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原市志

太原市志

  概 

 


 

  太原市地处山西省腹部,太原盆地北端,当东经1110’-113“09’、北纬3737’-3825’之间。市区座落于海拔800米的汾河河谷平原上。太行山雄居于左,吕梁山巍峙于右,云中、系舟二山合抱于后,太原平原展布于前,汾水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古昔即有“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称誉。
 1996年,太原市辖古交一个县级市,清徐、阳曲、娄烦三个县,市区分南城、北城、河西、南郊、北郊五个区。全市总面积6988平方公里,人口287.41万。
  太原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因地处山西高原中部,海拔较高,境内陆势起伏,四周群山阻隔,故形成了有别于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夏秋降雨集中,冬春干旱多风。
   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省的中心城市,经过新中国建立后近50年的发展,太原已成为一座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基础雄厚、交通通讯便捷、文化昌明发达的城市。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太原市开拓前进,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勤劳、纯朴、智慧的太原人民,正在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努力把家乡建成更加美丽富饶、更加民主繁荣的现代化大都市。
  太原地区历史悠久。考古证明,至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即有先民生活于境内汾河两岸。而作为城市,太原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史籍记载,春秋末期,以晋阳城为代表的早期城市开始出现在太原地区。从公元前497年董安于修筑晋阳城计起,太原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历史。战国时,晋阳城曾作为赵国初都,从而奠定了太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从战国至宋初毁晋阳城,先后有十三个朝代或时期十六次以晋阳城为国都、陪都,政治地位十分显赫。据记载,修建过晋阳城的有晋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尹铎,西晋刘琨,及北魏、北齐等朝代。至唐代,晋阳城规模达到鼎盛,三城联堞,壮丽无匹,与长安、洛阳并称三京,在我国北方绝无仅有。宋初毁晋阳城之后,曾一度移并州治所于榆次。然太原的中心地位无可替代,北宋统治者感到榆次地非要会,又在与晋阳城隔河相望的唐明镇另建州城,这就是今之太原城。
  宋初所建的太原城十分狭小,史籍记载其建筑不中程式。明代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使之成为一座周24里,设有8门的砖城,城上建有12座大楼、92座小楼,美丽、壮观、坚固,当时被誉为“锦绣太原城”。
  无论是晋阳城还是太原城,虽然古代有许多赞誉,但其规模、功能和地位均不可与今日的太原市同日而语。即使在鼎盛时期的唐代,晋阳城周长也不过42里。太原城经明代扩建城周也只达到24里。1927年太原建市之后,市区范围虽两次扩大,至太原解放时面积也不过30余平方公里,人口21万。
  新中国诞生后,太原市进人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至 1996年,市区范围已扩大到146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 168平方公里,人口已逾200万,成为一座特大城市。
 由于晋阳城和太原城北、东、西三面群山环峙,近傍汾河,天然险要,其军事地位颇为重要,古代就称为“四战之地”、“中原屏障”、“军事重镇”。元代之后,又被称为京师右卫。明代曾列为九边重镇之一,其军事战略地位依然十分重要。
  太原物宝大华。市境土地面积仅占全省的4.5%,但矿产资源、物产却非常丰富、已探明具有工业开采价
值的矿石有20多种。金属矿产主要有铁矿、铝土矿、锰铁矿、铜矿、铅锌矿等;非金属矿产有煤、石膏、硫磺、硝石、耐火粘土、明矾、白云石、石灰石、云母、石英、大理石等。特别是煤炭、铁矿、石膏,被称为太原三大矿产。境内含煤面积达1368平方分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9.58%,总储量163亿吨,已探明储量162.6亿吨;石膏储量高达6372.l万吨。
  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赋予了太原丰富的物产、特产。市境中部、南部的平原和丘陵区为主要农耕区,以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蔬菜为主;果类品种繁多,品质优良,主要有葡萄、苹果、梨、桃、杏、枣、核桃等。西部和北部山区,以产莜麦、荞麦、豆   类、马铃薯及油料植物胡麻、向日葵为主。在历史上,西部山区就是天然牧场,从汉代就设   监牧管理畜牧业。时至今日,娄烦、古交一带仍有放牧养殖习惯。
  境内多山地丘陵,野生植物资源种类繁多,适宜白皮松、落叶松、油松、侧柏的生长;党参、黄芪、麻黄、黄连、地黄等较贵重中药材遍布;沙棘、山梨、山桃等野生水果资源也非常丰富。野生动物资源数量、种类可观。
  经劳动人民的长期培育、发明创造,境内形成有多种传统特产。其中,清徐葡萄栽培历史悠久,品种多,质量优,面积广,为中国四大产地之一;晋饲大米,质量上乘,久负盛名;老陈醋独成系列,历史悠久,闻名于世。
  依仗城市的地位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太原的经济一向较为发达。远在唐代,冶铁、酿酒业已负盛名,铁镜、葡萄粉屑(葡萄酒)被列为传统贡品;所产并州剪刀,时又称并刀,其锋利名闻天下。唐代晋阳城内有“甲坊”、“钱坊”,为当时制造铁甲、铸币集中的坊街。宋代的太原城,酿酒业、织染业、铸币业比较发达,因此专设有酒税征收机构比较酒务、专为官方染织的染织局和铸币的宝泉局。明清时期的
太原城内手工作坊、商业店铺十分发达,旧志记载:“省恒民居栉比,店铺鳞排,需用繁多,百工之事终岁无休息时。”因此不少街道以同行业集中而名,至今沿用。
  与沿海城市相比,太原的近代工业起步较晚,但却早于内陆其他城市。光绪十八年(1892 年)宫办的太原火柴局,首开山西近代工业序幕;继之,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成立的山西机器局、山西通省工艺局,则为太原加工工业、军事工业的嚆矢。
  民国二十四年(1932年),西北实业公司开始筹办,次年正式在太原成立,至此太原的近代工业由清末的初创时期进入了较快发展时期。至太原沦陷之前,西北实业公司所辖26个企业,设在太原的就有23个,涉及冶金、煤炭、机械、建材、化工、纺织等多个门类。此外,还有私营、公营企业11个,涉及面粉加工、发电等行业。
  日军侵占太原后,对太原的经济进行疯狂掠夺,先后将3000多部优良机器劫往日本国内及我国东北地区,并对劫后余存的公私企业实行军管理,强迫生产。日本投降时太原工业已奄奄一息。民国山西省政府虽恢复西北实业公司,竭力挽救工业颓势,但终回天无力,至太原解放时工业经济已衰败不堪。
  经新中国建立后近50年的发展,太原已形成了以能源、冶金、机械、化工四大产业为支柱,兼有纺织、轻工、建材、仪表等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1996年,全市拥有工业企业2010个,其中大中型企业108个,工业总产值390.19亿元,占全省的19%。同时,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乡镇企业为支柱,菜、蛋、奶、肉、鱼等副食品为重点的城郊型农村经济格局已初步形成。
  反映现代大城市功能的道路交通、邮政通讯等基础设施,在新中国得到了飞速发展。旧日的丁字街道格局,已为宽敞笔直的棋盘式街道所替代。城市交通便利,通讯畅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据资料统计,1949年太原市城区街道总计63公里,邮电所41处,日产0.7万吨的自来水厂1个。公路通车里程140公里,其中干线公路133公里,沥青路面仅16公里。1996年,太原市城市道路长1092公里,是1949年的17.33倍。公共汽车454辆,电车105辆;邮电局所、代办所275处,自动长途交换机38 000路,市话交换机总量439 652门,市话247333户,农话2955户;自来水厂 9个,日生产能力46.3万吨,用水普及率达96%。煤气、石油液化气,使用普及率达84.7%。成片的新住宅区一个个在市区出现鳞次栉比。   沟通境内外的交通运输事业,解放前仅有同蒲铁路、正太铁路和通往晋北、晋南、晋西的公路;虽有机场之设,但非民用航空。经过新中国近50年的建设,太原的交通状况明显改观,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铁路运输有同蒲线、京原线、太焦线、石太线等;公路运输有太旧高速公路。大运路和通往省内外的8条干线。境内公路如同蛛网,四通八达,远非昔日可比。太原机场已开通26条航线,可直达北京。上海等26个城市和香港特区。
  新中国建立后,太原市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1949年与J996年相比,高等学校由  1所发展到  I3所,普通中学校由   7所发展到  236所,小学校由668所发展到   1550所,中等专业学校由  5所发展到 48所,幼儿园由  5所发展到  973所,技工学校。职业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学校从无到有,到    1996年分别发展到   46所。54所。22所。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数,1949年仅54 674人,1996年达到 563 368人。
  太原的科技力量比较雄厚。独立的科研机构有   123个,科研人员    12   757人。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成绩显著,特别是煤炭综合利用及煤化工的研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文化活动场所,医院、疗养院,体育设施成倍增长,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
富,体质明显增强。
  经过新中国成立后仍余年的艰苦创业,太原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观,经济和社会各项
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但是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城市规模发展过快,人日急剧膨胀,从而带来耕地锐减,就业困难、交通拥挤、基础设施的发展相对滞后等一系列问题;水资源严重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工作中,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不大;社会治安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一些部门和行业存在着不正之风,少数公职人员铺张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比较严重;公民的素质尚须进一步提高,社会风尚仍需努力改善。
  振兴太原,除弊兴利,任重而道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坚持改革开放,太原的优势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差距和问题将得到解决,太原的明天将以恢宏的气势、摇曳的风姿出现在21世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座“惨遭遗弃”的省会城市
太原变迁:从昔日“北方工业第一城”到困于“黑金”之城
关于《太原》的十个知识点
大局已定,住在太原这些片区的人身份要暴涨!
山西省太原市简介
山西历史 太原概况导游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