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玫瑾家庭教育 | 孩子自身问题的起源
哈喽,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大树老师。家长树已开设全新栏目——“大树课堂”,每天10分钟,和大家一起学做智慧家长。

今日分享 ●《李玫瑾教授家庭教育课》第一课:孩子自身问题的起源

强烈推荐语音版,讲的太好了

孩子自身问题的起源.mp3 来自家长树 00:00 14:05


辅导功课憋出内伤;

孩子胆小、内向或是冲动、易怒,不易沟通;

惩戒孩子不知如何控制力度?

我相信大多数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都有过类似的问题。这些问题短时间内可能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但是只要把时间拉长,你会发现,这些对于孩子的成长、人格的塑造都是不利。

有时候,家长也会向我吐吐苦水,说孩子这不懂事,那不听话,希望我尽量关照点。其实,影响孩子最多的是家庭,不是老师。老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保持班级的稳定和有序,这样一来,划到每个学生上的时间就很少了。

那家庭教育怎样才能科学、合理?平时我也会去一些网站、论坛,去看,去听。别说,我还在真找到了一些资料。

它的作者的是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专攻青少年心理学,重点关注家庭教育。

这些资料可能无法帮助您的孩子直接提升成绩,但是对于孩子人格、习惯的培养、矫正有莫大的作用。今天我先来分享第一章。

如果您觉得有用,帮我转发、评论、点赞即可,让我感觉到能够帮到你们,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文字版

(上下滑动查看)

首先呢,讲这个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的问题啊,当然,我觉得我们大多数的这个青少年或者说未成年人都是健康成长的,而且只要家庭比较好,父母是一个非常对孩子严格的要求的话,孩子都会很好的成长。

但是也有些父母呢,也是很好的人,而且对孩子要求也很严格,但是呢,孩子也有很多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呢,有些家长当他们遇到很难的时候呢,常常会就是来找我。

我曾经遇到一个外交官,他是长期驻外的。结果,通过一个朋友,这个找到我,十六岁的一个男孩,他后来就很痛苦,他甚至都跟我这么讲:我都想自杀,他这个儿子简直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有的时候,我遇到很多这种情况:打电话来找我,当我遇到这种情况,我经常说一什么问题。那我说,其实,孩子不用来找我,你大人来就可以了,这个很多家长都觉得很疑惑不解,什么问题呢?我来讲第一个问题:孩子的问题呢,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一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所以呢,有的时候呢,这个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呢,不在于孩子,而在大人。所以这是我们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的。第二个问题,我讲未成年人的问题是滞后反应。也就是说,有的时候,当你发现这个孩子已经不好教育了,就是说,一般都在青春期吧,十四五六岁啊,这时候,孩子有很难管,但问题呢,往往是往前。

我打个比喻就是说,当我们坐到医生面前的时候呢,任何一个医生面前的病人,他那个病都不是这一天之内的。也就是说,轻的呢,可能有三五天;重的呢,可能就是多少年的事情了。也就是说,这个孩子的问题,往往是问题往前走,比如说他十五六岁发生的行为问题,他的心理问题应该是在十二岁之前甚至还要早。我会通过一些实例来讲这个问题。

那第三点呢,就是心理发展有关键期。养个孩子有时候跟两个小宠物一样,我们两个小猫小狗大概就有这经验。小狗你管他最好的时间是八个月之内,八个月之内,有些习惯没养好,等到后来,比如他咬人,这样的一些坏习惯,你到后边再想改,很难。

所以呢,孩子的心理发展它是有关键期的,那我前面讲到一个问题,就滞后反我会从这样几个问题来谈。首先呢,我们看一下这个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他的时期大致上可以分为哪些时期?

按照我们发展心理学呢,在十八岁之前可以这样分:
一岁之内叫乳儿期,
两到三岁叫婴儿期,
四到五岁为幼儿期,
六到十一岁为写真初期,
十二到十五为少年期,
以十六到十八为青年初期,

这个十八岁之内,我们都知道,这是人的成长期,在成长期的这六个时期,我们可以再去细分为两大时期,分别是依恋期和青春期。

依恋期呢,一般就是十二岁之前的时期,为什么叫依恋期?说简单一点,它是我们教育孩子最关键的时期,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很弱小,他对父母、对抚养人都有了相当的依恋。

而到了十二岁之后,到十八岁之间,这就叫青春期,一般人在这个时期属于比较逆反的,有的时候就很乖的孩子到这个时期都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或一些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呢你不用去管他,他会自然的就恢复正常,也就是当他度过青春期和他会恢复正常。但有些孩子就不是这个问题。那么这个他青春期出了问题以后,可能会影响到他的一生。因为有的孩子犯的过错是不可逆转的,比如说他要是伤害致死或者这个参与的一些抢劫行为这些比较严重的行为犯罪的话,他会有一个污点。所以呢青春期,是人最容易出事的一个时期。

那么,这个时期管起来也是最难的,但是这两个时期总体来讲呢,都是人的未成年时期,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内,孩子出问题应该是我们成年人尤其抚养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他,帮他矫正。前一部分时间呢,最好放到家庭,而后一部分时间呢,最好放在社会,也就是说前一部分的工作要重点做在家庭。当孩子到十五六岁出问题的时候呢,有时候需要收回来干预。比如,像一些这个公共学校啊,或者一些特殊的夏令营来强制对他进行一些矫正。

那么大致我讲一下这个过程,这个两个时期他的心理发展内容我在这罗列了一下啊,我简单说一下:第一呢,是情感发展,然后是言语发展,然后社会性发展认知观念、性格、自我意识独立、独立性这些问题呢。其实里头还有一些发展,我只是在这里罗列的一些重要的一些问题。

那么到了十八岁之后,人的进入的一个就是相对的独立的这样一个时期。也就是他比较成熟了,会随着他年龄越来越成熟,那么我经常讲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十八岁之之后,他给人格开始趋于稳定。而且,性格决定命运,在这里,我后面会讲到性格发展,但是我想强调一点就是说,我们现在教育意识很多人特别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啊,包括我们的社会的发展也是看一个人有没有前途,往往看他是不是来自一个名牌大学,然后他的学历有多高,但是你真正到四十五岁之后,你看这人能不能做的一个很高的位置上,恰恰这些东西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最重要的是这个人的性格和他以性格为核心的人格。

所以呢,这个早期的这个问题呢,如果父母要培养得当的话,这个人才会有后劲儿。否则的话呢,再聪明,我们这有很多独到这个博士,博士后,他到四十岁之后也平平淡淡的。为什么?因为他有很多性格上的问题,导致他在事业上发展有一定的障碍,这里我们讲他是心理发展呢,是一环套一环,我现在呢,我想,这就是我们要介绍的一个重点啊,也就是说,我们如果把这个关系理清呢,大家就知道孩子成长过程当中,问题都有哪些?

首先?第一个问题呢,是情感发展。作为人早期的一种心理现象呢?这和人的一个特性有关。我们知道人呢,是高等动物,而且是在这个大自然界当中,众多这个生命当中,是最高级的了,也就是说,人是最聪明。可是呢,就是这聪明的人呢,有一个特点,他在生命的早期却是最笨的。心理学家曾经把这个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和一个刚出生的大猩猩的那个小猩猩放在一起抚养,把它放在同样的背景下,想看一看这个动物和人的这个二者区别。

结果发现,在一岁之内,大猩猩比人要聪明,抚养人跟猩猩都是一样的,两个生物一样的来对待,同样的抚养人,同样的吃,同样的穿,同样的抚养环境。猩猩呢,他会对有人做出各种有明显反应,就比如说他很快乐啊,他跟你很多好的互动啊一岁之内。而孩子呢,人的这个孩子们却什么反应都没有,刚开始就吃药,睡觉。半岁之后,虽然有一点反应,但基本是不能自主的,也就是说他很多都被动的反应。到一年之后,然后发现这个人的发展开始日新月异,而星星的发展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了,就说人呢在一岁之内呢,他相当的就是反应很少,而且的相当的无能和无助,这个无能无助的人就有一什么特点呢?就是他在生命的早期刚出生的时候,他的本事啊,大家都知道一个是哭,这是人出生就有的,第二个呢,他算有点的本事呢就叫吸吮反射,就吃奶、吸奶。这个吸吮反射指什么呢?就是你随意的拿一个奶头或我们的手指轻轻促进孩子他的脸的任何一个部位,他会做出什么反应呢?他会把嘴挪过来啊,这叫吸吮反应了,但如果你把这手指放到侧面去,这孩子过不去了,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人在出生的初期,他能做出反应的区域,就是面部,因此他的这个活动区域非常小,他一不能抬头,二不能翻身,那么这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呢,他至少有七个月到八九个月,就是完全吃喝拉撒全是靠另外一个人,这个靠另外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也就是说,他的痛苦的解除都在这个抚养人,只要这个抚养人也出现,他就能吃了。这个抚养人一出现,他就能翻身了,这个抚养人一出现,他下身就舒服。

这意味着什么呢?他所有的需要的满足和由此带来的快乐,都和这个抚养人的出现息息相关,因此,日复一日啊,他这个时候呢,从快乐体验到他快乐过程当中的注视以及他耳边听到这抚养人的声音,那么到半岁之后,孩子最开始出现的一个心理现象,就叫认人。我们都知道,那小孩谁养的,他到半岁左右半岁到一岁内个就是七个月到十二月之间,他开始挑人了,只要这个人一出现这孩子的很快乐,如果这期间底半年之后,妈妈上班,把奶奶从老家请来说你帮我开始带孩子吧,我上班谢谢你带,那你看这孩子第一天啊,你就说前半年,他没遇过奶奶。这个奶奶这个六个月份之后来了,第一次奶奶上手妈妈上班的时候,这孩子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大家都知道,他一定会出现抗拒,这个抗拒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妈妈把奶奶瓶塞到他嘴里,他不喝,他会拿嘴往外拱。他困吗?您那摇着晃啊抖啊,他不睡干嘛呢?他觉得他觉得他这个人不对,什么不对呢,相貌不对,声音不对,气味不动,所以他才会闹,一直要闹了,真的是精疲力尽了,他才能睡着。那么这种认人的现象呢,就是人最早的心理现象,我们叫情感。

的这个情感的出现呢,它非常非常重要,也就是说,这个现象我们有这叫依恋,只要学这个心理学同学都知道这个在发展心理学当中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现象,依恋就是指孩子在早期他的这种对某人,那种认准了以后接近他以该人分离紧张不安重逢时后的高兴,轻松。这个他们对动物研究也证明,这一点,所以依恋呢,他是人早期最初的一个心理线,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大家要明白这一点很简单,但是这问题很重要,这是人和人的关系始于人的需要的出现,而需要的满足一定和他人有过在满足的过程当中建立情感,所以人和人的关系呢,第一是需要,第二种情感。

我记得有一次这个我到一些大学去做讲座,当时我去联系去中科院的自动化所,他们书记跟我讲了一句话,说我们这儿吧,犯罪都不多,自杀的不少,说您讲讲怎么防止自杀。结果后来我在那讲到这个当时谈马加爵案件谈到这个——生命的意义。底下就给我递了一张条子:就是生命是我自己的,我为什么不能决定我的生命?当时我看这条子,我想看他,我当时回答的就这么讲,我说,你没有研究生命的起源,你要研究每个个体的生命的起源,你就知道生命是不是你自己,我打一个什么比喻呢?就好比你走在街上,你饿了,你可以走进任何一家饭店,然后你就坐他点一堆菜,吃完了以后一摸嘴,你就开始往外走。我说,这个话就叫生命是自己啊,我可以说,那嘴呢,是他这个胃的,不是我的。换句话讲每个人,他一出生就这前半年的抚养,包括到他三岁之前,他几乎完全不能自主,他不能自主的情况下他,所有的东西都依赖于他人。

因此,一个人只要活下来,就意味着什么?就意味,你进了饭店吃人家的饭,你这欠了人家的债,你能不还钱就走了?所以把生命说成自己的是不了解生命的发展进程,其实每个人一活下来,只要我们活到今天,我们都欠,欠这个自己的父母,欠债的社会,那么这个欠呢,是没有办法,因为人的生命早期是相当无助无能的,而正是因为这个背景造成了人的这种情感发展而情感发展又决定的一个现象,就是情感是众多心理发展的一个基础,有了这个发展,我们才有其他的发展,那么第一个问题呢,就是说父母由此获得什么呢,获得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

每日一问:

浏览过后,您觉得李教授的观点正确吗?

如果您认为她的观点是错误的,请问是哪里错了?

或者您的观点是什么?

对了,如果您觉得对您有用,不妨留个言,让我知道,这份资料的价值,好让我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玫瑾教授:为什么40岁有后劲才能成事?根在12岁前性格关键期
李玫瑾:如何带六岁以前的孩子改变他一生命运
《燃烧的灰烬》
恋爱也是孩子的学习课程
这样回答孩子的问题最有爱
土星返照盘的解读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