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慈溪快船江史话[古桥文化]鸣鹤八桥

慈溪快船江史话[古桥文化]鸣鹤八桥  

2012-07-25 02:06:04|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鸣鹤八桥

下快船江从鸣鹤到龙山,是旧是贯通鸣鹤龙头二大盐场的水上主要通道。起自鸣鹤古镇的陡塘桥。鸣鹤江上有古桥八座,其中街河上七座,东起分别为:陡塘、三槐、世德、东大、运河、普安、沙滩,再西北有隆兴桥。

 ☆陡塘桥

陡塘桥是鸣鹤古镇东起第一桥,位于古镇东入口,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圆型洞桥,旧时有“三北环洞桥七座半,鸣鹤占四座”之说,它就是四座中的第一座。陡塘桥旧名斗堂桥,长12米,跨径6米,面宽3米,有望柱、栏板,呈封闭式,造型精美,清人叶元垲有诗曰:“腰塘杨柳任风飘,抵拂寻春小女髫。五磊石湫游遍后,夕阳红近陡塘桥。” 1986年7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陡塘桥列为第一批文物保护点。著名画家陆一飞曾临鸣鹤,以陡塘桥为背景,画了一幅“古镇鸣鹤镇”佳作,在香港展出期间,以30万港币被1930年代影星李丽华收藏。

陡塘桥东南,不足三十米就是杜湖。杜湖,古称杜若湖,湖域面积4.63平方公里,集雨面积20平方公里,与杭州西湖面积相仿,1973年建成大坝后分为里外两湖,里外两湖各具特色,外杜湖湖面碧波荡漾,烟波浩渺,粗犷雄浑,具有太湖气魄,是一种旷秀。里杜湖两侧青山夹峙,呈月牙形,极目远眺,湖面似一白色锦段铺设,渐渐溶入重山之中,是一种俊秀。双峰山下里杜湖西侧有唐初名臣、著名书法家虞世南故里。有南宋越国公袁韶之墓,墓道布局对称。湖畔还有北宋栗子山窑址,唐宋枫树湾窑址等。外杜湖中间又有堤分为东西二湖,东有大、小洋山数岛,西北隅即滨陡塘桥。清叶元堃曾撰《杜湖晚眺》:“天光连水水连天,四面长堤倚水边。桥脚绿翻三月涨,峰腰青束一溪烟。”就是从陡塘桥上观湖之优美景象。

    陡塘桥之南,有药皇殿,为康熙年间所建,现仍存。沿湖堤往南有云龙中学,学校占地39999.6平方米,建筑面积11872平方米,目前在校师生近1100人。云龙中学是爱乡港胞姚云龙先生捐建的,姚云龙是鸣鹤场人,1924年出生于鸣鹤场姚家弄,现旧居还存,在前姚家弄11号,为一进三间二楼院子,其老宅左边是姚姓的堂前,名滋本堂。1937年,姚云龙毕业于设在彭公寺内的敬乐小学,次年离家去上海九江路合利元药材行当学徒,3年学习期满升为职员。1942年与慈溪人洪德才、童子瑾及杭州洪大药材行驻沪办事处职员叶春潮合股创办乾昌药行,分设于上海、香港两地。1948年去香港。1953年,独资在香港开设民生药行,凭着他熟悉药材业务,又能掌握市场信息,药材不仅销售香港,而且销往台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成为香港有名的国药业企业家。改革开放后,姚云龙多次向家乡捐资助建云龙中学、鸣鹤中学、鸣鹤中心小学、三北书画院、鸣鹤卫生院、鸣鹤自来水厂、鸣鹤敬老院,修复浙东名刹金仙寺,设立云龙中学发展基金等,1993年7月,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1997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他“爱乡楷模”荣誉称号。

    陡塘桥西南侧,旧有一高大牌坊,是座节孝碑坊,光绪《慈溪县志》载:“嘉庆二十五年为叶声宏妻洪氏立。”

☆三槐桥

陡塘桥西百米,街河上又有一桥,是一座三板两栏梁式平桥,桥栏书有三槐桥桥名,南北各有七级石阶。桥名以旧桥南沿岸有野生的三棵槐树为名,故称为三槐桥。现桥已被改建,桥被改平,换成水泥,两侧桥栏拆除,换成钢栏,只两旁四块桥柱还存,桥柱上有字,分别是:“中华民国十四年  乙丑岁里人募捐重修” 和“王念二房重建” 等字样。

其实三槐桥之名,出自三槐堂,即三槐王氏,是当今王氏中最大的一支,闻名天下,枝繁叶茂,是太原王氏的一衍派。三槐堂源自王祜。据王氏宗亲网载: “王祜,亦名王佑,祖籍莘县(宋时属大名府),王佑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后晋天福年中,以书见桑维翰,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至后周,仕为魏县、南乐二县县令。宋太祖即位,擢拜监察御史,后加集贤院修撰,转户部员外郎。至宋太宗时,知河中、开封二府,太宗拟以相权所赋请其谋诬一节度使,王佑以德为重,自请病告,遂转为兵部侍郎。王佑生逢五代战乱,历事后晋、后周和宋朝,皆以文武忠孝而显名。王佑退居汴梁城东时,筑室于仁和门外,尝手值三槐于庭院中,言以其德荫,称其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其子王旦在宋真宗时果真做了宰相,故王佑裔孙因之而称为三槐王氏。三槐王氏自王佑以后,簪缨相继,历世为官,子孙分任各处,散布于海内外。”

三槐桥北,即是鸣鹤中街。中街是鸣鹤的精华,承载了千年来古镇的所有辉煌,起自杜湖塘边,白洋之滨,长约三华里。鸣鹤中街昔日是三北历史上的商肆繁华之地,宋代起形成集市,后每逢一、三、五、八为集市日,是三北农副产品重要集散地。旧时店铺林立,沿街有一里多长的廊棚,上街不忧日晒雨淋。在清末民初之际,有三北最早经销美国美孚行火油的同信孚商号;经销英商亚细亚火油的锦恒泰商号;三北最早经营生漆的徽商永泰鸿商号;三北最早生产和经销酱油的致和酱园、润和酱园、中存仁酱园;三北最早的磨坊协和、协泰等作坊;经营百货的张同德、琴信康、茂和成、叶隆泰、正大元、同德和等商店;经营宁式糕点为主的泰来、永大昌、协成、万昌等店铺;有天芝堂、滋德堂国药店;有郑泉来、俞纪生、沈文祺、楼秀宏、楼秀康等经营水作的摊店,日升糖坊等。

当时三槐桥旁名气最大的是致和酱园生产的鸣鹤臭豆腐。致和酱园始创于清康熙八年(1669),当时安徽仙源县举人王致和进京会试落第,滞留京城,为谋生计,做起了豆腐生意。他一边维持生计,一边刻苦攻读,以备下科。一次,做出的豆腐没卖完,时值盛夏,怕坏,便切成四方小块,配上盐、花椒等佐料,放在一口小缸里腌上。他一心攻读,渐渐把此事忘了。乃至秋凉重操旧业,蓦地想起那一小缸豆腐,忙打开一看,臭味扑鼻,豆腐已成青色,弃之可惜,大胆尝之,别具风味,遂送与邻里品尝,无不称奇。王致和屡试不中,遂尽心经营起臭豆腐来。清末传入宫廷御膳房,成为慈禧太后的一道日常小菜,慈禧太后赐名“青方”,身价倍增。清末状元孙家鼐写了两幅藏头对,曰:“致君美味传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另一幅曰:“酱配龙蟠调芍药,园开鸡跖钟芙蓉”,冠顶横读为“致和酱园”。后鸣鹤也有王氏在六板桥旁也开了致和酱园,卖起了臭豆腐,由于别有风味,臭豆腐一时成了当地名吃。

☆世德桥

三槐桥过西约200米,又有一桥,称世德桥。世德桥亦是三板两栏梁式桥,做工颇考究,两边各七级步阶。世德桥是居此周围的王氏族人建造,桥名取自桥旁的王家祠--世德堂。桥长约6米,宽3米,两侧桥栏字被水泥所封,桥柱上有字,一边书:“ 廿三世孙  锡昌男龙翔云翔天翔重建”。另一边书: “中华民国十七年戊辰  昌年六十岁”。两侧相同。从世德桥东不远处的街路上,有座约1.5米长平铺六块石板的六板桥(六板桥是鸣鹤老街上的东起第一桥,原两侧有桥栏,东西各有三级步阶,现桥已拆平成路,一块桥板已断,一侧桥栏已毁)起,至东大桥一带,这里居民大都姓王。此桥往北为鸣鹤新街及菜市场。

世德桥南,有王氏廿五房,岑家弄,小盐仓等。

桥南径通翁家岙。翁氏是鸣鹤古镇较早迁来的一支,《鸣鹤翁氏宗谱》载:“始迁祖翁珞,于隋大业十二年(616年)因避萧铣兵乱,由睦州之桐庐徙居来四明金川之太平山,同时迁徒者有孔范学士、御史中丞张行本等,死后葬于四明桐湖,此翁氏之始祖也。厥后或寓莆田、或寓崇安、或寓鹤皋,延绵建叙若干世矣,珞后五世,名权,任漳泉刺史,籍莆田,权长孙名则,生五子,长名嗣昌,次子巨隅,五子巨模。嗣昌长子廷嗥,廷嗥生一子,即乾度;巨隅生承赞,任丞相、晋国公,居莆田;巨模官镇海节度使,归太平里,生二子,一名承训,官朝散大夫、国子司业,居鸣鹤;一名承绪,官太傅、江南东道采访使,守基宇,即太平里。”可见翁氏唐时已居此。

世德桥西街右有一幢大屋,七间二进,高墙深院,气势颇大,据传此为原国民党要员王步庆大屋,民间传,王曾与陈布雷同事,在侍从室任事。

王氏宗祠还存,在世德堂西约100米的中街上。鸣鹤王氏系居开封的三槐堂支裔,据传南渡时迁镇海沙头,数代后迁此。祠堂前后二进,坐北朝南,这是鸣鹤古镇内唯一幸存的祠堂了,门头气派高大。进内是五间大厅,圆柱、横梁都很粗壮,虽经一百多年,仍气势不减。最近在王家祠堂发现了一块“年高德劭” 匾,左右两边自上而下还刻有依稀可辨的两行小字,右边为“大总统题褒”五字,左边只有“叶”字还能依稀辨认。此外,在匾额正上方,盖有一个方方正正的印章。据考证,这是当年孙中山赠予鸣鹤乡绅叶鸿年的匾额。
    叶鸿年是清未民国初鸣鹤名人,晚清时曾由监生捐官同知。民国建立时,省政府曾委他代理鸣鹤场盐事长,以后担任过商会董事,水利局总理。当年,深得吴锦堂先生器重,在疏浚杜、白两湖时委以重任。他在杭州经营叶种德堂国药店,在苏州观前街创办叶受和南货店,他仗义疏财,热心社会公益,先后捐资万余金,将金仙寺山门从东移向朝南,民间有“盐仓挖空,叶鸿年督工”之说。叶鸿年重视教化,创设敬乐两等小学堂一所。1914年,又创办柔强女学校,故曾获孙中山先生题额的“年高德劭”匾。 当年关于叶鸿年创苏州叶受和店,还有一段故事。清光绪年间人,叶鸿年有一天游历至苏州,素闻稻香村的甜食极为美味,于是在稻香村购买十几个茶食充饥,但是稻香村的生意实在太好了,伙计又狗眼看人低,先为购买多的客户服务,叶鸿年在旁边等了大半天之后,忍不住骂了店员,店员应了他一句“要快,自己去开一家店啊”。
  叶鸿年为赌这一口气,就在热闹的观前街上开了一家茶食店,取名“叶受和”,因为叶鸿年是受气开店,所以一定要让顾客感受到和气的服务。叶受和的茶食也是以苏式茶食为主,后来才又加入了宁波家乡的口味。叶受和店招牌点心有松子枣泥麻饼、小方糕、云片糕、四色片糕(玫瑰、杏仁、松花、苔菜)、婴儿代乳糕等,后来的产品如豆酥糖、芙蓉酥等也很闻名。
  据苏州市档案馆资料载:“该店创始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资金为五千两纹银,创始人叶鸿年,字蕉生,浙江慈溪人。另聘请一位教书出身的同乡叶老先生任该店经理。”

☆东大桥

从世德桥再往西,约200米,即是东大桥,光绪《慈溪县志》载:“东大桥,光绪年间叶云珂重建”。东大桥以前也是鸣鹤街河上的四座拱桥之一,建国后桥南曾为公社驻地,为图一时方便,把拱桥改为钢栏水泥平桥。桥旁还存当年的三块桥栏,泛紫的梅园石透出悠悠古意。从东大桥起,鸣鹤老街变成了单面街。

在东大桥桥南,原有在三北久负盛名的沈德昌贳器店。沈德昌贳器店规模较大,品类繁多,结婚丧事和行会用的各类用具比较齐备。其中供结婚用的有万工花轿1顶,还有板式花轿5顶,小轿4顶,新娘穿用的凤冠、霞帔,以及后来流行的旗袍、纱罩、珠帽等,一应俱全。有供行会用的有路牌、头牌、旗锣、绣花伞、绣花旗、沙船、抬阁、古船等,其中一只古船,精致优美,内有戏台、戏剧人物,栩栩如生,船内还有六角亭、八角亭等,均雕刻精细,镶嵌白骨,曾在上海著名的哈同花园展览过。此外还有供灯会用的锻子灯、玻璃灯、金鱼缸灯、绣球灯、明角灯等800盏。

东大桥西,旧是鸣鹤叶氏家族的总祠堂。祠堂前后三进,坐北朝南,五间两厢,不过在建国后被改为大会堂了,现在只留下街河上南河沿还有一长10多米半圆型的青石照壁残迹。叶氏是鸣鹤的骄傲,为慈溪望族,《慈溪鸣鹤叶氏宗谱》载云:“皇祖梦祥公为始迁鸣鹤之祖。公之先本永嘉郡括苍松阳人,曾祖道传公于宋仁宗庆历时由太学抡元仕明州教授,后摄慈溪县令。清誉上闻,诏擢扬州同知,因觇慈溪山水之胜,遂卜居于金川之石步。而梦祥公亦领乡荐第一,成进士,遂由石步迁鸣鹤,就山之阴为住宅……”可见鸣鹤叶氏是北宋仁宗时从永嘉郡括苍松阳迁明州,后卜居于金川之石步,后又由石步迁鸣鹤。自宋代迁居以来,人才辈出,特别在清代,犹以药业和诗文闻名于江浙。就是当代,也有不少名人。如曾任浙江省副省长的叶荣宝,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叶宝珊等。

☆运河桥

东大桥西再200米,是运河桥。运河桥位于鸣鹤古镇的中心,始建当在唐宋,现桥系清康熙八年(1669)进士叶昌修捐建,咸丰九年(1859)叶氏重修,运河桥是原街河上的第三条拱桥,桥长11.9米,跨径6米,桥面宽2.96米,有栏板和望柱,望柱呈方形,头部雕饰莲花,台阶北12级,南13级,桥西南侧立清咸丰九年仲秋月捐资重修碑一方。

运河桥一带旧时是鸣鹤的商贸中心。清代诗人叶声闻曾作诗描绘当时运河桥畔的繁荣景象:“接水双河潋滟开,分疆两色只山隈。天明塘上声喧起,赶市姚人续续来。语作葫芦集运河,今朝水市价如何。白虾青蟹一时贵,小艇迎来贩客多。”运河桥南岸是十来间房面40多米的廊棚,廊棚从河南岸街面房子延伸到河边,使人们行走风雨无忧,雨雪天也不用撑伞,穿着布鞋可以一条街走到头。拱桥廊棚,是鸣鹤一景,也是现在古镇的标志形象。1986年7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运河桥列为第一批文物保护点。

运河桥北,稍西一点有调元弄。调元弄1号是原雪航医院旧址,这是一座考究而华丽的高墙深院。门头上方写有4个漂亮的黑色楷体大字:“鸣鹤旅馆”。据说这里解放后做过供销社,后成为旅馆。雪航医院是慈溪现境内最早设立的西医医院。民国九年(1920),上海叶大昌南货店老板叶启宇,独资创办了以父名命名的雪航医院。并聘请了嘉兴籍西医师龚宝键任院长兼主治医师。龚宝键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药部。九州帝国大学在二战后更名为九州大学,在日本排名第八,是所著名学府。龚氏患有小儿麻痹症后遗症,他对内科、外科、妇儿科都很精通,是当时观海卫和鸣鹤一带西医第一人。医院在鼎盛时期曾拥有内科、外科、产科、眼科医生各1名,男护士2名,茶房杂务2名,账房挂号1名,也是当时三北地区规模最大、科室最多的一家综合医院。雪航医院办院宗旨为慈善事业,就诊只收门诊费,除了打针服药免费,还施舍棉衣等,为当时缺医少药的三北人民带来了福音。雪航医院还曾设有戒毒科,对前来戒毒的人免除部分费用,对民众宣传鸦片危害性及国外先进的戒毒经验,故雪航医院一度也成了众望所归的戒毒所,对当时的禁烟运动起着一定影响。

叶启宇当年在上海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其所创办的叶大昌食品店在同行业中独树一帜,与三阳、邵万生、天福等店齐名,是旧时上海南货店中的魁首。叶大昌以经营宁式糕点,三北茶食为主,开设于塘沽路682号,已有八十多年历史。所生产的糕点、月饼,不但闻名于上海,而且在东南亚一带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当年叶启宇在十几岁时就告别了故乡,来到上海谋生,经人介绍到一家英国人开的业广地产公司学生意。这家公司造了不少房子出售或出租,生意兴隆。由于叶启宇的乖巧玲珑、善于经营,没几年就升为业广公司的买办,从此开始从事自己的商业活动。业广地产公司所造的街面房子,大都在转角或中部造有与众不同的石库门,围墙高大结实,两扇黑漆大门厚重而坚实。叶启宇以自己的名义购下一部分石库门房子,开设了十多家油酱南货店。1911年,叶启宇在今虹口塘沽路682号首次开设了叶大昌茶食总号,其后又在今嘉兴路开设叶大昌东号,40年代又在八埭头开设叶大昌北号,最后在东门路开设叶大昌南号。 叶大昌食品选料精细,烘烤适合,不脱皮、不掉屑,存放经年不会霉变,深受大陆和中国香港、东南亚一带同胞的欢迎。之后又扩大经营范围,在上海、苏州等地开设大裕酒作坊和大德酿造厂,从生产到销售,从批发到零售,形成一条龙。叶启宇发财后,在家乡鸣鹤做了很多善事,如资学、修路、造桥、施粥、舍衣、建路灯、造达观堂等,至今仍受人们称颂。

 ☆普安桥

运河挢西约200米,街河上有一石质古桥,名普安桥,当地人称当店桥。当店桥三板两栏,左右各九阶,因桥南旧有一家恒济典当铺,便习称当店桥。

    普安桥两岸,居住方氏族人,称为上岸方家和下岸方家。上岸方家在桥南,此处有方家园、方家弄,有方氏燕德堂等,以前还有前后数进高大雄精美的三北方氏总祠堂,可惜在上世纪70年代毁于大火。下岸方家在桥北,有进士门头。据说明代曾出有武进士方志远,门前有两只大擂鼓,整座房子坐南朝北,凹字型构局,共有一进二厢十七间楼房,再加上正北五间堂前,围成一圈,名顺德堂。上岸、下岸方家是三北方氏正脉,是南宋初年鄞县县令、福建莆田人方轸嫡传后裔,总堂号为六桂堂。

在桥北路边屋檐之下,还有一块民国时修此桥换下的桥栏,中间题刻三个俊秀的“普安桥”三字桥名,桥栏仰天横卧,可见此桥历史上曾多次重修过。

方轸, 字叔时, 莆田人.是历史大名鼎鼎的人物,曾撰呈《论蔡京疏》,把蔡京罢相而名入《续资治通鉴》。

据莆田方氏宗亲会刊载: 崇宁五年(1106)发生星变,宋徽宗感觉害怕,下诏“中外臣僚等并许直言朝政阙失,朕将亲览,虚心以改”。太庙斋郎方轸应诏上奏,弹奏蔡京。方轸上书言:“蔡京睥睨社稷,内怀不道,专以绍述之说为自媒之计,内而执政、侍从,外而帅臣、监司,无非其门人亲戚。京每有奏请,尽作御笔行出,语人曰‘此上意也’;明日不行,又语人曰‘京实启之也’。善则称己,过则称君,必欲陛下敛天下之怨而后已。自元符末陛下嗣服,忠义之士,投匦者无日无之。京分为邪等,黥配编置,不齿仕籍,则谁肯为陛下言哉!京又使子攸日以花石禽鸟为献,使陛下不知天下治乱。臣以为京必反也,请诛京以安天下!”宋徽宗将蔡京罢相。等星变过後,宋徽宗又故态复萌,命蔡京再相,“以轸奏示,京奏乞付有司推究事实,轸竟付诏狱,坐此编管岭南”。 旋,轸又放回.复上书言乞帝收权独断, 有管编永州, 遇赦还, 官终鄞县令. 后因当时宋金战乱,不能归,遂居于慈溪之鸣鹤山。《慈溪县志》载隐山因鄞令方轸隐此而名。

旧传普安桥为方轸所建,时为木桥,因方轸为莆人,居于此而安,故以莆安名桥。后改为普安。

普安桥东,横卧鸣鹤河上有一条新建的水泥桥,名椿萱桥,此桥是十多年前所建,可算作是街河上的第八座桥。

 ☆沙滩桥

沙滩桥位于普安桥之西约百米。清代诗人叶声闻有诗云:“三舨红船独橹摇,春风游女尚垂髫。东西一一逢桥数,记取陡塘第七桥。”诗中“陡塘第七桥”即沙滩桥,1931年重建,桥南北走向,全长11米,跨径4米,桥宽3米,它横跨于鸣鹤场西首,也是一座单孔拱型桥,以粉红色优质梅园石砌成,有望柱、栏板、石鼓,并雕有石狮、石象,桥中心铺设着刻有荷花的青石板,整座桥石质细腻,平整光滑,古朴典雅,工艺精湛。

    沙滩桥又名雪航桥,1931年,叶启裕在独资重建沙滩桥时,把沙滩桥易名为雪航桥,为父亲作纪念,沙滩桥成了鸣鹤众多古桥中唯一的一座一桥两名的古桥。1986年7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沙滩桥列为第一批文物保护点。

    沙滩桥北,原是彭侍郎祠旧址,或称彭公祠,彭惠安公祠。鸣鹤一地,古为盐场。到了明中叶以后,这里已成“东南邦赋之最”。然而就在这歌舞升平的背后,鸣鹤的一些盐民却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一场盐民暴动终于爆发了。朝廷立即派刑部侍郎兼佥都御史彭韶,到鸣鹤场“剿办民乱”和“整理盐政”。 
    彭韶,字凤仪,莆田人,天顺元年进士。后授郎中。逝世后赠太子少保。《
明史卷183列传第七十一》: 彭韶(1430--1495),字凤仪,莆田人。天顺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成化二年疏论佥都御史张岐憸邪,宜召王竑李秉叶盛,忤旨,下诏狱。给事中毛弘等救之,不听,卒输赎。寻迁郎中。……十四年春,迁广东左布政使。二十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孝宗即位,召为刑部右侍郎。弘治二年秋,还朝。明年,改吏部。与尚书王恕甄人才,核功实,仕路为清。四年秋,代何乔新为刑部尚书。韶莅部三年,昌言正色,秉节无私,与王恕及乔新称三大老。……又明年,卒,年六十六。谥惠安,赠太子少保

彭韶受命后,轻车简从,来到鸣鹤,他看到的是“灶仓半虚,犹有包摊之累;丁户将绝,尚多额外之征;工本克扣,而体无完肤”的悲惨景象。面对这种惨状,“司无优恤之仁,吏多科害之扰!”于是他上奏朝廷,指出所谓“灶民叛乱”实为“官不恤民,驱民为盗”所致。他整盐事,革流弊,逐盐霸,换盐官,允许盐民子女可以求学读书,使盐场恢复了生产元气,被盐民尊为再生父母。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经庠生方镇等请奏,在沙滩桥北建造了“彭惠安公祠”, 祠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并在门口立石碑一方,记述彭韶功绩。在新建的祠内,不仅塑像以示纪念,还在正殿的墙上,绘上彭韶亲手描成的“煮盐八图诗”。民国初年,彭侍郎祠内建敬乐小学。解放后用作鸣鹤酒厂,因年久失修,原貌无存。

    彭侍郎祠左,旧有六贤祠,祀宋童居易、童钟、曹汉炎、黄震、严畏、童金宏。此六人均为宋时北乡名宦耆老,叶元谐在六贤祠落成时撰诗曰: “湖山青不极,历历尽当门,犹见先人意,悠然斯道存,登堂问耆老,择地登根源,终自渐芜浅,高深敢与论。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意。”

彭侍郎祠右,旧有它山殿,祀唐令王元炜。亦荡然无存。

沙滩桥北,隐山麓,曾是鸣鹤场大使署,署馆依山而建,坐西朝东。宋熙宁六年(1073)十月建,久圮。泰定二年(1325),盐课司文殊重建于旧址。明盐课司厅,中厅三间,左右为耳房,外为门,内有仓四,下仓在古窑。洪武二十五年(1392)开设两浙都运盐司,盐仓二,后增为四。清代,鸣鹤场大使署仍建在隐山之麓原址,正厅三间,头门三间,后堂三间。堂左侧平屋一间,右侧楼屋一间,堂之左,院落一所,正房四间,厨房三间。咸丰十一年(1861)毁于兵火。同治四年(1865)大使丁廷和修建。民国八年(1919),鸣鹤场废,署为他用。

在沙滩桥东南角,旧还有接官亭,古时盐署迎来送往,均在此埠上下,此亭迎候。现亦已毁。

    大使署左,旧还有湖头庙,祀滨海之神。明嘉靖间乡绅方钟重建,同治元年毁于粤寇。

☆隆兴桥

街河经沙滩桥悠然向西北,约一里,江上有隆兴桥。隆兴桥东西走向,三板两栏,步阶西九东六,桥栏中间各书“隆兴桥”三字,字旁有图案,为将军骑马图,落款:“民国念二年  里人重建”。桥面长约6米,宽3米,用上等梅园石所筑。据传明时建木桥,现桥是裘氏族人于1933年时所建。桥名取自桥边的隆兴堂。桥东有一幢大屋,称小新房,为二进五间二弄二厢房建筑,两旁竖有三马头,中间砖雕大门,上有“让水兼山”四字,门墙还有“无滞”、“不迁”(已毁)砖雕。据说此宅为原广生行药店老板所建。桥西旧有裘氏祠堂,是三北裘氏之总祠堂,堂名泉基堂。现只存大门屋侧基石,有工艺雕刻。当年祠堂之名匾据传就是出自素有“清代王羲之”之称的书法家梅调鼎之手,在《古镇鸣鹤》一书中录有此轶闻。 

隆兴桥北约二里,原有浙东第一石牌坊--双河牌坊。双河牌坊与师桥大夫第、掌起陈家同泰弄阴沟,时称三北三大建筑。牌坊建于清乾隆年间,造型、工艺优美精致,庄重古朴,气势壮观。坊为石质,建筑结构为四柱三门三重檐,坊身高九米,宽六米,上额坊正面刻有“节孝”二字。面为歇山顶,正脊镂空,外向有螭吻,檐角起翘,顶楼正中部有一葫芦状节物,四柱各有夹柱石一对。双河牌坊的来历,据光绪十六年《慈溪鸣鹤叶氏宗谱》记载,鸣鹤场叶锡畴,出生富商世家,十六岁谢世,诰赠奉直大夫。妻李氏,年十九守节,寿七十二岁,诰封太宜夫人。李氏丈夫亡故后,吃素念佛,深居闺楼,足不出户,守节五十四载,直至病故。由当地官员禀奏皇上,乾隆年间,高宗皇帝钦旌节孝。据此,当地官府精制黑底金字“节孝”匾,上刻“圣旨”印玺颁赐叶族。金匾额曾悬挂在鸣鹤叶氏四房中一座衙门式建筑院落的第二进门厅上方。后由当地官府为李氏立坊,以示褒扬。牌坊工艺精美,庄重古朴,气势壮观,是三北三绝之首。可惜此牌坊在文革时被毁,现存照片,村内多人翻拍拥有。在隆兴桥二端,路上还横嵌有多块当年拆下的牌坊石料,确实工料精美,令人叹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山古镇鸣鹤场——方东
叶在壮 || 慈溪鸣鹤怀古游(随笔)
漫步鸣鹤古镇
沈师桥沈氏史话.序
过去的记忆走进慈溪特色古建筑群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