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舞之母美国“国宝”玛莎·葛兰姆

1991年4月1日现代舞之母,美国“国宝”玛莎·葛兰姆女士仙逝   文史公曰:独一无二的存在,永恒的燃烧;她的名字闪耀长达70余年,从22岁正式学舞到96岁去世,玛莎·葛兰姆与舞蹈从未中断。一生中,她演出和编舞的作品共计181部,真正活出了她自己说过的那句话:“舞蹈是我活着的理由。”   
玛莎·葛兰姆是和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齐名的现代艺术大师。生前她被称为美国“国宝”。被誉为世纪舞蹈家;一位舞蹈巨匠;一个以苦为乐、以表演为灵魂、以创作为生命的舞蹈女神。

流行歌后麦当娜曾拜玛莎·葛兰姆为师,在回忆录中将她奉为“女神”,是幽默、智慧和创造力的化身,永远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叛逆传统的勇气。

导演伍迪·艾伦也把玛莎大师当作艺术灵感的“缪斯”,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伍迪·艾伦在玛莎·葛兰姆的舞蹈中学到了很多。

玛莎·葛兰姆强调动作的收与放,收主要是利用腹部收缩的力量,放则强调更为有利的发展。

1894年,玛莎葛兰姆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在她生长的家庭环境中,舞蹈并不被认为是一个体面的职业。因而一直到22岁,她才鼓足勇气、冲破阻碍进入舞蹈学校学习。她的老师露丝圣丹尼斯曾经打量着眼前这个22岁的初学者:论年龄大了点,论个头矮了点,论身材重了点,论相貌普通了点。那个时候,露易丝不会想到,这个太矮、太重、太平凡的女孩,会成为一代大师。恐怕连年轻的玛莎葛兰姆自己都很难想象,日后她会改写20世纪的舞蹈。

在1920年代初的美国,露丝圣丹尼斯和伊莎多拉邓肯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两位女舞者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抗着当时的古典芭蕾传统。邓肯不穿舞鞋,赤足起舞。圣丹尼斯则游历墨西哥、埃及,在这些国家学习舞蹈――而不是芭蕾舞的发源地欧洲。

少女时期,玛莎葛兰姆正是受到圣丹尼斯充满异域风情的表演感染,萌生了学舞的愿望。她在圣丹尼斯夫妇所办的肖恩舞蹈学校里学习并演出。在那里,她进行着圣丹尼斯热衷的世界民族舞蹈,但内心对舞蹈却有着更大的梦想。

几年后,葛兰姆回到了纽约,先是在学校担任舞蹈老师,继而在1926年成立了自己的舞团。在纽约中央公园动物园的长凳上,玛莎葛兰姆独自度过了很多时光。在独处的时光里,她反复思索着,挑战舞蹈究竟意味着什么,自己又能做什么。长凳不远处的狮笼给了她灵感。她从狮子的踱步中感受到了走动和转身的自然力量。后来,她把从狮子步伐中观察到的行走、转身融入到自己的舞蹈中。
  
如今的人们评价玛莎葛兰姆,除了“现代舞之母”的名号,还不忘“一本自传、一所学校、一家舞团和一套现代舞体系”。
  
与芭蕾舞不同,玛莎葛兰姆的舞蹈课通常以坐在地下开始。舞者们先开始感知自己的呼吸,继而是身体。在世时,她称呼她的舞者们为“神的杂技演员”,常常大声呵斥“站起来,挺直了背!记住这是你们翅膀生长的地方!”
  
坐在台下的普通观众,并不能洞察玛莎葛兰姆呼吸的奥义。他们往往先被她的动作吸引:大量的地板动作,手部快速而有力的舞动。她编舞的作品中还加入了男性舞者的跳跃。这些日后被现代舞吸纳的普通动作,在1930年代的美国,仍然是吸引眼球的新奇事物。与这些动作同样震动那个时代观众的,是舞剧中汹涌的情感。

她在1936年创作舞剧《编年史》。其时美国也正经历着经济大萧条,大洋另一边,西班牙内战战火正烈。身穿一条红色大裙子,葛兰姆在舞台上独自起舞,将悲伤与孤独放入舞蹈中。在那个时代,这样强烈的情感在舞蹈中还很难见到。
  
1944年10月30日晚上,《希罗底》与《阿巴拉契亚之春》一起在华盛顿首演。《阿巴拉契亚之春》讲述了美国早期移民者举办婚礼的故事,作曲家阿兰柯普兰应邀为这部芭蕾舞剧创作音乐。1944年,这部三幕现代芭蕾舞剧获得了络绎不绝的掌声和叫好声。但在七十年后的今天,更引起观众、舞者和研究者注意的,却是诞生于同一年的《希罗底》。

在《希罗底》之后,她又陆续编排了以希腊神话为灵感的《心灵洞穴》和《克吕泰涅斯特拉》。
  
在二战结束后风靡的“现代性”与“女性主义”叙事中,玛莎葛兰姆的现代舞都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篇章。她以女性视角掌控舞台,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强有力的女性形象。虽然取材于神话故事,她的舞蹈却几乎没有任何叙事,只专注用身体和呼吸表现人物的内心和情感。在后来很多学者看来,这些表达手段,是葛兰姆真正脱离古典舞蹈,体现“现代性”的表征: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表达人的身体与情感。

与其说葛兰姆在舞台上舞蹈,不如说她在燃烧。玛莎葛兰姆舞团的舞者柏川罗斯曾经回忆起他在纽约的工作室里初次见到这位舞者的情景:第一堂课开始了,玛莎葛兰姆抽出一条雪纺,以轻松的姿势高举过头,用舞台上一般行走的步伐穿过教室。她想用这一简单的动作向学生们展示,平常的行走能有多大的魔力。
  
罗斯连连用“不可思议”回忆那一瞬间。他形容道:“仿佛周遭的光都黯淡了,一束聚光打到她的身上,甚至感觉她的肤色都发生了变化。她像一团火一样燃烧。”这团火吸引过罗斯,也吸引了芭芭拉摩根。

1935年,这位女摄影师第一次与葛兰姆的舞蹈相遇,自此目光再未曾移开。在摄影技术并不发达的上世纪中叶,她邀请葛兰姆来到她的影棚,并为她专门研发了一套闪光系统,以使玛莎葛兰姆的舞蹈得以定格在胶片里。这些炙热的动作和情感,停留在相纸上,永恒地燃烧着。

玛莎·葛兰姆被称为现代舞之母,她还独创了葛兰姆式舞蹈技法,对后来的现代舞发展影响深远。生前玛莎·葛兰姆被称为美国“国宝”。 靠着自己独特的收缩与放松技术,玛莎·葛兰姆和她的舞蹈团风靡整个美国,甚至是欧洲的许多国家。

有股活力、生命力、能量由你而实现,从古至今只有一个你,这份表达独一无二。如果你卡住了,它便失去了,再也无法以其他方式存在。——玛莎·葛兰姆

玛莎·葛兰姆的作品多以美国人文或是希腊古典神话为主题,有《原始的神秘》、《给世界的信》、《阿帕拉契山脉之春》、《夜旅》等。

1976年,玛莎·葛兰姆获颁总统自由奖章,由美国总统杰拉德·福特亲自颁发(总统夫人贝蒂·福特年轻时曾是葛兰姆的学生)。

1979年,玛莎·葛兰姆获得肯尼迪中心荣誉奖。

1999年美国时代杂志选出葛兰姆为世纪舞蹈家,尊称她为20世纪最重要的舞者之一。

2011年5月11日,在连续数次以首页Logo给网民带来惊喜之后,谷歌再度奉献创意涂鸦,以舞动的动画图案形成全新首页Logo,以纪念现代舞先驱玛莎·葛兰姆诞辰117周年。  

谷歌以玛莎·葛兰姆创造的现代舞为蓝本,制作了此次的“舞动Logo”,以动态的舞者动画形成了Google字样。

Google的动画logo,并非用传统gif实现,使用了CSS Sprite技术,利用一个初始图片和一张画满各个动作的拼接图片,实现了动画。

玛莎·葛兰姆,又译为马莎·格雷厄姆,(1894年5月11日-1991年4月1日)美国舞蹈家和编舞家,也是现代舞蹈史上最早的创始人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一个跳舞的女人能和爱因斯坦并列?
他是“Mr. Gaga”
世纪舞蹈家Martha Graham及其现代舞技法(内附视频)
玛莎·葛兰姆:与毕加索齐名的“现代舞之母”
玛莎·葛兰姆现代舞团:舞蹈不该被音乐牵着鼻子走
就算不懂美,也会迷上了这个天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