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

符号表意,有三条悖论:

一,意义不在场,才需要符号。

二,不存在没有意义的符号。

三,任何理解都是理解。

意义不在场才需要符号

符号表意之所以有必要,是因为意义缺场,解释意义不在场是符号过程的前提。因为意义缺场,才有符号过程展开的动力。

意义要等解释后才能出现。时间上,逻辑上,解释必须出现在符号被感知之后。

符号只是意义的替代。

【比如沙盘替代真实的地形。】

脱离原语境的实物不是“原物”。

【比如法庭上的证物,是犯罪时的工具的替代。】

一旦感知符号载体在场,可以说明需要解释出来的意义不在场。

【比如接头的横幅,越是宣传什么,说明这个地区什么越严重。】

意义一旦被解释出来,符号的必要性就被取消。

【比如密电被翻译出来,就不必再关心密电。】

从符号过程分析,意义并不限于符号表达而预先存在,而是有了符号才有意义。

符号并不表达已经存在的意义,意义必须靠解释才能出现。

符号的作用,在于让我们寻找意义。

符号必有意义

要传送一个意义,发送者能发出的只是符号文本;要接收一个意义,接收者能收到的也只是符号文本。

符号的意义本体论——把世界变成有意义的世界,是人生存在这世界上之必需。人有生存本能,也就必须有意义本能。人时刻做好符号化的站位,时刻准备对观察到的现象做符号化,也就是找出意义。

任何感知,只要能被当作意义的载体,就成了符号。

符号之所以成为符号,就是因为有意义。

作为人的存在需要,我们不能容忍感知到的世界缺乏意义。

符号学的必然前提:任何符号必然有意义。

这个前提是解释的最根本动力。

接收者放弃解释,被经验物就成为纯然物而不再是符号。

符号过程的最基本动力:

意义既不在场(未被解释出来)【解释的动力】,又在场(必定能被解释出来)【解释的前提】。

任何解释都是解释

符号过程的三种不同“意义”:

发送者——意图意义

符号信息——文本意义

接收者——解释意义

这三个意义经常是不一致的,欲使它们之间保持一致,需要特殊的文化安排。

符号过程具有时空跨度。

这三种意义不可能同时在场,后一个否定前一个,后一个替代前一个。符号过程只能暂驻于某一个意义。

不同类型的符号文本,对这三者的倚重是不同的。

【科学文本着重于文本意义,实用性表意侧重于意图文本,文化交流侧重于解释文本。】

对错是文化元语言的判言,文化是随着地域与时代变易的。

接收并不直接导向理解,不理解并不证明文本不能解释。

任何解释努力都是一种解释,不理解也是一种解释。

【比如猜灯谜猜不出,但是认定灯谜是有谜底的。】

意图意义在文本意义中具体化(想法被落实到文本表现),文本意义在解释意义中具体化(文本的“待变”意义成为“变成”意义)。

文本意义否定意图意义的存在,解释意义否定意图意义的存在。

意图意义,文本意义,解释意义,三者都是符号过程的必要工作假定。

意图意义是“可能有”的意义,文本意义是“应当有”的意义,解释意义是“被实现”的意义。但是三个环节中,没有一个是不可或缺的。

信号

信号是一种特殊的不完整符号,它不需要接收者的解释努力。

信号是一个有符号载体的意义发送,不要求解释,却要求接收者以行动反应。

作为符号的信号,期盼接收者固定的解释。【固定的解释造成固定的反应。】

【这里理解为没有解释的余地。】

造成反应的原因不是信号,对原因的感知才是信号。

【比如高血压是造成脑溢血的原因,但高血压不是脑溢血的信号,血压升高而头疼才是信号,量血压是符号行为。】

【比如山石滚落到公路上,山石的物理存在不是信号,对山石的感知才是“不可通行”的信号。】

无发送符号

绝大部分无发送符号是自然符号。

没有发送者,也就没有意图意义,也没有文本意义。

自然符号携带的文本意义,是来自接收者对其“符号化”;即自然符号的意义,必须靠接收者强加。

【比如古人说的天意,是古人对自然现象强加的意义。】

自然符号的发送者意图意义与文本意义,是接收者反向构筑的。因此,无发送符号的表意过程是倒流的。

重建自然符号的发送意图,几乎是人类文明难以避免的冲动,目的是使自然符号的表意过程重新完整,使符号具有权威意义。

【文学作品中的写景,经常是给予自然景色发送意义。】

潜在符号

潜在符号,是作为符号被生产出来的人工制品,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被接收,没有完成符号传达过程。

潜在符号一旦有机会遇到接收者,就可以完成符号表意的整个过程。

自我符号

符号表意中,有三种符号距离:

一,时间距离。从发出到接收的传达过程,必然占用一定时间。

二,空间距离。从发出到接收的传达过程,空间发生移动。

三,表意距离。符号的载体与表意的对象必须有所不同。

自我符号表意,是指一个符号的接收者是发送者自己。

自体感受符号,是指符号发送者与接收者是同一个主体。

【比如自己看自己以前写的日记,主我理解宾我。】

【主我是自我意识,是现在之我。】

【宾我是他人或社会对我的评价或者自我的思索。是过去之我及未来之我。】

镜像,自我镜像

绝似符号,与对象外形非常接近,但是符号与对象并非同时在场,符号明显代替对象。【代替一部分(片面化)】

绝似符号可能给接收者造成“确有其事”的误会,诱导出过于现实的解释。

同一符号,又称镜像,对象与镜像完全同时出现,或者两者都在场。但对象只是部分在场,而不是整体在场,镜像所代表的对象与意义依然需要解释。

镜像有两种,他物镜像是接收者从镜中看到别的东西,自我镜像是接收者从镜中看到自己。

镜像是否是符号,取决于接收者是否能从感知中了解对象的更多信息,也就是说,镜像是否携带了意义。【镜像的对象与意义是否是不完全在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俐俐 | 怀旧性聚会:用理性凝聚“正能量”
陈文斌 | 非虚构小说中的真实与虚构:一个符号叙述学解读
袁杰雄|舞蹈元语言: 一个符号学分析
符号学
书评 | 王吉妮娅 :评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
《传播符号学理论》导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