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海军战列舰—————长门级战列舰-(长门号.陆奥号)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打破了幕府时期的闭关锁国状态,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日本属岛国,资源贫乏,因此要使本国经济发展,必将从海外获取资源以求本国之强大。而拥有一只强大的海军,无疑是最好的扩张之路。由此,一只威胁世界和平安全的帝国舰队扩充计划诞生了。 自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海军从实战经验中一步步地发展壮大。此时日本自信满满,屡战屡胜,其眼光也不再简单地固守远东,而是瞄向了太平洋,并把第三期的假想敌设定为美国,至此“八八舰队”计划(八艘战列舰和八艘战列巡洋舰)浮出水面。

    自1905年起,世界各国建造大型主力舰的趋势一发不可收拾。竞赛核心是搭载威力更大的主炮,随之而来的是更厚的装甲,更大的船体以及更高的动力要求。这些更新反过来刺激新一轮的竞赛。1909年,英国海军在新型战列巡洋舰上装备了13。5英寸火炮,进而上升到15寸。德国海军也在同时间内完成了从11寸到12寸,再一举升到15寸的跃变,令日本海军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大口径化的趋势。加上1910年,美国海军第一级装备14寸主炮的超无畏舰“德克萨斯”级入役,随后以每年2艘的速度建造新舰。到1917年,美国海军将建造搭载124门14寸主炮的12艘超无畏舰。而日本海军只有搭载80门14寸炮的8艘主力舰与之抗衡。由于国力限制,日本不可能在数量上与美国海军对决。因此只有采取“质的凌驾”来弥补“量的不足”,以单舰质量来抵消对方的数量优势,缩小与美国海军之间的战斗力差距。

    1913年4月,海军军令部向舰政本部下达了正式设计命令。由日本当时造船界的元老和泰斗近腾基树少将亲自主持设计。最初的设计目标为32500吨,航速24。5节,装备16寸主炮8门,侧舷甲板厚12英寸,水平防御甲板厚1。75英寸,采用英式三角桅楼,设计番号A-102。设计工作于1916年2月完成,并于5月12日下达建造训令,拨款1428万2350日圆作为船体和主机的首笔建造费。

    5月13日,大正天皇在大臣送来的备选舰名名单中圈定“长门”为船名。 就在两个星期后,日德兰大海战爆发,此次战役暴露了英国舰船的弱点。而“长门”号的设计深受英国人的影响,考虑到当时日本国力等因素,长门级的设计有必要克服英国战舰的弱点,设计成“纯日本式”战舰。因此建造工程被紧急叫停。由山本开藏接替近腾基树对A-102方案进行修改。修改内容中增加了1300吨的排水量,并且体现了“集中防御”的思想。主炮仰角由15度增加到30度。航速提高到26,5节。最终定型番号为A-114。1918年7月军令部下达建造训令,此时距离长门开工近1年了。

     1917年8月28日,长门在吴海军工厂开工。正式的建造训令在1年之后才下达,比半年后在横须贺工厂开工的“陆奥”号还晚1个月。 1917年11月9日,长门号在吴海军工厂船渠下水。并于27日开始舾装工作。经过两年零四个月的紧张施工,于1920年3月1日完毕。 1920年10月27日,长门在宿毛湾进行海试,达到26。443节的最高速度。 1920年11月15日,长门宣布竣工,工期合计3年零3个月,总造价为4390万日元。舰籍隶属横须贺镇守府。25日引渡给海军,与战舰扶桑编成第一舰队第一战队,12月1日成为第一舰队旗舰。

    长门级2号舰开工日期为1918年6月1日,8月20日命名为“陆奥”号。1920年5月31日在横须贺船厂下水,由贞明皇后,皇太子裕仁出席下水典礼。随后开始舾装工作。 与“长门”号相比“陆奥”号舾装工时大为缩短。1921年,各国限制海军发展的华盛顿会议召开。会议期间,美国代表提出“陆奥”号尚未完工,应当废弃。日方代表团反驳说“陆奥”号在10月24日已竣工,并以国内的小学生已为建造该舰捐款,如果废弃将引起国民的不满等理由推脱。同时向国内发去催促电报,要求横须贺船厂加紧施工,造成陆奥已经完工的既成事实。随即船厂工人24小时加紧施工,最终从条约下将陆奥”抢救“出来。 1921年11月19日,舾装完毕的陆奥在馆山冲标柱间进行全速试航,11月22日正式竣工,舰籍为佐世保镇守府。12月1日与姐妹舰长门一道编入第一舰队第一战队。

    长门级的设计凸显了“日本特色”的地方就是采用了独具特色的勺形艏,此前日本海军舰艇都使用冲角艏以及剪形艏。之所以一反常态,不仅与“摆脱英式战舰影响”有关,且深受当时日本海军战术思想的影响(配合日美海上决战的战术思想)。所以此后新造战舰都采用了勺形艏。舰艏水线再往上的部位向后收缩,犹如被砍掉了一块的飞剪艏。之所以这样,是为了“让帝国海军的菊花御纹章堂堂正正地供奉在舰艏上”。但是这种舰艏的凌波性太差,直到1934年才做了大改装。 长门级竣工时有三组霍尔式主锚,左舷另有一只备用。自舰艏之后依次为御纹章座,牵引用导索器,观锚台,投铅台,锚索导板。前桅楼采用了比英式三角樯更加结实的七柱圆锥结构,单柱直径90厘米,中央为直径1。9米的主柱。前桅楼从满载吃水线至顶端高达40。996米,从最下的龙骨算的话高达64,89米。从上至下依次装置了一三式方位射击所,主炮指挥所,桅楼指挥所,探照灯甲板(分上,中,下三层),罗盘舰桥,炮战指挥所和司令塔。此后陆续改装中增设了可回旋的主炮用10米测距仪,副炮测距仪,预备指挥所和观测指挥所。后桅采用了三角桅形式。桅楼中部为后部探照灯平台,后部观测所。主柱基部为吊艇用桅杆。舰尾沿袭了英式风格,内侧设置了长官游廊平台。左右还各有两组副锚。

    整舰全长215。9米,水线长215,3米,宽28。96米,吃水9。08米。标准排水量32720吨。满载排水量达到39700吨,可装载1600吨煤,3400吨重油。 长门级的主炮采用背负式中线布置布局,前后各二座双联炮塔。称为“三年式45口径40厘炮”。意为开发于大正3年(1914),口径为410毫米,身管45倍径。副炮采用了三年式50倍径140毫米炮,在肿部共设置了两层,合计搭载20门,采用炮廓式安装,用来打击雷击舰和驱逐舰。在肿部还布置了两门3年式8厘炮,后为提高防空能力,在1924年又增加了3门76毫米高炮。两舷还布置了8具鱼雷发射管。4具水上不止在2号烟囱左右,4具水下布置在1号,4号炮塔后方。备有533毫米鱼雷9枚。 在装甲防御方面,长门共安装了11000多吨的装甲板和防御板。12英寸厚的主装甲带覆盖了从1号炮塔基座前端到4号炮塔基座末端的的整段舰体侧面。材料为维克斯渗碳(VC)钢。主防御区划的两端为厚2。875英寸的横隔壁装甲,防御区划外的舷侧使用4英寸防御板。

    从长门级竣工时起,各种改造,改装就一直伴随着这艘战舰的成长。1921年长门撤去了防雷网吊杆,并搭载了弹着点观测气球。1922年4月在桅楼指挥所下方设置了上部测距所,安装7年式10米测距仪,并在罗盘舰桥上新安装了2座4。5米副炮射击指挥仪。 虽然长门级的前桅楼虽然比传统的三脚桅结实,但是存在一个很大的缺点:三层探照灯甲板上层建筑物稀少,7根支柱间存在较大间隔,如同高楼的风口效应一样,最终将一号烟囱排出的废气吸到了测距所和指挥所里,对人员和仪器造成很大伤害。虽然作为临时补救措施,加装了排烟罩,但是效果不明显。直到1923年秋,实验型轻巡洋舰夕张号竣工,其采用的屈曲式烟囱的设计,从根本上解决了烟气逆流问题。因此从1924年8月到1925年3月期间,长门级接受了1号烟囱的屈曲改装。屈曲状的烟囱从此成为长门级特有的象征,连当时小学生画军舰时都必定要画上弯曲的烟囱。在1920至1934年间,长门级又接受了更换舰艏,安装测距仪等小改装。1932年,拆除了1号烟囱两侧的4门76毫米高炮,在前桅和后桅各安装1座双联127毫米高炮。1933年夏,在后桅后部安装了弹射器和水上侦察机。

    1927年起,日本海军对主力舰进行了旨在加强战斗力的现代化大改装。1934年4月,长门在吴海军工厂开始现代化改装,陆奥于同年9月在横须贺开始改装。改装作业主要包括:1 桅楼改装,2 更换锅炉,3 更换炮塔,4 舰身延长及防雷隔舱工事。 长门级的前桅楼改装以榛名号为蓝本,采用了相对外形敦实的设计,改装后前桅楼从龙骨到顶端高62,5米。从顶端向下依次为主炮射击指挥所,装有94式10米测距仪的作战舰桥和防空指挥所;上部观测所和副炮射击指挥所。在上层探照灯甲板上设置了主炮预备指挥所,两侧为4。5米副炮测距仪。下一层为90厘米信号灯,110厘米探照灯,观察指挥所和下观察所。下面为大型罗盘舰桥。底部为副炮预备指挥所,司令塔和下部舰桥。另外在改装时对锅炉也做了修改和替换,因此锅炉舱长度缩短了10。6米,得以将长期困扰的1号烟囱拆除。在新的直立式烟囱前布置了两层探照灯平台,安装6具110厘米探照灯。后部在1938年安装了4座双联25毫米机枪。

    长门级竣工时主炮最大仰角30度,1934年,日本海军将废弃的加贺,土佐号战舰的遗留下来的主炮加以改装,最大仰角增至43度,射程也有30200米增大至37900米。并对防护装甲以及扬弹系统,测距仪做了修改,于1935-1936年换装到长门级战舰上。此外改装工事中原有的鱼雷发射装置被拆除,副炮甲板改为波形平面,撤去了两舷最前面的两座副炮。为了增加防御力,长门的主装甲带由305毫米增加到360毫米,水平防御装甲由76毫米增加到105毫米,总重量由10396吨增至13023吨。并且撤换了新的舰尾,以改善线型。完成现代化大改装后,长门级标准排水量增加到39130吨,最高航速25节。成为在大和号服役前日本最大的战列舰。

    1936年2月26日“二二六”兵变发生后,长门作为海军旗舰参与了镇压叛军的行动,将炮口对准了叛军占领的指挥大楼。1937年7月7日中日战争爆发,长门奉命前往四国小松岛装载2000多名陆军士兵向上海吴淞运送兵员。并用舰上的侦察机对中国军队的阵地执行了侦察和轰炸等任务。1939年11月1日,当陆奥第22任舰长保科善四郎上任时,山本五十六就把他叫去谈话,称“海军省已指定陆奥为战时不沉对策实验舰,达成这一任务,可从别舰选取必要的干部职员,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1940年1月,陆奥开始“不沉化”改装工作。所谓“不沉化”,就是强化防空配备,具体增设高炮和对空机炮,主炮配备对空弹,改进损管措施等。11月5日,山本视察改造完毕的陆奥,并对改进成果表示赞赏,保科晋升少将。由于美日关系日趋紧张,日本海军在1941年新成立了第4,第六舰队,并于9月1日进入战时编制。10月9日,联合舰队司令部在长门号上举行了对美开战前的最后一次图上演习。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海战爆发,包括长门,陆奥在内的第一舰队主力停泊在广岛西南弯的柱岛海域,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坐镇长门。当天晚上,山本下令主力舰队出动,接应返航的机动舰队,整个舰队向小笠原群岛开进,但是最终没能和南云的舰队回合,在耗费了大量宝贵的燃油后,12月13日,舰队又浩浩荡荡地返回了柱岛泊地。

    1942年2月12日,联合舰队司令部转移到新服役的大和号战列舰上,长门解除了将近12年的联合舰队旗舰生涯,3月15日,在吴工厂入船坞检修。1942年5月27日,南云率领4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从柱岛出发,开往中途岛。2天后,山本率领大和,长门,陆奥等8艘舰艇执前往中途岛执行支援任务。6月6日,南云的4艘主力航空母舰在中途岛海战中全军覆没,此时山本大舰队距其尚有500海里,得知失利的消息后,心灰意冷的山本下令返航。途中与驱逐舰野分号会合,接运赤城号上的幸存船员。在此后一段时间里,太平洋战局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长门与联合舰队主力一道停泊在柱岛,被人称作“柱岛舰队”。

    1942年8月11日,陆奥离开柱岛前往瓜岛海域,于17日抵达特鲁克,随后在南太平洋参加了第2次所罗门群岛海战支援作战,直到1943年1月才返回日本。在横须贺工厂稍做调整后,于2月23日抵达柱岛锚地。5月27日,陆奥奉命搭载粮食和弹药,准备开赴伊予滩进行射击训练。6月6日,住炮弹弹药库装载完毕,准备两天后出港。 1943年6月8日上午,土浦航空队235名少年预科生登上陆奥,开始为期3周的舰务实习。当天早晨下过一场雨,空气湿润,天空被薄雾笼罩。中午12时15分,陆奥号的泊位突然传来一声惊天巨响,一团黑烟穿过薄雾喷薄而出,之后是黄褐色烟云,随即升起巨大火柱。

    陆奥3号炮塔下方弹药库发生大爆炸,舰体被炸成两段。舰艏段向右倾斜,翻了个个儿,露出红色的船底,停了一下,接着向下沉没。距离爆炸不到2分钟,陆奥就从水面上消失,只留下1米厚的一层重油。舰上1471人只有350人幸存。 在发生爆炸当天下午就成立了调查委员会,最初怀疑为炮弹工艺不良导致摩擦产生爆炸,但在实验后否定了这个结论。后最终怀疑为人为原因,但是没有确凿证据,只能得出“没有非人为的证据,就可以说是人为的”这一匪夷所思的结论。1943年9月1日陆奥从现役海军舰船中除籍。为“避免影响国民士气”,海军并未公布这一消息,舰上幸存者多被发配到南太平洋诸岛作战,死于战事。作为对策,长门,大和等舰也加强了弹药库防护措施以及人员防卫工作。自此,一艘“国民熟知的战舰”几乎未参加任何战斗与获得战绩,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逝了。

    1942年7月,长门号转入第一舰队第2战队,成为第一舰队第2战队司令清水光美的旗舰。8月8日,长门运载第一批陆奥幸存者前往特鲁克,随后停留在那里进行作战支援训练,成为第一舰队司令南云忠一的旗舰。并一直在特鲁克逗留到1944年初。 由于美军在太平洋节节逼近,特鲁克进入美机空袭范围中。2月1日,长门奉命转驻帛琉群岛,后又于2月16日转驻苏门答腊岛东北的林加岛。

    1944年初,大和回港加装防空火炮,从2月至5月,长门再次成为联合舰队兼第一舰队旗舰,直到5月4日由大和接任。6月14日,长门在菲律宾完成燃料补给,于次日出港,与CV隼鹰,飞鹰,龙凤编成乙部队参加了马里亚那海战,在阻拦袭击隼鹰号的美机时遭到机枪扫射,无大伤。是役日本完败,长门于6月24日返回柱岛。

    7月20日,长门再度入驻加岛泊地,在那里一直停留到10月初,期间进行了多次作战演练。10月18日凌晨2时,长门随第2舰队其它各舰离开林加,抵达婆罗洲的文莱,补充了5167吨1号重油。几天之后,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战"莱特湾大海战"即将爆发。 10月20日,长门编入栗田健男指挥的第一有游击部队第一部队,同队包括战列舰大和,武藏,6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

    战列舰金刚,榛名,4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组成第一游击部队第2战队。根据“捷一号作战计划”,两队的任务是在24日深夜趁美军部队被诱敌部队吸引开的空当,穿过圣贝纳迪诺海峡,于25日黎明杀如莱特湾美军登陆舰队泊地,用舰炮消灭登陆之敌。但整个计划未提及摧毁登陆舰队后如何从赶回的美国航母攻击下逃脱,实际上与自杀式攻击无异。联合舰队参谋长重德大佐自己也承认:“战争的最后阶段已经来临了……”

     10月24日0746时,美TG38。2舰队派出的侦察机在民都洛岛南端约15公里处发现日舰队航迹,随即发现两群轮型阵前进的战舰,并辨认出2艘大和级战舰和1艘长门级战舰。0810时,大和号观察员发现美机,舰队开始以X法走之字航线。1015时,长门左舷观察员发现1架B24轰炸机,全舰随即进入战斗状态。1023时,美机终于开始攻击,大和,长门开始发射三式烧霰弹。1029时,4架SB2C向长门投下了1000磅穿甲弹,1枚半穿甲弹和2枚高爆炸弹,2枚命中,另有2枚造成近失。1154时,TG38。2机群再次袭来,长门再次命中一枚1000磅穿甲弹。10分钟后美机群离开。1321时,第三波机群来袭,武藏号遭到集中攻击,由于受伤严重而迅速脱队。最终在1937时沉没。继续前航的长门在先后遭到8枚500磅和2枚1000磅炸弹的袭击,造成厨房,通讯室和前部电信室全毁,中部小艇甲板,第一锅炉送风机,2,4号炮塔受损。由于送风机受损,1号锅炉舱被迫熄火,只能以3轴运转,航速降低到19节。24日当天,长门共有52人被炸死,20人重伤,86人轻伤。

    25日凌晨0030时,栗田舰队平安通过无人防守的圣贝纳迪诺海峡,杀向莱特湾。0645时,萨马岛以东的美军TG77。4。3舰队发现西北方向有炮口闪光(栗田舰队对美侦察机开火)。0651时,长门停止对空射击主炮开始做发射准备。0701时,长门和大和向美舰队开火,第1,2轮齐射为对空弹,第3-5轮为对舰攻击。在接下来3个小时中,长门共发射炮弹45发,副炮92发。是役,日方战果仅为击沉1艘护航航母和4艘驱逐舰。但统计的战果比这多的多…… 0911时,栗田突然下令撤退,放弃追击美护航航母。前往莱特湾。但是很快又放弃了突入莱特湾的企图,最终在1245时重整队形,返回文莱。栗田的决定不仅让“捷一号”作战功败垂成,也让小矶国昭内阁“在菲律宾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再与美国议和”的念头化为泡影。 10月28日,伤痕累累的长门返回文莱,于11月15日与金刚,榛名一道编成第3战队,11月17日向本土返航。11月25日抵达横须贺,随即进入船坞修理,将140毫米副炮全部撤去,转移到岸上。由于还上交通线被美军切断,日本国内已没有重油,长门此后一直滞留在本土,于1945年2月10日成为横须贺镇守府警备舰。随着战局进一步的恶化,长门彻底断了出海的念头,成为保卫横须贺的防卫预备舰。烟囱和后桅杆上部被拆除,增设25毫米机炮平台。露天甲板用种着松树,杉树的木箱伪装,舰员也由1400人减为400多人。

     7月18日,美机空袭横须贺,长门遭到300多架美机轰炸,3号炮塔和舰桥各命中1枚250公斤炸弹,舰桥内的舰长和副舰长当场被炸死。8月15日中午代舰长将全舰官兵召集到后甲板上,宣读了天皇的停战诏书。9月15日,长门从日本海军舰艇名册中除名。 由于主机和2,3号锅炉均未受到损害,因此长门号是日本投降时唯一有航行能力的战列舰。因此被赔给美国。1946年3月18日,长门离开横须贺,前往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环礁。5月13日抵达,在那里已经集结了一只特殊的舰队,美国海军将在这里进行3次特殊的原子弹爆炸试验,测试它对舰船的破坏力以及军舰在原子时代的生存能力。

    1946年7月1日0859时,1架B29向预定靶心--内华达号上空投下了原子弹,2艘驱逐舰和2艘运输舰当天沉没,长门在这次试验中损伤不大。7月5日,美军对全部幸存船只进行检查,着手进行第二次实验。7月25日0835时,1枚当量23000吨TNT的原子弹在比基尼环礁海面爆炸,整个锚地似乎都腾空而起,长门在这次爆炸中受损严重,当天晚上向右倾斜8度,但此后还在海上漂浮了4天,直到第5天早上才突然消失,这艘巨舰在深夜悄悄地在深夜迎来了自己的死亡。自此声名一时的日本帝国的骄傲,见证了日本海军最后发展阶段的一艘巨舰成为了海底潜水爱好者们的乐园。

    战舰长门号,是日本海军本愿的八八舰队计划中的一号舰.一次大战后,各国竞相建造巨型战列舰,认为应建造防护力超强,火力超大的巨型战列舰,以击沉敌人的海军舰艇.巨舰大炮主义的最高峰正是华盛顿海军军缩会议之前,各国都计划建造各型的巨型战列舰,而日本打算建造八艘战舰,八艘巡洋战舰,这就是八八舰队,但是华盛顿会议却限制了各国主力舰的数量,要是放任各国继续竞争下去,二次大战可能就会成为巨舰大炮主义者的天下了.这八八舰队之中至今仍存有舰名的有:长门,陆奥,加贺,土佐,天城,赤城,高雄,爱宕,纪伊,尾张,骏河,近江

    长门号是世界上第一艘拥有四十厘米(十六吋)主炮的战舰 ,速力竟达到了二十六点五节,但是在公开的时候,日本海军将其速度隐瞒为二十三节,当时大概没有人会相信这么大一艘战舰竟能达到二十六点五节吧.(可要记得长门号竣工时是1920年代).当时各国的战舰,德国,英国,美国,甚至是日本既有的战舰,主炮都是三十六厘米口径,而速力都是二十五节以下,而长门号就是当时世界最大,最强的战舰,是日本海军的精神象征,国民崇拜的图腾.相对于后来世界最大的大和号,长门号虽然根本比不上,但却为国民所熟知,因为大和号在建造甚至下水都是在极机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一般的国民根本不知道,反之,战舰长门号深为国民所崇拜,拥有着守护国家的精神象征. 深为国民所信赖,"长门号是世界最强的战舰!

    长门号的造型和其它的日本战舰有所不同.她的舰桥是多重樯式,和以往的三角樯式比起来更显得雄伟,本舰的炮塔布置十分典型,八门四十厘米主炮收装在四个连装炮塔中,以前二后二的方式,两个两个叠起来布置在舰首和舰尾,前后火力平衡.两个烟囱布置在舰身中段,但是由于第一烟囱太过接近舰桥,以致在高速行驶时,烟囱和舰桥之间造成真空现象,如此一来,由第一烟囱冒出来的黑烟就会流到舰桥里面去,这造成舰桥内部的大困扰,长官还是幕僚都被呛人的黑烟所环绕

    要如何解决排烟的问题呢?起先在第一烟囱的排烟口上加装了一个黑色的"帽子",这个结构"Funnel.cap"即是烟囱帽之意,是一个半圆形的罩子,能将黑烟往后排去,但是如此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所以在大正十三年时将第一烟囱"弯曲"了."弯曲"后的第一烟囱显得十分肥肿,日本后来的重巡洋舰如妙高号,高雄号的烟囱虽然都是弯曲向后的,但是没有人会反对那看起来十分精悍,给人一种很帅的感觉,但是长门号的弯曲烟囱却极其难看,有如一只肥肿的毛虫,在当时造成了极大的震撼,但是时间一久,大家也都看习惯了.在长门号的第一烟囱被扳弯了后,小学生美术课时画军舰都会画上这样的弯湾的烟囱

    长门号在昭和九年四月开始了她的近两年的近代化改装,一直到昭和十一年才完成.在近代化改装中,长门号的那支弯曲的烟囱终于被取消了,而将第二烟囱加粗来因应.此外,舰身在全长和全幅方面都有增加,加装了高角炮,对空机枪等加强了防空能力.日本的旧型战舰在建造的时候都尚未考虑到舰射水上机的问题,因为时间太早了.长门号在近代化改装时增设了水上机弹射器及甲板.我们可以看到金刚级的水上机弹射器是加装在第三和第四炮塔之间,这样一来势必对第三炮塔的射击多少有点影响,因为是巡洋战舰,所以金刚级的舰上空间可以说是较多的,相较之下,在相同长度之内,要装用六个炮塔的扶桑型战舰就没有地方布置水上机弹射系统了,所以像扶桑号就只能架设在第三炮塔之上,这对不管是炮塔还是飞机都有极大的不便.后来的伊势号,日向号虽然将弹射器加装到船尾,但是舰尾空间有限,又会影响到第五,第六炮塔的作用.而长门号由于只装用了四个连装炮塔,所以就将弹射器将装在后部舰桥和第三炮塔之间,就没有以上的问题了.结果,长门号成为了一艘四万吨级的大战舰.在太平洋战争之初,长门号作为联合舰队的旗舰,也是山本五十六大将的座舰,停泊在江田岛附近柱岛泊地,直到昭和十七年二月十二日才将旗舰的宝座让给了大和号.中途岛大海战中,长门号是属于山本长官亲领的主力部队之一,在遭受大败北了之后,和姊妹舰陆奥号一起被编入了第二战队,在同年八月进入了土鲁克岛,参加所罗门一带海域的作战.然号直到昭和十九年六月的马里亚那海战,和十月的雷伊泰海战,长门号才和大和号,武藏号一起被编到第二舰队第一战队中,司令官正是栗田健男中将,并在雷伊泰海战中参加了对美军空母群的炮击.

    世界最大的大和号和武藏号在建造的时候都是在极机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国民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两艘超级战舰,但是,相反的,长门号是日本海军的象征,具有相当的名气.但是,这三艘巨舰都参加了日本海军最后的大作战,雷伊泰海战.在战争之中大部分的时间,这三艘大战舰大多停泊在大后方,毕竟已经到了航空机的时代,巨舰大炮主义已经随着当年一句"Tora ! Tora! Tora! "(虎!虎!虎!)而消逝在历史之中.长门号和大和号,这两艘以强大火力自傲的大战舰第一次发炮就是在以成败势的莱特湾大海战,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长门号后来回到横须贺港,在昭和二十年七月十八日遭受到美军舰载机的猛攻,以中破的状态来迎接终战.长门号的命运真是日本海军众舰中最曲折离迷的,起造时是满怀希望的八八舰队首舰,后来八八舰队被终止,而长门号和陆奥号也就成了八八舰队唯一的完成舰.到了太平洋战争的时候,身为巨舰大炮的一员,只能退居二线,眼看着僚舰一一被击沉,而自己却只能苟且偷生,于是,长门号成了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之后唯一残留的战舰.但是,更悲惨的命运正在等着他,昭和二十一年七月一日,长门号成为了美军在比基尼环礁原爆实验的一舰,生而为战舰,却要跟原子弹这种恶魔般的兵器搏斗,真是悲壮.长门号在七月二十五日的第二次试爆后整整五日才沉入海里

起工       大正九年十月二十五日
进水       大正八年十一月九日
竣工       大正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排水量       32720吨

全长       225.8m

全幅       28.96m

速力       26.5节

航续力       16节/时5500浬

兵装       40cm45倍径主炮8门

    14cm副炮20门

    8cm高角炮4门

    53cm鱼雷发射管8门

 

近代化改装后
昭和十一年5月20日近代化改装完了
改装后的变更要目
排水量       39130吨
全长       224.94m
全幅       34.6m
航续力       16节/时10600浬
速力       25节

兵装       40cm45倍径主炮8门
    14cm副炮18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20挺
    水侦3机

    射出机一基l2$ml}.  
丧失:昭和二十一年(1946)7月30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战舰,所以依古国名来命名.所谓的长门是指长门之国-长州.位于今日山口县的西北部,位处于扼关门海峡的要冲地位,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幕府末期,革命英雄辈出,即是有名的长州籓
|H’J5,9I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p;xE"nzdC  
矢野英雄       (海兵41期)       昭和16.8.20

久宗为次郎     (海兵41期)       昭和17.11.10

早川干夫       (海兵44期)       昭和18.8
兄部勇次       (海兵45期)       昭和19.12.20
大冢干         (海兵39期)       昭和20.4.28
杉野修一       (海兵46期)       昭和20.7.24

    战舰陆奥号的竣工大约是在长门号完成的一年后,但是真是生不逢时,刚刚好就愈到华盛顿海军裁军会议.这是由英国提出的裁军计划,当时各国都在彼此竞争海军的实力,像日本的八八舰队计划,而美国更是打算建造更多的主力舰,如此下去只会造成恶性循环,并很有可能进一步引发冲突,造成难以收拾的大战.所以在华盛顿海军军缩会议中就限制了日美英三国的主力舰保有量,于是,在日本的许多旧型战舰或新建造的八八舰队舰就因此遭到悲哀的命运,前者如战舰香取号,鹿岛号,萨摩号,安艺号,摄津号,巡洋战舰生驹号,伊吹号,鞍马号等,都遭到解体的处分,而后者如新造的战舰加贺号,被改成航空母舰,未完成的土佐号,被拿来当做标的舰,而长门级的二号舰,陆奥号,也差一点成了废舰.

    军缩的问题-陆奥号,本来是在美国提出的废舰表中,但是问题在此,军缩会议从大正十年十一月一直开到第二年的二月六日才落幕,而陆奥号的竣工日期却是在开会之前几天的十月二十四日,所以日本方面的回答是"本舰为一艘完成舰",但是英美仍不承认,决议要废止这艘四十厘米主炮战舰.为此,还真是伤透了日本交涉人员的脑筋,但是,说实在的,陆奥号是一艘刚刚完工的战舰,怎么忍心将之废弃呢?所以,海军大臣加藤友三郎全权代表下定了决心要让陆奥号战舰能起死回生,因为如果陆奥号被取消了,那么日本就只拥有四十厘米主炮战舰一艘长门号了,也有传闻说是因为陆奥号的名字"Mu-Tsu"相当于日本发音的"睦"字,而那正是当今大正天皇陛下的名字-睦仁的第一个字,当然啦,当作是一则笑话吧.结果,和英美双方多次妥协的结果是,将同种的英美战舰加以复活,而日方也只好答应.结局是,日本保住了陆奥号,而英国原本被删除的四十厘米主炮战舰纳尔逊号及美国的同级战舰科罗拉多号,西维吉尼亚号则将付诸建造.

    如此辛苦才保住一条命的战舰陆奥号,和长门号一样,在昭和九年到十一年之间进行了近代化的大改造,防空兵装的强化,长宽的增加,加装了水上机弹射装置,还有将那被弯曲了的第一烟囱撤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较粗的烟囱.陆奥号和长门号是日本海军的象征,深受国民的喜爱和信任,他们是当代最大最强的战舰,给予了国民伊种日本绝对不会遭受他国的攻击的信念及安全感.对于长门号,陆奥号更是受人欢迎,有"国民最爱的战舰"的称号。

    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和僚舰长门号一起隶属于高须四郎中将领导的第一舰队第一战队麾下,属于山本五十六大将亲率的联合舰队主力部队而停留在泊地柱岛.陆奥号的初次出阵就是昭和十七年五月底的中途岛海战,和其它几艘战舰一起编为山本长官亲领的主力部队,埋伏在南云机动部队的后方,但是却没有机会和敌方交战.在归回内陆之后的两个月-七月,随着超级战舰武藏号的完成,陆奥号也重归前线,和僚舰长门号一起编入第二战队,担任所罗门群岛方面的支持部队,进驻联合舰队在太平洋上的最大泊地-土鲁克.然后,昭和十八年一月,回到横须贺港整修,并回到柱岛泊地训练

    悲剧发生了,昭和十八年六月八日午后十二时十分时,系留于柱岛的陆奥号的第三炮塔附近突然冒起白烟,接着一声轰天巨响,弹药库大爆炸,陆奥号的巨体沉入大海.此时舰上共有一千四百七十名的乘员,其中只有三百五十三名生还.为了调查这次的爆炸事件,成立了查问委员会,但是陆奥号的大爆炸至今仍是个谜.从一诞生就遭逢坎坷命运的陆奥号,连临终都是如此的悲命,陆奥号的一生真是充满了不幸,但是相对于一直存活到战后,还被拉去当作原爆试验舰的兄长长门号,真不知道哪一种命运更为可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海军长门级战列舰
长门级战列舰,日本人心中海军的象征!但结局惨了点,被当小白鼠了
耻辱柱上的战舰----二战日本主力战舰资料(战列舰)
日本海军二战时期制霸海洋的终极武器:战列舰,近代日本发家本钱
「剖析战舰」太平洋战场上的钢铁巨兽,二战前夕七大佬之一(②)
盘点二战十大最强战力战列舰(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