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魂魄谷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腑。左大顺男,右大顺女。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神门决断,两在关后。人无二脉,病死不愈。诸经损减,各随其部。叁阴叁阳,谁先谁后。阴病治官,阳病治腑。奇邪所舍,如何补取?审而知之,针入病愈。
历代脉学并不相同,皆因不懂其背后的术数原理,又何能准确定位;又何谈运用之道;又何不争论不休也!!!
不同的脉法其定位准则是不同的。如本文太阴寸口脉法,以寸关尺为准则,以男女不同象,荣卫气血之行有顺逆而定脏腑人体之部位。从而可以探之人体之病态;又如人迎寸口脉法,以左右阴阳为准则,同步比较而知六经病;再如切腧(shu)法,以三部九候之脉口而诊断;四时阴阳法以时正为主象,用五行生克运算而知五邪病。
·原文·
五脏者,肝、心、肾、脾、肺是也。六腑者,小肠、大肠、胆、胃、膀胱、三焦 是也。六腑者,阳也。五脏者,阴也。
阳病易治,阴病①难治。
阳病欲得见人,阴病不欲得见人。阳病见阴脉者死②,阴病见阳脉者③愈。脉大、浮、数、动、滑为阳,脉沉、涩、微④、弦⑤为阴也。欲知病所在,其脉沉为里,浮为在表,迟则在⑥脏,数则在腑。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数则吐(原文:脫),阴数⑦则下。阳弦则头疼,阴弦则肠疼。
·校注·
①阳病易治,阴病:原脱,据《平脉略例》乙本补。
②阳病见阴脉者死:原脱,据《平脉略例》乙本补。
③者:原脱,据《平脉略例》乙本补。
④滑为阳,脉沉、涩、微:原脱,据《平脉略例》乙本补。
⑤弦:原作“证”,据《平脉略例》乙本改。
⑥为里,浮为在表,迟则在:原脱,据《平脉略例》乙本补。
⑦阳数则吐,阴数:原脱,据《平脉略例》乙本补。
阴阳二字解之有应,因事而论。如阴阳病:从内外而言,外感内伤分之,从脏腑而言,从经络与臓象而言等。脉分阴阳同理,后文有叙。
病之平在无极之道。故古人言“一阴一阳谓之道也”。偏则为疾,太极不为平,太极之道乃生化之道也,运化中求衡之道。
此图本名《无极图》,陈图南刻于华山石壁,列此名位。
最明確的:《黃帝內經》
《太素·人迎脉曰诊》:“黄帝日:“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小大齐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此者名日平人。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少阳;人迎二倍,病在太阳;人迎三倍,病在阳明。人迎四倍者,且大且微,名日外格,死不治。寸口大于人迎一倍,病在厥阴;寸口二倍,病在少阴;寸口三倍,病在太阴……寸口四倍,名日内关。内关者,且大且数,死不治。”
《素问·六节脏象论》:“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大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寸日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已上为关格。关格之脉赢,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灵枢·禁服篇》:“黄帝日: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两者相应,俱往俱来,……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足少阳,一倍而躁,病在手少阳。人迎二倍,病在足太阳;二倍而躁,病在手太阳。人三倍,病在足阳明;三倍而躁,病在手阳明。……寸口大于人迎—倍,病在足厥阴;一倍而躁,病在手心主。寸口二倍,病在足少阴二倍而躁,病在手少阴。寸口三倍,病在足太阴;三倍而躁,病在手太阴……”
《灵枢·四时气篇》:“……持气口人迎,以视其脉坚且盛且滑者,病日进,脉软者,病将下。诸经实者,病三日已。气口候阴,人迎候阳也。”《灵枢·五色篇》:“……切其脉日,滑小紧以沉者,病益甚,在中。人迎气大紧“浮者,其病益甚,在外。其脉口浮滑者,病日进;人迎沉而滑者,病日损。其脉口滑以沉者,病日进,在内。其人迎脉滑盛以浮者,其病日进,在外,脉之浮沉,及人迎与寸口气小大等者,病难已。病之在脏,沉而大者,易已,小为逆。病在腑,浮而大者,其病易已。人迎盛坚者,伤于寒,气口盛坚者,伤于食。”
而王叔和之
脉经·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
《脉经·平人迎神门气口前后脉》:“肺实,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阴实者,手太阴经也;病苦肺胀,汗出若露,上气喘逆,咽中塞如欲呕状。肺虚,右手寸口气口以前阴虚者,手太阴经也,病苦少气不足以息,嗌干不潮津液。大肠实,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阳实者,手阳明经也,病苦腹满善喘咳,而赤身热,喉咽中如核状。大肠虚,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阳虚者,手阳明经也,病苦胸中病,肠鸣,虚渴,唇口干,目急,善惊,泄白。肺太阳俱实,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阴阳俱实者,手太阴与阳明经俱实也,病苦头病,目眩,惊狂+喉痹病,手臂卷,唇吻不收。肺大肠俱虚,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阴阳俱虚者,手太阴与阳明经俱虚也,病苦耳呜嘈喘,时妄见光明,情中不乐,或恐怖。”“心实,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阴实者,手少阴经也。病苦闭,大便不利,腹满,四肢重,身热,苦胃胀,刺三里。心虚,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阴虚者,手少阴经也。病苦悸恐不乐,心腹痛,难以言,心如寒,状恍惚。小肠实,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阳实者,手太阳经也。病苦身热,热来去汗出而烦,心中满,身重,口中生疮。小肠虚,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阳虚者,手太阳经也。病苦颅际偏头痛,耳颊痛。心小肠俱实,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阴阳俱实者,手少阴与太阳经俱实也。
病苦头痛,身热,大便难,心腹烦满不得卧,以胃气不转水谷实也。心小肠俱虚,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阴阳俱虚者,手少阴与太阳经俱虚也。病苦洞泄,苦寒,少气,四肢寒,肠擗。”
《千金方》有引  脉法赞:“……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
《活人书·人迎气口》曰:“人迎气口在颈,法象天地,要会始终之户。”
注日:“人迎气口为太阴肺经,而黄帝乃云人迎亦胃脉何也?左手关前一分者,人迎之位;挟喉咙两旁者,人迎之穴,届足阳明胃之经也。”
《三因方·总论脉式》:“切脉动静者,以脉之潮会,必归于寸口。三部诊之,左关前一分为人迎,以候六淫,为外所因。右关前一分为气口,以候七情,为内所固。推其所自,用背经常,为不内外因……”《李杲十书·辨脉》:“古人以脉上辨内外伤于人迎气口,人迎脉大于气口为外伤,气口脉大于人迎为内伤。此辩固是,但其说有所未尽耳!外感风寒,皆有余之证,是从前客邪来也。其病必见于左手,左手主表,乃行阳二十五度。内伤饮食及饮食不节,劳役不节,皆不足之病也,必见于右手,右手主里,乃行阴二十五度。故外感寒邪,则独左寸人迎脉浮紧,按之洪大紧者急,甚于弦是足太阳寒水之脉。按之洪大而有力,中见手少阴心火之脉,丁与壬合,内显洪大,乃伤寒脉也。若外感风邪,则人迎脉缓,而大于气口一倍,或两倍、三倍。内伤饮食,则右寸气口脉大于人迎倍,伤之重者,过在少阴,则两倍,太阴则三倍,此内伤饮食之脉……”《格致余论,左大顺男右大顺女论》:“肺主气,其脉居右寸,脾胃命门三焦各以气为变化运用,故皆附焉。心主血,其脉居左寸,肝胆肾膀胱皆精血之隧道莞库,故亦附焉。
脉经一部谆谆于教为医者尔,此左右当以医者为言;若主予病,奚止于千里之谬!或日上文言肝心出左,脾肺出右,左主司官,右主司腑。下文言,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皆以病人之左右而为言,何若是之相反耶?……”《濒湖脉学,四言举要》:“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医学正传,脉法问答》:“或问……人迎气口神门三脉,其位安在?请明以告我!曰:按《活人书》左手关前一分人迎是也;右手关前一分气口是也。叉按脉经谓左手人迎以前寸口脉,即知人迎在病人左手关前寸后之位,诊者右手食指与中指两岐之间是也。叉谓右手气口以前寸口脉,即知气口在病人右手关前寸后之位,诊者左手食指与中指两岐之间是也。……”
《医学入门·气口人迎脉诀》:“……气口,右手关前一一分,以候七情房劳、工作勤苦与饮食无节,皆为内伤不足之证。所以名气口者,五脏之气,必因胃气而升于手太阴故也。人迎,左手关前一分,以候六淫及起居失宜,感冒时行不正之气,皆为外感有余之征。所以名人迎者,外邪必因虚而人故也。至若脏气平者,邪自难犯,故先气口而后人迎也。”《医宗必读·人迎气口说》:“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人迎以辩外因,气口以辨内因。叉日人迎紧盛伤于风,气口紧盛伤于食。
盖寸部三分,关部三分,尺部三分,三部合计共得九分。每部三分者,前一分,中一分,后一分也。此云关前一分,仍在关上之前一分耳!人多误认关前二字,竟以左寸为人迎,右寸为气口,误矣!须知左关前一分正当肝部,肝为风木之脏,故外伤于风者,内应风脏,而为紧盛也。右关前一分,正当脾部,脾为仓廪之官,故内伤于食者,内应食脏,而为紧盛也。观其但日伤于风,勿泥外因,而概以六气所伤者亦取人迎也。但日伤于食,勿泥内因,而概以七情所伤者亦取气也。古人人迎气口有两法,在左右两手分之,左为人迎,右为气口。在右手一手分之,肺在寸为人迎,脾在关为气口,盖肺主皮毛,司腠理,凡风邪来客,先犯皮毛,皆肺经腠理不密所致也。”《古今医统·神门命门人迎辨》:“《脉经》谓左手关前一分为人迎;误也。(有待考證)
愚常考之内经,人迎诊候乃是阳明胃脉,位在结喉两旁动脉是也。《灵枢·五色篇》曰:人迎盛坚者伤於寒,气口盛坚者伤于食。
《纲目》释谓:气口脉在两手掌后,手太阴之脉也。人迎脉在结喉两旁,足阳明之也。盖谓胃为六腑之源,故以气口配诊,以知疾病之端……”
《医门法律·诊脉要论》:“人迎候阳,故一盛在少阳胆与三焦也。二盛在太阳膀胱小肠也。三盛在阳明胃与大肠也。四盛已上者,以阳脉盛极,而阴无以通,故日格阳。
寸口候阴,故一盛在厥阴肝与心主也。二盛在少阴心与肾也。三盛在太阴脾与肺也。四盛已上者,以阴脉盛极,而阳无以交,故日关阴。”
《三指禅·人迎气口解》:“左手关前一分为人迎,右手关前一分为气口。
《脉经》日:人迎紧盛伤于风寒,气口紧盛伤饮食。夫关前一分即左右寸也,左寸本以候心,心非受风寒之所,而以为紧盛伤于风寒。右寸本以候肺,肺非积饮食之区,而以为紧盛伤于饮食。辗转思维,不得其解,乃今于天地动行而知之矣!天左旋,风寒为天之邪,人迎之而病,邪气胁倡,畏风恶寒,亦见于左之上部。地右旋,地之气右旋,人身之气亦从右始,是以右之上部不名寸口,而名气口二一部各分天地人三候,上部之地属阳明,胃经主消纳五谷,内伤饮食,亦先见于右之上部,以其本位而言则日心与肺,以其受邪而言,则日人迎气口。”
《脉如·人迎气口脉》:“人迎本足阳明胃经脉,在结喉两旁。人迎为腑脉,所以候表,气口乃手太阴之经脉,在两手寸口为脏脉,所以候里,《内经》之旨也。后世但诊气口,而以左关前一分为人迎,右关前一分为气口。……”《脉义简摩·人迎气口》:“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左主司官,右至司府。阴病治官,阳病治腑(脉经)。左人迎候阳,右气口候阴,如是则左当司腑,右当司脏。兹日左主司官,官者职也。《灵兰秘典》日:凡此十二官,不得相失也。是血气之功用,十二经之通称世,行于身者,阳之类也。右主司腑,腑者宫也。《阴阳离台》日: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血气之藏聚,五脏六腑之通称也,居于内者,阴之类也。故知候阳候阴,非仅以脏腑分也,亦以经络与脏腑之内外分也。故叉日:寸口主中,人迎主外。盖阴阳无定义者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脉有阴阳
“左为人迎,右为气口”辨疑
秘而不宣的人迎气口诊脉法
人迎气口脉法在妇科盆腔炎性疾病中的应用
《黄帝内经》白话文 (全文)【中篇】
刘渡舟色脉诊讲伤寒论录音整理(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