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乱世留痕猫儿岭

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连年征战、烽烟四起,乱世中的榆次人出于对自身安全的需求,习武练剑之风盛行,剑成为随身携带的重要器物,也是人的等级身份象征。猫儿岭战国两汉墓中出土的青铜剑从40多厘米到近1米长短不一,反映了当时榆次浓厚的尚武之风。

早期的短剑杀伤主要靠刺,还有远程的“掷剑”技术,荆轲刺杀秦王嬴政时,受限于隐藏地图中的短剑,靠的就是这两种技法。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青铜剑长度的不断增加,出现了劈、撩、斩、扫等技法,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剑术理论。相传,榆次聂村的盖聂就是剑术高手,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因刺秦而闻名于世的剑客荆轲,就曾慕名来榆次与盖聂论剑。

战国是东周列国诸侯激烈争斗的时代,秦、楚、燕、韩、赵、魏、齐七雄并立,各大诸侯之间不断开展争夺生存空间的兼并战。猫儿岭古墓中出土的战国时常用的矛、戈等兵器和弩机兵器部件,都是墓主人身份与战争有关的例证。1984年,猫儿岭顺城街东段一座战国中晚期墓葬中发掘出的墓主人无头,骨架的肩部锁骨内还有一件断裂的矛头,随葬的青铜剑也已残缺,这些正是战国时代七雄争霸战空前惨烈的真实写照。战国至秦汉之际,这段乱世中的榆次,在史籍中留下的笔墨甚少,却在尘封的猫儿岭古墓中留下了痕迹。考古人士对某些古墓随葬品的研究解读,让我们对多起重大历史事件波及榆次时的情形产生了无限遐想。

1998年,榆次东外环公路建设工程施工时,在猫儿岭古墓区内发掘清理了40座古墓,其中有战国墓18座、西汉墓13座。这批墓葬随葬品很少,多为陶器,据此推断这批墓主人应为平民。但是,在一座古墓的墓主人腰部出土的两枚铜印,却引起了考古专家们的关注。经专家们分析推断,铜印上的印模文字分别为“私尔(即私玺)”和“长守立”。私玺表明印章是墓主人的私印,“长守立”的“长”是指地处山西上党盆地西南侧的长治市长子县,战国时的长子隶属于上党郡。古文献中,“守” 是 “守令,即代理县令”之意,“守立”相当于官职名“首令”。那么,上党郡长子的地方官为何会出现在榆次呢?

古地名上党包括了今天晋中市的榆社、左权一带和长治、晋城两市,它是由太行山、太岳山、王屋山群山包围起来的一处高地。战国初期,由晋国分裂而来的赵魏韩三国在上党地区都拥有领土,此处是三国的交界,也是三国对峙的前沿。因三国在这一带展开激烈争夺,这里的城邑归属时有变动,但韩国在上党之地一直占据着多数地方。赵魏韩三家分晋初期,榆次和阳邑(今太谷)是魏国远离其成片疆域之外、孤悬于赵国领地的一块飞地。公元前361年,魏国把榆次和阳邑交与赵国,换得了赵国在上党之地的泫氏(今高平),榆次从此成为赵国的城邑。

战国末期,秦人东进。韩国面对秦国强大的军事压力,把上党郡的长子、长平(今高平东北)等十七座城池献给了赵国,长子同榆次一样也成为赵国的城邑。秦国迁怒于赵国,于公元前260年初,占领了上党郡。接下来的秦赵长平之战,以赵国45万将士被秦军坑杀为结局,震惊了世人,赵国被严重削弱后,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

公元前259年,赵国的榆次被秦军攻占,但次年又被赵国收复。兵败上党郡的部分赵国将士们,也包括这位长子守令一起退守晋阳(今太原),并与当地守军一起在榆次构筑军事防线,猫儿岭及王湖岭一带的制高点自然成为守卫榆次城的关键。公元前248年,长驱直入的秦军攻占了晋阳,次年,又攻取了榆次等三十七城,这枚“长守立”印章的主人在战争中丧命后,只得身穿1件缀有铜带钩的衣物,用随身携带的1枚铜环、1枚玛瑙环、2枚铜印章等物件作为随葬品,匆匆下葬于猫儿岭。

秦攻取晋阳及榆次后,设置了太原郡,榆次隶属于太原郡。1977年,在猫儿岭区域的榆次一中地下挖防空洞时,距地表深约13米处发现了一件重达30.75公斤的半球形实心秦代铁权。秦权是秦始皇在全国统一度量衡时,统一铸造的衡具,俗称秤砣或秤锤,相当于现代的砝码,秦权就是秦官府批准的标准砝码。榆次出土的这件秦权上嵌有长方形铜诏版,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的四十字诏书,简要的说明了统一度量衡的历史背景和统一的要求,大意是:“秦嬴政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统一天下诸侯国,百姓得以安宁,立皇帝称号,于是下诏书给丞相隗状、王绾,宣布全国统一度量衡制度,要求对于不合乎统一、有疑惑不明白的度量衡都要明确的统一起来”。榆次出土的这件秦权,是秦政权统治榆次时留下的稀有实证,也是全国现存为数稀少的大型秦铁权之一,现收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秦朝的统治仅十二年后,在秦始皇死后不到一年的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各地纷纷响应。可惜轰轰烈烈的起义前后仅几个月,就被秦帝国剿灭,陈胜吴广手下的大将们也分崩离析,投身到了接下来的楚汉战争洪流中,为刘邦和项羽做了嫁衣。因秦灭六国时被屠杀或流放而失去国家和特权的原六国没落贵族及其后裔,也乘机寻求东山再起的“复国”运动,楚国、赵国、齐国、韩国等都曾短暂的恢复。当时的榆次先后属于新恢复的赵国以及由赵地分出的代国管辖,由战国时原赵国贵族、秦朝时赵氏族长赵歇统治,赵歇也是西楚霸王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之一。然而,秦帝国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已从根本上摧毁了东周分封制,失去大量土地的原六国贵族们,再也无力圈养大批门客和谋士作为战争工具,只得向战争中有功的将士们临时空授爵位,以求在楚汉两强的夹缝中生存。

1971年,在猫儿岭区域王湖一带发现了一批秦汉之际的古墓,其中一座墓葬的人骨架腰部出土了一枚“安国君”石印,墓室内还有铜鼎2件、以及陶壶、陶罐、铜铸、铜铺首、铜矛、铜带钩等。秦始皇嬴政的祖父秦孝文王即位前,曾被秦昭襄王封为“安国君”,显然榆次的这座“安国君”墓葬绝对不会是秦孝文王的。据推测,墓主人应是秦末大乱后,短暂恢复的赵国以及由赵地分出的代国的统治阶级人物,并不丰富的陪葬品似乎与“安国君”的身份不符,却与楚汉之际各国封君混乱、轻率赐爵的情况相吻合。六国贵族们的复辟都好景不长,刘邦率汉军与项羽在中原正面作战之时,魏、代、赵、燕、齐很快就被刘邦的大将韩信的军队从北部迂回消灭,对楚军形成了战略包围,此时的榆次随着代国、赵国的覆灭纳入汉的势力范围。

为防范称霸北方草原的匈奴,刘邦合并雁门、太原两郡为代国,晋阳成为西汉的戍边重镇,榆次则是晋阳的门户。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称帝前受封代王,他对代地十七年的治理及随后的“文景之治”,造就了当时榆次城的繁荣。四倍于今榆次老城的战国榆次城,也因汉时的繁荣,而被后世的人们习惯性地称为“汉故城”。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时,胡人的统治导致“汉故城”彻底衰落,直至隋代时被缩建至原城池的四分之一。经历多次持久的乱世纷争后,榆次战国故城何时始建又为何衰落,几乎被历史彻底遗忘。而幸存于战国故城东北高地猫儿岭古墓中的大量战国两汉文物,成为今天的人们了解当时榆次历史文化最生动、最直观的实物证据,或许这些谜团就尘封于猫儿岭这片黄土地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猫儿岭古墓寻宝
榆次有个猫儿岭
邯郸博物馆青铜瓷器等
楚墓发现铜禁,一失传古代神秘技术再现,为何印度对此事格外关注
翻修学校却挖出一东汉墓,墓主仅6岁,出土一灯具,直接改写历史
河南洛阳出土200座古墓 铜方壶或盛2千年前美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