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晋建宁太守爨宝子碑拓本
说明:《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宝子碑》,东晋义熙元年(405年)立,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出土于云南曲靖县南杨旗田,咸丰二年(1852年)移至曲靖城内武候祠,1937年移到曲靖第一中学,今存曲靖县一中校园内。碑身长方形,通高1.83米,宽0.68米,厚0.21米。碑首半圆形,碑额题“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15字。碑文13行,每行7~30字,共336字。除最后一字缺损外,其余都清晰可辨。碑的主要内容是叙述爨宝子的生平、家世及其政绩,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碑文系用骈体写成,文辞古朴高雅,音韵铿锵。
爨氏为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的一个大族,爨宝子是衅部族首领,世袭建宁郡太守(今曲靖地区)。《爨宝子碑》是云南边陲少数民族的首领受汉文化的熏陶,仿效汉制而树碑立传的。碑的左下方刻有清咸丰二年(1852年)七月南宁府邓尔恒隶书题跋六行,记载了此碑的出土和流传情况。
魏晋是书法史上新旧书风的转换期,主要是隶书向楷书和行书转换。因此,新旧杂糅,楷隶相参,实难定其为楷书或者隶书,《爨宝子碑》便是这一时期书风的典型。《爨宝子碑》书体在隶楷之间,隶意浓厚,但结体却方整而近于楷书。 反映了汉字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迹象,是研究中国书体演变的重要实物例证。此碑颇具个性,奇姿异态,稚拙古朴,拙中带巧,古气盎然。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评曰:“端朴若古佛之容;朴厚古茂,奇姿百出;正书古石第一”。书法史上常将此碑称为“小爨”,与南朝爨龙颜碑并称为“二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碑欣赏:《爨宝子碑》
从豆腐压石到南碑瑰宝——《爨宝子碑》
爨宝子碑
《爨宝子碑》
“二爨”书法
爨宝子碑“南碑瑰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