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1暑温 后遗症证治(2) 冒暑

同学们,上午咱们讲到暑温病后期的后遗症,暑温病应该说已经痊愈了,热也退了,但是呢他这个后遗症很顽固,甚至于可以导致终生的残疾,他的临床表现,有的是心悸烦躁,有的是手足颤动,神情呆钝,默默不语,甚至于痴呆,失语,失明,耳聋,或者是手足拘挛,肢体强直,胳膊、腿啊强直性的瘫痪,什么原因呢?痰瘀阻络。在暑温高热的过程中,热邪消耗了气分的津液,凝聚成痰,消耗了血分的津液,血中的津液不足,凝滞成瘀,痰瘀阻塞了经络,经络不通,各个部位都失养。由于经络不通,哪个部位失养,哪个部位就发生障碍,比如说耳失养就可以聋;目失养就可以不明,目盲;它阻塞了心包络,就可以出现痴呆;阻塞在肢体,肢体就可以强直,或者是软瘫,都有可能。归根结底是痰和瘀的问题,那么热还有没有呢?一般来说没有了,到后遗症的阶段就没有热了,所以治疗啊要化痰、祛瘀,因为它这个痰瘀是阻塞在经络,部位很深,所以要用搜剔的药,搜剔经络。三甲散是这么个方剂,但是呢它主要是在于活血,没有化痰的药,这个不行,这种病人一般来说舌黯,或有瘀斑,苔腻,都有痰,所以临床组方咱们可以根据需要,根据病人不同的表现,选用不同的药物,没有成方可用,有的人哪用再造丸,长期地服。再造丸长期服不行,一个是贵,再一个它毕竟(是)通络的药,偏燥;也有的人用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丸)也不是长用的药,一个是它贵,另外一个它太凉;也有的人用牛黄清心,牛黄清心比安宫牛黄的凉性要小,但是它也不能常服啊。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或者偏于痰,或者偏于瘀,或者偏于虚,自己组方。但是呢因为他是一个慢性病,时间很长,也不适于长期地用汤药,一个汤药太贵,你不用多,每天十块,长期使用也不行。再一个,长期地服用汤药,害胃,吃时间长了,他不想吃饭了。另外这种病人长期吃,他也不接受,所以用丸剂或者散剂,因为他本来就是个慢性病,是个后遗症,用丸剂、散剂可以常服,而且药量小,缓缓地发生作用,“欲速则不达”,你用汤药也是一样。

常用的活血药(图形演示6:38):桃红四物(汤),当归、川芎、生地、赤芍、桃仁、红花,这是一个基本方,当归养血,川芎活血,为什么用生地呢?不用熟地呢?因为熟地太腻,长期地服,它太滋腻,害胃,生地清凉,同时又可以制约这些药的燥,你看当归、川芎、红花这药都很燥,用生地能够滋阴润燥,赤芍活血,桃仁活血润燥,红花活血,这是个基本方。这些药物可以养血活血,但是它没有搜剔的作用,加搜剔的活血药,炮山甲、地龙、白花蛇、蕲蛇、乌梢蛇,有搜剔作用,它是能够散风活血通络。白花蛇和蕲蛇都很贵,最好不用它,乌梢蛇便宜,用乌梢蛇来代替。当然你条件好,白花蛇最好,但是它最贵,蕲蛇其次,也贵,乌梢蛇最便宜。在这里边啊可以根据情况,根据病情,根据它的经济情况选药,总归是搜剔经络。如果有风,这些药(白花蛇、蕲蛇、乌梢蛇)有散风作用,搜剔经络,散风。

再一类药,化痰药。根据病人的情况,有的是没有热象,有的有热象,所以选药要根据他热象重不重,选用温化寒痰的或者是清化热痰的,这个药性上要注意,常用的药:清半夏、南星(制南星、胆南星)、天竺黄、浙贝母、瓜蒌皮、白芥子。如果说热象不明显,用半夏、制南星,辛温走窜,用制的。如果说他有明显的热象,舌苔黄,用胆南星,那就不用半夏和制南星了,用胆南星。天竺黄、浙贝母和瓜蒌,它(们)是清化热痰药,所以呢有热的时候用它们。这个白芥子我倒觉得不管寒、热都用,为什么?白芥子走窜作用非常强,它有透络作用,它治皮里膜外之痰,它能够透膜。经络里边的痰非白芥子不能化,尽管它有热象,配着大剂量的胆南星、天竺黄可以用,白芥子、炮山甲,这是不能少的药,这个(炮山甲)搜剔经络、活血,这个(白芥子)化经络里边的痰。

再有,活血化痰必须要行气,常用:枳实、厚朴、木香、香附、郁金、陈皮、有时候也用川楝(子)、陈皮、柴胡这些药。这些药虽然都是行气的,但是它们的作用并不相同,有的是降,有的是升。行气药里边,你比如说枳实、厚朴、川楝这类药,都是下行的,使气机下行;象木香、香附是升药,使气升清,使气往上升,所以升药和降药要配合使用,有升无降,有降无升,都不全面。郁金是气中血药,既能行气,又能活血,它是辛寒药。柴胡疏肝理气,它也是升药,上行的。这是根据具体的病情,在这里边选。

另外还要考虑到病人的气、血(包括血,包括阴),这么两个方面,这种病人一般倒不至于阳虚,他往往时间长了兼有气虚或者血虚。如果兼有气虚的,补气。补气药:黄芪,生用,而且剂量可以大。生黄芪走表,补气活血。补阳还五汤,四两黄芪为君药啊,它能够补气活血。你可以大剂量的用(黄芪)党参。阴血不足的,补阴、补血药,可以用阿胶、沙参、黄精或者玉竹,这类,熟地一般不用,用生地、沙参补阴。玉竹补气阴,偏于阴。黄精补气阴,偏于气。可以根据具体的病情,根据他的有热没热,痰湿的轻重程度,根据他有没有气虚、血虚、阴虚,但总归如果长期服用,应该加一些补益的药,因为药也耗伤正气啊,“是药三分毒”,甘草是“国老”,大家都知道,甘草可以调和诸药,但是甘草也不能常用啊,长期大量的用甘草,也可以导致粘液性水肿,所以这些药如果长期服,要加一些扶正的药,活血行气药容易伤气血。

选好药物之后,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用以适当的剂量,加工,或者是共为细末,用散,散可以用热水冲服,方便。也可以水泛为丸,或者是以神曲糊为丸,神曲糊丸可以助消化。水丸也可以,神曲糊丸也可以,小粒的。或者是蜜丸,因为这种人往往大便不正常,有时候啊大便不通,用蜜丸呢可以润肠。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可以长期服用,这样用比用汤药便宜,比成药也便宜,再造丸和牛黄清心(丸)都很贵呀,这个能比它便宜好几倍,作用并不比它次。

如果说病人有痴呆,反应迟钝,麝香、菖蒲,芳香开窍药(可用),在一般情况下,菖蒲用剂量大一点可以,它起芳香开窍的作用,但是它毕竟力量有限,真正痴呆,反应迟钝要用麝香开窍醒神,看起来用麝香很贵,实际上你少量地用,用在散剂或者丸剂里边,它还能有多大量啊?你用了10克麝香,看起来很贵,你吃了三个月啊,所以算起来并不很贵,非麝香不可。

如果说他还有肝风、热象,可以加入羚羊角粉。这种病人现在不多了,因为现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人就少,就不多,所以后遗症当然也就少,而且一般说治疗早、治疗得及时,也可以不留后遗症。

1985年,在新疆我去讲温病,都是当地有全疆各地的医生,都是临床医生,其中有一位是工厂的医生,她好象是家传,她父亲就是中医,这个女医生啊40多岁,她说,她那个儿子10岁了,乙脑后遗症。她让我看看。那孩子发育得很好,保养得也挺好,又白又胖,白里透红,就是什么呢?胳膊老抖,腿也抖动,来回绊。因为她门口啊有一条水渠,水虽然不深,但是挺宽。她说,我们上班都提心吊胆,这孩子自己在家里头,他自己出去玩去了,他能出去玩,他什么都知道,但是呢说话吐字不清,不能正常地发音,反应倒有,也能听得见,你跟他说什么他能明白,但是他不能表达,所以他自己跑出去玩去了,掉进河沟里也许会淹死,所以我们整天都提心吊胆,从他得了后遗症以后,上海的、北京的各大城市(医院)都去过,她说吃安宫牛黄丸吃过一百多丸,这多大的经济负担啊?在八十年代,吃一百多丸安宫牛黄丸可想而知了。她说该怎么办?我们太发愁了,我们几乎是倾家荡产了,她夫妇俩就这么一孩子,把所有的财力、精力都用在这孩子的身上了,非常苦恼。再造丸也吃过,安宫牛黄丸也吃过,也没有什么效啊,老吃也吃不起啊。她说这孩子还有一个特点,他到晚上就烦躁,也不是每天都烦躁。她说,我观察,凡是他烦躁之前,要发作之前,眼白起血丝,白眼哪都是红血丝,她就问我这是什么原因?我说,那是肺热,因为眼白属肺呀,一起红血丝他就烦躁哪,就躁动,一躁动他就嚷,说话不清他会喊“啊”。我说这个啊不好办,咱们哪自己配丸药吧,你再长期地吃再造丸、安宫牛黄丸都不合适,而且你也确实吃不起,也没必要,开个方剂基本上就是这些药(以上提到的化痰、补血补气养阴药),我说要不咱们以三个月为一周期,算好了量,按照比例,吃三个月,其中用了麝香大概是15克,因为他有肺热啊,一有肺热就烦躁,用了羚羊角,羚羊角用了20克,别的呢基本上就是活血化痰,搜剔经络,先吃三个月,我说这个你大概能负担得起。她说这个没问题。合一天一块多钱,一天三次,服蜜丸。吃了三个月以后啊,她来了一封信,她说有进展,走路呢不像以前那么绊了,她说还吃不吃?我说你再来三个月,再配了药,吃了半年以后,说这孩子现在说话不能象正常人那样,但是发音可以了,叫“爸爸”叫“妈妈”会,语言上有进步。我说那你就这样,停上两个月,隔一段时间再吃,这个长期吃没有什么坏处,因为什么?活血的化痰的配伍上,补气滋阴养血扶正兼攻邪,不会有大的伤害,后来就没有再联系,就这么个情况。

脑血栓形成或者脑溢血后遗症的,遗留半身不遂,这类的药物照用,不光是乙脑后遗症,只要是痰瘀阻络,肢体不利,都可以考虑,无非是化痰活血。经络阻塞是一样,心包阻塞也是一样。它为什么呆痴?不就是心包蒙蔽了吗?也是痰瘀阻络呀,阻滞心包络啊,你活血化痰不也同样是开窍吗?所有都可以使用。

关于暑温病,到这儿咱们就结束了。下边我归纳一下:(图形演示19:43)

暑温是外感暑邪而发病,暑邪侵入人体可以不经过卫分,不出现表证,因为暑为热之极。再一个,夏天人体的机能状态腠理开泄,由于气候炎热,经常的出汗,又耗气伤阴,正气也不足。几方面的原因导致它可以长驱直入,直接入里,发于气分。所以初起往往就见气分证,这是一个特点。气分还有夹湿、不夹湿的区别。如果单纯的暑邪不夹湿,那属于暑热病,它发(于)气分暑热。暑热病的表现:首先是入肺、胃,手太阴肺,和中焦的足阳明胃,导致肺、胃热炽,出现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治疗用白虎汤

如果暑热伤气,耗气伤津,进一步发展,肺胃热邪壅盛,又兼气阴两伤。以暑热为主,兼气阴两伤,就用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人参汤它是用白虎来退邪阳,用人参来固正阳,总的来说,这个方剂还是偏于实证为主,以邪盛为主,兼气阴两虚。

如果再进一步发展,暑邪伤津耗气更为严重,那就偏虚了,但是暑邪还盛,就是气阴两虚更明显,用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

如果再进一步发展,由气阴两虚再进一步发展,耗气伤津越来越重,最后可以导致虚脱,津气欲脱。那就要补气生津、敛汗固脱。代表方剂:生脉散。如果津气脱,阳气大量丢失,可以亡阳。那么在亡阳的情况下就用参附汤

这个过程啊,就是暑热的气分证,由实向虚发展。

如果暑热又夹湿邪,那它就发气分的暑湿病。气分的暑湿情况也不一样。一种情况是阳明胃(热)夹太阴脾湿,或者是中焦暑热夹湿,总而言之,集中在中焦脾胃,以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心烦、尿少为主症,又兼有脘闷身重,或者恶心、厌滑腻。热为主兼湿邪。用白虎加苍术汤。这是一种类型。

另外一种类型,里湿邪气不是集中在中焦脾胃,而是弥漫周身(湿邪弥漫全身),从上到下,全身都有,既有三焦暑热,又有三焦的湿邪,弥漫性的,这种情况因为它不是集中在中焦,你就不能用白虎加苍术汤了,应该清三焦暑热、化三焦之湿,代表方剂三石汤,三个石入三焦,石膏入上、中焦,辛寒药,清气透热。寒水石入中、下焦,咸寒,清中、下焦热;滑石利下窍,利小便,从湿中泄热,当然还要配合其它药。以三石为君药,清三焦之热,利三焦之湿。

气分就这么两大类。这两类(胃热夹太阴脾湿,;脾湿弥漫三焦,),因为它是以暑热为主,所以最后的发展趋势,是热邪把湿邪化掉,湿从燥化,化燥成温。所谓化燥成温就是指它转化成温热病,那就和上面(暑入肺胃、暑热伤气、暑热伤津)是同一类了(图形演示26:36),这三类和这两类(、暑湿弥漫三焦,三石汤证)化燥以后,它们可以入营分,也可以入血分,特别是暑入肺胃这个类型,和这两个类型(阳明胃热夹太阴脾实,白虎加苍术汤证、暑湿弥漫三焦,三石汤证)。如果持续高热不解,可以入营,也可以入血。

入营、入血呀类型比较多。首先,暑入心营,(这是)第一个类型,暑邪入手少阴心或者手厥阴心包营分,它有两种类型:这个咱们以前都谈过,或者是出现热灼营阴,或者是热入心包,痰热蒙蔽心包。如果出现热灼营阴,治疗用清营汤。如果是痰热蒙蔽心包用清宫汤同时还要送服安宫牛黄丸。用清宫汤清营养阴,用安宫牛黄丸豁痰开窍。这是暑邪入心营,它和春温病里面讲的内容是一样的,因为它都是温热啊,性质是相同的,治法也一样。

如果暑入血分,一种类型可以导致热伤肺络,暑伤肺络。暑热邪气损伤肺络,实际上呢它是气血两燔,肺热盛,热无出路,逼入血分,导致口、鼻出血,因为它和痨瘵都有咯血,相似,所以管它叫暑瘵,另外(起)一个名,叫暑瘵。治疗(用)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这实际上是气血两燔。

再一种类型,血热动血,实际上它也是气血两燔,不过这个出血啊不是集中在肺部哪,不光是咯血、吐血、衄血或者是涌血,还可以导致全身出血。可以吐,可以衄血,可以便血,可以尿血,也可以发斑,它不局限于肺,是全身性的出血,伴随着神昏狂躁,或者是昏愦不语,也就是说它可以是血热动血,还可以兼痰热蒙蔽心包,病情很重。治疗呢用神犀丹。王孟英《温热经纬》的神犀丹,因为这个方剂呀现在没有成药,所以可以把它做成汤剂。如果兼有神昏,昏愦不语,蒙蔽心包的,可以加配安宫牛黄丸。这是一个类型。这两个类型(暑伤肺络,血热动血)不一样啊,这个(暑伤肺络)是肺出血;这个(血热动血)是全身性的出血。所以这边(暑伤肺络)犀角地黄汤要合银翘散,暑伤肺络因为它在肺,所以要合银翘散宣肺,这是一种情况。

再有一种情况,暑热可以动风,吴鞠通把它叫作暑痫,雷少逸把它叫作暑风,是由于暑热邪气盛,窜入足厥阴肝,而导致血热,出现动风,治疗用羚角钩藤汤

营分也好,血分也好,这个证候啊(暑伤营、血),发展到后期,邪热大部分都退了,最后表现为肝肾阴伤,心肾不交,入少阴消渴,入厥阴麻痹,是这种情况。消渴或者是经脉麻痹。治疗呢,这种(暑邪入血)叫做暑伤心肾,治疗用连梅汤,黄连、乌梅,用酸甘敛阴。这个方剂,这个证候和春温病里边讲的真阴欲竭,壮火复炽的区别:它(春温的真阴欲竭、壮火复炽)热邪涌盛,可以说呀,两边均等,所以它清热和滋阴并重,这个证候(暑热动风)阴伤重,偏于阴伤,所以清热力量比那个小(春温的真阴欲竭、壮火复炽),滋阴力量比那个(同上)大。

特别是营分、血分,如果治疗完了,病人热也退了,但是最后会留下后遗症,他的具体表现:或者痴呆、或者耳聋,或者失明,或者肢体偏废,这一系列的表现。病机——痰瘀阻络,痰和瘀血阻滞经络。治疗呢:化痰活瘀通络,怎么才能通?必用虫类搜剔药,讲义上用三甲散加减

暑温病的发展过程,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轮廓,先进入气分,气分可以由实向虚发展,最后这(津气欲脱)也是危重证啊,也可以死人哪。向虚发展。

气分还有一种情况是夹湿的,暑湿病,暑湿病因为它也以暑热为主,它也照样可以化燥成温,成为温热病。

所以这两种类型(暑热、暑湿),热邪都可以入营、入血,导致营分证和血分证,其中也包括动风和暑伤心肾。

  



图1、

  



图2、

  



图3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十一条:太阴温病,血从上溢者,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主之;有中焦病者,以中焦法治之;若吐粉红血水者,死不治;血从上溢,脉七八至以上,面反黑者,死不治,可清络育阴法。


[分注]温病死状百端,大纲不越五条。在上焦有二:一曰肺之化源绝者死;二曰心神内闭,内闭外脱者死。在中焦亦有二:一曰阳明太实,土克水者死;二曰脾郁发黄,黄极则诸窍为闭,秽浊塞窍者死。在下焦则无非热邪深入,消铄津液,涸尽而死也。



其它暑病

1.冒暑

2.中暑(暑厥)

3.暑秽

除了暑温病之外,夏季由于高温多雨,它的病变种类很多,还可以发生其它的暑病。这个其它的暑病跟暑温是什么关系呢?没关系,暑温就是暑温,它有它的发生发展规律,这个刚才给大家总结完了,整个这个发展过程就是暑温的表现,它相当于西医所说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大脑炎,或者是钩端螺旋体病这一类的重病,除了这类病之外,除了暑温之外,其它这几类(冒暑、中暑、暑秽),比它们要轻,一般它病程短,病变轻,不是暑温,应该说呀从病名上讲,它们是并列的,和暑温是并列的。因为这些病轻,就不作为重点,本来就简单,所以咱们附带地介绍一下。但是因为夏天也经常出现哪,所以也应该会辨证论治。

第一个是“冒暑”,感冒的冒,就是夏天的感冒,因为感受在暑季,所以叫冒暑,它以里湿邪气侵犯肌表,出现肺胃的见症为主,它邪的部位浅,病情轻,一般不向里发展。这叫冒暑。

冒暑可以分成两类。一种类型是暑湿内蕴,寒邪束表,也就是体内有暑湿,气分有暑湿,卫分有寒邪(寒邪束表,暑湿内蕴)。这种情况常见。为什么体内有暑湿呢?因为夏天气候炎热、潮湿,暑湿就弥漫在空间,它也弥漫到人体。不过正常的人体天热他出汗,通过出汗可以把进入体内的暑湿发散出去,能够散。可是如果,过去说贪凉饮冷,比如说晚上在外面睡觉,睡着了,突然下雨了,或者突然降温了,你睡着了不知道啊,第二天就受寒了。现在这种情况最多,因为空调很普及,外边暑热特别盛,一身大汗,进屋子赶紧开空调,冷气一吹,浑身发紧,头痛身痛,里边的暑热呢?憋在里边发散不出去了,所以他内有暑湿,外受寒邪,就这么个病,空调病,常见。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身形拘急,脘痞心烦,口渴,溺黄,(口渴,小便黄),舌苔薄腻,什么颜色呢?黄,薄腻而黄,脉象濡数。

(病因病机):外有寒邪束表,所以他恶寒、发热、无汗。是发热重(还)是恶寒重?发热重,因为他内有暑热,所以正邪相争发热,再加上内有暑热,发热为主,但是他肯定要有恶寒,寒热同时出现,这是表证。那么请问:这个表有寒和伤寒一样不一样?这也不是感受寒邪吗?和伤寒一样不一样?它是不是伤寒?不是,为什么?夏天气温比如说三十八度,你这个空调开到二十八度,突然由三十八度的气温,进入空调的房间二十八度,算不算寒?38和28比,28就是寒。冬天的寒是多少度的寒?冬天的寒在咱们北京地区是零下十度左右,到了黑龙江就是零下三十度。这零下三十度和零上二十八度差多少度?差了快六十度了,这都叫寒,寒和寒一样吗?冬季感受的寒邪是真正的寒邪,而且冬季人体的腠理是闭塞的,受寒之后就更闭塞,所以他恶寒重,发热轻。夏季感受的寒邪是相对而言,是针对着那个高温来比较,38度,突然进到空调房间里头,28度,实际上在冬天二十八度还是应寒反温呢,还反常呢,可是在夏天呢它是寒,相对而言,所以这种寒不能看作是伤寒,他虽然有恶寒,(但是)和伤寒的性质不一样,腠理闭塞不那么严,但是呢他毕竟是由热,又受凉,所以腠理仍然是闭塞的,他和冬天的闭塞形式不一样,程度不一样,但是他毕竟是闭塞,所以无汗。没有汗,体内的暑热和湿邪就发散不出去,正常人可以通过出汗把体内的暑湿排泄出去,这种病人因为腠理封闭无汗,暑湿不能外解,所以就闭在里边,出现脘痞心烦,口渴尿黄,既有暑热伤津的表现,又有湿阻气机的表现,舌苔薄腻,因为他外感的是寒邪,体内的暑湿是闭住了,但是也不重,所以舌苔薄腻,黄,不厚,因为他有湿,所以是濡数脉,这个病人浑身发紧,是因为寒主收引,但是他也不象冬天伤寒那样严重,周身骨节痠疼,到不了那种程度,就是身上发紧。

治疗是辛温解表还是辛凉解表?疏表散寒是辛温还是辛凉?是辛温,因为他毕竟感受的是寒邪嘛,夏天的寒嘛,同时体内有暑湿,要涤暑化湿,也就是清暑热、化湿浊,涤暑化湿。

代表方剂是《温病条辨》的新加香薷饮,新加香薷饮是香薷饮加减,它的组成:香薷、银花、鲜扁豆花、厚朴、连翘,香薷辛温芳香,能够解表散寒,还能够芳香化湿,既能解表寒又能芳香化里湿,“夏日之香薷,犹冬月之麻黄”,它和麻黄的功用相似,都是散寒解表,但是在力量上要比麻黄柔和得多。银花、连翘清凉宣透,从里边清暑热,它有清的作用,同时又能外透,随着香薷的发表散寒,表一解汗就出了,随着香薷的解表散寒,银花、连翘就把里边的暑热向外透。同时银花配扁豆花,这两个药都是芳香啊,扁豆花用香的,芳香化浊,两个芳香药能够化湿浊。厚朴苦温,燥湿行气,因为他体内有湿,所以用它来燥湿、行气,使湿浊下行。这个方剂呀吴鞠通加减得很好,药物不重,很轻灵,但是呢它既能够解除表寒,又能够清化暑湿。

如果说暑湿比较重,口渴重,小便黄,可以加清热药,说明里边暑热重,加竹叶、西瓜翠衣清热解暑,加荷叶芳香化湿。

如果热再重,体温到四十度,很高,石膏也可加入,可以加点石膏。

如果他湿比较重,有的病人哪发烧的同时,有恶心、吐,说明湿阻气机,胃气不降,可以加重祛湿的药,比如说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湿,藿香还能解表呢,增强了香薷的解表作用,同时又能化湿浊。可以加滑石、甘草(六一散),利小便,使湿邪从小便而出,给湿邪从下边找出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加减。这是一种类型。

它的特点:寒邪束表,暑湿内蕴,可以说呀用八纲辨证它是表里同病,用卫气营血辨证它是卫气同病。所以新加香薷饮是表里双解,解散在表之寒,清化里边的暑湿。

再有一种类型(图形演示48:33):暑热夹湿,侵袭肺卫。跟这种类型(寒邪束表,暑湿内蕴)不一样,它是暑热夹湿邪侵袭肺卫。

临床表现:头晕,恶寒发热,汗出,咳嗽,舌苔薄,稍稍有点腻,就是薄腻,苔薄微腻,薄腻苔,脉象濡数。如果他以恶寒发热为主证,这属于“冒暑”,如果以咳为主证,它也有个名称,就叫“暑咳”,这个名称也是雷少逸《时病论》里边出来的。因为以恶寒发热为主证,他病在表啊,主要是肺失宣降,它还属于感冒类。如果以咳为主证,那就是呼吸道了,气管的病变,所以叫暑咳,这根据病情的轻重,治法也是一样的,用药上稍有差别,关于它的治疗,下堂课再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病辩证论治归纳(三)暑温
暑温病的辨证论治
​安宫牛黄丸《中医治法与方剂》
按揉某些穴位,就相当于吃了中药——中里巴人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二(赵绍琴)
中医前辈赵绍琴--《温病浅谈》(第五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